?

產教城融合視域下地方高校與區域文化協同發展路徑研究

2024-04-14 18:18廖婧琳
北京文化創意 2024年1期
關鍵詞:湖湘產教螺旋

摘要:產教城融合對地方高校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區域文化的創新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研究湖湘文化與地方高校、產業和政府互動關系的基礎上,重構區域文化創新“雙三螺旋”模型。研究表明,地方高校與湖湘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具有向內“以文化人”和對外“博采眾長”的共同價值訴求;二者協同發展的實踐內涵需立足人才培養的知識鏈-能力鏈-素質鏈內三螺旋核心,依托政產學研合作的科學鏈-生產鏈-行政鏈外三螺旋場;在創新動力選擇上應創建知識-共識-創新三位一體的三螺旋空間,推動人員-信息-產品動態調整的三螺旋循環,通過人才培養鏈和文化創新鏈的“六鏈”融合,促進優秀區域文化“傳下去”“活起來”“走出去”。

關鍵詞:產教融合 地方高校 湖湘文化 區域創新 雙三螺旋模型

一、問題的提出

產教融合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轉型時期,對高素質、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①這進一步要求高等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吸納更多優質社會資源參與大學教育與管理全過程,加強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全方位素質的培養,從而推動教育強國和創新型國家建設。

“產教城融合”是對產教融合理念的發展闡釋,即以產業為依托,以教育為引領,以城市為載體,通過政產學研共同體合作,構筑適應城市區域特色的多層次、多元化、立體式協同發展機制,實現“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教融通”的三方共贏②。隨著新型城鎮化的進一步深入,針對產教融合與城市發展相分離的現象,大學與城市共生共榮、協同育人的“產教城融合”發展理念被逐漸引入產教融合實踐?!笆奈濉币詠?,在政府、高校與企業等多方協同推動下,我國產教融合開始從初期的項目與項目、學校與企業、學科與相關行業的點對點對接,向試點城市與企業、產業集群以及學科集群建立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的深度融合邁進,但與新一輪科技與產業變革、創新驅動發展與創新人才培養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縱觀學界對產教城融合理論的探討,現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產教融合的影響因素③④和發展路徑,⑤⑥以及城教融合中的關系互動上,①②③其中對于文化互動的研究呈零星分布的樣態。④作為推動區域繁榮的主體力量,地方高校有因“地”而設、立“地”發展、為“地”服務的布局定位,對區域社會、經濟和文化建設具有重要影響。⑤地方高校與城市的互動不僅體現在政產學研等物質層面的合作上,也見于其精神文化的滲透中,由此產生的文化互動在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中都具有很大價值。故本文以湖湘地區城市為研究樣本,探索地方高校與湖湘文化通過產教城融合實現創新驅動的發展路徑與實踐策略,旨在為我國各地高校構建與區域本土文化協同發展的育人機制提供借鑒?本文中的“產”是指由各個相關行業或企業構成的文化產業結構;“教”代表以地方應用型高校為主體的高等教育體系;“城”指城市社會、經濟和文化的高質量發展。三者通過政產學研合作的表現形式實現融合,即通過高?!a業—政府共同體的協同作用,構建政府支持、企業主導、高校人才支撐、城市產業聚集的新發展格局。

二、地方高校與湖湘文化協同發展的價值訴求

湖湘文化是當地千百年發展歷程中形成的人文特質和時代精神。兩宋伊始,隨著文化中心的南遷及儒學的地域性發展,以岳麓書院為首的湖湘書院等地方文化機構聯合地方官僚機構與士紳階層,共同促進了湖湘文化的興旺繁榮。其中,湖湘書院所傳承弘揚的“成就人才、傳道濟民、實事求是、經世致用⑥”等優秀文化教育傳統,為湖湘文化理論思維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使其在中國區域文化演變過程中始終保持前沿地位。高校是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價值載體,身處湖湘大地的高校與湖湘文化在湖南高等教育和湖湘文化現代化轉型⑦中具有共同的價值訴求。一方面,二者共同向內“以文化人”。湖湘文化是“立德修身、經世致用、敢為人先”人才培養的優質土壤,地方高校依托湖湘文化的精神沃土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并為城市輸送各級各類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人才。另一方面,二者合力向外,“博采眾長”。湖湘文化通過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教育價值塑造大學文化精神,為人才培養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地方高校亦在各項教育活動中繼承發揚湖湘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不斷賦予湖湘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與地域特色,并將這種地域認同的價值理念轉化為育人實踐,進一步增強優秀區域文化的影響力,發揮地方人才對國家的貢獻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⑧弘揚優秀區域文化,同樣要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工作。在全球融合背景下,面對湖湘文化所面臨的現代發展困境,地方高校應積極履行文化使命,主動承擔弘揚優秀區域文化,發展地方先進文化的職責,聯合文化產業和官方組織共同推動優秀湖湘文化“傳下去”“活起來”“走出去”。一方面,立足創造性轉化。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賦予湖湘文化新的內涵特征和表達形式,使優秀湖湘文化與當代先進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發展相協調,重塑文化感召力;另一方面,立足創新性發展,遵循時代發展規律,拓寬湖湘文化的價值應用空間,加強對湖湘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加速人才培養創新和文化研究成果轉化,激活文化生命力。而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創新動力的“雙三螺旋”模型正為此提供了理論可能?

三、雙三螺旋模型:理論建構與重構

三螺旋模型(Triple Helix Model)是20世紀90年代由亨利·埃茨科威茲(Henry Etzkowitz)和羅伊特·雷德斯多夫(L. Leydesdorff)提出的用以研究大學—產業—政府辯證關系的理論模型?⑨在將知識資本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過程中,三個主體既各司其職,又相互支撐,在交叉融合的互動中形成多樣的關系模式和組織架構,共同實現“螺旋式上升”的區域創新發展①?隨著三螺旋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日益發展,是否存在第四個螺旋的問題已成為該領域的爭論焦點之一。為防止第四螺旋的引入打亂原有三方作用模式的穩定動力,學者周春彥和亨利·埃茨科威茲借助中國傳統文化的陰陽雙魚圖,以創新三螺旋模式(大學—產業—政府陽三螺旋)為基礎,引入公眾對社會創新的監督和約束,提出了可持續發展三螺旋模式(大學—公眾—政府陰三螺旋),與原有模式共同構成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并存的雙三螺旋理論體系②。

根據陰陽雙三螺旋理論,三螺旋模型具有非線性和多主體特征,其運作依賴于創新過程中靜態的“內核外場模型”和動態的“橫縱向周期循環”。因此,本文以靜態三螺旋場模型和動態三螺旋循環模型為基礎,③參考學者孫祥冬、姚緯明提出的“人才培養雙三螺旋”模型,④同時結合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基本職能,構建地方高校與區域文化協同發展的雙三螺旋模型。其中,高校主導的知識鏈、能力鏈和素質鏈構成人才培養的內部三螺旋核心;高校、產業和政府整合的科學鏈、生產鏈和行政鏈構成文化創新的外部三螺旋場。同時,在內外三螺旋基礎上繼續引入以人員循環、信息循環和產品循環為流動要素的動力模式,營造以知識空間、共識空間和創新空間為合作場域的發展環境,力圖將湖湘文化資源轉化為向內“以文化人”、對外“博采眾長”的雙重優勢,實現優秀區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四、地方高校與湖湘文化協同發展的實踐內涵

(一)以文化人:立足人才培養內三螺旋核心

地方高校與區域文化協同發展的雙三螺旋作用于包含內核和外場的嵌套模型。其中,圍繞大學的首要職能——人才培養內核,知識、能力和素質在維持相對秩序獨立的同時相互促進,有機串聯起三螺旋內部的中心鏈條。在地方高校與湖湘文化協同發展的過程中,高校應準確把握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新時代湖湘文化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立足教學和科研使命,保持對湖湘文化的教育傳承、學術研究和成果轉化,以優秀區域文化培育新時代經世致用領軍人才。

1.知識鏈

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指出,知識鏈是知識組織創新周期形成的互動過程。⑤湖湘書院的教育學統體現了湖湘文化的知識鏈條。在教學內容上,書院以修德為主、通識為本,強調將儒家經典與現實事物相結合。一方面,學習儒家經典“民為邦本,本固邦”的文化思想,將儒家倫?;癁椤皳斕煜?、傳道濟民、教化社會”的具體道德行為。另一方面,崇尚“時務物理 ”,即在天下萬事萬物中習得道德規范,使人的內在天性得到充分展現。⑥這種“求真務實”的教育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理學家目及心性、空談理論的虛浮風習和空洞做法,培養了一代代湖湘歷史上德業雙馨、博曉古今的名師鴻儒。在現代高等教育的知識鏈中,科技發展使高等教育傾向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創新思維和人文精神的價值,導致教學內容愈加偏離現代化育人目標。以此為鑒,在人才培養的內三螺旋知識鏈中,應倡導兼容并包,加快各類知識要素的融合運用。不僅在教學內容中囊括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交叉學科、管理知識、工程原理和前沿知識,還應拓展更加豐富的人文知識,突顯對個人品德的磨煉,塑造學生更完整的人格與知識體系以應對未來挑戰。

2. ?能力鏈

能力與實踐活動緊密相連。沒有具體實踐,個人能力便無法得到表現和發展。能力鏈由各類決定的相關能力構成,并通過其基本能力和輔助能力的循環交互塑造個人具有競爭優勢的技能特質。在能力培養上,湖湘文化崇尚知行統一。一方面強調“經世致用”,要求學生“知天下之事”,泛觀博覽以增長才干和見識;另一方面主張“致知力行”,提出“居敬窮理”“涵養心性”“學貴力行”等觀點,通過實踐向社會學習,培養“踐履”的勇氣。從湖湘士人將理論觀念與實踐行動相結合的能力特質中可以得知,人才培養內三螺旋的能力鏈需要在準確把握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的基礎上,以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將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適應能力等綜合能力全面囊括進能力鏈的范疇中去,致力于培養崇學術、重經世、尚力行,德行與學問并重、品性與治學并舉的匡國濟時之才。

3.素質鏈

系統論將素質視作一個豐富多樣、開放有序的分層次系統。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素質被定義為大學生依據教育目標通過實踐活動所掌握的各項能力素養。在教育宗旨上,湖湘文化講求“經世致用”。在求學精神上追求“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在學術風氣上推崇“既通曉經典又學以致用”的教育宗旨。這種優良學風體現了湖湘文化的價值取向,①鑄就了湖湘士子“以學報國、經邦濟世”的愛國情懷,以及“求真務實,敢為人先”的精神品格。根據素質的“三類八種”理論,人才培養內三螺旋的素質鏈可分為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三類,具體包含政治、思想、道德、職業、審美、勞技、身體和心理八種素質。新時代背景下,應賦予素質更加切實的意義內涵和表現形式,如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主體精神,和諧統一的價值取向,重義輕利、顧全大局的行為規范,憂國憂民的理想抱負等。

在人才培養的內三螺旋中,知識、能力、素質并非平行并列,而是在依賴影響中相互促進,于辯證統一中動態發展。以書院文化為代表的湖湘教育以個體關懷為出發點,以培養德智并舉、敢為人先的經邦治國人才為基本目標,以立身達人的道德感、責任感、使命感和個性修養為核心內容,形塑了個體實現自我滿足、自我平衡的深層文化機制,為現代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發展路徑。在推動湖南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吸取傳統區域文化精華,樹立與湖湘文化相統一的素質教育新理念,創新文化育人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以科學文化素養為基礎,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專業技能為主干,創業精神為保障;同時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加大對教育教學與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視,在積極營造五育并舉的文化環境中全面構建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綜合素質教育體系。

(二)博采眾長:依托政產學研外三螺旋場

創新是三螺旋理論和文化價值觀的根本立足點。高校、產業和政府作為知識、技術和政策的創新主體,三個機構在三螺旋的外場空間相互作用,并始終保持場力均衡以滿足創新環境、目標和客體等系列條件和要求,構成湖湘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外部三螺旋結構。在政府行政鏈的政策引導和制度支持下,高??茖W鏈與產業生產鏈形成一種雙向正反饋,使政產學研體系中的各要素不斷在協同作用中螺旋上升及系統推進,共同作用于區域人才培養、產業經濟和文化創新發展。

1.科學鏈

科學鏈的主體是以高校為代表的研究和學術組織。地方高校作為科技和人才的第一聚合點,因其教學科研的核心職能,具有旺盛的知識生產能力和維持區域文化生態體系良性循環的“造血功能”,為生產鏈源源不斷地輸送創新型人才。此外,高校內部的人文環境、學術制度、管理方式等文化因素也必然與區域文化同頻共振。因此,高校既是政產學研的最大利益需求者,同時也是發動者和組織者。在外三螺旋中,高校應積極發揮科學知識及地域資源優勢,增加自身場能,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力量與高校的良好互動關系。如實施項目的主體推動,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調查研究報告,建設“創新極”文化市場體系;強化價值主線思維,樹立“區?!眳f同創新的價值理念,為政府制定與文化產業相關的政策、法規、制度建言獻策等。

2.生產鏈

生產鏈的主體是行業機構、企業單位等相關文化產業組織。文化產業組織是知識和人才的需求者和使用者,技術和文化創新的主導者和推動者。其主要職責是根據區域社會與文化持續長遠發展要求,合理配置整合各類資源要素,將潛在生產力轉變為直接現實的文化生產力。這需要相關行業、企業在兩個方向上付出努力:一方面,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文化使命感,主動與高校交流合作,建立健全校企聯合培養機制,組織有針對性的科研開發活動,為師生提供文化創新的實踐平臺,為更多創新型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進入企業開展社會實踐和科學研究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域資源和優勢產業,實施“本土化”品牌推廣戰略,結合區域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實施文化項目策劃,規劃文化產業發展目標,推動文化產品開發;制訂文化品牌提煉與推廣戰略,深度開發“創新極”文化市場。

3.行政鏈

行政鏈的主體是國家或地方政府及相應機構。在外三螺旋場中,作為創新活動的引導者、協調者和保障者,政府應當立足國家戰略高度,以人才發展、文化創新的良好環境培育區域發展的動力系統。具體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營造人才發展的社會環境。充分挖掘湖湘文化的當代價值,利用媒體資源宣傳樹立契合湖湘文化價值取向的人才評價觀念,在全社會營造埋頭干事、勇于創新、大膽創業的社會文化環境和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濃厚氛圍;另一方面,健全文化創新的政策環境。加大財政支持、優化資源配置、監督政策落實。通過鼓勵創新創業的人才政策、支持轉型升級的產業政策、優化產教城深度融合的區域政策,探索建立政產學研平等合作、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體制機制,①進而加快文化創新成果轉化,不斷提高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因此,在湖南高等教育與湖湘文化走向協同發展的道路上,高校、企業、政府三方應共同承擔起文化創新發展的時代擔當與歷史重任:推動湖湘文化傳承與保護、發掘文化潛能、創新與引領湖湘文化、培育文化特色、發展文化產業,提升文化品位與區域文化素養。真正創建以知識鏈、能力鏈、素質鏈構成的人才培養鏈和以科學鏈、生產鏈與行政鏈構成的政產學研合作鏈緊密對接的“六鏈”融合新機制,實現創新要素與優秀區域文化的深度融合。

五、地方高校與湖湘文化協同發展的創新動力

(一)三位一體:創建區域文化創新的三螺旋空間

區域三螺旋的創新活動將政產學研共同體的合作過程轉化為由知識空間、共識空間和創新空間組成的三螺旋創新空間。②地方高校作為區域文化協同發展的發動者,在湖湘文化對外輻射的過程中,應通過促進在區域文化創新的三個外場空間彼此重疊,相互交叉,實現現代化湖湘文化的繁榮發展。一是要堅持抓好教育教學,推動優秀傳統湖湘文化“傳下去”;二是要堅持抓好研究闡釋,推動優秀傳統湖湘文化“活起來”;三是要堅持抓好推廣傳播,推動優秀傳統湖湘文化“走出去”。

1. 探索科研組織新模式,打造知識空間

知識空間為區域發展提供科技資源和知識源泉,其效果取決于該地區高校與研究機構的集聚程度和其研究成果的溢出強度。知識積累在超過“臨界質量”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通過知識資本化推動區域創新發展③。而目前,無論是湖湘文化與地方的互動研究,還是湖湘文化的國內外影響力研究,都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地方高校需堅持育人與科研工作,打造教研一體、學科交叉、聯合攻關的知識空間。首先,要聚焦拔尖創新人才和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打造與湖湘文化傳統及其產業服務相融合的核心課程體系,設置跨院系、跨學科、跨知識領域復合型課程,以數字化構建國家高教智慧教育平臺,打造湖湘文化與學術“金課”,鍛造科研成果轉化的人才隊伍;其次,要加大文化研究,在湖湘文化理論研究和應用型研究中產出更多學術成果,依托科研團隊和資源平臺,做好湖湘文化智庫、多語種和復合型人才數據庫、傳播動態數據庫建設。通過有組織的科研,打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移和產業化鏈條。為湖湘文化由區域向國家、向世界的影響力發展提供必要的知識條件。

2. 健全協同育人新機制,構筑共識空間

共識空間是高校、產業、政府三方主體共同參與創新活動,經過反復論證達成一致后,形成戰略并進行資源整合的過程,其關鍵在于形成戰略共識。高校應充分發揮內外兩方面影響力,調動多元主體力量參與探討并制定文化發展行動戰略,帶頭構建多方協同育人新機制,將知識空間應用為優秀區域文化創新發展的驅動力。對此,首先要積極開展學術研討、文化展示、就業宣講等湖湘文化及其產業相關活動,邀請業界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共話文化產業轉化新思路、共商高校就業新方向,探索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精準服務新舉措,形成高校、政府、產業三方良性互動。其次,要積極響應落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起的“校企合作 雙百計劃”④,主動與地方政府、地方企業溝通,簽訂合作協議,把握湖湘文化發展新機遇,謀劃湖湘文化發展新戰略,打造地方高校、政府與文化產業深度合作新樣板,凝練政校企協同育人新經驗,構建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的新格局。

3. 完善產教融合新體系,營造創新空間

創新空間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建立健全組織體系,填補區域發展缺口,實現共識主體共同確定的戰略目標。其高度依賴高校-產業-政府在實踐中的協調互補作用。目前,湖湘文化在地方發展的短板與堵點在于平臺載體不統一與政策保障不貫通。在演藝、展覽等地方文化交流活動中,高校在學術思想上應發揮的知識作用被割裂。高??蒲兄黧w面向市場不敢為;法規政策還沒有自成體系;知識產權保護還沒有落到實處。解決這些問題,第一要發揮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推動建立具備整體統籌協調功能的融合發展體系,完善知識產權重點保護的專項服務體系,探索系統配套的激勵賦能政策體系,優化產教城融合的育人環境,為打造高質量產教城融合新體系創造條件、夯實基礎。第二要發揮區域的優勢互補作用,拓展成果孵化空間,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組建湖湘文化產業技術聯盟等協同創新組織機構,創新搭建產教城融合與文化協同創新平臺載體,統籌推動人文教育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

(二)動態調整:實現區域文化創新三螺旋循環

三螺旋的作用機制離不開宏觀和微觀層面上的動態循環。宏觀循環關注三個螺旋間的交互影響,而微觀循環僅發生在各個螺旋內部。兩個層面的循環均通過人員、信息和產品等多種要素的流動和轉移構成,前者通過相互作用產生合作政策、項目和平臺網絡,后者則通過內部循環釋放產品。①借助這種運作機制,可以創建區域文化創新的三螺旋循環,以文化教育為精神載體、文化產品為物質載體,把依賴低成本勞動力的發展模式轉化為培育文化內容、產品內涵的文化產品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創新能力,整體增強湖湘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推動湖湘文化更好地“傳下去”“活起來”“走出去”。

1. 內外聯動,加快人員循環

在三螺旋循環中,高校是區域文化創新發展的推動器。激發高校對湖湘文化創新發展的龍頭作用,可以從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及文化產業發展兩個層面進行內外部聯動。一是對內積極建設現代文化產業與技術學院,打造一批由企業主導、校企共同管理運行的新型創新聯合中心,促進人才資源的有效供給。二是向外根據湖湘文化產品與文化貿易“走出去”的需要,一方面,結合文化產業領域前沿動態,在校內舉辦論壇講座,為當地文化企業培育、輸送符合產業發展急需的文化管理、創意設計和傳媒營銷人才;另一方面,結合崗位技能、本土歷史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的特點,為社會文化產業單位或團體提供專業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理論水平,解決湖湘文化產品走出湖湘地區后,在國內外市場上的適應性問題。

2. 數字共享,加強信息循環

依托創新網絡的信息交流是高校、產業及政府的合作基礎。在湖湘文化創新發展的信息循環中,政府的文化政策和基金來源、高校對優秀區域文化及其文化產業的前沿研究成果,文化產業的市場導向和合作需求等信息,關乎湖湘文化能否更好地“傳下去”“活起來”“走出去”。對此,高校、企業與政府應協同構建湖湘文化信息網絡平臺,通過共享數據庫的合作模式形成信息鏈條,以減少產教城融合的阻力因素。一是要高校發揮人才優勢,共享在湖湘文化對外傳播、湖湘文化產品設計、創意及營銷策略等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二是要地方政府發揮資源優勢,將產教城一體化融入地方文化政策,并與高校同步最新文化發展規劃、文化產業政策法規等相關文件;三是要企業發揮技術與資金優勢,及時發布文化產業的行業動向、成果轉化等具體要求。將地方政府所想、企業所需和學校所供真正對接起來,以數字化構建產教城融合教育新形態,實現城市、產業和學?!叭A”,為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3. 互助互惠,加速產品循環

產品循環是高校、產業與政府在推動區域文化創新的過程中,基于互助互惠的發展動機,在各個階段通過文化發展成果和效益共享,實現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循環。高校為文化創新提供人力資源和研究成果,向政府和文化企業展示財政資金的投入價值;政府為文化創新提供法律法規等政策支持,調動高校和文化企業積極參與創新創業的信心熱情;行業企業為文化創新提供優質產品,帶來一系列經濟和社會效益,吸引政府和高校萌生更多合作需求。三方可通過理論研究轉化、技術實踐應用等方式實現互助互惠的良性循環。一是設立“湖湘文化產業研究院”,整合校內文化產業管理、新聞傳播、文化創意、湖湘文化研究相關學科領域的專家和科研骨干,深入開展文化產業的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引領文化產業國際前沿;二是建立“湖湘文化創新發展智庫平臺”,通過政企協作發揮高校人才優勢與文化企業平臺優勢,開展橫向課題研究和咨詢服務,既緩解企業人才緊缺的問題,也為政府制定文化政策提供智力支撐。

作者:

廖婧琳,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政策與管理

(責任編輯:谷儒楠)

Abstract: Industry-education-city integ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innovat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the “double-triple helix” model of regional cultural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nan culture and local universities, industries and government. The study explains that local universities and Hunan culture share the common value of “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and “learning from the best”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sation; the practice of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of the two needs to be based on the knowledge chain - competence chain - quality chain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practical connotation of the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of the two needs to be based on the knowledge chain of talent cultivation, which is the core of the triple helix of the ability chain and the quality chain, and the triple helix of the scientific chain, the production chain, and the administrative chain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 the choice of innovation power, we should create a knowledge-consensus-innovation trinity triple helix space, promote the triple helix cycle of dynamic adjustment of personnel-information-products, and promote the “transmission” of excellent regional culture through the “six-chain” fus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chain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chai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chain and the cultural innovation chain, it promotes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excellent regional culture by “passing it on”, “bringing it to life” and “going out”.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Local Universities, Hunan culture, Regional Innovation, Double-triple Helix Model

猜你喜歡
湖湘產教螺旋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旋風“螺旋丸”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螺旋變變變
湖湘掃描
湖湘掃描
湖湘掃描
奇妙的螺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