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族共同體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內涵、關聯及實踐連接

2024-04-14 18:18高楠
北京文化創意 2024年1期
關鍵詞:兩創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中華文明、實現“兩個結合”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深入闡述。這既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新的定位,也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新審視和再出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重要資源,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又是“第二個結合”事業的延續和新的起點。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肩負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新的文化使命擔當,還需要從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略高度,站在文化演進歷程、民族復興的立場上審視、明晰這一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內涵、關聯及實踐連接的可能實現,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突出特性,促進“兩創”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兩創”

一、引言

文化對人的影響潛移默化且深遠持久,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堅實的文化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文化資源。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民族共同體”,既是習近平民族觀的鮮明體現,也是5000年文明史鑄就的民族傳承和新時代的豐富內涵。中華民族共同體,重在以共同的思想文化凝聚價值共識,因此,“中華民族共同體”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提供了適恰的視角。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通過“以文化人”凝心聚力,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內涵解析

從理論之維看,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在形成中有效承接了中華文脈。中華民族共同體是經濟、政治、文化、利益和命運共同體:歷史上,中國疆域內各民族經濟上緊密聯系,無論農耕、游牧抑或漁獵,在碰撞與交融中共存于統一的“天下”之內。①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西方共同體理論經歷了從赫爾德的民族共同體思想、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共同體理論、滕尼斯的共同體與社會論、安德森的想象共同體論等過程,其詞義與內涵發生了傳統向現代的流變。但是,其人群集合體的屬性、身份歸屬的本質及締結紐帶的多元性等特性是不變的。②與西方散裝共同體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是一個多元的、自然有機的集合體。在大一統的禮儀價值體系下,各個民族能夠積極地、能動地、自主地進行交往、交流和交融,形成了一個有機的實體。通過近現代革命的社會化、政治化和時間化的三重鍛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成功地實現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在借鑒吸收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西方民族國家理論等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這一思想理論基石。

從內容之維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哲學觀念、社會制度、倫理道德等內容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高度契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與精神的寶貴遺產,包含著豐富的哲學觀念、倫理道德、藝術創作、社會制度等方面的內容。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強調家庭、社會以及國家的和睦與穩定。其核心價值觀倡導中庸之道、仁愛之心、忠誠之義等,以培養個體的道德修養與社會責任感為目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與西方民族國家理論相互融合。近代西方科技、宗教、哲學、文學、政治制度、法律思想等文化傳入中國,國人也接受了西學之為“用”的器物層面的文化,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融匯”,可以視作為逐漸被中國人民群眾接受、理解,在中國生長扎根,成為中國文化中一個構成要素的過程。同時,傳統中國典籍中的智慧和西方理論的交流對話,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也提供了新的認識和深入探討的可能性,進一步拓展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理論基礎,使其更加豐盈、精致,為中華民族的團結、繁榮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璀璨文化的民族,中華兒女深信并珍視傳統文化所凝聚的智慧與價值。這種自信和肯定的態度源于對中華民族獨特精神和傳統智慧的自信,也彰顯了我們追求民族復興的堅定決心。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根基和心靈支撐,蘊含著豐富的民族史詩以及多元交融的民族風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象征。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更需要將優秀傳統文化視為寶貴的財富和源頭力量,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的精華和價值觀,通過創新和包容與現代社會相融合,以人民為中心,為建設一個富有文化自信、充滿活力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做出貢獻。

(一)傳承創新是“兩創”的精神內核

“兩創”的內容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謂傳統是指起源于過去且流傳至今的文化,所謂優秀則要符合相關的評價指標,即“適應時代需求,推動社會發展,經受實踐檢驗,有助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提供精神支撐,助力民族復興,有益世界文明”。①“兩創”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所謂傳承是指繼承和保護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思想觀念、道德規范等,使其在現代社會繼續發揮影響力和生命力。所謂創新則是指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變革和創造,將傳統文化融入當代社會生活中,使傳統文化與時俱進,使其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和發展,是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和未來發展的驅動力。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東方與西方的對話、古老傳統與現代科技的結合等方面的創新都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不竭動力。傳承和創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二者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傳承需要創新來注入新的活力,而創新也離不開對傳統的尊重和借鑒。在中華民族共同體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相互融合,形成良性循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賦能增量。

(二)融通互鑒是“兩創”的現實選擇

中華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紛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融通互鑒特性。展開歷史長卷,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到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從“洛陽家家學胡樂”到“萬里羌人盡漢歌”;從邊疆民族習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褲”、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隨處可見的舞獅、胡琴、旗袍等,展現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鑒融通,這是今天我們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優秀文化,通過交流和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實現文化多樣性的融合。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雹墼谌祟惖臍v史發展進程中,前進的步伐始終離不開文明的交流和互鑒,這也是文化得以自我更新并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弘揚傳統文化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研究和傳統演繹,而是要與現代社會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滲透,促進傳統文化的活力和時代性?!皟蓜摗币嗍侨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要順應時代的要求,與時俱進,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相互融通、共同發展。在融通互鑒中促進各地區和群體之間的交流合作,增強彼此間的相互了解和互信,促進共同價值觀的傳播和弘揚,進一步加強中華民族的團結和凝聚力。

(三)開放包容是“兩創”的胸懷態度

開放是采借外來文化的先進成果,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包容是尊重多元文化,使傳統文化在包容性的土壤中得以茁壯成長?!疤煜隆庇^念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宇宙觀、時空觀、世界觀和政治觀。天下大同、文明共進,是全世界、全人類不懈追求的共同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秉持開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雹佼斍?,世界日益關注我國的發展進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形勢下,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推進,更多人希望了解中華文化,我們正面臨歷史性的重大機遇,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世界性意義的內涵,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在繼承的同時強調發展,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將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出去。

(四)服務人民是“兩創”的根本宗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源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根本的立場觀點方法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思想始終把人民置于最高地位,尊重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地位。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怎樣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這一根本性問題,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的價值遵循。

人民群眾在長久的實踐中形成了豐富的農耕文化、游牧文化、商貿文化等,這些文化成果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往來互動過程中,各民族加深了了解,在“經濟共同體”建設過程中產生密切的文化互動,進而持續凝聚團結力量。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新時代背景下,優秀傳統文化中“敬民、愛民、親民、安民”的思想精華已發展為“以人為本”的理念遵循。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最終目的仍在于反映民心民意,使創新發展的文化形式與內容更好地服務于人們的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雹蹅鹘y文化在傳承和創新過程中更應彰顯這一理念,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需求,通過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精神世界的需要。引導人民群眾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念和文化自信,助力人民群眾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三、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關聯

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統一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建設致力于匯聚民心和凝聚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務打下更為穩固的族體④結構,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僅意味著發掘其中與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相適應的成分,如“天下為公”“道法自然”“貴和尚忠”“講信修睦”,更重要的是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提供寶貴的精神養料,深化社會主義制度的內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有力的指引和支持,創造了一個共同奮斗、共同發展的良好環境。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最大增量

所謂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⑤中華傳統文化中有哪些可以借鑒的“優秀”資源?以及何為“優秀”?尊重是繼承的前提,但僅有尊重是不夠的,必須對其做科學分析,對其進行批判性繼承和創新性發展。⑥如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面臨新的時代使命,我們還要去創造它,使它更優秀。這符合返本開新的宗旨,所以才有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命題的提出。在進行創造性轉化時還應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傳承歷史智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智慧和經驗,包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創造性轉化讓這些智慧得到發揚和傳承,使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能夠站在歷史和文化的基石上持續前行。二是塑造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價值觀念,如仁愛、誠信、和諧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比如,中華文化強調“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貧濟困”,等等。①通過創造性轉化,將這些價值觀念與現代社會需求相結合,形成符合時代特點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凝聚力和認同感。三是激發創新活力。創造性轉化要求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和發展,這種創新過程會激發中華民族共同體內部的創新活力。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創新應用,形成具有時代特色和獨特魅力的新文化形態,在豐富民眾精神生活的同時,也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方向。四是促進文化自信。創造性轉化促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活力和魅力,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通過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弘揚和創新,能夠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更好地應對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沖擊和競爭,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繁榮和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不僅可以為中華民族提供精神支持和文化認同,也為社會治理、道德建設、教育培養等方面提供有益借鑒。通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時代精神相結合,激發出人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自豪感,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和發展。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凝聚各族群眾認同價值和文化價值的重要推手,其創造性成果轉化得越多,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文化體量就越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就越牢固,這無疑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最大增量。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良性變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其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藝術表達等方面,在中華民族的長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則是將傳統文化與時代需求相結合,使之在當代社會中煥發新的活力和影響力。所謂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②

在強調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上,我們越發重視并賦予它更多的關注。傳統文化承載了中華民族豐富的道德倫理觀念、人文精神和社會價值觀念,對于塑造健康的社會風尚和提升民族凝聚力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中華民族共同體強調的是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共同發展,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種共同的精神紐帶,引導全體民眾秉持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統一協調。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滿足現代社會的多元需求,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融入科技、教育、經濟等各個領域,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提供更加全面和豐富的文化資源,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廣泛參與和共同貢獻。此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凝聚力和自信心。通過創新性發展,傳統文化可以不斷與現代社會相互交融和對話,展示其在當代世界中的價值和魅力,能夠更好地應對時代的變遷和挑戰。這種凝聚力和自信心的增強將有助于中華民族共同體在國際交往中展示更加獨特和自主的形象,為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作出貢獻,為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社會和諧穩定以及經濟文化繁榮做出重要貢獻,為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源和文化動力,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向著更加繁榮、進步和美好的方向不斷前行。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了歷史契機

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越發意識到中華民族的主體性。中華民族應該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秉持著自信和自立的精神去推動共同體建設的發展。這種主體性體現在我們堅決維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上,只有通過堅定地維系傳統文化根基,才能更好地實現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目標。

一方面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引領下,在其培育與鑄牢過程中需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中華民族元素,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資源,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思想觀念、人文情懷和道德規范。①另一方面,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需要的內聚性情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和靈魂。深入挖掘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價值觀、思想觀念、道德規范等,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所需要的認同感、凝聚力和歸屬感??傮w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其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內涵,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了無窮的啟示和支持。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應當重視學習和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親情友情、忠誠孝道、仁愛和合作共享等核心價值觀,以及尊老敬老、教育教善、砥礪奮進、和諧發展等重要理念和價值,通過對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這些精神與思想得到弘揚,引領社會風尚,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全民族團結奮進、共同發展的偉大事業。

四、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實踐連接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全面總結闡述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回答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課題,為我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指明了方向。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即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這五個突出特性不僅體現了中華文明的鮮明品格,也是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行動指南,對中華民族精神品質與文化性格的塑造正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與魂”,搭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實踐連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深根植于各民族文化沃土,貫穿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長河,既有歷史的承繼關系,又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廣泛的社會性以及鮮明的時代特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以共同的思想文化凝聚價值共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深層有力的文化支撐和強大的內生動力,它們都增進了中華文明的時代內涵,其價值主張具有內在契合性,其二者都是把建設現代中華文明引向縱深處發展,是互嵌共生和互相成就的雙向選擇。新時代,全體社會成員更要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全方位地解讀好“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闡釋何以中國”的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認知、文化自信、文化認同和中華民族認同的有效轉化和有機結合。

(一)深耕中國大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中華文明闡揚

“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雹?/p>

中華文明是紛繁復雜、龐大開放的系統結構,延伸至諸多學科的理論觸角。連續性意味著要在宏大背景下堅持唯物辯證法,用普遍聯系、運動變化和比較的方法,總結文化發展過程中橫縱比對的歷時性及共時性差異及其演變律則,探尋人類文明演進的普遍趨勢,認識人類文明演進的多樣性序列,構建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參與的世界文化新格局。中華文明的終極關懷是人的發展與需要,審美旨趣的培育,精神獨立的自由。闡揚中華文明要主動服務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大局,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堅定文化自信,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將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促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層意蘊與現代化價值得到多維度闡揚,自覺肩負起科學認知、有效傳承、廣泛傳播中國文化的歷史重任,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二)深化中華文明研究闡釋和成果宣傳轉化傳播

“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③

創新創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新的社會變革與實踐必然要求思想文化領域的創新性發展,堅持守正創新,深化中華文明研究闡釋和成果宣傳轉化傳播。當前,我們在中華文明和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方面有待完善,尚未形成既能準確概括中華現代文化的精神和價值又富有國際話語傳播的新理念、新范疇、新表述,西方民眾對中華現代文化核心價值的認知較為模糊,需要把握歷史規律,揭示中華文明的世界性價值意蘊。中華文明研究闡釋要置于整個人類多元文明交流互鑒的時代語境之中,關注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特質,將具有經典性、獨特性、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將意蘊深刻、影響深遠的傳統文化納入教學和研究領域。在準確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的基礎上,把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的成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果,把辨識進入文明社會的中國方案,通過各種渠道向世界傳播和解說,向世界展示可親、可敬、可愛的中國形象,增強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三)深描完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地圖和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

“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雹?/p>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文化認知是文化自信的基礎。面對浩如煙海的文化形態,要樹立完整的文化認知觀。梳理中國文化發展的基本脈絡和文化體系,在社會生活中領悟具有象征意義及其標識性的中國文化杰作及其蘊涵的文明智慧,在社會現實中由淺入深,去粗取精,加以對照和理解。歷史與文化之鏈環環相扣,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連接著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增強文化認知教育,還要站在國家統一的政治歷史高度和宏觀的多元文化教育高度,梳理中華民族的歷史脈絡,全面科學地闡釋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發展規律,引導各族兒女明晰歷經滄桑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演進軌跡,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從而確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自覺肩負起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使命擔當。

(四)深挖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雹?/p>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壯闊如繁星般的胸懷,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中原麥作文化、南方稻作文化等水乳交融,包容互鑒,多元一體的中國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創造智慧和文明成果。民族是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承者,文化與民族如影隨形。中華文化符號是中華兒女情感經驗和精神風貌的表征,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和文化精神。深入挖掘激活體現中華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資源和文化符號,激發中華文化的力量潛源,創造融合現代文明的文藝作品和更為璀璨奪目的新文化,匯聚于中華民族精神重構,促進人類文化絢麗多姿,異彩紛呈,賡續中華文明生生不息,齊心協力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五)深諳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中華文明的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決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定了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于人,決定了中國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不搞‘黨同伐異的小圈子?!雹?/p>

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內生于中華民族歷史實踐的內聚性情感,和平性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題中之義,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主張求同存異、包容共存,追求“協和萬邦”“親仁善鄰”。和平性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格局擔當與發展愿景,不同于西方現代兩極分化、霸權掠奪。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二者價值通約,統一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中。長期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我國各民族文化深深扎根中華文明沃土,形成了各族群眾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共同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新時代,要深刻理解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從平等包容、和平互鑒、創新發展的視角重新審視人類文明史,在理解世界的基礎上表達中國,促使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雙輪驅動、雙向發力,同時著眼于聚焦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在傳達中國智慧與文明的前提下重構新時代世界文明格局。

五、結語

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是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強大根基?;仡櫄v史發展,一個民族的興盛和國家的興旺富強與文化發展密切相連。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隆盛時期即將到來,這是中華民族大融合與多元文化匯聚的結果,是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高度自信的必然結果。肩負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新的文化使命擔當,要繼續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略高度,站在文化演進歷程、民族復興的立場上審視,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主脈,以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這一背景為契機,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加快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創設底蘊深厚的文化場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新文化格局的重組中提供多樣性的精神資源和思想啟迪,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文明的輝煌歷史和對人類世界的貢獻。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師范生教育全過程的路徑探究”(課題編號:2024-ZZJH-076)河南省社科聯項目“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教育研究”(課題編號:SKL-2023-1277)

作者:

高楠,周口師范學院講師,中南民族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責任編輯:谷儒楠)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made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in-depth elaboration on a series of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wo combinations” from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and the national cause. This is not only a new positioning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a re-examination and re-st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s a continuation and a new starting point for the unfinished business of the “second union”. In the new era,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shoulders a new cultural miss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nd needs to be examined from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safeguarding national unity an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cultural evolution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so as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wo combinations”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ts connec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realizing the connection of practice in this context, and to deeply grasp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combination” . To grasp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two creations” .

Key Words: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wo Creations”

猜你喜歡
兩創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帕措”組織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意義探析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復合互嵌格局與多元一體交融
略論孔子對近代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建設的影響
經典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兩創”(上)
“兩創”背景下推行中小企業社保差異化征繳方式研究
初中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資本市場是推動“兩創”發展的重要保證
整合資源優勢 推動 “兩創”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