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人才振興促進鄉村振興的問題、困境與對策

2024-04-15 01:17高詩雨儲著源
武夷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人才農業農村

高詩雨,儲著源

(安徽醫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共產黨奪取脫貧攻堅偉大勝利后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鄉村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盵1]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農村,鄉村人才是基礎。因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迫切需要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源源不斷地把鄉村振興需要的人才引到鄉村、留在鄉村、生活在鄉村和奮斗在鄉村,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一、鄉村人才振興促進鄉村振興的關鍵問題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才。鄉村人才振興對新時代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有著重要推動作用。高質量的鄉村人才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完成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的各類艱巨任務,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參與者,更是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提和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盵1]推進鄉村振興同樣需要堅持人才強國戰略,將引才、育才、用才結合起來,把鄉村人才振興放在突出位置,以鄉村人才振興促進鄉村振興。

(一)傾心引才:打造鄉村人才后備軍,實現人才引進好開局

農業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在2018 年的重要研究成果會上指出,鄉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1978 年的82.08%下降到2018 年的40.42%,鄉村人口總量從7.9 億下降到5.64 億。大量農村人員通過外出務工,上大學等方式離開鄉村,走出農村仍然是社會主流。因此,面對“留不住”的農村人口外流現象,人才引進策略就成了救命良藥。各級政府應主動作為,優化支持政策,完善人才引進方案,樹立正確引才心態,善待人才,實現人才引進良好開局。

(二)悉心育才:創新人才培養理念,打造協同培育機制,形成鄉村人才培養合力

鄉村發展落后是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必然后果,農村教育資源十分匱乏,人才培養模式落后,培育鄉村人才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內生動力。鄉村人才培訓內容與鄉村發展實際需求嚴重脫節,缺少統籌協調的培訓計劃,各級領導單位要創新思路,打造“政企?!倍辔灰惑w協同培養機制。

(三)精心用才:選賢任能,量才施用,發展壯大鄉村領軍人才隊伍

人才是最大生產力之一,但鄉村人才管理機制不健全,常出現“重引進、輕培養、輕使用”現象。人才招而不用,束之高閣現象并不少見,招了高層次人才,卻不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發揮才能的機會,或是對人才沒有進行正確區分,對待所有人才都是一把抓,不能把人才放在真正合適的位置,人才能力得不到全面施展。因此,要完善人才考核機制,分層分類管理人才,量才施用,最大程度地發揮人才真實才能。

二、鄉村人才振興促進鄉村振興的現實困境

按照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要求,目前我國鄉村人才發展主要存在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迫切需要正確分析和解決。

(一)鄉村人才總量少且綜合質量不高

我國鄉村不僅人口眾多且分布地域遼闊,所需鄉村人才的數量巨大,但鄉村人才卻極其缺乏。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報告顯示,居住在鄉村的人口僅約5.09 億人,占36.11%,與2010 年相比鄉村人口減少了約1.64 億人。[2]鄉村越來越面臨著村無人可住,田無人可種的嚴峻問題。鄉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導致了鄉村空心化、老齡化等問題,造成了鄉村人才難求的困境。

優質的鄉村人才是推進實現鄉村振興的核心力量,目前我國的鄉村人才大部分是鄉村本土人才,大部分農民的學歷水平都是小學初中等,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公報中顯示,農業生產經營人員中擁有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僅占8.3%,[3]其中高質量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難以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同時大部分農業經營者受傳統農業思想的影響時間長,思維比較固化,在鄉村創業創新領域呈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現象。

(二)鄉村人才結構不合理且緊缺人才供給不足

目前鄉村人才隊伍還面臨著結構不甚合理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及產業結構等方面。第一,鄉村人才年齡結構出現嚴重斷層。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顯示,年齡在35 歲及以下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僅占19.2%,而年齡在55 歲以上的則高達33.6%。[3]青壯年勞動力嚴重流失,鄉村人口老齡化現象突出,難以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持。

第二,鄉村人才的學歷普遍偏低,高中及中專等高水平的技術型人才十分短缺。大部分農業生產經營者文化水平低,只能依靠多年在田間地頭摸爬滾打以及祖輩口口相傳的農業技巧進行生產活動。專業技術人員下鄉能夠為農業發展帶來更優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業生產效益,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但鄉村基礎設施不健全,教育醫療資源薄弱,難以吸引到人才,城市對于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也有一定的吸引落戶政策,大部分技術人才在城市中就能夠解決就業落戶問題,從而導致鄉村專業技術人才供給嚴重不足。

第三,鄉村人才產業分布不均衡。如今隨著經濟迅猛發展,農村不能還停留在僅依靠第一產業發展的階段,要更加重視農村第二、三產業發展,黨中央不斷推進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把三產融合發展作為推進農業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4]充分發揮鄉村地域遼闊、物產豐富的優勢,為鄉村人才搭建第二、三產業干事創業平臺,不斷吸引創新創業人才,為鄉村發展提質增效。

(三)鄉村吸引人才資源匱乏且配套設施不完善

我國由城市和鄉村兩大部分組成,城市往往是一個地區的經濟中心,因此在資源分配方面城市所獲得的資源更多、醫療設施完備、教育更優質、交通更便利、經濟更發達。鄉村主要從事糧食的生產,且生活設施等基礎條件都不如城市,從而造成鄉村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現實困境。

鄉村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是制約鄉村發展、影響鄉村吸引人才的最大因素,鄉村配套設施不僅包括良好的居住環境,還包括健全的公共服務體系以及良好的社會管理體制。因此,政府要加強醫療衛生、教育資源、生態環境、社會保障和農業生產服務等方面的建設與引導,保障鄉村人才能夠沒有后顧之憂地留在農村。同時,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現代化農業設施,促進傳統農業向智能化農業轉變,積極考慮人才發展所需的要素資源,配置相關基礎設施,為鄉村人才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物質保障。

(四)鄉村人才晉升發展機制不健全且支持力度不大

目前鄉村人才選拔機制仍然存在不完善的現象。由于中國鄉村社會是一種特殊的“熟人社會”,導致在人才選拔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弊端,出現如任人唯親、才不配位、論資排輩的現象,在這種傳統的人才選拔機制下,無法將真正有才能、有技術的人篩選出來為鄉村所用。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特別是鄉鎮黨組織和政府要積極建立完善的人才引進選拔制度,建立專門機構,設立專門標準,保證能夠正確且高效地篩選到合適的鄉村人才。

鄉村人才晉升機制不健全,人才晉升評判標準模糊,責任與分工不明確,導致在工作中有人尸位素餐,真正出力的人卻得不到相應的報酬。久而久之,鄉村人才難免會產生思想懈怠,在干部隊伍中形成干多干少都一樣的不良風氣。在此情況下,鄉村人才評價體系改革是激發鄉村人才活力的有效途徑,通過評價體制改革,建立起多勞多得,按實際能力和實際貢獻為標準的評價體系,打破傳統的唯論文、唯學歷、唯職稱的評價方式,激發人才內生動力,讓做出貢獻的人才實打實的獲得好處,以此激勵人才更加努力的投入到鄉村振興建設中來。

(五)鄉村人才長期單向流出且回流意識不強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里大公司林立、服務行業空前熱門、高校擴招等等,都為廣大勞動者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農村產業相較于城市更加匱乏,就業崗位種類及數量少,且鄉村基礎設施相比城市不夠健全,對人才缺乏吸引力,導致大部分青壯年人才選擇外出就業。此外,人們受傳統思想影響,認為在城市發展會更有前景,鄉村發展沒有前途等等。城市里的人才不愿意到鄉村工作,農村學子以及掌握了一定技術的農村人才也更愿意在城市扎根落戶。政府可以通過辦好教育、完善鄉村醫療衛生建設、積極創辦鄉鎮企業等措施,完善鄉村生產生活環境,不斷吸引鄉村人才回流,壯大鄉村人才隊伍。

三、鄉村人才振興促進鄉村振興的戰略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要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吸引包括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大學生、退役軍人等在內的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盵5]因此,政府要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人才發展體系,打通城鄉發展通道,多措并舉真正將人才引進來、留下來,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扎得下根、做得成事的新時代鄉村人才隊伍。

(一)創新人才引進思路,健全人才支持體系

鄉村人才緊缺的問題極大地限制了鄉村振興,面對日益復雜的人才環境和人才市場,人才的選擇機會十分多樣化,這就決定了鄉村要不拘一格引人才,破除舊有引才思路,創新人才引進機制。

第一,針對包含大學生在內的農村創新創業人才。政府給予其一定的經濟和政策支持,如設立大學生回鄉創業基金會,建立相應的創新創業幫扶機制,對返鄉大學生工作上給予幫助,用良好的發展前景吸引人才回鄉創業。

第二,在鄉村治理人才方面?;鶎痈刹筷犖榈拈T檻要低,給那些期望加入村兩委的年輕人機會,讓其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來,在實踐中鍛煉和選拔基層干部。返聘城鄉范圍內的已退休優秀治理人才,這部分老黨員老干部往往有著非常豐富的治理經驗且有一定的威望,能夠減少農村治理阻力并且幫助培養更多農村治理后備人才。

第三,針對農業專門技術人員方面。政府設立鄉村振興特派技術員崗位,實行城鄉對口幫扶機制,即鼓勵城市工作單位中的技術人員下鄉幫扶,給特派科技員設置兩年到五年的服務期,責任到人、責任到鄉,推動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

第四,針對鄉村公共服務人員方面。對鄉村做出一定貢獻的公共人才優先進行職稱評定并給予一定獎勵,刺激人才下鄉發展。對已在城市中就業的公共服務人才如教師、醫生等人才,在保留原崗位原待遇不變的前提下,設立下鄉幫扶津貼,激勵其定期下沉到鄉村中,為鄉村教育、醫療等方面開展培訓和幫扶。

(二)多方共同培養人才,集中培育本土人才

鄉村本土人才是鄉村振興中不可忽視的力量,與引進人才相比更加穩定也更有使命感,能更好地融入到鄉村振興各方面的工作和任務中。因此,要健全本土人才培育機制,多方共同施力,統籌協調,創新培育路徑。

第一,著力構建“政府+科研院所+企業+農戶”協同一體的培育模式。政府做好科研院所、企業與鄉村農戶之間的橋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涉農高校中的優秀教育資源,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培訓;鼓勵農業院校設置農業實訓基地,開發農業示范田,引導農民效仿其科學有效的農業生產模式;組織高??萍枷锣l活動,實現“科技+農業”,推動農業生產向機械化科技化發展,為農業生產提質增速。

第二,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創新農業教學模式。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好抖音、快手、微信等新媒體平臺,拓寬農村人才的學習渠道,定期開展農業技術公開課,分類別分層次開設各類農業課堂,建立一站式學習平臺,為鄉村人才培養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鄉鎮政府帶頭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村民實際困擾,有針對性的開展農業教學,避免出現鄉村人才培訓與村民實際需求脫節的現象。及時解決村民們的問題,提升鄉村人才培育的精準性、時效性和實踐性。

(三)健全開發政策體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要靠人才、靠資源。如果鄉村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一直單向流向城市,長期處于‘失血’‘貧血’狀態,振興就是一句空話”[6]。在鄉村振興建設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加大政策支持農村力度,促進多方資源流入農村。

第一,優化鄉村的營商環境,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設立專門的鄉村振興招商引資部門,結合本地的具體情況,篩選和挖掘合適的項目和企業,爭取與企業合作,獲得企業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從鄉村發展和企業盈利的角度出發,提供一定政策支持,營造公平、公正、公開、高效、便利的市場環境氛圍,打造鄉村和企業共贏局面。

第二,筑巢引鳳,打造鄉村干事創業大舞臺。搭建鄉村產業園區,農村電商服務園等基礎園區,建立配套工作設施,為鄉村振興發展打造服務基地。完善扶持鄉村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出臺更優政策,搭建更好平臺,提供最佳服務,改善農村發展條件,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第三,經濟與農業深度融合,鄉村與現代市場直接鏈接。政府牽頭成立村集體公司,成立本土品牌,聘請鄉村職業經理人或鄉村CEO 經營管理,及時掌握市場最新動向,精準施策,促進鄉村經濟向好發展。

(四)完善人才保障機制,暢通人才發展通道

晉升通道阻塞是導致鄉村人才留不住的重要因素,建立和完善人才發展機制必不可少。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公眾認同的新型農村人才成長發展機制,讓人才“愿意來,愿意留”。

第一,暢通人才發展路徑,完善人才分類培養機制。在職稱評定中,通過以賽代評的方式,將人才在鄉村振興中所做出的實際貢獻作為主要評價依據,達到監督和激勵的作用。同時,推行人才分類分級評價制度,特殊崗位特殊對待,為人才提供合理的晉升通道。

第二,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勵機制,出臺相關的獎勵補貼政策,明確人才等級薪酬制度,特殊技能崗位人才工資待遇比照高管待遇,通過合理的薪酬、廣闊的晉升空間吸引人才扎根鄉村。尤其是對于在鄉村建設過程中有做出突出成績的,給予表彰獎勵,從而調動人才的學習和工作積極性。

第三,政府做好人才服務,完善人才生態環境?;鶎痈刹恳l揮領頭雁的作用,不斷更新觀念,帶領農民隊伍創新農業模式。政府完善人才保障制度,給予返鄉就業創業人員一定的特殊補貼、榮譽稱號、社會地位、生活保障等,激發人才對工作的榮譽感、認同感,進一步激發各類人才的工作積極性。

(五)打通城鄉人才市場,加強人才創業引導

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7]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城鎮人口相比較2010 年增加了約2.36億人,鄉村人口減少了約1.64 億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4.21 個百分點。[2]農村人口向城鎮的長期單向流入破壞了城鄉人才市場生態,因此,在新形勢下打通城鄉人才市場,健全城鄉人才的雙向流通機制尤為重要。

第一,由政府牽頭設立城鄉人才資源庫,將區域內人才分層分類統計,收集人才信息到電子信息系統中,當出現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時,在人才資源庫中搜尋相關領域專家,讓專業人才來解決問題,實現人才的靈活調用,打通城鄉之間人才市場壁壘。

第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財政、金融、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激勵政策,給人才提供充足政策保障,解決人才創新創業中遇到的融資困難、用地難等問題。充分發揮人才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人才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推進鄉村農業實現現代化轉型升級。

第三,做好人才創新創業培訓引導及宣傳動員。地方政府牽頭開設創新創業培訓班,與就近的農業科研院所達成合作,農村為科研院所提供廣闊的實訓教育基地,科研院所為農村提供豐富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與專業指導。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8]

(六)展現鄉村文化魅力,構建人才精神家園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9]鄉村自古以來就是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在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廣大農村地區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與文化;此外,每個鄉村中都孕育了極具地域特色的鄉土文化。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要充分利用好鄉村文化資源,利用鄉村文化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動力。

第一,用好鄉愁情,激發人才回哺鄉村熱情。鄉村文化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已經逐漸成為群眾共同的文化記憶,鄉村文化有著全體村民的文化認同,在此基礎上用好鄉愁情,堅持傳承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打造鄉村文化名片,吸引人才下鄉創業。[10]

第二,打造新時代文明特色鄉鎮和人才精神棲息地。在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競爭更加激烈、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面對鄰里之間互不相識、人情味冷淡、高昂的房價、全年無休的工作等問題,人們常感到孤單、焦慮、沒有歸屬感。相比于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淳樸的鄉土文化給人們一種特殊的家的歸屬感。政府要積極推進鄉村精神家園構建,運用好鄉村優秀文化,把鄉村打造成新時代傳承鄉風文明的文化基地。

第三,充分運用好文化具有的凝聚力、組織力和推動力,讓鄉土文化凝聚人心,重塑鄉土文化自信。將鄉土文化融入到思政課堂中,開辦鄉村人才紅色教育培訓班,促進鄉村人才以堅定的信念、飽滿的姿態、懷著為人民服務的初衷參與到鄉村振興建設中來。

四、結語

在鄉村人才振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鄉村人才振興的現實難題,多措并舉,推進鄉村人才振興,以鄉村人才振興促進鄉村振興。在實現鄉村人才振興過程中,要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把鄉村人才振興、產業振興、組織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結合起來。這五個方面共生共強,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久久為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人才農業農村
國內農業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人才云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