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特征、效用價值及其當代啟示
——基于對《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版)的文本考察

2024-04-15 02:47
關鍵詞:編譯局用典文集

王 珂

馬克思恩格斯在寫作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典故,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2009年版)為例,從1843年《論猶太人問題》中的“政治獅皮”到1881年《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初稿、三稿)中的“卡夫丁峽谷”,用典多達數百處??偟膩砜?用典既是馬克思恩格斯寫作中的一種修辭表達方式,同時在其理論的闡釋和傳播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當下國內學界關于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既有研究大都停留在對用典本身的詮釋與解讀,關于用典的系統性研究并不充分。從宏觀的研究視角對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特征和效用價值等進行系統地歸納、提煉和總結,顯然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進而能夠對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發展有所裨益。

一 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界定、來源與類型

馬克思恩格斯用典是文章用典中的一種特定形式,因此在對其進行界定時,既要認識到用典的“共性”,同時也要兼顧其“特殊性”。從文本研究的實證視角來看,馬克思恩格斯用典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又必然存在著客觀的研究對象(文本)。在此基礎上,需要根據典故來源的多樣性以及典面引用方式的不同,對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基本特征做進一步的分析。

(一)用典的概念及界定

用典是文章寫作中的一種修辭方式,有明典、暗典、翻典之分,在中國的出現最早可追溯到《莊子·寓言》篇中所用的“重言”。南北朝時期的劉勰在《文心雕龍·事類》中曾將用典描述為“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1)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614頁。,即引與前人有關的言或事,用以說明或驗證作者之理論。關于用典的定義,國內有學者將其界定如下:“為了一定的修辭目的,在自己的言語作品中明引或暗引古代故事或有來歷的現成話?!?2)羅積勇《用典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頁。在西方文明中,Allusion和用典較為接近,該術語“作為表示辭格之一類型的名稱而被納入修辭法則的體系中,這大概是近世(17世紀)以后的事”(3)佐藤信夫《修辭認識》,肖書文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72頁。。

用典作為一種文章學領域的思維實踐活動,同時也廣泛地發生和存在于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然而,如果僅僅從文章學領域中的修辭學視角來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用典,顯然無法窮盡其背后所承載的深層內涵及理論意義。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曾列舉出人們認識和掌握世界的四種方式(理論的、藝術的、宗教的以及實踐-精神的方式):“整體,當它在頭腦中作為思維整體而出現時,是思維著的頭腦的產物,這個頭腦用它所專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這種方式是不同于對世界的文藝的、宗教的、實踐-精神的掌握的?!?4)卡·馬克思《卡·馬克思的遺稿》,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751-752頁。在后來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也有相關描述:“一種是生產的經濟條件方面所發生的物質、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變革,一種是人們借以意識到這個沖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藝術的或哲學的,簡言之,意識形態的形式?!?5)卡·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第3頁。馬克思恩格斯的用典,根據對典故的理解將其運用到寫作之中,在一定意義上完成了從“自我理解”到“實踐”再到“教化”的轉變,本身就是一次“認識世界”的實踐過程。不僅如此,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事實證明,馬克思恩格斯的用典還產生了指導(影響)社會歷史實踐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對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界定過程中,既不能忽視用典作為一種文章學修辭手法的“共性”,同時更要認識到其作為一種認識和掌握世界的意識形態形式,在反映或者推動社會變革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二)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來源與類型

首先,在馬克思恩格斯的用典中,典故的來源具有多樣性。典故的選擇既與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知識結構和成長背景有關,同時也受到當時歐洲歷史文化傳統的影響,因此在其著作中所運用典故的來源范圍非常廣泛,包括有神話傳說、歷史事件、圣經、文學(戲劇)作品以及寓言故事等。例如,“政治獅皮”(6)卡·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頁。引自古希臘神話;“巴托洛繆之夜”(7)卡·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169-170頁。源于宗教歷史事實;“濾除蚊蟲,吞下駱駝”(8)弗·恩格斯《給〈薩克森工人報〉編輯部的答復》,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6頁。引自圣經諺語;“胸中有兩個靈魂”(9)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5頁。套用了《浮士德》中的詩句;“這里是羅陀斯,就在這里跳躍吧”(10)卡·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474頁。則引自伊索寓言。

其次,根據對典面不同的引用方式,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類型可以被分為“單引”、“疊引”和“復引”。所謂的“單引”是指“為了敘述一個對象,在一個句子或一個句群內只引用一個典故”;相應地,“疊引”則是指“為了敘述一個對象,在一個句子或句群內引用多個典故”(11)羅積勇《用典研究》,第206頁。。雖然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絕大多數用典都是以“單引”的形式出現,但也存在有“疊引”的現象,例如:“當英國社會的資產階級改造已經實現時,洛克就排擠了哈巴谷”(12)卡·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472頁。?!肮凸取笔鞘ソ浿械氖€小先知之一,他以詩一般熱情的話語為人們所稱道;“洛克”是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的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他處事注重實際而缺少詩意,只相信人的理智。在這里,馬克思同時引用了“哈巴谷”和“洛克”,分別代表著英國的資產階級在革命成功以前追求革命理想和社會進步的激情,以及在成為社會統治階級后的“務實”態度?!奥蹇伺艛D哈巴谷”意味著成為統治階級的資產階級不再追求過去革命中所標榜的“民主、自由與平等”,而是成為新的、保守的既得利益群體——“資產階級社會完全埋頭于財富的創造與和平競爭,竟忘記了古羅馬的幽靈曾經守護過它的搖籃”(13)卡·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472頁。。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與“疊引”不同,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還存在有大量引用同一典故表達不同內容的現象,參照“單引”和“疊引”的定義,筆者將這一用典方式稱之為“復引”。例如,“由于害怕革命的危險,他們曾懷念埃及的肉鍋”(14)卡·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473頁。;“但是,難道我們因此就應當深切地眷戀(也是很貧乏的)埃及的肉鍋……”(15)弗·恩格斯《論住宅問題》,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7頁。;“以便回到舊日的寫作方面的‘埃及的肉鍋’”(16)弗·恩格斯《恩格斯致奧古斯特·倍倍爾》(10月28日),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4頁。?!鞍<暗娜忮仭痹从谑ソ泜髡f(《舊約全書·出埃及記》):“被奴役的以色列人逃離埃及,行至曠野,饑餓難忍,于是開始抱怨摩西,說他不應該帶領他們離開埃及,因為他們在埃及雖然世代為奴,但畢竟可以圍著肉鍋吃飽肚子”(17)參見: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注釋》291,第761-762頁。。在這里,“埃及的肉鍋”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涵義:象征著當時大部分法國人心目中所向往的“拿破侖時代”;代指資本主義大工業發展以前的時代;代指在《反社會黨人法》出臺之前對寫作和出版審查相對寬松的時期。

二 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效用與價值導向分析

通過對用典概念和表現形式的具體分析,能夠對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基本特征有一個直觀認識,但正如前文所述,對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認識和解讀不應該僅僅止步于此。因此,很有必要對馬克思恩格斯用典的效用,尤其是用典的價值導向做進一步的探究。

(一)“用典”的效用分析:功用與修辭

作為一種修辭方式,用典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同樣產生了一系列的文本效用。按照用典的不同維度,其效用可以分別表述為“典故的功用”和“用典的修辭效果”。具體而言,典故的功用有證言式、襯言式、代名式和代言式四類;用典的修辭效果則分別表現為提升性效果、曲折性效果以及反差性效果(18)羅積勇《用典研究》,第129、251頁。。

在典故的功用中,“證言式”引用典故以證明自己所欲表達的道理;“襯言式”將典故與自己所敘述內容相比較,并借此達到某種修辭目的;“代名式”以典故語來替代當下所敘說事物的名稱;“代言式”借用典故語本身所帶語境跟文中語境的比照,產生言外之意(蘊含),從而表現自己所欲表明的具體含義(19)羅積勇《用典研究》,第129、140、129、179頁。。以上功用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均有體現。

證言式。如“貨幣沒有臭味,無論它從哪里來”(20)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32頁。?!柏泿艣]有臭味”這一典故來自羅馬皇帝韋斯帕西安。因為其子不同意他征收專門的廁所稅,他答復道:“這類稅沒有臭味!”馬克思在這里引用這一典故,用來證明在商品-貨幣-商品(W-G-W)這樣一個流通過程中,貨幣承擔著一種“雙重角色”:“一方面,它代表已經賣掉的商品,另一方面,它代表可以買到的商品”(21)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32頁。。

襯言式。如“銅為銀所排擠,銀為金所排擠,盡管這個順序是同詩人想象的年代順序相抵觸的”(22)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120頁。。在這里,馬克思以人類歷史的五時代說: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英雄時代以及黑鐵時代,類比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的過程中“貴重金屬”晚于“不太貴重金屬”出現的現實順序。

代名式。如“為了‘抵御’折磨他們的毒蛇,工人必須把他們的頭聚在一起”(23)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349頁。?!罢勰ニ麄兊亩旧摺笔翘子煤D逗嗬!?詩集《時代的詩》)中的詩句:“親愛的忠誠的德意志啊,你也會出產猛士,他們會揮動戰斧,把傷害我的毒蛇打死”(24)參見: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注釋》246,第926頁。。在這里,馬克思用來代指榨取工人勞動力的資本家,號召工人團結起來抗爭。

代言式。如“但他感到驚奇的是,工人們竟然安安靜靜地在巴爾米開特的餐桌旁邊坐了八年之久”(25)弗·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494頁。?!鞍蜖柮组_特的餐桌”引自童話故事《一千零一夜》:富人巴爾米開特在宴會上用空菜盤、假話和手勢款待饑腸轆轆的窮人(26)參見: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注釋》179,第804頁。。在這里恩格斯借用巴爾米開特愚弄窮人的這一情景,來揭露資本家對英國工人階級欺騙和剝削的事實。

在用典的修辭效果中,“提升性效果”主要表現在說服性、形象性和典雅性三個方面;“曲折性效果”在表達中則能夠起到含蓄委婉、隱晦朦朧甚至言簡意賅的效果;“反差性效果”則是指通過典故與所述之事間的比照,產生一種反差,進而達到一種趣味、滑稽或諷刺性的效果(27)羅積勇《用典研究》,第252、262、274頁。。用典的修辭效果在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也十分常見。

提升性效果。如“資產階級政黨只要稍微取得一點點勝利,就立即企圖利用合法進步的手段周旋于革命的巖礁和復辟的漩渦之間”(28)弗·恩格斯《德國農民戰爭》,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242頁。?!皫r礁”和“大漩渦”是希臘傳說中的海洋怪獸,諺語中常以此來形容兩種災難的發生(29)參見: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注釋》178,第737頁。。資產階級政黨不愿意繼續“革命”,同樣也懼怕“復辟”,企圖在兩者之間周旋,恩格斯在這里運用典故將其保守性和妥協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曲折性效果。如“我們得恭賀杜林先生,他不僅在高貴的自尊心方面,而且在作為未來的作曲家的資格方面都配得上和《尼貝龍根的指環》的作者平起平坐”(30)弗·恩格斯《反杜林論》,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80頁。?!拔磥淼淖髑摇敝浮赌嶝慅埜闹腑h》的作者,即理·瓦格納,其音樂作品被他的批評者和推崇者稱為“未來的音樂”,“未來的作曲家”便是從這一概念而來。杜林認為在有機體的進化中,“變態是一個不明確的概念,而發育概念,只有在發育規律真正能夠得到證實時才是可以允許的”,因此主張用“組合”來代替“變態和發育”這兩個詞(31)弗·恩格斯《反杜林論》,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80頁。。在這里,恩格斯是以此來譏諷杜林在自然哲學領域中的謬論,因為德語中“作曲”和杜林講的“組合”是同一個詞“Komposition”。

反差性效果。如“這位勇敢的人的座右銘是‘沒有一天不動筆’”(32)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704頁。?!皼]有一天不動筆”引自古希臘著名畫家阿佩萊斯,原因是他每天總要動筆畫一點。在這里馬克思認為耶利米·邊沁的“效用原則”并不具有科學性,“他幼稚而乏味地把現代的市儈,特別是英國的市儈說成是標準人。凡是對這種古怪的標準人和他的世界有用的東西,本身就是有用的。他還用這種尺度來評價過去、現在和將來”(33)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704頁。,但邊沁在寫作中卻有著顯著的“積極性”——“沒有一天不動筆”,因此“用這些廢話寫出了堆積如山的書”(34)參見: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注釋》(63),第704頁。。很明顯,馬克思在這里引用典故是為了諷刺邊沁的教條和迂腐。

事實上,“典故的功用”和“用典的修辭效果”兩種效用之間并不存在排斥性,而是可以同時出現的,即在同一用典中兩種效用并存。如上文典故功用中的“貨幣沒有臭味”、“折磨他們的毒蛇”和“巴爾米開特的餐桌”,以及修辭效果中的 “巖礁”和“大漩渦”以及“沒有一天不動筆”。再如,“幫伙所在的開放村莊變成了所多瑪和蛾摩拉,這些地方的非婚生子比王國的其他地方要多一倍”(35)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801頁。?!八喱敽投昴笔鞘ソ浿械膬勺鶃y罪惡之城(見《舊約全書·創世記》)。馬克思揭露了幫伙(一群有組織的勞動者)制度的“陰暗面”:除了兒童和青少年要從事過度勞動之外,還有“道德敗壞”。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十三四歲少女意外懷孕,更糟糕的還在于這樣會使幫伙制度陷入一個惡性的循環,“她們的子女即使不被鴉片毀掉,也是幫伙的天生的新兵”(36)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801頁。。馬克思在這里引用圣經中兩座淫亂罪惡之城的典故,既形象地揭露了幫伙制度的弊端,同時也表明了自己批判的態度和立場。

(二)“用典”的價值導向分析:批判與實踐

用典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既具有以上作為修辭表達方式的若干共性,同時由于馬克思恩格斯本人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領袖的這一身份使然,在“自我塑造”的過程中有著一定的革命傾向性,因此在其著作中用典又被賦予了特殊的價值導向。

首先,在用典過程中相似歷史語境下“批判的重現”。在詮釋學中,“時間距離”常常能使真正批判性的問題得以解決,進而區分出“得以理解的真前見”和“產生誤解的假前見”,在這一過程中,“引誘人去理解的東西本身必須以前已經在其他在(Anderssein)中起作用……理解借以開始的最先東西乃是某物能與我們進行攀談(Anspricht),這是一切詮釋學條件里的最首要的條件”(37)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詮釋學Ⅰ·真理與方法》,洪漢鼎譯,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第423頁。。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用典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在批判中充分運用了“雙層社會”歷史背景之間的張力。根據上文所提到的具體用典案例就可以看出,其中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借用典故中的相似語境對現實社會中錯誤的觀點和事實進行批判,例如“濾出蚊蟲、吞下駱駝”,“埃及的肉鍋”,“巴爾米開特的餐桌”等,均是巧妙地借用了典故中諷刺、批判或是兩者兼具的相似歷史語境。再如,恩格斯對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卡爾·海因岑的批判:“但毛茸茸的胸膛里卻充滿信念……雖無才能,卻有性格?!?38)弗·恩格斯《共產主義者和卡爾·海因岑》,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74頁?!半m無才能,卻有性格”引自海涅的諷刺詩《阿塔·特洛爾》,其中“毛茸茸的胸膛里卻充滿信念”,“雖無才能,卻有性格”都是海涅對白爾尼派的諷刺。在這里恩格斯引用這些詩句借以批判卡爾·海因岑的無知和傲慢:在同共產主義者進行辯論時,海因岑表現出明顯的邏輯混亂、語言拙劣,但依然自以為是,聲稱“要在行動和決戰的那一天把敵人吊在路燈柱上”(39)弗·恩格斯《共產主義者和卡爾·海因岑》,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74頁。。還有馬克思對庸俗經濟學的批判:它與斯賓諾莎相反,認為“無知就是充足的論據”(40)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356頁。?!盁o知并不是充足的論據”出自巴·斯賓諾莎的《倫理學》,原意是在批判那些抱有僧侶主義目的論的自然觀的代表人物:在他們看來,“上帝意志”是一切現象的原因,而進行論證的唯一手段就是求助于對其他原因的無知。此處是馬克思在借用典故對庸俗經濟學進行批判,嘲諷他們的無知以及“抓住了現象的外表來反對現象的規律”的行為。

其次,由“用典實踐”到“指導實踐”的演進。從認識論的視角來看,用典效用的產生本質上是在闡釋過程中完成的,馬克思恩格斯用典本身就是一次實踐的過程。但“用典”同時也是一個認識不斷被創造的過程,典故在不同的語境下能夠凝結成一種新的話語模式,進而起到一種前文所提到的“教化”作用,影響理論和社會實踐發展的方向與進程。在這一方面,馬克思恩格斯著作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同時也貢獻了很多經典化的用典案例。

例一:“使俄國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把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成果用到公社中來”;“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占有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成果”(41)卡·馬克思《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575、587頁。?!巴ㄟ^卡夫丁峽谷”引自歷史故事:公元前321年,在古羅馬的卡夫丁峽谷,戰敗的羅馬軍隊被要求從長矛交叉構成的“軛形門”下通過(42)參見: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注釋》311,第703頁。?!巴ㄟ^卡夫丁峽谷”(“通過卡夫丁軛形門”)一詞代表著遭受了屈辱、災難等不好的方面。馬克思在給維·伊·查蘇利奇復信的初稿和三稿中,均引用了這一典故,表示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俄國可以不必重復西方國家在發展資本主義過程中所帶來的一系列弊端。俄國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說明世界上其他(非西方)國家在實現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著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發展道路。這一論斷不僅深刻影響了后來俄國革命和建設道路的選擇,“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會完全一樣”(43)列寧《論面目全非的馬克思主義和“帝國主義經濟主義”》,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版,第777頁。,同樣也啟發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構以及發展道路的選擇。

例二:“為了一碗紅豆湯出賣自己的長子繼承權”(44)卡·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第313頁。?!耙煌爰t豆湯”引自圣經:雅各在熬紅豆湯,其兄以掃打獵歸來又累又餓,便同意出讓自己的長子名分換取紅豆湯來喝(45)參見: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注釋》219,第922頁。。在這里,馬克思用來表示工人階級迫于生計,不得不按照自身日常生活資料的價格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雖然這一價格遠遠低于自己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此后,這一典故被重新賦予了新的涵義,在實踐中常常被用來形容或反思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因小失大”的行為。列寧在《第二國際破產》和《國家與革命》中總結過去革命斗爭的經驗教訓時就曾分別指出,“他們為了保存現行治安法所允許的組織,為了這碗紅豆湯,而出賣了無產階級進行革命的權利”(46)列寧《論大俄羅斯人的民族自豪感》,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列寧選集》第2卷,第498頁。;“現在占統治地位的機會主義……只圖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茍且偷安’,為了一碗紅豆湯而出賣自己的長子權,也就是放棄那領導人民反對資產階級的革命領袖作用”(47)列寧《國家與革命》,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版,第132頁。。

三 當代啟示

作為一種理論表達和思想闡發的有效方式,用典也經常出現在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的講話和著作中。1939年,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曾講道:“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48)毛澤東《〈共產黨人〉發刊詞》,《毛澤東選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606 頁。這里的“三大法寶”就是借用中國神話歷史故事《封神榜》中的典故。包括后來鄧小平所提出的“摸著石頭過河”的發展方略以及“白貓黑貓論”,都是借用典故將思想理論的表達形象化。習近平更是多次運用典故來“借古喻今”?!读暯接玫洹废盗?第一輯、第二輯)的陸續出版,對習近平講話中所引用的典故進行了系統梳理和闡釋,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成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讀本。從“馬克思恩格斯用典到習近平用典”是一個歷史的進程,同時也是用典視角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種傳承,因此通過研究馬克思恩格斯用典,必然也能夠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有所啟發。

(一)夯實基礎,積極探索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的新視角、新方法

從研究方法上來看,以用典的具體案例為切入點來研究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是一種文本實證研究。作為一種研究范式,實證研究強調“經驗是科學的基礎”,同樣也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事實上,馬克思本人也很重視實證的研究方法,“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多次使用‘實證’一詞,在研究中則注重實證方法……馬克思在多篇著作或書信中使用‘實證’一詞,大多數情況表示經驗事實、客觀證據、具體材料等含義”(49)孫代堯、何海根《馬克思和孔德:思想學說關系》,《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第11頁。。而且在當下的研究中引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觀點或理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用典”。在這一過程中,想要達到用典效用合理性與恰當性的預期,就必須建立在對“典面”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不能出現亂用、錯用甚至“為了引典而引典”的現象,否則只會適得其反。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研究離不開對原著的研讀,這就要求我們在研究中必須真正堅持做到“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也正如習近平所強調的那樣:“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研究,不能采取淺嘗輒止、蜻蜓點水的態度。有的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沒讀幾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發表意見,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也有悖于科學精神?!?50)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2頁。因此,文本(實證)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重要意義是毋庸贅言的。那么在關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獻研究過程中,是否還可以引入更多交叉學科的研究方法?通過借鑒和運用政治學、文藝學、歷史學、社會學以及統計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進而能夠根據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不斷挖掘新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在充分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學說。

(二)堅定信心,認清用典在社會歷史文明傳承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一般而言,用典的效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作者和讀者雙方對典故來源和背景知識的了解程度,這就涉及社會歷史文明的傳承與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著作中引用典故,既是對傳統歷史文化的一種傳承,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西方歷史文明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與發展。在研究中引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也是同樣道理,引用“馬克思主義經典”既能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起到重要的指導和促進作用,也進一步擴大和加深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范圍和程度。另一方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過程中,用典也是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在2014年紀念孔子誕辰2565年的研討會上,習近平就曾講道:“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51)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9月25日,第1版。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再次提到了“兩個結合”,強調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5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7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和訪談中,多次引用古代典籍、經典名句,通過用典的方式踐行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從用典的內容和作用上來看,習近平的一系列用典實踐,從諸子百家到唐詩宋詞,從孔夫子到毛澤東,可謂旁征博引、畫龍點睛,使得抽象的理論更加生動形象;在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發展的同時,更是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鮮活的當代價值與世界意義,為人類社會歷史文明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三)有所作為,發揮用典在樹立良好國際形象、講好中國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毋庸諱言,近代以來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始終占據著世界主流地位。習近平也曾講過中國“挨罵”的問題目前還依然存在,而解決該問題的一個關鍵途徑就是要能夠講好中國的發展故事,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文明和進步的中國。我國是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歷史文化大國,“經、史、子、集”不計其數,因此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實踐中,用典完全可以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一種重要方式。正如《習近平用典》一書的序言中所說:“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里,對經典名句信手拈來、運用自如,展現了高超的思想能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用典過程,其實就是在打造一張張中華文化的金質名片,向世界講述著一個個精彩的中國故事,這正是‘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的生動范本?!?53)人民日報評論部編《習近平用典》(第一輯),人民日報出版社 2018年版,《序言》第3頁。例如,可以引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以及“民貴君輕”和“君舟民水”論等一系列古籍和典故,來闡述中國共產黨人的執政理念;可以用千百年來對“小康社會”、“社會大同”的理想追求,來說明中國立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念;還可以用“和而不同”、“計利當計天下利”,來說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全人類的重要意義?!读暯接玫洹?第一輯)共收錄了習近平在講話和文章中所用到的135則典故,并根據對用典的解讀,分為了“敬民篇”、“為政篇”、“立德篇”、“修身篇”等13個篇章?!读暯接玫洹?第二輯)共收錄了148則典故,并在前者的基礎上又新增了“治理篇”、“歷史篇”、“文學篇”。事實證明,通過“用典”的方式來講中國故事確實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無論是習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引用的“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還是在比利時《晚報》上發表的署名文章中,引用的“智者求同,愚者求異”等典籍(54)人民日報評論部編《習近平用典》(第一輯),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年版,第187、201、193頁。,都贏得了眾多國家元首和人民的贊賞,甚至一些國際媒體還自發稱贊習近平講話和文章中鮮明的個人風格為“習式風格”。因此在文化發展和國際交往的過程中,我們要能夠積極發揮用典的重要能動作用,為塑造良好國際形象、講好中國故事等提供發展動力和有效支撐。

猜你喜歡
編譯局用典文集
《熊鐵基文集》出版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用典與墓志文字考釋舉隅
《郭漢城文集》簡介
習近平用典
漫談詩詞“用典”
用典與格律詩創作
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簡介
中共中央編譯局江蘇師范大學發展理論研究中心
中央編譯局俄羅斯研究中心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