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乒乓球教學中的思政元素挖掘與實踐思考

2024-04-15 06:20賈凌宇束景丹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體育精神乒乓球育人

賈凌宇, 束景丹

(中國農業大學 體育教學部, 北京 海淀 100086)

高校乒乓球課的育人目標是通過課程設計和組織形式, 在教授乒乓球基本技術及訓練方法的同時, 對大學生的身心素質進行強化提高, 對其思想行為及價值觀進行培養和教化, 引導啟發學生的創造力, 以期培養學生優良的品質和品格, 使之成為人格完善、 全面發展的創新型社會主義接班人。 應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通過創新課程設計和組織形式,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主動地學、 快樂地學、 全面地學。

一、 研究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講話中指出, 所有課程都要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 把立德樹人作為首要目標, 實現三全育人, 五育并舉,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目前高校各專業課程思政教育體系有待形成, 在實踐中缺乏理論教材和實踐大綱等全面系統的思政教育素材。 目前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研究多從體育精神、 名家論著、立德樹人的教育指導思想等素材中, 挖掘體育課程思政元素, 對體育課程思政的概括性理論論述較多, 鮮有具有實踐細節的可操作性的參考內容。 方向指引和價值導向的理論論述較多, 能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的實踐參考指導較少。

目前高校乒乓球教學大多以項目和技術理論與實踐為主, 對思政教育的融入較少, 主要是教師缺乏思政融入意識, 實踐教學中缺乏思政融入的理論來源和教學方法。 高校體育教育在思政教育融入中有天然優勢, 在體育實踐中所培養的愛國、 團結、堅持和遵守規則等能力和品質, 均與思政教育目標有所契合。 本文旨在研究黨的創新理論中有關人才培養、 教育和健康中國、 文化自信等內容, 將其內容和理念融入到高校乒乓球課程思政創新中去。

二、 乒乓球課程中思政元素融入的重要意義

首先, 圍繞體育強國夢教理想信念。 習總書記說過, 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 應緊緊圍繞中國夢和體育強國夢、 全民健康和健康中國、 體育強則中國強等主題, 將其充分融入到課程設計和教學環節當中去, 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和理想信念以及正確的價值觀、 世界觀、 人生觀。 其次, 圍繞體育歷史教文化。 體育史和體育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人的六藝教育中, 射、 御、 舞就包含了體育的內容, 實現了體、 美、 德育相輔相成,緊密相連。 體育歷史中蘊含豐富的人文知識和文化現象, 對學生理解和傳承中國文化, 產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有重要作用。 再次, 圍繞體育理論教知識。 加強身心健康理論知識教育,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過硬的心理素質, 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鍛煉習慣, 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理念。 最后, 圍繞體育鍛煉教精神。 體育精神是體育的內涵和靈魂, 源自于體育又超出體育本身, 其中蘊含的團結、 友誼、 和平、 公正、 關愛和尊重等精神內涵, 對提升學生道德素質, 提升社會文明有重要作用, 將體育精神內涵融入乒乓球課程設計和教學環節中,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和道德品質。

三、 加強教師課程思政理念培養

(一) 加強教師政治理論學習

加強教師的政治理論學習。 首先要學習貫徹二十大會議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課程思政的重要講話, 推動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創新, 全面推進各類課程融入思政教育。 乒乓球課程的落腳點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與思政教育目標同向同行、 不可分割。 其次要弘揚體育精神, 挖掘乒乓球課程的人文內涵。 完全人格, 首在體育, 乒乓球課程在教授乒乓球技術、 培養學生身心素質的同時, 更有培養意志品質、 團隊精神、 規則意識等重要功能。 融入思政教育是弘揚體育精神的內在需求, 是深化體育教學改革, 挖掘體育課程人文內涵的重要手段。

(二) 加強教師課程思政教育理念

1. 應以學生為中心, 力爭全方位融入。 將體育歷史、 體育精神、 體育文化知識, 融合形成顯性的知識理論與案例學習及隱性的實踐活動和環節。使學生的學習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通過全面的學習和實踐, 把乒乓球課中的優秀品格和理想信念潛移默化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內化成其性格的一部分。 2. 要提高教師德育能力, 提升教師政治高度。培養思想水平高、 道德水平高、 具有較強德育意識和價值引導能力、 具有優秀育人理念和高水平育人能力的新時代優秀教師。 3. 增強課堂育人效果。充分拓展課堂的育人內容, 創新育人形式, 通過引人入勝的內容和學生喜愛的組織形式, 達到良好的課堂育人效果。 4. 重視課外活動, 豐富德育形式。鼓勵學生參與乒乓球社團活動, 參與學校舉辦的各類比賽。 豐富校園體育文化, 舉辦名人進校園論壇、 大型比賽進校園等活動, 使學生自覺參與、 熱衷參與、 廣泛參與, 達成身心健康、 全面發展的目的。

四、 乒乓球教學中課程思政的實踐內容和方法

要實現將立德樹人教育融入教學活動需充分挖掘項目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運用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和組織形式, 從理論學習到實踐運用, 最后達到內化的遷移效果。

(一) 思政融入的實踐內容

1. 乒乓球課程可以從體育歷史文化的理論教學入手, 為學生梳理中國體育的發展歷程, 傳承中華文化, 學習體育文化中蘊含的以人為本、 天人合一、 恪守中道以及仁義禮智信、 溫良恭儉讓等品格, 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和道德品質, 達到道德教化的目的[1]2-3。 2. 課程中可以融入乒乓名將事跡、經典賽事案例, 通過學習乒乓名將的頑強拼搏、 為國爭光的優良品質, 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堅韌不拔品質、 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素質。 通過身體素質練習培養學生超越自我、 吃苦耐勞的精神, 如一分鐘仰臥起坐或俯臥撐, 先記錄首次測試學生完成的數量, 之后每次測試鼓勵學生多完成一個, 以培養超越自我、 更快、 更高、 更強的體育精神、 奧運精神。 中西方教育家們都曾經說過, 讓孩子從小在體力上吃點苦, 長大后心理抗挫折能力更強。 乒乓球課程中通過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到的運動負荷, 勞其筋骨, 能夠達到磨煉心智的目的。 3. 通過學習掌握乒乓球規則知識, 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在課程中組織的實踐練習比賽中, 養成尊重規則、 尊重裁判、 尊重對手的良好道德品質。 教授學生如何面對輸贏, 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的品格。 教授比賽中的心理調節方法, 讓學生學會調節緊張情緒、 自我減壓的方法。 教授正確的歸因方法, 讓學生面對失敗, 正確歸因, 培養積極良好的心態和較高的心理素質水平。 4. 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程設計當中。乒乓球項目的起源本身就是一種創新, 是英國人在網球的基礎上創新出來的新的項目, 乒乓球活動比網球項目本身更少受場地、 年齡、 天氣等因素的制約,可以說是一項偉大的發明。 在介紹乒乓球起源的理論教學中, 可以較為詳細地為學生梳理乒乓球項目的起源及器材的衍變發展、 規則的改革等內容, 引導學生認識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二) 實踐教學的組織形式

1. 可以增加課堂中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 搭建學生們溝通交流的平臺, 使他們學會競爭與合作, 培養團結友愛互助的優良品質。 培養學生在團隊中的責任意識和角色擔當, 使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和社會化人格[2]3-4。 2. 豐富課堂形式, 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教授科學的日常鍛煉方法和乒乓球訓練方法, 培養學生的項目愛好與鍛煉習慣, 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意識。 3. 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可體現中國乒乓精神的比賽視頻、 訓練視頻、 名將采訪等讓學生觀看, 更加直觀地進行教育和熏陶,使學生深刻體會體育精神的內涵, 在課堂不斷實踐中內化遷移。

(三) 實踐教學案例

中國乒乓球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就是一直在不停創新。 可以通過講述中國乒乓球的創新案例, 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1. 長膠的發明案例。長膠是我國19 世紀60 年代國手、 后國乒教練張燮林發明的, 有一次張燮林的反膠膠皮老化需要更換, 他撕下膠皮后看到了有膠粒的那一面, 突發奇想, 開始把膠粒面朝外使用, 后來形成了變幻莫測的長膠削球打法, 被人稱為 “乒壇魔術師”。 他的徒弟、 著名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 也是采用反手長膠打法, 馳騁世界乒壇14 年, 拿下18 個世界冠軍, 連續8 年世界排名第一。 2. 直拍橫打的創新。發明者是19 世紀80 年代國手江嘉良, 直拍選手反手推擋的殺傷力小, 無法形成有力的進攻, 而直拍橫打則很好地彌補了直拍選手的反手位進攻性不足。 劉國梁、 馬琳都曾經練習使用直拍橫打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后來發展到直拍運動員索性不學反手推擋, 直接練習直拍橫打, 前乒乓球國手王皓和現役乒乓球國手許鑫都是純直拍橫打的優秀選手。

猜你喜歡
體育精神乒乓球育人
加油,沖吧,體育精神!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乒乓球懸浮術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體育精神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癟了怎么辦
只為娛樂,無關輸贏——古人的體育精神
靠攏的乒乓球
體育精神的發展和重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