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身學習視域下高校繼續教育模式

2024-04-15 08:13郭明凱
繼續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教學內容職業評價

郭明凱

(蘇州大學 紅十字國際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6)

高校繼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滿足社會大眾繼續學習需求的重要任務,為他們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然而,傳統的高校繼續教育模式在面對終身學習的需求時有諸多缺陷,已經不能全面、高效、充分地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需要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創新。通過對終身學習視域下高校繼續教育模式的研究,來探索如何更好地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提升學習效果,促進其職業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一、終身學習視域下高校繼續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繼續教育在終身學習視域下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和職業需求。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變革,職業領域的要求不斷提升,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和技能已成為個人持續發展和職業成功的關鍵[1]。高校通過發展繼續教育,能夠將職業領域的前沿知識有效地傳授給社會大眾,讓其能夠跟得上時代潮流步伐。二是提升個人競爭力和職業發展。高校繼續教育為個人提供了學習和進修的機會,幫助他們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個人競爭力,實現職業發展和晉升。三是促進終身學習理念落地。高校繼續教育將終身學習理念融入教育實踐中,鼓勵個人在不同階段和不同領域進行學習和進修,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四是滿足自我實現和興趣追求。高校繼續教育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學習機會,使個人能夠追求自己的興趣與愛好,滿足自我成長需求并實現全面發展。五是提高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高校繼續教育可以培養個人的公民素質和社會責任感,提高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和可持續發展。

二、終身學習對高校繼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開放自主和靈活多樣

一是學習對象的開放性。高校繼續教育應面向各類學員開放,不論其學歷、年齡、職業背景或社會地位的差異,還是已經參加工作的職業人士、企業員工、退休人員、社區居民以及其他想要繼續學習的個人都應有機會參與高校繼續教育。二是學習進度的自主性。高校繼續教育應允許學員自主選擇學習進度和學習時間,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時間安排,自主選擇課程的學習順序及進度,以更好地適應學員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三是學習途徑的靈活性。高校繼續教育應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途徑,以滿足學員的不同需求和時間安排,包括遠程教育、在線學習、面授課程、周末班、短期培訓等多種形式,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四是學習內容的多樣性。高校繼續教育應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內容,包括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實用技術、創新能力等方面。學習內容還應與社會需求和個人職業發展緊密結合,并考慮到學員的興趣愛好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個性化和差異化

一是個性化要求高校繼續教育應根據學員個體需求來量身定制學習方案和培訓內容。終身教育的學員通常具有不同的學習背景、職業要求和學習目標,因此,高校繼續教育需根據學員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和服務,包括靈活的學習模式、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和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學員可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尋求相應的學習支持和幫助,以便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二是差異化要求高校繼續教育在市場競爭中應打造獨特的教育品牌。由于終身學習市場競爭激烈,高校需要通過差異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服務體驗等方面與其他機構區別開來;可通過開設特色專業課程、提供專業認證和培訓項目、與企業行業合作等方式實現差異化。

(三)職業導向和實用性

一是職業導向要求。高校繼續教育應與企業行業密切合作,及時了解企業行業需求和就業市場趨勢,為學員提供與職業發展相關的培訓和教育機會。高校繼續教育應關注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發展,提供與市場需求緊密匹配的課程和培訓項目,幫助學員提升職業技能和競爭力。二是實用性要求。高校繼續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應具實踐性和應用性,以滿足學員在職場中實際應用的需要[2]。同時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可通過案例分析、實操訓練、項目實踐等方式,提供實際應用的學習體驗,幫助學員有效應對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與挑戰。

(四)質量保障和評估機制

一是質量保障。高校繼續教育要想確保所提供的課程和培訓具有高質量和有效性,就應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包括制定教學標準、招聘和培訓優秀的教師團隊、設置質量評估和監控機制等。通過持續的質量監控和改進,高??梢蕴峁M足學員需求并具良好教學效果的課程與培訓。二是評估機制。高校繼續教育需對學員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和認證,即通過考試、作業、項目實踐等方式對學員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3],并頒發相應的證書或學分。通過評估可以幫助學員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和能力水平,同時也可以為學員提供在職場中展示自己能力的憑證。

(五)持續支持和發展變化機制

一是持續支持。由于終身學習的學員通常是在職人員或有其他學習和工作的時間限制,高校繼續教育應該提供靈活的學習模式和時間安排,為學員提供便捷的學習資源和支持,包括在線學習平臺、教學輔助工具、學習指導和咨詢等,同時要不斷更新和拓展課程和培訓項目。二是發展變化。終身學習的學員需求和職業發展的需求都在不斷變化,高校繼續教育需持續調研并掌握市場需求,根據需求變化進行課程更新和開發,提供與時代發展和行業需求相適應的學習機會。

三、現有高校繼續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學員需求與現有模式不匹配

一是學習時間和靈活性不夠。傳統的高校繼續教育模式通常采用固定的學習時間和地點,無法滿足學員個體化的時間安排和靈活性需求,很多學員可能有工作、家庭等多重角色和責任,需要能夠靈活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模式。二是課程設置與實際需求脫節。傳統高校繼續教育模式中的課程設置往往與學員的實際需求脫節,學員可能更需要與職業發展相關的專業技能課程。三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滯后。傳統高校繼續教育模式中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往往滯后于時代的發展,新興的教育技術和在線學習平臺等創新手段在傳統模式中應用較少,無法滿足學員對多樣化學習方式和資源的需求。四是學習評價機制有待完善。傳統高校繼續教育模式中的學習評價機制往往相對單一和傳統,無法全面評估學員的綜合能力和學習成果,學員可能更需要能夠認證和證明自己學習成果的機制,以此來提升職業競爭力。

(二)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的脫節

一是應用型知識傳授不足。傳統的高校繼續教育模式中教學內容往往偏重于學科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與職業發展和實際工作相關的實用技能和知識,學員更需要能夠應用于實際工作的實用性知識和技能。二是行業需求融入度不高。隨著社會和行業的快速變化,職業領域的需求也在不斷更新和變化,然而高校繼續教育的教學內容往往滯后于行業需求的變化,未能及時融入最新的行業知識和技術。三是與實際工作契合度不高。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之間缺乏緊密銜接,學員在學習結束后往往難以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際工作中,這導致學員在職業發展中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適應。

(三)學習方式與教學手段的滯后

一是缺乏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傳統的高校繼續教育模式主要以面對面授課為主,缺乏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員可能更傾向于靈活的學習方式,如在線學習、遠程教育、混合式學習等,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和地點。二是教學手段與科技發展不匹配。高校繼續教育模式中的教學手段往往滯后于科技的發展,新興的教育技術和在線學習平臺等創新手段在傳統模式中應用較少,無法充分利用新技術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教學效果。三是缺乏有針對性的學習支持。傳統的高校繼續教育模式中的學習支持往往缺乏針對性,學員可能需要有針對性的學習輔導和支持,以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并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但傳統模式無法完全提供這樣的支持。

(四)學習評價機制的不完善

一是缺乏多維度的評價指標。在傳統的高校繼續教育模式中,學習評價往往依賴于單一的評價方式,而缺乏多維度的評價指標,學員的學習綜合能力和學習成果可能無法得到全面評價,進而不能充分反映其在實際工作中的能力和表現。二是缺乏認證和證明機制。在傳統的高校繼續教育模式中,學員的學習成果往往缺乏認證和證明機制,難以為其提供有效的學習成果認可和職業發展支持。

四、推進高校繼續教育模式創新的策略與建議

(一)高校繼續教育模式要與學員需求相匹配

一是靈活的學習方式。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在線學習、混合學習或模塊化學習,學員可以根據自身的時間和地點,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以滿足學員的個性化需求[4]。二是實用的課程設計。根據學員的實際需求來設計實用性強的課程內容,且課程內容應緊密結合實際工作場景,并提供與實踐緊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使得學員能夠直接應用于工作中。三是導師的專業指導。為學員提供導師輔導與支持,如學習指導、答疑解惑、學習計劃制訂等方面的幫助,使得學員更好地適應學習過程。四是學習認證與證書發放。為學員提供學習認證和證書發放機制,學員在完成學習后可以獲得社會認可的證書,提升自身職業競爭力。五是職業規劃與就業支持。高??梢耘c企業行業合作,開展就業指導、實習、見習等活動,幫助學員更好地實現職業發展和轉型[5]。六是學習社群與合作機會。學員可以通過學習社群與同行進行交流與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和分享經驗,進而豐富學習過程??傊?高校繼續教育應關注學員需求,并提供靈活的學習方式、實用的課程設計、導師輔導與支持、學習認證與證書發放、職業規劃與就業支持以及學習社群與合作機會等途徑,以確保高校繼續教育與學員需求相匹配,為學員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服務[6]。

(二)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相符合

一是調研與需求分析。進行調研與需求分析來了解目標學員的實際需求和就業市場的職位需求趨勢。通過與企業行業、社會組織機構等合作,獲取關于所需技能和知識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設計教學內容;同時根據需求分析結果,及時更新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并將最新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納入課程,確保學員學到的知識與實際需求相符合。二是實踐導向的教學。注重實踐導向的教學,可通過案例分析、項目實踐、模擬演練等方式,讓學員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增強實際應用能力。同時,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與企業行業合作開展教學項目、實習實訓等活動,借助企業行業資源和實踐經驗,來提供與實際需求緊密相關的教學內容和實踐機會。三是專業導師和行業專家支持。聘請專業導師和行業專家參與教學,提供實際案例、行業動態和專業指導,以幫助學員更好地了解行業需求并掌握實用解決方案。四是終身學習支持。建立終身學習支持機制,為學員提供持續學習和進修的機會??赏ㄟ^提供進修課程、學習資源和職業發展指導等支持,幫助學員不斷適應實際形勢的變化。五是學習評估與反饋。建立學習評估和反饋機制,及時收集學員的反饋意見和學習成果,根據反饋結果,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滿足學員的實際需求。通過以上策略的實施以期實現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的精準對接和高效耦合。

(三)及時更新學習方法與教學方式

一是引入在線學習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高校繼續教育的在線學習平臺,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內容。學員通過在線互動和討論,方便學員隨時隨地學習,以增強學員的學習效果。二是創新課程設計。根據學員的實際需求和市場需求,重新設計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并注重實踐導向,為學員提供實際案例和項目,讓學員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以提高學習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教師培訓和提升。高校繼續教育的教師需具備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以更好適應不斷變化的學習環境,因此高校應加強對教師的教育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四是提供個性化學習支持。針對不同學員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如為學員提供個性化學習輔導和答疑服務等,幫助學員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五是融入新技術。利用新技術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為學員提供更加豐富、互動性強的學習體驗[7],切實提高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并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六是加強與企業行業的合作。與企業行業合作開展實踐性項目和培訓活動,使學員能夠接觸到真實的工作場景,來提高學習的實效性和職業適應能力[8]??傊?高校繼續教育在終身學習視域下需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以滿足學員的學習需求。需要通過引入在線學習平臺、創新課程設計、教師培訓和提升、個性化學習支持、融入新技術以及加強與企業行業合作等措施,提升高校繼續教育的教學質量和學員的學習效果。

(四)完善學習評價機制

一是多元化評價方式。通過作業、項目報告、實踐成果展示、小組討論、個人陳述等方式,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員的學習情況和能力發展。二是高度個性化評價。針對不同學員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根據學員的興趣和學習目標,提供個性化的選修課程和評價標準,讓學員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學習和評價。三是實踐導向的評價。注重學員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實踐成果和實際工作經驗納入評價范疇,以更好地反映學員的職業能力。四是引入360度評價。除了教師對學員的評價以外,還可以引入同事、上級、“客戶”等多方評價機制,更客觀地了解學員的工作表現和職業素養,以獲得更全面的評價結果[9]。五是建立學習檔案。記錄學員的學習成果、教學評價、實踐經驗等信息既讓學員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和發展方向,也可以為自己的職業發展提供參考。六是鼓勵學員自主評價和反思。培養學員的自主學習和自我評價能力,讓學員更好地總結經驗、發現不足,制定改進措施,提高學習效果和自身能力。

猜你喜歡
教學內容職業評價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職業寫作
挖掘數學教學內容所固有的美
我愛的職業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職業打假人”迎來春天?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