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摩侗族音樂劇《平簫玉笛》之感悟

2024-04-15 08:51沈承宙
歌劇 2024年3期
關鍵詞:銅仁市侗族劇目

沈承宙

2023年10月,我接到林波導演的電話。他告訴我,他在貴州省銅仁市玉屏縣執導了一部原創侗族音樂劇《平簫玉笛》,邀請我于11月3日到貴陽觀看首演。

這通電話中有三個名詞,引起了我的聯想:一個是人名“林波”,一個是地名“貴州省銅仁市”,一個是劇種名稱“音樂劇”。我覺得,這三者連在一起,絕非偶然,有一種歷史的機緣巧合。

讓我把時間拉回到33年前。

先說林波。我認識林波在1990年11月。那時,文化部和中國劇協在湖南省株洲市舉辦中國歌?。òㄒ魳穭。┱寡?。我作為文化部專家評論組成員,觀摩了展演的全部劇目。1990年11月19日,我們觀摩了哈爾濱歌劇院的音樂劇《山野里的游戲》。音樂劇《山野里的游戲》,是參加展演的14部歌劇音樂劇中,最受觀眾歡迎的劇目。那時,正在醞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公司”這個新生事物已經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各省各市文藝界也都紛紛成立了演出公司。在這次歌劇音樂劇展演中,各省市的演出公司都到株洲去“采購”劇目了?!渡揭袄锏挠螒颉芬幌伦雍灹藘蓚€多月的演出合同,這是當時極少數既收回了制作成本,還賺得盆滿缽滿的劇目。

1991年末,時任文化部副部長英若誠到武漢藝術學校視察,當時我是武漢藝術學校副校長。我向英若誠副部長匯報,我準備創辦中國第一個音樂劇表演班的計劃。英若誠副部長表示,他剛剛看過哈爾濱歌劇院的音樂劇《山野里的游戲》,覺得這部劇目標志著中國音樂劇已經成形,但是中國太缺少能歌善舞會表演的音樂劇演員了,創辦音樂劇表演班正是時候。

《山野里的游戲》是中國第一部比較成功的音樂劇原創劇目,而林波,正是這部音樂劇的男一號,是中國音樂劇早期的重要演員之一。

林波不僅是音樂劇演員,也是話劇演員。前兩年陜西省有一部聞名全國的話劇《柳青》(柳青是著名作家,長篇小說《創業史》的作者),劇中的柳青正是由林波扮演的。林波還是一位編劇。2015年,我作為藝術顧問參與的廣東漢劇研究院原創漢調音樂劇《夢@時代》,和2018年參加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歌舞團原創音樂劇《辮子魂》,都是由林波編劇的。他還作為編劇為廣東惠州創作過一部音樂劇,我也觀摩過。林波集音樂劇編劇、導演、演員于一身,這樣的通才,在音樂劇界是極少的。

第二個要說的是貴州銅仁。

1989年春,我收到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音樂年鑒》總編輯韓鍾恩先生來信,他在信中說你把音樂劇帶到中國來已經十年了,能不能把這十年中,中國音樂劇的發展情況寫一篇文章,發表在1990年卷《中國音樂年鑒》上。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我除了向全國各省市藝術院團寫了近百封信,征詢音樂劇創作和演出信息外,同時關注著我能看到的全國和各地的藝術刊物。從3月至12月,我和其中的一些院團往返三四次通信,艱難地得到了24部原創音樂劇的一些不很完整的資料。這樣,加上我從刊物上的摘錄,一共收集到1980年至1989年間的41部原創音樂劇的信息。其中就有貴州省銅仁市文工團于1989年創作演出的音樂劇《園》。

通過我在貴州大學藝術系和貴州省京劇團的親戚,我得到了為《園》創作音樂的作曲家雅文的地址,并給他寫了信。不久,我驚喜地收到雅文先生非常熱情的回信,還寄來了他親自簽名贈予的演出說明書,以及一冊字跡不太清晰的油印的劇本。雅文先生在信中說,是當時的銅仁地區文工團團長小艾,專程到貴陽來邀請他為劇目作曲的,這份油印劇本就是小艾送來的,封面上寫著:“給作曲家雅文老師 小艾 1989.5.14”我細細對照說明書,才知道文工團團長小艾的大名叫艾北方,而且他的劇組職務是“總演出人”。那時,“制作人”的稱謂還沒有問世呢,把劇組的負責人叫作“總演出人”,已經是非常超前了。

為了了解更多信息,我給貴州省銅仁地區文工團艾北方團長寫了信。但是一直沒有收到回信。直到《中國音樂年鑒·1990年卷》出版以后很久,1991年8月底,我才收到了艾北方團長的回信。他告訴我,我寄給他的這封信,郵政局誤送到地區京劇團去了,居然在地區京劇團辦公室里擱置了一年半,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他才發現了這封信。他和編劇張西銘急忙到團里去找資料,可是這時候已經找不到任何資料了,他們兩人各給我寫了一封介紹這個劇目的信。幸好,一年多以前,我已經得到了作曲家雅文先生給我的一些資料。

雅文先生在信中說,“導演是一位搞話劇的年輕人”,他以前不認識。我再細看說明書,驚喜地發現,說明書上赫然寫著“導演:孟京輝(特邀)”。哇!今天名聞全國的大導演孟京輝,33年前竟然是早期中國音樂劇的導演。推算一下,當時孟京輝真的是很年輕,剛剛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吧。

1989年10月26日,銅仁地區行署副專員陳正年在《園》首演后召開了座談會,中國話劇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文化部戲劇專員李漢飛等一眾北京請來的專家,對老少邊窮地區能創作演出一部音樂劇,為了演繹一個古老的故事,找到一個新的切入點,探索一種新的呈現方式,全部起用青年演員,使一個地區級文工團得到一次跨越式的提升,給予了熱情鼓勵和支持,并希望在首演基礎上,再做修改提高,爭取帶到北京去演出。

當時,貴州省是全國比較貧困的省份,銅仁地區是貴州省比較貧困的地區,居然在中國音樂劇的第一個十年中沒有缺席,奉獻了一部“現代音樂劇”,令人肅然起敬。

33年前,林波是一位成功的音樂劇演員,33年后,林波是音樂劇導演;33年前,銅仁有一部原創音樂劇《園》,33年后,銅仁又有一部原創音樂劇《平簫玉笛》。33年前的回憶,33年后的現實,聯系起來,別有意味。

2023年11月3日晚,觀摩音樂劇《平簫玉笛》后,緊接著召開研討會,我問起銅仁文工團老團長艾北方的時候,劇組的朋友告訴我,艾北方后來擔任了銅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現已退休。他是一位對貴州省、銅仁市文藝工作有貢獻的前輩。

說回這次的《平簫玉笛》。

2023年10月28日,我先認真閱讀了劇本。我希望在閱讀劇本時的感受,能和11月3日在貴陽北京路大劇院觀摩首演時的感受進行比較,再來評議這個劇目。

這是一部以銅仁市玉屏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平簫和玉笛為題材創作的音樂劇。我閱讀和觀摩過不少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題材的劇目,《平簫玉笛》和那些劇目做比較,是具有一定的自身特點的。

第一個特點是,這部音樂劇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平簫和玉笛的溯源和傳承,編織了一個巧妙的戲劇故事,溯源和傳承兩條線索既平行又交織,而且一組演員扮演兩組角色,以戲中戲的呈現方式演繹。巧妙的戲劇結構,戲中戲的呈現方式,是這個劇目的重要特點。

第二個重要特點是,這兩件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音色優美、曲目豐富的樂器,在溯源和傳承的故事演繹過程中,音樂元素會十分自然地融合進來,可以使音樂劇的戲劇和音樂兩大元素理所當然地有機結合。

這個故事發生在玉屏侗族自治州,侗族音樂、歌唱、服飾、圖案等民族文化元素也可以豐富多彩地呈現,使音樂劇更好看好聽。觀看首演時感覺到,該劇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是在戲劇結構中,偏重了平簫玉笛的制作過程,很少展現平簫玉笛的演奏藝術,這是很可惜的;二是在音樂創作中,幾乎聽不到侗族風格的音樂。在讀劇本的時候,我注意到有幾段劇詩(唱詞),是具有少數民族詩歌的文學特點的,應該是很有侗族民歌風格的唱段。大部分劇詩(唱詞)是現實風格的。讀劇本時我曾思考,作曲家將會怎樣把兩種風格的音樂融合在一起。但是很遺憾,在觀看首演時,所有音樂幾乎都是創作音調。貴州藝術界的朋友告訴我,侗族分北侗和南侗,玉屏縣屬于北侗。北侗的漢化很嚴重,幾乎沒有什么北侗自己的、鮮明的、有特點的文化資源了?,F在在全國比較被大家熟悉的侗族音樂侗族大歌都是南侗的,在榕江、黎平那一帶。當然這給音樂創作帶來了困難。不過我想,南侗北侗都是一個民族的,用一點被全國觀眾已經熟悉的南侗音樂元素,也無可非議吧。另外,溯源的故事發生在一百多年前,傳承的故事就發生在當前,在全劇音樂中,也沒有兩個時代的不同風格。音樂,是這個劇目在修改提高時需要重點考慮的部分。

我在讀劇本的時候,還關注到一個場景的設置:古老又現代的城鎮街景,鱗次櫛比的居民樓房,打開一方方明亮的窗戶,人們互相問候,熱鬧交談,他們朝聞夕見,笑臉相迎,展現著一個既古老又現代、溫馨生動的人文環境和煙火氣息。一個可愛的城鎮,一群可愛的百姓,一股人間的溫暖,頻頻輻射到我的心中。這個場景在劇本中出現三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遺憾的是在演出中,古老城鎮的街景,在遠處的LED屏幕上,近處的居民樓房是幾塊多個場次都用的象征性的景片,窗戶更是模模糊糊的,里面的人物只是一個影影綽綽的輪廓,是誰在唱在說都看不清楚。而且這個場景在演出中只有一次。這個在劇本中有的特點,在演出中沒有了,十分可惜。

對舞美再補充一句,整個舞美,有寫實的,有寫意的,兩者如何更好地融合,恐怕也是修改時需要斟酌的。

在讀劇本和觀劇時,我都關注到溯源和傳承的故事中,兩家的子女是有愛情關系的。但是這層關系在全劇中著墨不多,展現不足,重點交代的情節放在鄭麗娜一心想離開故鄉到上海去發展這條線上了。在全劇結尾部分,則過于“悲”了。鄭父的去世、姚母的去世、張老師的絕癥晚期,三件令人傷心的事接踵而來,疊加在一起,過于沉重,嚴重沖淡了平簫玉笛的制作成功,以及兩個家族的和好、兩家子女的成親這樣的喜事。兩家子女在高臺上成親,準備攜帶平簫玉笛去舊金山博覽會爭金獎了,這個溯源和傳承的故事就全部完成了,看到這里覺得全劇應該結束了,沒想到后面又出來一段張老師病危的事件。建議把這個段落往前挪,作為沖擊鄭麗娜的內心世界,促使她回心轉意,留在家鄉發展,不再去上海了等事件的激化因素,以免讓觀眾覺得結尾太拖沓。而兩家子女高臺成親的段落,音樂應該推上去,形成高潮,干干凈凈為全劇畫上句號。

聽聞音樂劇《平簫玉笛》隨后去了廈門參加全國音樂劇優秀劇目展演,這不僅是銅仁市玉屏縣的光榮,也是貴州省的光榮。這次全國音樂劇展演,選擇了16個劇目參演。也就是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中有一半是沒有參演劇目的。16部劇目中,也只有《平簫玉笛》是縣級文化館的創作劇目,而且絕大部分演員是縣文化館、縣中小教幼教的老師,除了極個別的角色是外請的專業演員外,基本上是業余團隊演出的。所有演員平時都有自己的工作,集中排練和演出是非常困難的,能達到這樣的水準,已經很不容易了。希望貴州省、銅仁市、玉屏縣能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這個劇目,在該劇參加全國展演回來后,繼續給予關心和支持,繼續修改提高,日臻完美,使之成為保留劇目。

猜你喜歡
銅仁市侗族劇目
舞臺劇目
新見晚清民國傳奇劇目十一種
貴州銅仁市石阡縣第二小學
貴州銅仁市石阡縣第二小學
文華大獎”獲獎劇目
貴州銅仁市逸群小學
貴州銅仁市思南縣第三小學
快樂童年——榕江侗族兒童
優秀劇目進校園
侗族建筑博物館——大利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