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位“兩會”代表委員熱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

2024-04-15 07:19文圖中國醫藥科學詹洪春
中國醫藥科學 2024年5期
關鍵詞:醫共體兩會醫療衛生

文圖/《中國醫藥科學》 潘 鋒 詹洪春

2024 年3 月5 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醫療衛生健康領域等諸多內容,其中提到:“著眼推進分級診療,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加強縣鄉村醫療服務協同聯動,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病、常見病用藥種類?!?/p>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從不同角度針對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進行熱議。

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以嶺藥業董事長吳相君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縣域醫共體建設,自2020 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5 年對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2023 年12 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0 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 年底,90% 以上的縣(縣級市,有條件的市轄區)基本建成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到2027 年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能夠基本實現全覆蓋。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步驟和制度創新,對優化醫療資源布局,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優質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分級診療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縣域醫共體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完善,確保取得扎實成效。近年來經過試點和各地的探索,縣域醫共體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在優化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提高縣域服務能力、改善群眾就醫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中醫藥管理局在全國118 個城市開展城市醫聯體網格化建設試點,規劃建設607 個城市醫聯體網格,鼓勵試點地區積極探索,推進醫聯體建設。

吳相君認為,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還要解決好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健全支持醫共體建設的聯動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索。醫共體建設中,一些地方在人事編制、財政保障、醫保政策等方面的協同性還需要加強??h級醫院的性質為公益二類,鄉鎮衛生院為公益一類,二者人事編制和財政政策的不同導致管理難度增大、資源流動困難。醫保部門打包支付給醫共體的基金額度有限,個別地區打包支付基金占籌資總額的比例偏低,導致醫共體很難實現結余,影響其轉變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的積極性。

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專家深入基層為患者義診

二是健全醫共體內部管理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索。醫共體建設中,牽頭醫院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由于統籌管理權力有限,對各成員單位缺乏約束力,致使組織結構不緊密,難以真正做到統一人事管理、統一財務管理、統一資產管理、統一業務管理、統一藥品耗材目錄、統一藥品耗材配送。一些醫共體尚未建立全面有效的醫療服務質量管理體系,缺乏系統的服務質量標準、服務流程、績效評估等制度規范。

三是健全醫共體信息化共享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索。信息化建設是實現縣域醫共體互聯互通的重要基礎,是鏈接醫共體各成員單位的紐帶。一些地方醫共體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成員單位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相關信息難以做到共享,影響了服務水平的提高。

吳相君建議:一、加強政策統籌協同,建立健全支持醫共體建設的聯動機制。進一步明確政府、衛生管理部門和醫共體機構三方權責,實施各方權責清單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加大財政對醫共體建設資金投入,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給予醫共體在人事編制和薪酬管理方面更多自主權,建立醫療衛生人員縣鄉村上下貫通的職業發展通道,推進“縣聘鄉用、鄉聘村用”,促進衛生專業人才向基層流動。發揮醫保在醫共體建設中的杠桿作用,實行醫?;鸢慈祟^打包支付,完善結余留用機制,結余資金作為縣域醫共體業務收入,充分激發其內生動力。

二、加強醫共體內部資源整合,真正構建責任、管理、服務、利益共同體。醫共體的牽頭單位要對成員單位實行統一管理,健全人、財、物等方面統一運營管理體制。健全醫共體成員單位分工協作機制,鼓勵開展聯合門診、聯合病房,依靠縣級醫院專家的技術優勢,將先進管理經驗和醫療技術帶到基層,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結合實際制定分級診療實施細則,明確各成員單位收治病種目錄和上下轉診病種目錄,暢通向下轉診渠道,實現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轉診。探索薪酬分配機制,落實“兩個允許”政策,增加醫療業務收入中勞務性收入占比,增加績效分配中可分配額度,激發醫務人員積極性。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統一縣域醫療平臺。加強基層信息平臺和應用系統建設,依托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推進衛生健康信息共享。以牽頭醫療機構為樞紐,向上與城市醫院遠程醫療系統對接,向下輻射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加快推進醫共體檢驗中心、影像中心、心電中心、病理中心等各種資源共享中心建設,實現基層檢查、縣級診斷、結果互認,提高醫療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進醫療保障數據與相關部門數據聯通共享,逐步拓展在線支付功能,為參保人員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

加快基層衛生體系智慧化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黨委書記、副院校長姚建紅教授認為,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不斷推廣,“互聯網+醫療健康”等創新模式為基層衛生體系智慧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著眼于新時代基層衛生改革發展需求,要不斷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

姚建紅建議,一、加快完善智慧基層衛生體系技術支撐。搭建智慧基層衛生體系頂層架構,完善數據架構、應用系統架構、基礎設施架構等業務架構。優化智慧基層衛生體系實施路徑,通過規劃指導、典型引路、重點建設、保障實施、測評驗收、示范帶動、全面推廣等,推動基層衛生服務協同發展。明確數據交互方式,從數據格式、數據命名、語義標準、疾病代碼標準等方面制定標準規范,強化數據共享。加強多源異構數據整合匯聚,實現基層衛生系統與其他系統的數據融合。

二、加快搭建一體化基層衛生服務數據中心。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標準化建設,建立整合式基層衛生信息系統,搭建區域數字家庭醫生服務平臺,實現不同層級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數據互通共享。構建智慧基層衛生服務知識體系,其中包括常見病知識庫、傳染病知識庫、雙向轉診知識庫等。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挖掘基層衛生服務數據內在聯系,開發面向基層衛生的輔助決策工具和健康管理模型。

三、加快應用智慧基層衛生服務。整合個人健康、疾病、運動、飲食等全生命周期的各類健康數據,完成更加全面的居民電子健康“畫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動個人健康數據開放,形成更加全面的健康數據維護和應用場景。建設個人健康管理“虛擬”服務窗口,開設慢性病門診、預約檢查檢驗等互聯網診療服務項目,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面向老年人、殘疾人、亞健康人群和高危人群等,開展智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線上隨訪、復檢預約等數字化服務;依托可穿戴健康設備,提供健康監測和疾病風險預警等服務。

四、加快智慧賦能基層醫務人員?;跀祿诤夏P?,自動匹配業務數據,自動生成各類報表,簡化基層醫務人員填報數據的工作量。推廣臨床輔助決策支持模型,為基層醫務人員提供疑似疾病提示、異常指標預警等臨床智慧化服務。借助信息化手段,幫助基層醫務人員開展精準化、個性化的智慧健康教育服務,其中包括營養膳食、心理減壓、健康運動、中醫保健調攝、合理用藥、疾病照護、康復管理以及健康教育處方等。

五、加快完善智慧基層衛生服務績效管理。建立完善基層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智慧化、日?;??;谌丝谀P秃涂臻g資源等,利用區域人群就診數據、健康數據等,監測人群健康風險變化,提升基層衛生治理能力和科學決策水平。強化基層衛生服務數據監測,動態掌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服務、運行等基本情況,提升基層衛生資源動態調配和精準布局能力。

實現上述任務,必須加強組織保障。需推進部門、資源、政策間的統籌協調,建立智慧基層衛生服務推進機制。需抓實任務落實,制定符合實際、適應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智慧基層衛生服務評價機制。需嚴格執行信息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法律法規,建立完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需積極鼓勵試點,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以及條件成熟的機構先行先試,以點帶面促進智慧基層衛生服務推廣應用。

持續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冠巨經過調研發現,缺少公辦衛生室、醫療設施硬件缺乏是村民居民因病致貧、返貧的主要因素之一。徐冠巨認為,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一、在鄉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中偏重硬件設施,相應的軟件配套投入不足,設施運行與鄉村醫師的業務能力亟待進一步加強;二、鄉村醫師承擔了農村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診療服務兩項工作,工作量大任務重;三、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進一步城鎮化,老年人與少兒成為農村人口主力,他們最需要醫療衛生服務保障,持續提升鄉村醫師業務能力面臨新挑戰。為此,傳化集團在深度貧困地區開始援建千所衛生室,之后投身鄉村振興,以援建的千所鄉村衛生室為陣地,幫扶鄉村醫生,更好守護村民健康?,F在鄉村醫療的硬件已得到改善,但軟件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仍需防止因病返貧。

徐冠巨建議,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重點轉向設施運行與隊伍建設。農村衛生服務體系的硬件建設已取得相應成果,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加強村鄉兩級衛生站與衛生院的運行,增強基層鄉村醫師的業務能力,以就近及時響應農村居民的健康需求。要面向鄉村醫師,全面開展全科診療(包括中醫診療技術)與急診急救業務能力培訓?;鶎俞t療衛生服務需求更多的是常見輕微疾病及急診急救,這兩方面的培訓是重中之重。同時,加大對鄉村醫師的投入,穩定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隊伍的排頭兵。提升鄉村醫師收入,為鄉村醫師提供社會保險。加強職業培訓,讓他們有獲得感與幸福感。

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甘華田教授調研發現,基層中醫藥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較突出?;鶎又嗅t藥服務能力尤其是鄉村地區仍較薄弱,能體現中醫藥特色優勢的服務項目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用較少;基層中醫藥從業人員總量不足、結構有待優化;中藥飲片配置不全,中醫藥服務手段單一,有些村衛生室僅能提供中成藥銷售服務,基層中醫適宜技術應用能力不強的現象較為普遍。同時,中醫的宣傳和普及還遠遠不夠,對于常見病、季節性流行病等依舊缺乏中醫的預防思維,中醫藥服務能力與人民群眾對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還有較大差距。

為此,甘華田建議:加快提高基層中醫藥優質服務能力,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特色??疲▽2。┙ㄔO,推動“名醫館”“中醫館”“中醫角”提檔升級。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內涵建設,大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動實現全部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都能夠提供多種形式的中醫藥服務,滿足居民中醫藥服務的便捷性和可及性。建設中醫互聯網醫院,發展中醫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便民惠民行動,持續推進中醫優質資源下沉,完善名醫下基層、基層中醫師承和醫院對口幫扶等機制。

完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加強縣域中醫醫共體建設,支持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打造一批具有中醫特色優勢的??茖2『兔现嗅t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站)。

提升基層中醫治未病、康復治療能力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促進專項行動,不斷提高基層治未病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對鄉鎮衛生院治未病服務指導,鼓勵有條件的村衛生室提供治未病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以中醫特色為主的醫養結合、康養結合、護養結合的醫療機構或養老機構。

持續培養基層中醫藥人才,以縣區為單位,統籌用好各級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資金,支持基層中醫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引進和人才定向培養,招聘大學生中醫村醫;健全定期向鄉村輪轉派駐中醫醫務人員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縣聘鄉用”“鄉聘村用”舉措。開展中醫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形成基層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到城市三級醫院定期進修學習機制,擴大基層中醫藥人才規模,提升崗位能力。

猜你喜歡
醫共體兩會醫療衛生
藏北農牧區縣域醫共體建設實踐與成效:比如經驗研究①
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醫院的實踐與成效分析
為了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
探討醫共體財務管理
天長:醫共體撐起縣域醫療
京津冀醫療衛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醫療衛生大聯合
內蒙古:建立首個省級“醫療衛生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