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者的理想時代

2024-04-16 05:57林欣浩
風流一代·經典文摘 2024年4期
關鍵詞:印刷術印刷書籍

【內容簡介】

歷史應該是有趣的,這就是它本來的面目!國家的機密為什么會和一口銅鍋有關?古人為什么不養老虎當寵物?歷史上的名人為什么會犯那些低級的錯誤?《三國演義》和真實的歷史相差有多大?太厚道的人真的不適合做皇帝嗎?哪個朝代是穿越者的理想時代?為什么在清朝寫詩會有生命危險?……

從原始社會到清朝,你想知道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在這本書里都能找到答案。

宋初精心設計的制度帶來了穩定的政局,穩定的政局帶來了繁榮的經濟。宋朝經濟的一大特點是商業發達。

影響古代商業發展的一大障礙是交通成本。古代陸上運輸的成本太高了,像糧食、礦產這些不易運輸的貨物,陸上的運輸成本常常是貨物本身的幾倍、幾十倍,商業的利潤都被巨大的運輸成本抵消了。

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水運。因此在古代,只有在河流、海港旁邊才能形成商業城市。楊廣把大運河修好后,運河沿岸的城市都開始繁榮起來。五代十國時,很多政權都把首都放在開封,就是因為開封的水運十分便利,可以方便地從南方運糧食過來。北宋定都開封,也有這個原因。

開封城位于中國水上交通的中心點,光城內就有四條穿城而過的河流。這些河流、運河以開封城為起點,伸向中國的四面八方。南來北往的貨物在這里交匯。再加上商業稅是宋朝政府重要的經濟來源,朝廷對商業頗為支持,因此宋代的商業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發達的,開封是當時全中國,乃至全球最繁榮的商業城市。

宋元以后的明清兩朝都采取抑制商業的政策,除了明末有短暫的商業繁榮外,民間的商業活動都受到政府的打壓。中國的商業真正復蘇,那要等到清朝末年了??梢哉f,宋元時期的商業繁榮在中國古代史上是空前絕后的。

商業活動有個讓統治者很討厭的地方,就是會導致自由散漫,這是鼓勵商業必然的代價。宋代的商業繁榮,影響之一就是結束了唐朝城市的“里坊制”。

唐朝的城市是封閉型的,稍微大一點的商店只能開設在專門的“市”里,一到了晚上市的大門就會關上,大家都要停業。顯然這樣的規定太不利于商業活動,商人不愿意,老百姓也有意見。到了唐朝末年,長安城東西市的時間限制就已經沒人遵守了。里坊制的廢弛,是商業活動越來越繁榮的大趨勢。

宋朝剛建立的時候,也想在開封城內采用里坊制,畢竟這樣便于管理。但是到了宋仁宗的時候,隨著商業繁榮,里坊制已經無法維持了。里坊制一取消,城里就再也沒有深宅大院一般的坊和市,宋代的城市就像我們現代城市一樣,是完全開放的了。房子可以緊鄰街道,商店可以隨處開設,到了晚上老百姓也可以隨便閑逛?!肚迕魃虾訄D》是描寫北宋末期開封城街景的長卷。在這幅畫里,我們可以看到街邊的小店支著遮陽傘,擺著方桌,方桌旁放著長凳,顧客可以在街邊的長凳上吃喝休息。這場景和我們今天的街邊商店別無二致。

因為沒有坊墻的限制,宋代城市出現了一種我們很熟悉的現象:“侵街”,也就是商販擺攤、老百姓私搭亂蓋擴大房屋面積,侵占街道。甚至商人和老百姓還去侵占直通皇宮大門的中央大道,以至于這條大道成了當時最繁榮的商業街。宋朝皇帝好幾次下旨,三令五申說要嚴厲打擊侵街行為,結果也沒能制止。最后干脆就默認了這種行為,還朝私搭亂蓋的房子收稅,把侵街合法化了。

沒有了經營時間的限制,宋代城市內有很多通宵經營的商店,也有很多可以玩樂的地方,有酒樓、茶樓,也有曲藝劇場。宋朝的城里人晚上酒樓里吃飽了飯,可以去看戲、聽曲、逛街、喝茶,夜生活和今天相比也毫不遜色。

唐代之前的中國,可以稱為“貴族社會”,統治社會的大都是世襲貴族,最起碼也是大富大貴之家。從宋代開始,因為印刷術的普及以及文官地位的提高,普通百姓也有機會成為知識分子,進入上層社會,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權力階層越來越平民化了。商業的普及,也讓下層百姓變得更加富裕,可以過上優雅、文明的生活??梢赃@么說,和之前的王朝相比,宋朝是一個更加平民化的時代。這點在唐宋的藝術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來。唐朝的人物畫里貴族居多,宋代的人物畫就有相當多的作品是描寫勞動者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宋代百姓生活還有一大變化:人們的坐姿從跪坐變成了垂足坐。

在原始時代,人類生活水平比較低,生活上是越省事越好。所以那個時候沒有家具,飯碗、水盆之類的用具就直接放在地上,人也直接坐在地上。地上潮濕、臟,就在身子下面墊上一塊席子,這就是“席地而坐”。

席地而坐除了節約家具,還減少了建筑難度:人們都坐在地上,平時的活動高度就比坐在椅子上低,房子也就不需要蓋得特別高。在遠古時代,蓋房子太費勁了,席地而坐的習慣給古代的建筑師們減輕了不小的壓力。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家里都沒有椅子,都是坐在地上的,這是一個道理。

到了周代,貴族用得起家具了。但還是延續了席地而坐的習慣,還是坐在地上,所用的家具只是一些矮幾,睡覺也睡在矮床上。

席地而坐是有規矩的。在正式場合,比如會客的時候,應該采用“跪坐”的方式。也就是跪在地上,臀部坐在自己的腳后跟上,上身直立。如果不這樣坐,會被認為非常失禮。跪坐具體的樣子,可以參考三國題材的影視劇和日本的古裝片。

跪坐的時候,人的膝蓋是在身體前面的,所以有個詞叫“促膝談心”?!按佟笔强拷囊馑?,“促膝談心”的意思是說,兩個人跪坐說話的時候,膝蓋離得很近。說明這兩個人靠得非常近,說的都是一些私密的心里話。

席地而坐的時代,桌子也很矮,相當于現在的矮幾,稱為“案”。有一個成語叫“舉案齊眉”,用來形容妻子對丈夫恭敬的樣子。這里的“案”是食案,就是吃飯的時候用的小飯桌。在宋代之前,人們吃飯是分餐制,哪怕一大群人一起吃飯,大家也不公用一個桌子,而是每個人面前有一個小食案,上面放著自己的那份飯菜。這個場景在日本的古裝片里可以經常見到。

因為采用的是分餐制,所以食案的體積不大,有點像現在的托盤,雙手就能捧起來?!芭e案齊眉”說的是妻子給丈夫送飯時,雙手捧著食案舉到了眉毛那么高的位置,表示恭敬。想象一下這個姿勢,只有在妻子和丈夫都跪坐的時候才比較合理。如果妻子采用的是站姿舉案也不是不可以,但那就太考驗妻子的臂力和腕力了,手一哆嗦就把一桌子菜扣丈夫腦袋上了。

在中原民眾席地而坐的同時,中國周邊的民族,比如北方的游牧民族,西邊的西域人民乃至歐洲人,大家早就習慣使用高足坐具——也就是椅子、凳子之類的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絲綢之路的興盛以及佛教的傳入,高足坐具開始進入上層社會。當然一開始這種習慣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正式場合還不這么坐。唐朝是過渡期,唐朝前期大家在正式場合還都是跪坐,到了晚唐的時候,正式場合也可以坐在椅子上了。到了宋朝,椅子全面普及,全社會都用桌椅板凳了。

在講到趙匡胤縮小宰相權力的時候,很多書都會提到這么一件事,說五代十國時宰相在皇帝面前說話都是坐著的。有一次,趙匡胤趁著宰相站著說話的時候,叫人把宰相的椅子悄悄撤掉。宰相說完話回頭一看,唉呀媽呀我椅子呢?沒有辦法,只能站著。從此以后,宰相在皇帝面前就只能站著說話了。在《清明上河圖》里,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北宋末年的街上到處都是凳子,人們都習慣高足坐具了。

宋代普通人也有機會讀書當官,這和印刷術的普及有很大關系。

印刷術的價值在于可以快速復制文字。在印刷術產生之前,人們要想復制文字,只能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寫。有了印刷術,就可以快速復制一頁文字和圖畫:印刷工人把白紙放到印有油墨的雕版上,用力壓一遍,一張印刷品就制作好了。

印刷術是人類文化史上一次極為重要的革命,意義僅次于造紙術。

在講簡牘的時候我們說過,文字的制作和流通成本決定了培養知識分子的成本,決定了全國知識分子的數量,也就決定了古代政府的結構。

紙張的發明降低了書籍的價格,書籍不再是貴族世代流傳的傳家寶,祖上并非是貴族的人家,只要家里有錢,也能讀得起書。因此在東晉末年的時候,出身寒門的知識分子才能逐漸登上政治舞臺,削弱門閥貴族的勢力。因此到了隋唐的時候,國家才有條件開科舉,逐漸廢除了門閥政治。

有了印刷術,書籍的成本又一次大規模下降了。不僅文字的復制速度大大提高,而且印刷工人根本用不著識字就能生產書籍。我們說過在古代培養一個知識分子的成本很高。有了印刷術,書籍就從文人筆下的藝術品變成了民間作坊里的普通商品。宋代出版業非常發達,書商雇上幾個小伙計就能開版印書。到了宋代,普通人家也能購買到書籍了。因此宋代的讀書人不僅出身于“寒門”,還可以出身于中低收入的家庭,甚至窮人家在一起湊一湊錢,也能供得起子弟讀書考試,也有機會當官翻身。這使得宋朝的官員更懂得民間疾苦,社會的流動性更好,也就更穩定。

印刷術的繁榮還創造了新的字體。前面說過,隸書、楷書和行書都是為了書寫方便而誕生的,宋體字則是為了雕刻方便誕生的。宋代的印刷工匠一開始模仿當時名家的字體雕刻書版,后來到了明朝,工匠為了方便,逐漸誕生了專門用來印刷的字體。因為這種字體承襲自宋朝書籍,所以稱為“宋體字”——換句話說,“宋體字”其實是在明朝出現的。宋體字大量采用直角,是為了便于工人雕刻,筆畫橫平豎直,在印刷粗糙、油墨不足時也容易辨認?,F在,宋體字在書籍和電子出版物中仍被廣泛使用。

無論是簡牘、絹帛還是紙張,這些文字的載體都不容易保存,著火、受潮、蟲蛀都會輕易地摧毀它們。尤其是中國歷史實在是太長了,在漫長的時間里有無數的刀兵火災。動不動就是一群人焚燒宮殿、焚燒藏書閣,又或者縱兵劫掠,每一次都是圖書的大災難。

宋朝之前的書籍手抄的份數有限,能夠流傳到今天的真正原版書太少太少了,也就是古墓里發現的幾片竹簡、一點點絹帛的碎片。很多古書我們之所以知道說的是什么,全賴宋朝人的印刷術。宋朝因為印刷術普及,印刷了很多前朝的古書。因為印刷份數很多,這些書籍才得以保存下來。有些宋朝文人的作品里,引用了過去古書的只言片語,學者們把這些只言片語摘錄到一起,也可以大致猜測出該書的原貌。

要是沒有宋代的印刷術,中國文化會有更多的遺失,會有更多的文字被訛傳。

引起革命的印刷術,是“雕版印刷”,而不是“活字印刷”。

什么是雕版印刷呢?就是說,我想印一頁書,我就把這頁書上所有的字和圖案都雕刻在一個印版上(一般是木板),然后拿去印刷。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我就得雕刻多少個印版。這個印版也只能用來印刷這本書。如果說我想印刷別的書,或者這本書要改動一些字句,那我都得重新雕刻印版。

什么是活字印刷呢?就是雕版工人不是一頁一頁書地雕刻,而是一個字一個字地雕刻,每個字雕成一個小方塊。在印刷之前,多了一個“排版”的步驟。就是把一個一個的字塊按照書稿的順序放到一個印版里,都放滿了,把這個印版固定好,就拿去印刷了。等印刷完這本書后,把印版拆開,拆下來的字塊又可以用來印刷新的書籍。

顯然,活字印刷成本更低——因為字塊可以反復用。而且錯了一兩個字還很容易修改。近現代我們使用的印刷術都是活字印刷。在歐洲產生深遠影響,促成宗教改革和文化大發展的,也是活字印刷術。

宋代以后,印刷出版已經變成了一種產業,在利潤的驅使下,商人們絞盡腦汁改進生產技術,降低印刷成本,有很多人研究活字印刷術。經過技術攻關,之前木活字的技術問題都解決了,可是木活字相比雕版印刷還是不夠實用。因為活字的賣點特點是一個字塊能多次使用,可是木制的活字耐用性太差,用上一段時間就壞了,沒能發揮出活字印刷的優勢。耐用的是銅活字,但銅在中國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是用來制造貨幣的。因為產銅量滿足不了經濟的需求,宋朝還不得不發行紙幣“交子”。銅如此珍貴,怎么可能用來印刷呢?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也有人用木活字、銅活字印刷過書籍,但都是局部的、一時的行為,真正大規模使用的都是木質的雕版印刷。

所以給中國歷史帶來深遠影響的,是雕版印刷,而不是活字印刷。銅活字在中國大量使用要到清朝末年了,用的還是從西方人的手里學來的技術。這個技術,是一個名為古騰堡的歐洲人發明的。

說古騰堡是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是因為他攻克了金屬活字印刷的各種技術細節,他使用螺旋式壓印器代替手工印刷,增加了印刷的效率,讓活字印刷真正實用,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中國人比西方人使用活字印刷的年代早多了,為什么到了清末還要向西方人學習印刷技術呢?所學的,就是這些技術細節。

(白丁儒摘自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哇,歷史原來可以這樣學》)

鏈接

【作者簡介】

林欣浩,文史哲類知識普及作者,擅長邏輯思辨,讀書喜歡較真。相信一切外表高深的知識都要遵守簡單的邏輯,用淺白的話可以講清楚復雜的道理。擅長跳出通常的思維定式,用風趣淺顯的語言,將復雜的人文類知識變得難以置信的簡單易懂。已出版《哲學家們都干了些什么》《佛祖都說了些什么》等暢銷作品。

猜你喜歡
印刷術印刷書籍
神奇“印刷”術
魯迅與“書籍代購”
印刷術的發展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AOS在書籍編寫的應用
印刷術
德國的印刷術與禁書展
書籍
書籍是如何改變我們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