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大對鹽堿地的改造力度

2024-04-16 09:42曹春芳
公民與法治 2024年4期
關鍵詞:鹽堿鹽堿地養殖

曹春芳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滄州考察調研時,詳細了解鹽堿地整治、旱堿麥種植推廣及產業化情況,要求“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加大鹽堿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強適宜鹽堿地作物品種開發推廣,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給科研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河北省應加大鹽堿地改造力度,不斷探索新方法,降低土地鹽堿度,提高綜合利用水平。

根據河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結果,2023年河北省共有鹽堿地583.42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06%,在9個地市均有分布。其中,鹽堿耕地570.25萬畝,占比97.7%;鹽堿荒地13.17萬畝,占比2.3%。鹽堿地改良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工程,國內對鹽堿地改良研究已在水利工程、農業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全面展開。

完善資金鏈是鹽堿地治理的首要問題

從國內外鹽堿地改良開發經驗來看,不論是物理、化學或生物技術,又或是水利工程等技術,都需符合鹽堿地改良區的自然客觀情況,綜合考慮水資源、占地面積和投資維護成本等因素,在生產中因地制宜,不斷創新綜合改良技術,提高鹽堿地改良效率,減少水土資源的浪費,降低運行維護費用,以最低的成本達到最優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鹽堿地治理行業尚處于試驗和市場培育階段,鹽堿地改良費用很高,僅靠財政投入是杯水車薪,資金鏈問題成為鹽堿地治理與再開發的瓶頸。

為此,建議一是省級成立農業專項發展基金,明確治理鹽堿地的資金渠道,專項用于鹽堿地的綜合整治。二是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創新投資融資機制,發揮基金的牽引帶動作用,吸納具有資金鏈和產業鏈整合能力的企業共同投資,引入各種渠道的金融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大力發展“林漁結合”“林牧結合”以及各種林下經濟和旅游經濟,緩解財政壓力并提高經濟效益,帶動鹽堿地治理得到“質”的提升。三是增加項目收益渠道。為充分調動社會資本投資鹽堿地改造的積極性,有關部門在完成土地整理提質增效改造后,在新增耕地指標和糧食產能指標交易方面,制定統一規范、簡捷有效的交易辦法,明確將占補平衡指標交易收入拿出一定比例反哺用于鹽堿地改造,提高經營主體的收益能力,進一步吸引金融和社會資本增加投入。

有序分類治理是鹽堿地治理的主要路徑

在治理資金有限的現實情況下,鹽堿地治理必須進行實地勘察、綜合研判,立足鹽堿地實際情況,排列出改良區的先后次序,帶動整個鹽堿地治理行業的先期發展。

一是輕度鹽堿地(土壤含鹽量0.1%~0.2%),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直接進行技術改良,改造成中高標準農田,種植各類耐鹽堿植物和經濟作物。積極與農業科研機構合作,采取各種鹽堿地改良新技術,將鹽堿地進行集中連片改造,實現耕地鹽堿治理的新突破,廣泛種植豆類、大小麥、玉米、棉花等相對耐鹽堿作物,部分地區改良后還可以種植辣椒、番茄、油葵等經濟作物,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二是中度鹽堿地(土壤含鹽量0.2%~0.4%),可以建設生態改造林木,通過合適的土壤工程改造實現植被種植覆蓋。首先,做好土地情況調查,提前規劃,合理布局,堅持因地制宜,從鹽堿地造林的實際需要出發,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對灌排蓄基礎水利設施執行高標準配套。其次,采取綜合措施,積極探索節水灌溉、使用容器苗造林等模式,科學選種、育林,以鄉土樹種為主,以喬灌木為主,結合地被草本植物,采用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的合理搭配,營造多樹種、多層次、生態系統穩定的復合式混交防護林,有效提高鹽堿地造林成活率。種植耐鹽堿的林木和草地植被,加強鹽堿地的固氮、固水,增強土壤微生物活力和有機質含量,改善鹽堿地土壤的理化性質,利用混合種植手段發展鹽堿農業和生態經濟,改變鹽堿區域生態環境。再次,要大力開發林下經濟,研發和推廣耐鹽植被種植與水產養殖相結合,依托各種創新平臺,大力發展綜合種養模式,研發和推廣“菜-漁”“稻-蟹(蝦)”等產業混合種養模式,培育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形成鹽堿地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良性發展局面,實現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發展的統一。

三是重度鹽堿地(土壤含鹽量0.4%~0.6%),可以發展禽畜養殖業。通過采取施加土壤改良劑、覆沙質土后重耙旋耕播種苜蓿草等耐鹽堿草種的方式,運用工程、生物、化學等技術對鹽堿草地進行綜合治理,提高綜合植被覆蓋度。同時,鼓勵集約化經營,建設“光伏+數字化”種養業融合示范基地,鼓勵雞鴨鵝兔等小型禽畜規?;B殖場發展,大力推廣數字化養殖技術、標準化養殖管理和系列化加工生產,建立屠宰、包裝、冷鏈及物流一體化的標準示范基地,依托物聯網做到智能溯源,實現養殖業的規?;?、標準化、品牌化、信息化、企業化,保障食品的綠色安全可靠。

四是鹽堿荒地,主要分布在滄州、衡水的5個縣,可以發展海產品養殖業??梢猿浞掷名}堿荒地大力發展海產品養殖,一是研發海水育種新品種,圍繞魚類、蝦類、螺類等開展生長、抗病、抗逆、體色等性狀的研究和海洋生物的人工繁育技術研究,提高水產品的產量和品質,為產業發展提供優良苗種保障。二是加大名特優新養殖,緊盯市場需求,擴大本地優勢資源品種養殖,積極推廣鱸魚、對蝦等名特優新品種養殖,大幅提高名特優新水產品養殖比重,生產更多優質蛋白滿足市場所需。三是延長水產品加工鏈條,開展水產品冷鮮和分割加工,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海鮮食品、生態魚系列菜品和預制菜,拓展銷售渠道,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建設成為集水產養殖、近海捕撈、遠洋漁業、水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漁業貿易、休閑漁業于一體的產業體系。

科技創新是鹽堿地治理的技術支撐

發展綠色生態高效農業,激活科技變量是關鍵。無論是耕地保護、鹽堿地治理,還是秸稈利用、農膜回收等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都離不開農業科技創新。所以,要加強現代農業科技研發、推廣應用和技術培訓。支持科研院所在鹽堿地建立耐鹽堿優良種苗研究、繁育、推廣、銷售集散基地,研發新型優質品種;通過生物、物理和化學等綜合措施,使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把“不毛之地”改造成為鹽堿地綜合治理示范基地。積極探索推進綜合農事服務改革,推行“四統一”社會化綜合農事服務,支持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和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科學綜合素質,走出一條穩定糧食生產、提升農業科技應用、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新路子。

猜你喜歡
鹽堿鹽堿地養殖
青山綠水 健康養殖
紅螯螯蝦的養殖技術
黃顙魚養殖,不變不通
鹽堿荒灘的“底色之變”
鹽堿地區南美白對蝦、青蝦混養技術
張巍婷 鹽堿地上拓出“常豐”路
鹽堿地枸杞提質增效關鍵技術
三種土壤改良劑對鹽堿地冬棗園的影響
鹽堿脅迫對三種西藏牧草種子萌發及幼苗影響
豬市虐我千百遍 我視養殖如初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