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當山古建筑群:天開宮闕青冥闊

2024-04-16 07:48張立峰
科學24小時 2024年4期
關鍵詞:古建筑群金頂武當山

張立峰

武當山坐落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內,又名大岳太和山、玄岳山,素有“道教第一名山”之稱。自漢代起,雄奇的武當山就吸引了孫思邈和陳摶等人到此尋仙修道。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均州(今湖北十堰一帶)遭逢大旱,刺史姚簡在武當山求雨成功,皇帝敕建“五龍祠”,宋真宗賜額“五龍靈應之觀”。據史料記載,這是武當山歷史上敕建的第一座道觀。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詔改觀名為“五龍靈應宮”,元仁宗賜額“大五龍靈應萬壽宮”。武當山古建筑亦有所擴建。

武當山古建筑群真正成形且成為皇家廟觀,是在明代。相傳,凈樂國太子曾在武當山修仙得道,是為道教玄武大帝。明初,永樂皇帝朱棣自北平起兵、奪取政權后,利用太子修仙、仙臺受詔的傳說,宣揚“皇權神授”思想,大修武當山道觀。永樂十年(1412年),三十萬軍民工匠開赴武當山,經過長期營建,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宮,丹墻翠瓦望玲瓏”的宏大規模。

今天武當山的36處宮觀多是明代所建,是中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這些建筑與自然相融相洽,被稱作“峭壁上的故宮”。武當山也因此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1994年,武當山古建筑群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給予高度評價:“武當山古建筑中的宮闕廟宇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建筑和宗教建筑的建筑藝術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溝壑縱橫、風景如畫的武當山,在明代期間逐漸形成規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這些建筑代表了中國建筑藝術的最高水平?!?p>

武當山風景區建筑

候同氣異晴雨有別

鳥瞰武當山,其北部是巍巍秦嶺,且距離很近,西部則地接連綿起伏的大巴山。蜿蜒的漢江,自西北向東南,流經武當山山腳。更有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橫亙于武當山下的東北部。

山環水抱的地理形勢為武當山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武當山靠近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地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同時也兼具暖溫帶氣候區的某些特點。北部的秦嶺和西部的大巴山起到的屏障作用,有效地減弱了冬季冷空氣的影響。加上漢江和丹江口水庫等大面積水體的調節作用,武當山的氣候總體溫和,冬暖夏涼。

每當春夏之交,北上的西南暖濕氣流會為武當山帶來較豐沛的降水,特別是山體中段的紫霄宮至朝天宮一帶,年降水量可達995~1106毫米。武當山海拔并不高,最高峰天柱峰的海拔僅有1612米,但由于山勢陡峭多變,從丹江口水庫至天柱峰頂,氣候的垂直差異顯著,兼有豐富多變的小氣候特征,不時顯現出“晴雨各異”的自然景觀。明代官員陸銓在《武當游記》中感嘆道:“高下四十里間,晴雨迥異,如此亦奇矣?!边@種氣候特點著實令人稱奇,也給武當山眾多的登臨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大自然的風云霧雪也為武當山創造了四季美景。春季雨水連綿,谷壑間相對濕度大,呈現出云霧籠罩的景象,從峰頂俯視如臨海觀潮,人稱“陸海奔潮”。到了夏季,山上植被茂盛,從朝天宮到金頂的路上,巴山松蒼翠欲滴,雨后游走在古道林中,如在畫境。秋季則擁有極為絢麗的色彩,在秋陽暖照之下,漫山五彩斑斕。冬季,每逢冬雪降臨,遍山銀裝素裹,唯有雪中綠瓦紅墻的古建筑巍然屹立,恍如仙境一般。

即便是一次不經意的登臨之旅,也可能會讓人產生四時莫辨的錯覺。明代“竟陵派”創始人譚元春在《游玄岳記》中說道,他從仁威觀前往五龍宮的途中,驚奇地發現,“過觀十余里,桃李之花與映山紅盛開如春;接葉濃蔭,行人渴而憩;如夏蟲切切作促織吟;紅葉委地如秋;老槐古木,鐵干虬蜷,葉不能即發如冬,深山密徑,真莫定其四時”。這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最好詮釋,也印證了大旅行家徐霞客對武當山山地氣候的洞見:“山谷川原,候同氣異?!?h3>金頂奇景嘆為觀止

八百里武當山,以天柱峰為眾山之“祖山”。在當年興建皇家宮觀時,以對天柱峰的營建最為出彩。為了藏風聚氣,環山腰一周壘建紫禁城,設東南西北四天門,只有南天門可以開啟,以抵御高山風寒,使城內氣溫適合植物生長,以育生機。天柱峰頂又筑起一座光耀百里的金殿,是武當山精華所在,被譽為稀世國寶。因此,人們也把天柱峰之巔稱為“金頂”。

金頂觀日出是武當山的奇景之一。當一輪紅日躍出地平線的剎那,“蕩射萬山,金碧晃映”。更令人稱奇的是,金頂上時有“神光”出現。汪道昆的《太和山后記》中記載:“日方中,其下五色云見?!睆臍庀罂茖W來看,金頂的五色“神光”應是太陽光線穿過云霧時,經小水滴散射所致。

金頂上的金殿是永樂時代的遺物,高5.54米,寬4.4米,進深3.15米,全殿為銅鑄鎏金,重達數百噸。重檐廡殿式的金殿,無論是斗拱檐椽、戶樞額枋,還是神像瑞獸、幾案供器,均造得極為精巧嚴密。殿內藻井上,懸有一顆銅質鎏金寶珠,傳說此珠能鎮山風,故名“避風珠”。由于金殿造得密不透風,殿內空氣難以形成對流,每當殿外山風呼嘯,殿內神燈火苗卻紋絲不動。

古時金殿沒有避雷設備,每當雷雨交加時,金殿周圍偶爾會出現盆大的雷火球,來回滾動。待雨過天晴,大殿金光燦然,似被洗練過一樣,這就是“雷火煉殿”的奇觀。

武當山金頂

屹立于天柱峰頂五百余年的金殿,是一座龐大的人工導電體。當氣流沿著山坡爬升成為積雨云時,由于云團中的“微觀云物理”過程使云中電場發生“極化”,會與直插云底的金殿產生巨大的電位差,從而形成強烈的放電現象。特別是高聳的雷云完全籠罩金殿時,更是會頻頻閃擊、雷火轟鳴,如天威降臨一般令人生畏。

除了“雷火煉殿”,“海馬吐霧”和“祖師出汗”也是金頂上少見的奇異景觀。所謂“海馬”“祖師”分別是殿頂的脊獸海馬鑄像和殿內供奉的玄武大帝銅像。每逢雷雨天氣來臨前,玄武銅像就會像人一樣“熱”得汗流浹背,殿頂的海馬有時會口吐道道白霧,并對天發出嘯音。見此情景,當值的道士便會從金頂下撤,以躲避雷電大雨。

這是因為殿頂的銅鑄海馬內部中空并與殿內相通,雷雨來臨前,密閉的大殿受日照加熱,使殿內空氣變得相對濕熱。當外界氣溫快速下降時,海馬口中會排出殿內熱氣,熱氣遇冷而霧化。若內外壓力差較大,海馬吐出的氣流就會像口哨一樣,發出嘯音。

一般而言,銅的比熱容約是空氣的五分之二,而銅的導熱系數也遠遠高于空氣。當氣溫快速下降時,金殿本身降溫的“響應速度”要遠快于殿內相對密閉的濕熱空氣,因此,殿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已經“變冷”的銅質神像,就會遇冷凝結為小水珠,仿佛銅像是熱得出“汗”了一樣。

事實上,金頂諸多奇觀的誕生,完全是體量碩大、鑄造精湛的金殿及殿內神像等銅鑄鎏金體與特定的地理氣候環境融合的結果,是古人天才的創造力在規劃與建筑上的體現。

猜你喜歡
古建筑群金頂武當山
古建筑群文化遺址保護與開發分析
“暖心島”職工健康系列心理團輔活動走進金頂街
金頂街街道總工會開展職工溝通會
文物古建筑群電氣消防安全改造設計分析
武當山武術館發展現狀研究
武當山特區歡歡喜喜過大年
峨嵋金頂
基于共生理論下的鄉村古建筑群有機更新與保護研究——以寧海葛家村為例
武當山·紫霄大殿
我國與國外古建筑群研究保護比較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