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影像化傾向研究

2024-04-17 12:38杜洋
藝術評鑒 2024年1期
關鍵詞:油畫創作油畫

杜洋

【摘 ? 要】在當代藝術豐富多彩的畫布上,影像已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顏料,為繪畫藝術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影像不僅僅是一種素材,更是一種強有力的大眾文化載體,攜帶著獨特的社會意義和精神內涵,深刻地影響著繪畫的創作。影像繪畫作為一種全新的藝術表達方式,逐漸在繪畫領域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尤其是在中國的當代油畫創作中,其影響力日益凸顯。在國外,加拿大理論家麥克盧漢在《媒介即信息》一書中,探討了影像媒體對日常生活的深遠影響;德國畫家格哈特·里希特以攝影圖片為視覺基礎,從實踐角度印證了影像對繪畫藝術的影響,并為繪畫開辟了新的可能性?;诖?,本文將針對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影像化傾向展開探討。

【關鍵詞】油畫 ?油畫創作 ?影像化傾向

中圖分類號:J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4)01-0033-06

影像,作為一種強大的大眾文化載體,既承載著深厚的社會意義和精神內涵,又在繪畫藝術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影像繪畫”這一新興藝術表達方式在中國當代油畫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影像化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視覺體驗,而成為一種全新的藝術語言和表達方式。早在之前,德國學者瓦爾特·本雅明從攝影和電影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機械復制時代下藝術的新感受方式和觀念,認為藝術已步入機械復制的時代,這不僅沒有削弱藝術作品的價值,反而使得手工性的架上繪畫獲得了更為經典的地位。在國內,舒陽在其文章《中國影像繪畫》中,首次系統地提出并分析了“中國影像繪畫”這一概念,闡述了中國影像繪畫在形象選擇和繪畫性方面的特點,還探討了其在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地位和意義。

一、中國油畫發展概述

中國油畫的歷史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西方的油畫藝術通過多種途徑傳入中國。在過去的百年間,中國油畫經歷了從萌芽到成熟的轉變,見證了無數藝術大家的涌現,如林風眠、齊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他們以其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創造力,為中國油畫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文化的開放,中國的藝術家們開始接觸并吸收外國的文化元素,從而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藝術特色的當代藝術思潮。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文化思想的解放和對外開放的加深,中國的油畫藝術家開始探索更加個性化和多元化的表達方式,融入了更多的現代藝術元素,如抽象、表現主義、波普藝術等,形成了豐富多樣的藝術風格。當代油畫不僅繼承了傳統藝術的精髓,而且在民族性的探索上也做出了新的嘗試。藝術家們不斷嘗試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新表現方式,重視客觀審美性的體驗和追求,使得中國當代油畫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文化發展差異,部分源于不同民族的內在因素和歷史背景。有觀點認為,當代藝術是對傳統歷史的一種反叛。但更深層次上,實際上是減少外在因素對藝術的影響,使藝術的表現更多回歸到藝術本身。曾梵志的繪畫正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既展示了個人風格,也反映了當代油畫發展的特點。進入新世紀以來,青年藝術家成為中堅力量。這些年輕的藝術家思想更為前衛,對新事物的敏感度更高,他們崇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并致力于追求自主性與獨立的美學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繪畫語言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甚至包括運用新科技手段來表現獨特的藝術形式。

最早的影像技術引入中國始于19世紀50年代,由西方傳教士和商人帶入。在早期,攝影主要用于記錄風景和人物,但由于設備昂貴和技術復雜,其普及度較低。20世紀初,隨著攝影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攝影開始在中國逐漸普及。在這一時期,攝影不僅被用于個人和家庭的紀念性拍攝,還開始在新聞報道和文化記錄中發揮作用。

新媒體技術的融入,不僅改變了傳統油畫的視覺語言,還拓寬了藝術表達的邊界,使藝術家們在傳統油畫的基礎上,創造出具有時代特征的新型藝術形式。中國當代油畫的主題和表達方式也日益豐富多元。在藝術手法和技術上,藝術家不僅繼承了傳統油畫的技法,還融入了現代藝術的元素,如抽象、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使得當代油畫的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化和豐富,同時也展示了藝術家個人獨特的藝術視角和創造力。在顏料的使用、畫布的處理、構圖的安排上,都可見到新的嘗試和突破。此外,中國當代油畫的國際影響力也不斷提升,開始在國際藝術市場上占據重要位置。許多中國藝術家的作品被國際上著名的美術館、畫廊收藏,并在世界各地的展覽中受到廣泛關注。這種國際交流和認可,不僅提升了中國當代油畫的地位,也為中國藝術家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

二、油畫影像化傾向的發展歷程

影像化傾向在中國當代油畫中的發展是一個復雜且多元化的過程,與攝影技術的傳入和廣泛應用密切相關。自攝影術在19世紀傳入中國后,其對于中國油畫的影響雖初期較為有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攝影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日益增多,為藝術家們提供了新的視覺資源和創作靈感。早期的中國油畫家們,受到印象派和蘇俄繪畫的影響,強調寫生和直接觀察自然,傾向于通過親身體驗和觀察來捕捉光影和色彩,例如徐悲鴻在創作《愚公移山》時,盡管面臨模特兒匱乏的問題,依然堅持使用真人模特進行創作。這種直接觀察和寫生的方法在當時的油畫創作中占據主導地位。影像化傾向比較明顯的轉變始于20世紀中葉,中國的油畫家開始更加頻繁地使用攝影作為輔助工具。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影像化的傾向在中國油畫創作中變得更加明顯。這一時期,不同地區的藝術家開始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影像的視覺效果,攝影不再僅僅是一個輔助工具,而成為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現象反映了一種新的藝術思維方式,即將攝影影像作為創作的直接來源。在這個過程中,架上繪畫的形式和內容逐漸依賴于攝影影像,許多作品的視覺效果甚至趨近于照片本身。依賴攝影影像的趨勢不僅反映了藝術家對現實描繪的追求,也體現了他們對影像本身的藝術探索。如里希特所言,攝影可能成為最佳的繪畫方式,繪畫與照片之間的界限可能會進一步模糊。

在當代藝術創作中,影像化創作方式因其新異的思維、豐富的資源和獨特的媒材而越來越受到青年藝術家的推崇。這些藝術家借助攝影影像,不僅追求視覺效果的真實性,更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轉化與闡釋,他們運用影像化的手法,探討社會、歷史、文化乃至個人身份的多重主題,通過藝術作品傳達對現實的深刻理解和個人的情感體驗。另外,影像化傾向的興起,也與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有著密切關聯。這種跨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進一步促進了影像化傾向在中國油畫中的發展。在技術層面上,數字技術的使用使得藝術家能夠更加自由地操縱影像,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視覺效果。技術的融合不僅為藝術家提供了更多的創作可能性,也挑戰了傳統油畫的表現方式和觀念。同時,影像化傾向的發展,還表現在藝術家對于攝影影像的哲學和社會學解讀。他們不僅關注影像的表面現象,還更深入地探討影像背后的內涵,使得影像化的油畫作品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更強的思想深度。

三、油畫影像化作品分析及其展現方式

(一)代表性畫家及其作品分析

曾梵志被視為中國現代藝術領域的代表性人物,其藝術作品中的圖像化特點尤其突出。曾梵志的油畫語言在視覺上呈現出一種強烈而豐富的影像感與立體感。其藝術創作常常是基于真實生活中的攝影畫面,并通過油畫這種藝術手法來進行藝術轉化和提升。同時,在藝術創作上所體現出來的這種對傳統繪畫語言的運用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視覺美感和精神氣質,都值得去關注。以其作品《協和醫院系列》為例,曾梵志借助攝影技術捕捉醫院的日常生活,并借助藝術家的獨特解讀和再創作,呈現出既真實又充滿藝術深度的油畫作品。另外,他還在油畫語言上大膽嘗試,創造了一些具有個人特色的繪畫風格。這批作品不只是對現實的再現,還對社會、文化和人的本性進行了深入思考。

劉小東的創作主要聚焦于現代社會中的都市景色以及個人的生活經驗。他以獨特的視角審視著現實社會,用攝影的方式記錄下時代發展的軌跡。劉小東的藝術創作經常是基于真實生活中的景色。他捕捉到照片里的那些特殊時刻,并以此作為藝術創作的基石。劉小東將油畫與建筑有機結合起來,以獨特的視角來審視城市的發展變遷,用自己獨到的語言去記錄這個時代。他所創作的“城市系列”向人們展示了他是如何利用攝影技術來捕捉城市的真實面貌,并通過油畫的形式來深入解讀現代城市的生活方式。這批藝術作品雖然在視覺效果上保留了攝影的直觀性,但在藝術表達上卻超越了攝影,展示了油畫獨特的情感深度和思維廣度。

藝術家不僅通過他們的藝術作品展示了中國當代油畫影像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還揭示了他們個人的藝術風格在這一趨勢影響下的演變和發展。這些作品中充滿著對生活與社會的思考,體現了他們獨特的審美追求。藝術家們所創作的藝術品不僅繼承了傳統的油畫技巧,同時也代表了對新技術和新媒體的深入研究與應用。

(二)影像化傾向的藝術展現方式

在色彩應用方面,中國現代油畫的成像趨勢主要體現在對攝影色彩處理方法的借鑒和改進上。眾多的藝術創作者在他們的作品里采用了攝影圖像中的真實色彩,如在自然光照射下色彩的轉變、光與影之間的鮮明對比,以及黑白照片中的灰度效果。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家們會通過調整畫面顏色來表現不同情緒和主題。色彩選擇不僅提升了作品的真實感和視覺沖擊力,還在情感和氛圍上創造了與傳統油畫不同的效果。趙半狄的藝術作品可以明顯感受到這種技術的運用,其展現了細致的色彩搭配和與照片相似的光影效果,這不僅增強了照片的真實感,還為其增添了獨特的情感深度。

在構圖與空間處理的領域內,藝術家借助模擬攝影鏡頭的透視和裁剪技術,可以創造出具有獨特視覺效果的圖像。這些都是對攝影藝術進行探索時常用的技巧與方式。以王廣義的作品《大寫意系列》為例,其采用了攝影構圖的技巧,例如使用了超大的畫布和大膽的透視裁剪,從而創作出既具有油畫特色又具有攝影感覺的作品。這幅作品是對傳統繪畫中“留白”概念的一種突破與發展。其構圖技巧不僅重新塑造了傳統油畫中的空間感,同時也為作品注入了現代的活力與節奏。

在使用題材和符號方面,成像的發展趨勢使得現代油畫的主題變得更為豐富和深入。在創作形式上,傳統繪畫元素和新媒體技術手段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種嶄新的視覺語言——影像油畫。藝術家的攝影作品捕捉到了日常生活中的細微時刻,并與油畫的技巧相融合,為這些作品注入了深沉的寓意。同時,攝影技術的發明,以及應用于繪畫領域而形成的新的視覺表象,也給油畫創作帶來巨大沖擊。例如,馮夢波的藝術創作經?;谡鎸嵣钪械臄z影畫面。其作品大多是對日常生活進行描繪的同時,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而不只是展現攝影的直觀感受。在藝術呈現上,他的作品甚至超越了攝影,深入探討了更加錯綜復雜的社會和文化議題。

從整體角度觀察,中國現代油畫的影像趨勢展示了藝術家對于現代攝影方法和傳統油畫技巧的深入洞察與創新融合。將油畫中的“光”“色”“影”三者相互融合,形成獨特而又富有張力的視覺語言形式,使油畫畫面更具感染力和表現力。這一藝術實踐不僅拓寬了油畫的藝術表現手法,同時也豐富了作品的核心主題和深層含義,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藝術感受和思維空間。

四、油畫創作影像化傾向的影響因素

(一)社會與文化的影響

自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中國社會經歷了深刻的變革。這些變革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和政治環境產生了影響,同時也對油畫和其他文化藝術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各種思潮涌入我國,并對我國產生強烈的沖擊,這也促使人們重新審視自身。西方的藝術趨勢和技術,特別是攝影和新媒體技術的引進,為中國的藝術家提供了新的表達方式,從而推動了油畫藝術向影像化方向發展。另外,社會與文化的豐富多樣性為藝術家們提供了更為多樣的創作主題。在當代西方繪畫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探討,并把這種探索融入藝術創作中來。在此過程中,油畫藝術出現越來越豐富多樣的題材類型和表現形式。

(二)技術研發的影響

油畫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其創作過程離不開對技術的運用。尤其是數字和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圖像捕捉和處理變得更為簡單和靈敏。藝術家開始利用數字攝影、視頻技術和計算機編輯來捕捉和再現現實世界。這些先進的技術不僅為藝術家們提供了全新的創作工具,還進一步拓寬了其藝術視野。同時,新媒體技術的多元性和交互性為油畫藝術開辟了全新的表達方式和創作方向。新媒體技術使傳統繪畫語言發生了巨大改變,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如信息過載現象嚴重、作品視覺沖擊力不足等。藝術創作者們逐漸將視頻、動畫等新型媒體技術融合進傳統的油畫創作中,從而創造出傳統與現代、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全新藝術形式。

(三)藝術市場及其展覽方式變化帶來的影響

在藝術市場日益興盛的背景下,藝術家們需要更加關注作品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以及其商業潛力。于是,藝術家開始嘗試用新技術來制作藝術品,使其具有更強的表現力、感染力,而圖像油畫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圖像油畫在現代藝術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是一種新的表現形式,能夠讓觀者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聯想記憶。此外,展覽組織方式的轉變也正在對藝術家的藝術創作產生影響。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藝術展覽的數量都在持續增加,藝術家們也有越來越多的機會來展示他們的藝術作品。在這樣的藝術環境中,藝術家們受到國際藝術領域影像潮流的啟發,開始在他們的創作中尋找相似的藝術元素和手法。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畫家都嘗試運用西方繪畫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為中國現代油畫的展現方式和主題帶來了巨大的豐富性。

五、影像化傾向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

(一)對傳統油畫表達方式的影響

中國現代藝術影像的一個顯著影響在于對傳統油畫表達方式的挑戰與革新。在當代語境下,傳統油畫家們通過各種方式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以一種“新”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這種影響在多個方面都有所體現,從技術應用到藝術理念,從創作手法到具體的表現手法。傳統油畫是以“寫實”為主要特征,而現代的圖像藝術則更注重表現視覺上的沖擊力與美感。在傳統的油畫藝術中,藝術家往往依賴于他們的直觀觀察和個人情感來進行繪畫的創作,他們強調個人的藝術技巧和對大自然的直觀感受。這一時期的作品以寫實為主。而在數字時代,由于計算機圖形學的興起以及虛擬現實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們已經能夠通過數字化手段進行創作。但是,伴隨著視頻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廣泛應用,更多的藝術創作者開始選擇攝影、視頻等作為他們創作的初始點。在此背景下,油畫的創作不再僅僅局限于個人的直接體驗,而是可以基于更廣闊的視野、文化和社會現象來進行。

另外,隨著影像化的發展趨勢,油畫語言也經歷了一系列的創新。油畫逐漸從傳統繪畫形式走向多元化發展之路。在這一藝術趨勢的推動下,藝術家們開始探索如何將攝影、數字圖像處理等先進技術整合到油畫創作中。這種新技術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油畫技法的不足,還為藝術創作注入了活力與生機。它重新塑造了油畫的視覺體驗,讓其更具現代感和多元性,同時也拓寬了油畫的藝術表現領域。此外,這些新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傳統油畫的表現形式和創作空間,豐富了油畫藝術的表現手法。影像的發展趨勢正在驅使藝術家們重新審視傳統油畫的藝術理念和審美價值,傳統油畫已經逐漸向多元化方向轉變。這一轉變意味著油畫藝術將與當代社會和文化更為緊密地融合,從而更準確地揭示和研究現代生活中的各種復雜現象。

(二)對藝術理論與藝術評論的啟示

在當代文化語境下,藝術觀念、美學思想以及藝術創作都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圖像主義。這種趨勢不僅重新塑造了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方式,同時也對藝術的理論和評論內容提出了新的挑戰。由于影像化的發展趨勢,藝術理論家和評論家開始重新審視和定義油畫的定義和界限,傳統的油畫的定義和分類方式已不再合適。油畫創作中的時間因素日益增多,使得傳統的油畫作品表現出更多的動態性特征。因此,藝術理論家們開始尋找新的理論框架,以便更好地解釋和理解這種將傳統與現代、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新型油畫藝術。同時,影像的發展趨勢為藝術評論帶來了刷新的觀點和分析手段。隨著科技的進步,影像成為一種主要的媒介形式,并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受到這一發展趨勢的推動,藝術批評的焦點已經從傳統的審美和技術評估,轉向了如何讓藝術作品更好地反映和回應現代社會問題、技術進步和文化演變。當代藝術批評家越來越重視研究圖像中所體現出來的意識形態和權力關系,他們從視覺形式出發去闡釋作品背后的意義,從而揭示出隱藏在作品背后的深層含義。

在傳統的觀點里,油畫往往被看作是一種完全依賴于手工技藝的純粹的藝術展現。隨著科技手段和傳播渠道的不斷革新,油畫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獨立性與完整性,其審美性、藝術性以及對人類生活方式的表現力等都受到質疑。但是,受到影像發展趨勢的推動,油畫逐漸被看作是一種更為開放和包容的藝術形式,能夠結合多種視覺表達和技術方法。這不僅體現為繪畫材料與工具以及創作方式等方面的變革,而且還包括藝術家觀念上的轉變和價值判斷標準的改變。在現代多元文化主義和技術飛速進步的大背景下,藝術理論家和評論家開始尋找新的途徑來重新審視藝術的功能。

(三)對藝術教育及其傳播的影響

影像的發展趨勢對中國現代藝術在教育和傳播方面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并逐漸成為一種主流方式。這一發展趨勢不僅重新塑造了藝術創作的實際操作,同時也對藝術教育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更新的標準。在藝術教育領域,視覺化的發展趨勢正在推動教育者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重新思考。攝影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視覺化的特點使其更加直觀形象。隨著影像技術在藝術創作中的廣泛應用,藝術教育應更加深入地涉及攝影、數字媒體以及視覺文化的相關知識。從這個意義上講,藝術教育應該是一種將視覺性與社會性融為一體的綜合性實踐活動。這意味著學生不僅要掌握傳統的繪畫方法,還需要學習如何利用現代技術進行藝術創作。同時,由于社會對藝術類人才需求越來越大,也使得高校畢業生面臨著就業競爭的壓力。因此,在藝術教育的課程設計中,更多地強調跨學科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目的是全面提升學生的藝術綜合能力。

另外,影像的發展趨勢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藝術作品的傳播途徑。在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藝術作品的展示與傳播已經超越了傳統畫廊和博物館的界限。數字技術使藝術品在網絡上實現自由流動。藝術家借助數字平臺,如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有機會展示和分享他們的藝術作品。這不僅拓寬了藝術作品的受眾基礎,還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新的展示平臺和交流途徑。與此同時,網絡和社交媒體的發展要求藝術教育者和學生掌握如何運用這些新媒體工具來展示和傳播藝術作品,使藝術更加貼近大眾和日常生活。從宏觀角度看,影像的思潮對中國現代藝術的進步帶來了廣泛且深入的影響。從早期以紀實攝影為主導的“紀實”風格,到后期以觀念繪畫和裝置藝術為主的“實驗”傾向,這種發展趨勢不僅對藝術創作和藝術作品的再現方式產生了影響,同時也促進了藝術的理論、評論、教育和傳播的進步與創新。同時,這一時期出現的新觀念、新思維,為藝術家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也使他們獲得更多的機會去探索。隨著這種藝術趨勢的持續演變,中國的當代藝術將展現出更為豐富和多樣化的特色。

六、結語

影像化傾向通過挑戰傳統油畫語言、啟發新的藝術理論和批評視角,以及對藝術教育和傳播方式的改革,揭示了藝術與時代脈動緊密相連的本質。在這個過程中,見證了技術革新和社會文化變遷如何共同塑造藝術的發展,以及藝術家如何在這些變化中找到新的靈感和創作途徑。影像化傾向的發展,不僅豐富了中國當代油畫的藝術形式和內容,也反映了藝術家對當代生活復雜性的敏銳洞察和深刻反思,為全球藝術領域作出了獨特而寶貴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小雙.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單色化傾向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

[2]句曉龍.中國當代油畫“影像化”傾向的理論與創作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5年.

[3]栗微.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影像化研究[J].藝術教育,2014(12):233-234.

[4]馬冬雪.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平面化傾向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5]陳佳.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圖式化傾向[J].藝術百家,2011(03):241-243.

[6]趙奎林.中國當代油畫創作中的影像化傾向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年.

猜你喜歡
油畫創作油畫
一張油畫
油畫《塬下》
油畫
《歲月長又長》(油畫)
從當下油畫市場視角淺析油畫創作
中俄冰雪題材油畫創作中技法的分析
油畫創作中的體驗與反思
淺析油畫寫生與創作教學
論油畫創作中潛意識作用及運用
淺析情感因素在油畫創作中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