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美育浸潤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2024-04-17 08:05劉康平
藝術科技 2024年7期
關鍵詞:融合策略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本研究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深入剖析美育浸潤的內涵與價值,并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框架,全面探討高校美育浸潤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與融合策略。研究旨在揭示兩者在培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共通點和互補性,從而為高校教育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指導。方法:本研究綜合運用文獻分析、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等方法,全面梳理美育浸潤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和實踐成果,深入分析兩者的內在聯系和融合策略。同時,結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提出具體的融合路徑和實施策略。結果:研究發現,美育浸潤與心理健康教育在培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顯著的共同點和互補性。美育浸潤通過藝術形式與內涵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與創造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心理健康教育則關注學生內心的平衡與發展,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升他們應對壓力與挑戰的能力。兩者融合能夠形成協同效應,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結論:本研究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通過揭示美育浸潤與心理健康教育在培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共同點和互補性,深入探討了兩者的內在聯系和融合策略,旨在為高校教育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指導。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美育浸潤;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融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7-00-03

0 引言

當今社會,教育的目標已不再局限于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心理健康和審美情感的培養。2023年12月,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進一步強調了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具體實施要求。這一通知的出臺,不僅體現了國家對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視,也為學校美育浸潤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機。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新興分支,強調關注個體的積極情緒、積極人格特質和積極社會關系等,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理論指導[1]。

1 美育浸潤的特征與多元價值

美育浸潤作為當代高校思政教育體系中一種重要的理念與實踐,其深刻內涵和多元價值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其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藝術教育和文化活動,更是一個深層次的心靈觸動和人格塑造過程。高校美育浸潤工作通過讓學生在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維環境中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達到技能的傳授、知識的積累、情感的熏陶、審美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格的完善等多重目標[2]。

1.1 美育浸潤的特征

1.1.1 全面性

美育浸潤的全面性體現在其能跨越藝術、文學、歷史、哲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通過繪畫、音樂、舞蹈、戲劇等多元藝術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而深刻的審美體驗。這種跨學科的美育實踐有助于學生形成全面的知識結構和審美能力[3]。

1.1.2 潛移默化性

美育浸潤的潛移默化性意味著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影響,這種影響是長期、緩慢卻又深遠的。學生在美的環境中成長,逐漸培養起對美的敏感性和鑒賞力,從而形成獨特的審美觀和人生觀。

1.1.3 互動性

美育浸潤強調互動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藝術創作和表演活動。通過親身實踐,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地體驗美、創造美,還能在互動中提升團隊協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1.2 美育浸潤的多元價值

美育浸潤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2.1 提升審美能力

美育浸潤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欣賞和理解各種藝術形式,從而豐富其精神世界,提高其個人修養。這種審美能力的提升不僅體現在對藝術作品的鑒賞上,還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審美選擇和言行舉止上[4]。

1.2.2 培養創造力

美育浸潤在學生創造力培養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參與藝術創作和表演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其創造力。這種創造力不僅有助于學生在學術和職業領域取得卓越成就,而且能使學生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力量。

1.2.3 健全人格

在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如正直、善良、勇敢等。這些品質將伴隨學生的一生,成為他們應對人生挑戰和困難的法寶。

1.2.4 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通過藝術教育和文化活動等,美育浸潤能夠幫助學生緩解壓力、調節情緒,從而促進他們心理健康發展。同時,美育浸潤能夠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如樂觀、自信、堅韌等,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這些積極的心理品質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幸福感,還有助于其為社會的和諧穩定貢獻力量[5]。

2 高校美育浸潤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在聯系

美育浸潤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的教育體系中各自承擔著獨特的使命:美育浸潤作為一種文化底蘊深厚的教育方式,本質在于通過藝術的形式與內涵,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造力;心理健康教育則關注學生內心的平衡與發展,致力于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升學生應對壓力與挑戰的能力。雖然兩者在教育實踐中各有側重,但深入探究可以發現兩者存在緊密的內在聯系,這種聯系不僅體現在理論層面,更是在實際操作中互為補充,共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6]。

2.1 美育浸潤工作的心理學機制

美育浸潤工作不僅僅傳授藝術素質技能,而且能夠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在欣賞與創作藝術作品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感受到美的力量,更能形塑自己的情感世界。在這個過程中,美育浸潤工作的心理學機制發揮著以下兩方面關鍵作用。

2.1.1 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在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美育浸潤工作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各種藝術實踐活動,如繪畫、音樂、舞蹈等,使學生在親身感受美的同時,積極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這種情感的激發和表達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意義,還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創造力。在美育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欣賞和創造美來感受生活的美好,從而形成樂觀、自信、勇敢等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

2.1.2 能促進學生的心理調節和自我認知,幫助其在面對壓力和挑戰時保持積極的心態和穩定的情緒

現代社會,學生面臨著來自學業、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壓力和挑戰,這些壓力和挑戰往往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而美育浸潤工作則可以通過藝術的形式幫助學生調節情緒、緩解壓力,讓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和穩定的情緒。同時,美育浸潤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7]。

2.2 心理健康教育在美育浸潤工作中的體現

心理健康教育在美育浸潤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僅為美育浸潤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提供了方法指導,還幫助學生在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保持積極的心態,從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2.2.1 心理健康教育為高校美育浸潤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心理健康教育為高校美育浸潤工作提供了一種理解和體驗藝術作品的心理學視角,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探索藝術作品背后的情感、動機和意境,從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美的力量。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心理學的重要分支,研究人的心理過程、心理結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發展與變化的規律,為美育浸潤提供了心理學視角的理論支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藝術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和意境,從而更深入地感受美的力量。例如,在欣賞一部音樂作品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分析作品中的旋律、節奏、和聲等元素,以及它們如何引發和調整情緒,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入地領略音樂的美。

2.2.2 心理健康教育為美育浸潤提供了科學的方法指導

高校美育浸潤工作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審美實踐,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提供了一系列科學的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情感和管理情緒。例如,通過情緒調節訓練,學生可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更好地欣賞和創作藝術作品。此外,心理健康教育還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藝術活動,通過親身實踐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創

造力。

2.2.3 心理健康教育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審美觀和價值觀是人們在欣賞和創造美的過程中所持有的基本觀點和態度。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引導學生理解美的多元性、包容性和深度,幫助他們在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和價值觀。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不同藝術風格和流派的特點和價值,從而培養他們的藝術鑒賞力和創造力。同時,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美的創造并不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審美需求,而是要與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相結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3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美育浸潤工作策略

3.1 培養學生積極情緒的策略

在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框架下,高校美育浸潤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為實現這一目標,可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創設情境教學。通過創設富有藝術氣息和美感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他們在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和滿足。

第二,鼓勵藝術實踐。提供多樣化的藝術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體驗藝術的魅力,從而培養他們的積極情緒。

第三,強化情感交流。教師在美育過程中要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傾聽他們的感受,給予積極的反饋和建議,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

3.2 增強學生積極認知的策略

積極認知是指個體對自我、他人和環境的積極評價和看法。在高校美育浸潤中,增強學生積極認知的策略如下:

第一,引導正面評價。通過欣賞和創作藝術作品,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他們正面評價自我和環境的能力。

第二,強調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提升創造性思維和表達能力,以培養他們的自我認知能力。

第三,促進自我反思。通過藝術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

3.3 促進學生做出積極行為的策略

積極行為是指個體在積極認知和情緒的驅使下所采取的積極行動。在高校美育浸潤中,促進學生做出積極行為的策略如下:

第一,提供行為指導。教師在美育活動中要為學生提供明確的行為指導,引導他們以積極的方式參與藝術實踐。

第二,強化行為激勵。教師要及時肯定和獎勵學生在藝術實踐中的積極行為,以激勵他們繼續保持積極行為。

第三,培養行為習慣。教師要通過長期的美育浸潤和實踐,培養學生的積極行為習慣,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踐行積極的行為模式。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校美育浸潤工作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增強學生的積極認知和促進學生做出積極行為,從而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4 結語

在黨和國家要求進一步加強學校美育工作,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的背景下,美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顯得尤為重要。美育浸潤作為培養學生審美情感、創造力和人格發展的途徑,與積極心理學理念相結合,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人格特質和社會關系。當下,要讓學生在多維環境中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必須認識到美育浸潤工作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技能,而且要實現對學生(下轉第頁)(上接第頁)的情感熏陶、審美能力提升和人格完善。這種融合策略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高等教育領域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10-16(004).

[2] 唐海燕.不忘體育美育初心 牢記立德樹人使命:對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文件精神的解讀[J].教育教學論壇,2020(25):85-87.

[3]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3):321-327.

[4] 苗元江,余嘉元.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81-87.

[5] 任俊.積極心理學思想的理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6] 汪繼彬,謝菲,馬鏑.新時代美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探索:以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4):33-34.

[7] 肖迎紅,余文武.新形勢下推動校友融入高?!叭恕斌w系的探索[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3(2):79-83.

作者簡介:劉康平(1985—),男,山東臨沂人,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融合策略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
淺談內蒙古農村信用社在電商大趨勢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與融合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簡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淺談數學游戲的指導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性學習結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