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山花瓷的發展脈絡及傳承保護研究

2024-04-17 04:18朱慧悅
藝術科技 2024年7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摘要:目的:文章對魯山花瓷的起源、發展歷程、演變過程及現代傳承進行深入研究,分析魯山花瓷的制作工藝、燒制技術、裝飾手法和特色,探討其在制作原料、工藝手法、藝術表現等方面的主要特征,總結魯山花瓷的美學價值、文化價值,梳理魯山花瓷傳承現狀,進而了解相關從業者和傳統工藝傳承現狀。方法:采用文獻調研等方法,收集魯山花瓷的歷史資料、制作工藝、市場需求等相關信息,并對其進行系統整理。針對當前魯山花瓷傳統工藝的傳承情況,分析當前魯山花瓷面臨的挑戰和主要問題,進而提出保護傳統工藝、促進創新發展的建議。結果:針對目前魯山花瓷存在的傳承形式局限、內容創新單一、產業發展薄弱等困境,提出結合傳承與創新、加強推廣與宣傳、扶持產業發展、展開學術研究與交流等建議,以促進對魯山花瓷的保護與發展,進而加深大眾對魯山花瓷文化價值及研究重要性的認識。結論:魯山花瓷作為“官瓷之源、窯變之祖”,其胎如堅石,釉質細潤,器型豐滿敦實,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極具文化價值。在當下保護與傳承的過程中,設計者應結合現代市場需求對其進行創新開發,堅持“保護、挖掘、傳承、創新”理念,潛心鉆研、上下求索,譜寫魯山花瓷創新發展的絢麗華章。

關鍵詞:魯山花瓷;分相釉;段店窯;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圖分類號:TQ1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7-00-03

0 前言

魯山花瓷起源于唐代,最早被稱為“花瓷”,南宋《羯鼓錄》記載,該瓷器即花釉瓷器。魯山花瓷釉色有黑、黃、天藍,上面點綴著天藍色或月白色的斑點,藝術風格獨特。其不僅體現了技術上的進步,還是對傳統的顛覆。魯山花瓷憑借變幻莫測、絢麗多姿、色彩斑斕的特點成為陶瓷藝術中的瑰寶,是當下陶瓷藝術研究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

1 魯山花瓷的形成背景

1.1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位于中國河南省魯山縣的段店窯,名稱取自于所處地段店村。魯山縣地理位置優越,唐朝時期吸引了眾多技藝精湛的工匠,這使當地陶瓷業迅速興盛。古代陶瓷生產主要依賴柴燒或煤燒,因此對燃料的需求量巨大。與此同時,魯山縣氣候濕潤,森林植被繁茂,為燒制陶瓷提供了充足的資源[1]。另外,適宜的土壤條件為陶土和煤礦等資源的采集提供了便利,使段店窯得到了極為迅速的發展。

古代建窯通??紤]資源豐富的地區,段店窯就位于繁華的都城洛陽與開封之間,毗鄰唐代官道,這為陶瓷器物的市場交易提供了便利,也使段店窯的產品能夠輕松進入主要貿易市場,滿足廣大買家的需求。因此,段店窯不僅在技術上獨具特色,而且地理位置也極為優越,是當時陶瓷業發展的中心之一。

1.2 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

唐朝初期,為應對隋朝末期社會混亂的局面,施行了一系列整頓措施,創造了有利于生產生活的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統治者采取了多項積極措施,如頒布新法、整頓州縣,以維持國家統一和政局穩定,有力鞏固了政權。在農業生產方面,唐朝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推動了農業生產發展,同時強化了中央集權。農業改革不僅對經濟產生了積極影響,還為河南地區手工業的恢復與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農業生產改革也催生了一批技藝精湛的工匠投身于陶瓷制作,為魯山段店窯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為唐代文化藝術的繁榮和工藝水平的提升貢獻了重要力量。

1.3 物質審美的社會需求

唐代文人雅士對飲茶文化極為推崇。他們不僅品味茶的醇香,更注重茶具的品質和工藝,將品茶視為一種享受。特別是高品質的陶瓷器皿,成為品茶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低價的陶瓷茶具滿足了大多數人的飲茶需求,推動了制瓷業的蓬勃發展。其中,魯山段店窯作為當時經濟文化繁華的唐朝東都洛陽周邊的重要代表,處在制瓷業興盛的環境之中,通過創燒多種器皿,滿足了人們不同的需求[2],推動了當地陶瓷業的繁榮。

1.4 繁榮昌盛的陶瓷市場

唐代經濟的繁榮對河南地區產生了深遠影響,因地理位置便利和農業發展迅速,河南成為唐代統治者高度重視的地區。隨著洛陽成為東都,工商業蓬勃發展,許多技藝高超的手工藝人遷居此地,促進了當地工商業的進步。陶瓷制作工藝得到進一步發展,推動了河南陶瓷產業的繁榮和貿易的興盛。隨著洛陽逐漸成為政治中心,瓷器的生產與交易也日益頻繁,瓷器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并在市場中廣泛流通,一些精美的瓷器甚至進入宮廷。

2 魯山花瓷基本特征

2.1 原料方面

魯山段店窯的形成得益于該地區充足的自然資源,尤其是煤炭和礦土,為陶瓷制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唐代魯山花瓷的興盛,深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從原料來看,段店窯位于魯山縣,地處河南,資源豐富,有煤、銅、鐵、鉛、鋅、硅灰石、玄武巖、石墨、磷、白云巖等礦產。此外,還有耐火黏土、滑石、石英巖、鋁土、螢石、石膏、含鉀巖石等資源。其中許多資源可用于陶瓷制作,為生產花釉瓷器提供了有力支持。

2.2 工藝方面

唐代魯山花瓷以渾厚大氣聞名,具有典型的唐代風格。其斑釉獨具特色,展現出獨特的韻味,制作技法包括點斑、灑斑等。工藝匠師們運用軟毛筆和刷子,使斑釉表面平整但又呈現出強烈的立體感,賦予作品生動的視覺效果。魯山花瓷一般采用低溫素燒、高溫釉燒二次燒成或高溫一次燒成的制作工藝,爐窯的溫度也有講究,釉燒氣溫在500℃之前緩慢升溫,在500℃~1250℃時加速升溫[3],花瓷上班釉的形成溫度在1250℃~1290℃。窯溫和窯爐氣氛控制得恰到好處,使燒制成功的花釉瓷器斑釉和地釉生動自然,融為一體。魯山花瓷更以創新性而著稱,二液分相釉技巧使黑釉瓷器能夠呈現出斑斕絢麗的窯變效果,這一技術開創了鈞瓷窯變的先河,被稱為“鈞瓷啟蒙期”,為后來的陶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3 藝術方面

唐代人文社會環境不僅塑造了瓷器的藝術風格,還影響了時代審美,對魯山花瓷產生了深遠影響。魯山花瓷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瓷器中的瑰寶,作為中國最早的多色釉瓷器,其釉面體現了東方美學的精髓——留白,使主體更加突出,營造出氣韻靈動、富有遐想的無盡妙境,也折射出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魅力。唐代花釉瓷器造型古樸,彩斑和地釉對比鮮明,十分獨特,展現出端莊和典雅之美,給人一種含蓄內斂的感覺。魯山花瓷的胎質粗糙,釉層厚,結合隨意抽象的窯變和彩斑,呈現出一種抽象之美,彰顯了唐代的張揚和浪漫氣息。魯山花瓷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獨樹一幟,其色彩斑斕,對比強烈,變化莫測,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文化價值。

3 魯山花瓷在中國陶瓷藝術中的價值

3.1 美學價值

魯山花瓷承載著中國古代社會的思想、信仰,體現了當時的科技及藝術水平,是國強民富、文化多元的象征,彰顯著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魯山花瓷以獨特的窯變技術、端莊典雅古樸的造型而著稱,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觀察魯山花瓷的飾面,人們可以感受到古代藝術家對自然和生活的敏銳洞察。其還是藝術創作者的靈感源泉,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

3.2 文化價值

魯山花瓷除了具有卓越的美學價值,在生活中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僅作為酒器、茶具、食器使用,還出現在禮儀場合,這使魯山花瓷在藝術與實用之間實現了獨特的平衡,將端莊典雅、含蓄內斂的審美體驗融入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魯山花瓷憑借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湛的工藝技術,在陶瓷藝術領域占據一席之地,更對文化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中國陶瓷藝術的杰出代表,魯山花瓷不僅承載著千年文明,還為后人提供了領略古代中華文化之美的窗口。

4 魯山花瓷的傳承與保護建議

隨著現代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魯山花瓷工藝技術面臨許多挑戰。目前,隨著國人對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視度不斷提高,魯山花瓷作為珍貴的陶瓷藝術,發展前景廣闊。關于魯山花瓷的保護和傳承涉及多個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綜合性措施,確保這一珍貴文化遺產在新時期繁榮發展。

4.1 結合傳承與創新

要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創新是重中之重,將現代科技融入傳統技藝,能使魯山花瓷煥發出新的生機。創新可以體現在制作工藝、釉面調整、造型設計、產品開發等方面[4],同時要圍繞花瓷的傳統精髓??梢越ⅰ胺沁z”創新研發平臺,探索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也可以將科技應用到花瓷創新中??梢越M建“非遺”創新隊伍,通過競賽的方式激發創新思維,這也對魯山花瓷的傳承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推動花瓷文創的開發,打造現代化的花瓷作品,可以提高魯山花瓷的經濟價值。

4.2 強化推廣與宣傳

推廣與宣傳是提高公眾對魯山花瓷認知和欣賞水平的有效途徑。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可以普及魯山花瓷相關知識,激發公眾了解花瓷的興趣。還要制作魯山花瓷紀錄片,建設魯山花瓷相關網站,舉辦花瓷展覽等,擴大其影響力。同時,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將魯山花瓷推向國際舞臺,提高魯山花瓷的國際聲譽。對于魯山花瓷“非遺”傳承人的創新實踐,要進行表彰與推廣,支持魯山花瓷進行跨界合作,推出具有創意的“非遺”設計作品。在文旅方面,要合理開發花瓷文化,打造花瓷特色品牌,聯合當地文化村落、花瓷文化展示基地等設計特色旅游路線,使更多游客感受到魯山花瓷的魅力,也可設立魯山花瓷制作體驗區,組織游客親身體驗。

4.3 扶持產業發展

當前,魯山花瓷面臨著傳承人較少的局面,保護與傳承迫在眉睫。完善保護機制,建立相應的法規體系,是魯山花瓷發展的基礎。魯山花瓷產業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相關政策出臺,為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提供支持,有助于魯山花瓷產業健康發展。要通過培訓更多“非遺”傳承人,確保魯山花瓷燒制技藝得以傳承。與此同時,在現代陶瓷制作業中,要完善行業規范,防止資源過度開采、開發過度商業化[5],實現魯山花瓷的可持續發展。

4.4 展開學術研究與交流

學術研究與交流是保護和傳承的另一關鍵點。深入研究魯山花瓷的歷史、文化和制作工藝,促進學術交流和成果傳播,有助于技藝的傳承。要重點關注宣傳推廣工作,利用各類媒體向公眾普及魯山花瓷知識,提升人們的文化自信和對花瓷的認知水平,進而增強中國文化的影響力,拓展受眾群體。在理論研究方面,應加強對魯山花瓷歷史、文化和制作工藝的研究,為魯山花瓷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高等藝術院??梢栽O立相關課程,教授魯山花瓷工藝知識,培養掌握“非遺”傳統技藝和具備現代設計思維的創新人才。要加強對魯山花瓷創新成果的保護,同時呼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以扶持和引導魯山花瓷產業健康發展,這包括經濟支持、法規制定等。最后,要強調創新發展的重要性,除了傳承傳統魯山花瓷技藝,還要不斷鼓勵藝術家在魯山花瓷制作中融入現代科技,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這類創新探索有助于魯山花瓷在新時期煥發生機。

5 結語

作為中國陶瓷史上的瑰寶,魯山花瓷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藝術價值極高??紤]到其獨特的意義,有必要深入研究魯山花瓷文化,保護和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要借助傳承和創新,讓魯山花瓷在當今社會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 任志錄.從魯山花瓷看腰鼓的幾個問題[J].東方收藏,2018(4):13-24.

[2] 王群成.魯山花瓷的藝術特點淺析[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7,51(8):19,27.

[3] 蔡嬌嬌.從傳統到現代[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大學,2021.

[4] 薛冰.也談魯山花瓷的工藝美學價值[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5):76-78.

[5] 薛冰.魯山花瓷工藝對鈞瓷的影響分析[J].中國陶瓷工業,2020,27(5):48-51.

作者簡介:朱慧悅(1997—),女,河南平頂山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公共藝術。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研究
現今社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探索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非遺”圖像——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圖片拍攝
芻議當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保護
唐山皮影在新媒體網絡中的傳播
關于如何運用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培樹核心價值觀問題研究
推動沈陽市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