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2024-04-17 10:34肖敏敏
關鍵詞:體系建設服務體系中小企業

【作者簡介】肖敏敏(1988-),女,湖南衡陽人,研究方向:中小企業服務。

【摘? 要】隨著營商環境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但在服務精準度、支撐力度、服務長效機制和監督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論文以衡陽市為例,從政府加大支持引導力度、優化網絡化服務體系、加強服務體系監督管理、豐富服務方式及手段等方面提出加快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服務體系;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F276.3?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4)01-0139-03

1 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內涵和相關理論

服務體系是指建立在技術、資源、人才和基礎設施支持等環節上的一套服務機制,由人才、雙創、技術、管理等子體系構成,各個子體系互相滲透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中小企業服務中,服務體系包括政府政策、市場運作、技術創新、資金支持等多個方面,這些因素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了一個完善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

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以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為目標。建設中小企業服務體系,與近幾年國家持續推進的優化營商環境不謀而合,其建設主體主要可分為政府、公益性服務組織和市場化營利性服務機構,不同的建設主體的特點和優勢各有不同。一般來說,政府是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責任主體,主要通過政策支撐和引導,發布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服務要求等,最大程度地惠及各類中小企業。公益性服務組織和營利性服務機構互為補充。公益服務組織一般由政府財政撥款、委托(采購)或者項目補助等方式保障運營,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基礎性、單一的服務,服務深度和精度難以保障。營利性機構相較于政府組織,從業人員服務范圍更為聚焦,業務專業能力更為突出,但因市場自由度較大、運營成本較高,而又缺少統一評價體系,致使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這不僅增加了企業選擇服務機構時的難度,同時也減少了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2 衡陽市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發展現狀

中小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在促進經濟增長、推動技術創新和擴大城鄉就業、保障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截至2023年底,衡陽市企業主體總量達13.16萬戶,數量同比增長30%,其中99%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具有廣泛的市場基礎,但全市中小企業的數量和中小企業的經濟總量比例嚴重失調。為此,衡陽市積極推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動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逐步形成了政府公共服務、市場化服務、社會化公益服務有效融合,公共服務平臺、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核心服務機構有力支撐的“三位一體”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促進了中小企業的平穩快速發展。

2.1 政策環境不斷優化

近年來,衡陽市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相繼出臺了《關于印發〈衡陽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實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關于踐行“三高四新”戰略優化企業獎補投入助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衡陽市服務民營企業10條措施》《衡陽市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關于打好經濟增長主動仗 加快建設區域經濟中心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2.2 服務架構不斷完善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是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骨干支撐力量。全市已建成1個省市縣互聯互通的線上統一平臺網絡及14個線下實體窗口平臺,實現了縣市區(園區)全覆蓋,累計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3.64萬余次。全市各窗口平臺均配套了窗口標識、服務大廳、多媒體培訓室等服務設施,可有效滿足線上線下服務活動開展。

2.3 創業輔導初具規模

創業基地是推動全民創業促就業的有效服務平臺和催生中小微企業的“孵化器”,是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部分。衡陽市現共培育市級及以上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14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6個。目前,市級以上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共入駐中小微企業850家,吸納勞動力就業4萬余名,孵化企業近300家,其中成長為各級“專精特新”企業20家,進一步激發了創新潛力和創業活力,為培育和壯大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2.4 服務網絡不斷延伸

中小微企業核心服務機構服務能力強、專業水平高、熱心為中小企業服務,對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衡陽市共有省級以上核心服務機構19家,其中綜合性服務機構8家(均為市窗口平臺運營單位),專業性服務機構11家,涉及人力資源、供應鏈、技術創新、創業、管理咨詢行業,其中8家為衡陽市平臺入駐服務機構。

2.5 融資服務率先發展

建立“1+N”政銀企對接機制,深入推進中小企業商業價值信用貸款工作,成立全省第一家“湘企融”區域平臺,召開金融助力“中心化”“專精特新”等銀企對接活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構建“線上+線下”金融服務新常態。截至2023年底,平臺認證企業3 521家,發放貸款7 896筆,助企融資91.59億元。

2.6 人才培訓服務不斷發展

衡陽市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試行)》《衡陽市非公有制企業人才引進實施辦法》等政策文件,制定了“十四五”人才雁陣行動計劃、“萬雁入衡”引才行動,實施了“頭雁領航”“強雁高飛”“雛雁培育”系列工程,分層分類建立人才培育體系,同時鼓勵企業采取申辦設立培訓機構、委托機構培訓、備案成立職工培訓中心等方式開展企業職工職業培訓。近3年開展產業發展、質量管控、知識產權管理、安全生產、職業技能、創業培訓等培訓10余萬人次。

3 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衡陽市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得到了較快發展,主體架構基本形成,中小企業發展的整體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但與衡陽市經濟社會發展速度、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力度相比,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3.1 政府主導作用發揮不充分

重視程度還不夠深。部分縣市區對建設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重視程度不一,對構建中小企業發展服務機構的作用和意義認識還不夠,推進的力度和工作的步伐也不統一,造成服務體系建設整體質量不高,影響服務實效。政策宣傳力度還不夠強。雖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但相關部門的政策宣傳力度不夠,許多中小企業對這些扶持政策的具體操作、申報還不了解,在執行方面還不盡如人意,而且國家層面沒有出臺對整個體系進行監管和保護的專項法律法規,影響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進度??己藱C制還不夠健全。當前,衡陽市已出臺對縣市區平臺的考核辦法,尚未對服務機構建立統一的評價標準,服務機構提供的各類服務不能進行評估和等級量化,中小企業作為公共服務的直接受眾,沒有參與到考核評價中來,考核結果不一定全面準確。多頭管理現象存在。各級政府對于中小企業的管理體系設置不夠合理,中小企業服務工作存在多頭管理現象,缺乏權威性統一協調管理機構。在管理和服務中小企業的過程中,還存在職能“缺位”或“越位”的情況,有可能讓服務成為負擔,難以發揮實效。

3.2 服務支撐強度不夠

公益性服務中心發揮不足。全市各縣(市、區)只設立了7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覆蓋占比50%,且大部分服務中心編制、人員不足,基層服務能力不足,不能開展必要的實質性工作。綜合性服務平臺運營困難。全市各平臺以開展公益服務為主,主要是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如技術合同交易登記、“小升規”企業培育等工作,市場化服務開展較少,平臺運營資金緊張,自我造血功能不強。激勵機制支持不夠?!吨行∑髽I促進法》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應當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資助、購買服務、獎勵等方式,重點用于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大部分縣市未設立專項資金,保障服務體系建設力度還不夠。

3.3 服務企業效能不高

服務意識不夠強。部分服務工作人員缺乏主動服務意識,導致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與中小企業間信息不對稱,精準高效的對接機制還未建立,沒有全面發揮公共服務效應。服務類別較單一?,F階段所提供的服務以業務培訓、管理咨詢為主,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較少,深入企業開展“一對一”的精準服務的模式和團隊還不成熟,特別是對于一些企業急需的專業服務、延伸服務做得還不夠,導致企業參與意愿不高,實效性不夠好。服務力量尚不足。由于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時間不長,人才資源儲備不足,熟悉辦事流程、掌握地方政策、了解企業需求、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復合型人才較為缺乏。由于人才稀缺,專業隊伍穩定性也難以保證,很多崗位難以設置或配齊人員,企業服務效果受到制約。

3.4 服務企業創新力度不足

服務功能不強。衡陽市還沒有普遍建立技術創新服務機構,現有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機構數量不多,規模也相對較小,服務能力不高,難以顯現較強的技術創新服務功能。深度服務還不夠。從營商環境訴求信息摸排情況來看,摸排出來的企業問題訴求,雖然大部分已得到解決,但在項目申報、培訓、咨詢等一般性問題上,企業解決問題的深度還不夠。社會資源整合較低。對社會服務資源的優化整合還不夠,沒有盤活或激活各方面服務資源的存量,社會服務機構的積極性、主動性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難以顯現預期的服務效果。

4 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對策建議

為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現有的服務體系建設。通過政府加大支持和引導力度,以全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為載體,大力培育和引進優質服務機構,創新服務方式、暢通服務渠道、提升服務水平,形成政府、社會服務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合作的服務格局,為全市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和保障。

4.1 加大政府支持和引導力度

進一步加大政策宣貫力度。按產業、層級、部門、支持方向等維度梳理政策文件并進行宣傳解讀,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政策自動匹配與精準推送。完善公益性服務部門。在縣(市、區)一級全部設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并給予“編制、人員、經費、場地”等保障,建立服務體系長效機制,切實發揮基層服務中心的作用,打通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加大資金保障力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等法律規定,在財政預算中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各級服務平臺規范化、集約化建設和安全高效運行。

4.2 優化網絡化的服務體系

加快建設綜合性服務平臺。加快縣區綜合性服務平臺建設,組織各類社會化服務機構入駐平臺,實現與國家和省、市平臺互聯互通,集中為中小企業提供“看得見、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務。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機構。鼓勵服務機構申報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核心服務機構,以志愿專家聘請、購買服務等方式,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機構;鼓勵社會化服務機構創新服務產品,加強服務協作,提高服務水平;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協會、商會的作用,積極搭建聯通企業和政府的服務橋梁。整合社會服務資源。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對縣市區平臺、服務機構、各類行業協會和高校等服務資源進行整合和優化,成立服務聯盟,充分發揮企業發展服務聯盟作用,組織制定服務標準和準則,挖掘企業服務亮點,促使中小企業服務由供給主導型轉向需求主導型。

4.3 加強服務體系監督管理

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考核和激勵體系,明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能力的評價指標,建立服務能力評價模型,對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服務機構、創業基地開展統一的績效考核。加大對考核結果的運用,進一步獎優汰劣。規范服務內容和項目。進一步推動各平臺、機構服務內容標準化、收費透明化、成效公開化,推動更多標準、優質的服務資源直達企業。引導平臺、機構加強內部管理,要求有公開的服務指南、服務產品、服務流程、服務標準、服務價格、監督電話和服務承諾等。建好企業服務數據庫。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中小企業服務大數據庫,搭建企業服務精準化的數據基礎,帶動各類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精準高效服務。

4.4 豐富服務方式和手段

組建專業化服務隊伍。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志愿服務專家庫,定期為中小企業開展科技咨詢和技術指導。有計劃地組織一批中小企業經營者到高校、科研院所進行學習,定期聘請高校專家、教授赴企業開展系統性培訓,促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形成創新型或學習型機構,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與企業需求。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深化政銀合作,探索政策性金融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深化“湘企融”平臺專項金融服務等。例如,設立普惠金融風險補償基金,通過整合現有政銀合作產品資金,統一搭建“財政+金融”政策協同平臺,為更多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便利。多渠道賦能企業創新。聯合多部門協調創新,加大與省、市高校及科技機構的產學研合作力度;根據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幫扶政策,針對重點中小企業制定專班服務和“一對一”培育指導制度;強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給,暢通技術供需對接渠道,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海妱.構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服務體系的對策建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2(14):33-35.

【2】周平軍.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戰略思考與路徑選擇[J].宏觀經濟管理,2017(07):66-72.

【3】王琪,馬世野,王冬.加快沈陽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3,44(05):7-8+12.

【4】劉暢.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9.

【5】陳赪.蕪湖市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蕪湖:安徽工程大學,2021.

猜你喜歡
體系建設服務體系中小企業
智慧出行,智繪未來——新一代出行服務體系構建與實踐探討
“三效合一”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最后一公里”
唐山高新區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建設農業政策性信貸擔保體系應注意的問題
警犬使用法制化體系建設初探
關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高職院校建設中的若干思考
企業現金流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小額貸款助力我國中小企業融資
試析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