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獨癥兒童PECS行為訓練圖卡插圖風格設計研究

2024-04-17 12:12許艷雪孫聲
藝術科技 2024年7期

許艷雪 孫聲

摘要:目的:近年來的研究數據顯示,中國孤獨癥兒童的患病率持續上升,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如何有效地對孤獨癥兒童進行干預和治療,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社會各界紛紛呼吁重視與關懷孤獨癥群體,建立更加科學、人性化和本土化的干預輔助體系。文章探討符合我國孤獨癥兒童認知特點的PECS(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圖片交流溝通系統)行為訓練圖卡插圖的設計表現風格,以增強圖卡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方法:通過系統的文獻研究、線上調研以及專業意見收集,深入研究兒童插圖的發展現狀,并結合孤獨癥兒童的視覺偏好,總結出符合我國孤獨癥兒童PECS行為訓練圖卡插圖的設計表現風格。結論:研究結果表明,扁平化、簡潔具象化的插圖風格更符合我國孤獨癥兒童的審美偏好,清晰的圖形及具象化的表達方式能降低認知負擔,使圖像更易于理解,有助于提供穩定且可預測的視覺信息,符合孤獨癥兒童對簡單直觀視覺元素的偏好,能夠顯著提高孤獨癥兒童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從而增強孤獨癥兒童的行為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設計應遵循獨特的創意表達、簡化和重復、注重細節等原則,從而使孤獨癥兒童PECS行為訓練圖卡滿足孤獨癥兒童的學習、表達和發展需求。

關鍵詞:孤獨癥兒童;PECS;插圖風格;圖卡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R749.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7-0-03

0 引言

孤獨癥譜系障礙是一種特殊的廣泛性發展障礙。目前,由于孤獨癥譜系障礙的發生率提高、早期發現比較困難、干預方法存在不確定性,其已成為世界范圍內心理學界、教育學界和醫學界共同關注的課題之一[1]。

圖片交換溝通系統(PECS)是一種用于幫助非口語交流者進行交流的替代性和增強性溝通方法,通過使用圖片促進個體與他人之間的交流。由于國內PECS交換溝通卡片銷售環境雜亂,設計風格混亂,因此交換溝通圖卡的使用效果不及預期,且大多數圖卡是從國外引進的,不符合國內孤獨癥兒童的審美偏好。因此,本研究通過調研國內兒童插圖風格并結合孤獨癥兒童的認知特點,總結出符合我國孤獨癥兒童需求的行為訓練圖卡插圖設計風格,旨在提高他們的社交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1 研究背景與必要性

行為需求表達是每個人必備的生存技能,一般涉及衣食起居等日?,嵤?,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但孤獨癥兒童由于社會溝通障礙而無法實施最基本的、自發性的生活自理行為,這嚴重阻礙了患病兒童的社會性發展。

最新調研數據顯示,在我國2~8歲兒童中,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達100萬人。由于我國該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孤獨癥兒童教育體系還不夠完善,該群體在身心發展、就學就業等方面面臨許多困難。

首先,由于病因不明,對孤獨癥兒童缺乏標準化的診斷與評估手段,導致在教育診斷評估與教育干預方面存在一定困難。我國特殊兒童教育機構所使用的圖卡類教具大多來自國外,不夠本土化。這導致使用上述教具對患兒進行干預治療時存在解讀偏差,整體教育干預效果并不顯著[2]。

其次,在孤獨癥兒童教育干預類圖卡的風格設計上,我國市面上的圖卡風格不一,設計風格是否符合我國孤獨癥兒童的視覺審美偏好,能否達到良好的輔助干預效果都有待研究與證實。

最后,隨著孤獨癥患者數量的逐年增加,國家陸續出臺相關政策。盡管我國在孤獨癥兒童療愈方面的研究已經逐漸擴展且深入,但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略顯單一,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研究甚少。

基于此,本文探究兒童插圖設計風格的發展,并結合孤獨癥兒童的視覺審美偏好,總結我國孤獨癥兒童PECS行為訓練圖卡插圖風格,為我國孤獨癥兒童PECS行為訓練圖卡設計提供思路。

2 研究內容與方法

本文以我國孤獨癥兒童PECS行為訓練圖卡插圖設計風格為主要研究對象,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搜集并分析我國市面上流通的應用于兒童教育的相關插圖設計風格種類,總結我國兒童插圖發展歷史,以及契合我國兒童審美偏好和視覺心理的風格設計特點。

第二,結合孤獨癥兒童的病癥與教育干預輔助需求,以及我國兒童插圖風格,總結出符合我國孤獨癥兒童視覺審美偏好的插圖風格,以提高PECS行為訓練圖卡的有效性和吸引力,為我國孤獨癥兒童教育干預輔助類圖卡插圖設計提供可參考的設計方案與思路。

在不同研究階段,使用不同研究方法。

首先,通過文獻研究法總結我國兒童插圖發展歷史。其次,收集國內外市面上流通的涉及兒童插圖的讀物,通過分類法與分析法探究兒童插圖的設計風格。最后,通過綜合分析法,總結符合我國孤獨癥兒童認知能力的行為訓練圖卡設計風格,并基于先前研究,為我國行為訓練圖卡插圖設計提供思路。

3 國內兒童插圖研究綜述

3.1 國內兒童插圖的發展歷史

插圖是指在圖書、雜志、漫畫等出版物中,通過圖形和繪畫技巧為文字內容添加視覺表達的一種藝術形式,通常用于補充或強化文字信息,使讀者更容易理解、感受或記憶文本內容。插圖可以采用各種風格和技法以傳達故事情節、情感色彩或解釋概念[3],在信息傳播和故事敘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增強文本的吸引力和可理解性。在兒童圖書中,插圖更是起到了引導閱讀、培養審美情感和促進想象力發展的重要作用。

20世紀初至50年代,中國兒童插圖剛起步。隨著印刷技術的進步,插圖逐漸成為兒童圖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傳統繪畫的影響,插圖起初主要采用水墨畫和版畫技法,線條簡潔、色調淡雅。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兒童插圖經歷了藝術變革和創作熱潮。思想解放使藝術家開始探索更大膽、更豐富的插圖風格。兒童插圖開始關注兒童情感和體驗,成為獨立而有趣的一種藝術形式,構圖更大膽,色彩更明快。這一時期奠定了中國兒童插圖現代化的基礎,使其成為更多元和富有表現力的一種藝術形式[4]。

“文革”期間,藝術發展受限,兒童插圖的發展受到較大沖擊。兒童插圖的內容和形式受到限制,表現風格上趨向理性化和規范化,色彩以紅色為主,象征著革命和忠誠。

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兒童插圖迎來了思想解放,插圖藝術家群體壯大,創作風格逐漸多樣化。兒童插圖與文學深度結合,涌現出豐富的題材,包括家庭、友誼、成長等;表達手法和媒介更加豐富,有水彩、油畫、數碼繪畫等多種形式。

21世紀中國兒童插圖領域產生了深刻變革。數字技術的普及為插圖帶來了新的表現形式,電子圖書和互動應用豐富了閱讀體驗。數字繪畫給插圖藝術家帶來了更大的創作自由,而在線平臺推動了作品的廣泛傳播。兒童插圖與動漫、動畫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這種時代性轉變使兒童插圖擁有光明的發展前景,為兒童提供了更富創意和互動性的視覺文化體驗。

3.2 國內兒童插圖的設計風格

本研究主要圍繞兒童插圖風格展開,對插圖風格進行分類,總結國內兒童插圖的設計風格特點。

由于目前在孤獨癥兒童PECS行為訓練中,實體紙質版本的圖卡被廣泛使用,因此本研究聚焦紙質版本的插圖。在國內線上購物平臺淘寶檢索關鍵詞“兒童繪本”,選取銷量前100的商品進行分析。

關于兒童插圖風格的分類界定并不嚴格,插圖作品常常融合多種風格元素,因此本研究按照插圖風格傾向程度進行分類。

由表1可知,兒童插圖風格多樣,數量由多到少依次為扁平風格、純手繪風格、寫實風格、線描風格、國潮風格、立體風格、卡通風格、肌理風格、歐美風格、漸變風格、日韓系風格。其中扁平風格、純手繪風格占比較大,且更受歡迎,繪本內容偏向兒童認知訓練與寓言故事,具有較為明顯的教育性傾向。插圖風格往往根據兒童的認知與理解能力進行設計。

扁平風插圖風格強調簡潔、明快的平面元素,摒棄了繁復的陰影和立體效果,旨在通過簡化元素和降低視覺復雜性,帶來更直接、易懂的使用體驗[5]。扁平風格常常被應用于兒童插圖、圖書插圖及數字媒體中,以吸引受眾,特別是兒童的注意力。

純手繪風格能夠營造出一種獨特、溫暖且具有人文關懷的氛圍,富有情感和藝術性,通過一定的筆觸和顏色,直接地傳情達意,引發兒童共鳴。這有助于促進兒童的情感表達和理解,優化他們的藝術和情感體驗[6]。

4 基于孤獨癥兒童認知能力的插圖風格表現

孤獨癥兒童和正常兒童在社交、語言、行為和認知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孤獨癥兒童通常社交能力較弱,有語言障礙,表現出重復行為和特定興趣。相比之下,正常兒童在社交、語言、行為和認知方面的發展更全面,對環境和活動有更強的適應性。

4.1 孤獨癥兒童的認知能力

孤獨癥兒童在社交規則理解、語言發展和交流方面存在障礙,特別是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難,表現出強烈的興趣集中、刻板行為。

孤獨癥兒童難以理解抽象概念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非直觀性理解困難。抽象概念往往不像具體的物體或事物那樣直觀可感。孤獨癥兒童更偏好具體、可感知的信息,難以理解抽象的、非具象的概念。

第二,難以理解比喻和隱喻。比喻和隱喻是語言中常用的手段,用于傳達抽象概念。然而,孤獨癥兒童可能難以理解這類非字面的表達,更傾向于字面化的理解方式。

第三,難以建立概念間的關聯性。理解抽象概念往往需要將多個概念聯系起來。孤獨癥兒童在建立概念之間的抽象關聯性上能力較弱,難以理解復雜概念。

第四,需求具體化。孤獨癥兒童更傾向于將抽象概念具體化,通過與具體的實物或情境相聯系,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抽象概念。

第五,存在固執思維。部分孤獨癥兒童存在固執思維,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經驗積累才能接受新概念,不容易快速適應新的、抽象的思考方式。

4.2 基于孤獨癥兒童認知能力的插圖風格

孤獨癥兒童的插圖風格受他們獨特的認知和審美特點的影響,表現出一些獨特的創造性趨向。

根據孤獨癥兒童的認知特點并結合兒童插圖中受歡迎的風格可以得出,插圖要強調視覺元素。由于孤獨癥兒童對感官刺激有不同的感知敏感性,針對他們的插圖風格要更加強調視覺元素;要有獨特的創意表達,展現他們對世界的獨特觀點和感知,表現為對圖案、線條或符號的獨特使用;要簡化和重復,迎合孤獨癥兒童對重復性和模式性的興趣,體現為某個元素的反復出現或特定形狀的重復使用。

綜上,扁平化、簡潔具象化的插圖風格與孤獨癥兒童的認知和審美特點相契合。此類風格通過清晰的圖形與具象化的表達方式降低了認知負擔,使圖像更易于理解。另外,簡潔的形狀有助于提供穩定而可預測的視覺信息,符合孤獨癥兒童對簡單直觀視覺元素的偏好。

5 結語

通過對國內兒童插圖風格的調查和分類,發現扁平風格和純手繪風格是數量較多且受歡迎的兩種風格。結合孤獨癥兒童的認知特點,本研究表明扁平化、簡潔具象化風格的插圖風格設計在簡化、明確和符號化方面具有優勢,符合孤獨癥兒童對簡單直觀視覺元素的偏好。此外,研究結果強調獨特的創意表達、簡化和重復等設計原則,以更好地迎合孤獨癥兒童的認知和審美偏好。

本研究為針對孤獨癥兒童的插圖風格設計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指導。設計師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鑒本研究提出的插圖設計原則,結合患兒認知和審美偏好進行設計,以促進患兒的認知和行為溝通能力的提升。希望本研究能為孤獨癥兒童教育領域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

參考文獻:

[1] 耿慧.圖片交換溝通系統對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溝通行為的干預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9.

[2] 孫聲,孟佳琦,孫旭瑤.國內外孤獨癥兒童PECS情緒訓練圖卡設計比較研究[J].藝術科技,2023,36(12):180-182.

[3] 閆偉,朱鐵男.趣味性插畫在農副產品包裝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綠色包裝,2024(2):78-80.

[4] 牛金金,宋潤民.淺析民國至文革前兒童讀物插畫藝術風格的變遷[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15,2(4):33-35.

[5] 黃曄.扁平風插畫風格在廣繡中的應用研究與創新表現[D].廣州:廣州大學,2024.

[6] 馮丹.面向兒童教育的歷史博物館游戲型文創設計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大學,2023.

作者簡介:許艷雪(1999—),女,山東菏澤人,碩士在讀,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與媒體設計。

孫聲(1977—),女,山東濟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