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習作中指向“會交流”的教學策略

2024-04-18 07:40傅大琴
河南教育·職成教 2024年4期
關鍵詞:交際習作交流

傅大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聽說讀寫”轉變為“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個要素,而“表達與交流”涵蓋口語交際、寫話、習作等內容。表達是用語言文字來傳遞情感、思想,是交流的前提條件,而交流又促進表達能力的形成。因此,在小學語文習作指導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表達,還要指向“會交流”,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會交流”的教學價值

“會交流”符合語文學科的本質。語文學科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特征。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文字是記錄語言的載體。語文學科教學的本質在于運用語言文字來表情達意。也就是說,學習語文,不能只抄寫、做題,更要將語文應用于人際交流,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進行口頭、書面表達。唯有如此,學生的表達動機、需求、情感、意志才能被激活。

“會交流”革除語文教學頑疾。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不是單純的寫字、閱讀,而是對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體現了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習作教學除了要求學生用文字闡述想法,還要強調與人交流。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編排有習作內容,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習作的“交流”價值重視不夠。因此,將“交流”融入習作訓練,既要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又要在習作實踐中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會交流”發展學生語文素養。教師要圍繞語文學科素養,要求學生具備能做事、做成事的能力,具備良好的品格和價值觀念?!皶涣鳌痹诒磉_的基礎上拓展交際,讓學生能夠立足交際情境來寫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說真話、表真情。指向“會交流”的習作教學,就是要通過習作來讓學生學會做事、做人,發展語文學科素養。

指向“會交流”的習作教學策略

落實人人“會交流”的目標。素質教育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傳統小學語文作文課堂教學以講、練為中心,導致學生不愛寫作,甚至不會寫作。事實上,只要會說話,就應該會寫作文。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每個學生都會與他人交流。交流的過程,體現出一個人的語言、學識和素養水平。教師要明確兩點:第一,習作教學不是學生一個人的事,而是要與教師、同伴展開交流,一起思考寫什么、怎么寫。教師應結合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習作單元中的表格、問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展開同桌、小組合作交流,暢所欲言,分享習作構思。第二,習作訓練不是語文學科教學的終點,而是提升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開始。在學生習作完成后,教師要搭建交流平臺,不僅對優秀習作進行分享,還要挖掘每個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一句話、一個想法、一種修辭等,都有交流的價值。在班級習作展示中,每個學生的習作都有機會入選,以此增強學生習作的信心。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大門”中,教師指導學生每人寫一首詩,交流討論每首詩的出彩之處;最后,將學生詩文匯編成冊,讓每個學生從詩歌創作中體驗表達的價值、交流的意義。

搭建“會交流”的真實情境。指向“會交流”的習作課堂,要解決“交流什么”“如何交流”的問題。前者聚焦習作內容,后者強調習作方法。通常,人在交流中需要自主觀察,融入情感體驗,表明自己的觀點。習作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參與交流,碰撞思想,為作文提供“源頭活水”?!皶涣鳌?,不僅要說清楚內容,還要聯系交流對象,把握交流的情境,并配以適當的身體語言。真實的交際情境,可以是生活場景,也可以是學習場景。比如,對于二年級寫話訓練“我想養小動物”的情境構建,教師可以展示“招募愛心小主人”啟事,內容如下:好消息,動物園園長向小朋友發布“招募愛心小主人”啟事。誰如果喜愛某一小動物,能夠準確說出喜愛的理由,就可以成功“領養”它。學生一聽可以“領養”小動物,表現出了積極的交流熱情。教師聽一聽不同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喜愛某一小動物的三條理由。同時,針對表達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搭建語言支架,引導學生分條表述相應的理由,增強學生表達的條理性、連貫性。

將“會交流”活動融入課堂?!皶涣鳌笔且环N學習方式,“表達與交流”最終要落實到“做中學”。在傳統習作課堂中,學生先審題,接著,教師提供范文,安排學生自主習作,最后是教師評講。整個過程側重于學生的“聽”,很多學生雖然聽懂了,但還是寫不出來。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強調學生的觀察與體驗。有了真切的感受,學生才能寫好作文。教師要善于組織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課堂活動中,以中華傳統節日為寫作對象,由學生自主選擇,完成習作。

有學生描寫元宵節,題目為“特殊的元宵節”,原文如下:

元宵節那天,晚飯時間,媽媽端來煮好的元宵,滿屋飄著香味。碗里,元宵有黃色、白色、紫色……我連忙舀起一個,一口咬下去,濃黑的芝麻餡兒流出來,太好吃了。飯后,爸爸陪我一起了解中國元宵節的民俗文化:元宵,最初叫“浮圓子”,后叫“湯圓”。全家人一起吃元宵,象征著合家團圓、和睦幸?!衲甑脑?,我不僅吃了美味的元宵,還增長了知識,實在是太快樂了!

圍繞學生習作,教師引導學生參與討論,發表對該文的看法。有學生認為,該文描寫了元宵節吃元宵的事,還講了與元宵節相關的習俗,寫得非常好。有學生認為,該文最精彩的用詞有“舀”“咬”,寫得很生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給予贊賞,并鼓勵學生查漏補缺。有學生提議,要體現元宵節的特殊,還要寫出節日的喜慶氛圍。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學生通過交流,發散了習作思維,提升了習作能力。

總之,交流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會交流”的能力,使學生充分表達想法,寫出優秀習作。

(本欄責編 馬孟賢)

猜你喜歡
交際習作交流
情景交際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交際羊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交際中,踢好“臨門一腳”
習作展示
交際失敗的認知語用闡釋
“交流”等5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