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過南京,一陣抒情的戰栗

2024-04-18 08:47黃舜
湖南文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柏樺戰栗抒情

黃舜

這組詩歌,無論在柏樺個人詩寫之維還是漢語新詩之林,都有其獨特的標識性。同晚近《憶柏林》《論蒲寧》《聆聽佛陀》等組詩類似,《風過南京》也因主題上的聚合而構成奪目的詩歌風景。誠如題目所言,此乃聚焦南京一地、追憶一人的“往事”之詩、“挽留”之詩,與其早期“中國最優秀的抒情詩人”(北島)形象一脈相承,在當下這個抒情已逐漸被論辯或敘事掩蓋的時代,固執開掘著抒情在個體生命層面的可能。

柏樺嘗言:“詩歌是時間的藝術……是呼吸,是音樂,是回憶……是遺憾的藝術,也是死亡的藝術?!边@組詩歌無疑正是這一詩觀的精準詮釋??梢哉f,七首作品,皆是朝向過往,因遺憾而回憶的詩性呈現,也是挽留時光徒然無果的嘆息與追問。

時間飛逝的話題并不新鮮,但在柏樺這里,時間卻獲得了驚人的加速度:“我們一夜翻過童年,瞬間來到老年”(《人生苦短》);“突然幽浮似箭,我朝回跑——/快抓起那童年的孔雀,/投進明亮的夏日魚缸,/十秒?或十三秒半?”(《風過南京》);“年輕到無論你抱得多緊/一眨眼/你抱著的已是一個老人”(《耳順之年的回憶》)……這不禁令人想起詩人Simon Armitage《傍晚》一詩結尾,外出散步的“你”轉身回家,竟如夢初醒般從少年瞬間來到中年:“你以為時間還早,怎么就這么晚了?”

然而,正因時間的必逝性與生命的必死性,藝術才有了深刻的意義,如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或柏樺所說“人生來就抱有一個單純的抗拒死亡的愿望”。我們熱戀、回憶然后寫詩,皆因其有一種生之壯烈。在這組詩里,歲月的消逝帶著生命的消亡一般令人震動的殘酷之美:“風過氣絕,死在我眼前”(《風過南京》);“未來,這兒的骨灰將變成多少次肥料?”(《南京,我們短暫的相遇》)……重新回頭,處理難以忘懷的歲月,就是緊逼生命的懸崖,直見生死,若沒有勘破人生機密的大智和大勇,只會落入無病呻吟。柏樺不僅將個人生命經驗中的情感震顫驅馳到與歲月易逝、人生無常等命題相等的深度,還聚焦日常細節(如電熱水棒、咳嗽糖漿、扳手腕、毛衣的洞等),從而有別于集體化抒情而發掘出個體生命層面的抒情方案——張棗所謂“將迷離的詩意彈射進日?,F實深處”,為這個“活得匆忙,來不及感受”(普希金)的時代帶去一陣又一陣抒情的戰栗。

責任編輯:易清華

猜你喜歡
柏樺戰栗抒情
夜過一座城市
春 日
會抒情的灰綠
從重慶之左到江南之右
——柏樺詩風之變
身體、母語與時間
簡論抒情體
身體、母語與時間
——柏樺詩歌的先鋒意識解構
柏樺詩歌中的魏晉氣質:從焦慮到逸樂
體驗
戰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