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繪本閱讀的幼兒教學實踐探究

2024-04-18 09:20李琰
兒童繪本(閱讀與美育) 2024年5期
關鍵詞:毛毛蟲繪本支架

李琰

導讀:繪本以其豐富、生動和趣味的知識呈現方式,對幼兒有著較強的吸引力,如何在一日活動中充分發揮繪本教學的價值和優勢,使其盡可能契合幼兒認知發展水平,是當前幼兒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對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實踐進行了研究,旨在通過科學合理的策略實施,促進繪本教學得以長效發展,從而為繪本教學研究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依據。

繪本是幼兒最早接觸的閱讀類型,也是幼兒認識世界和思維成長的重要媒介,更是幼兒園教學開展的重要工具。繪本閱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幼兒正確的閱讀習慣,拓展幼兒的知識視野,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其全面發展提供扎實的基礎,理應受到廣大一線教育者的足夠重視。

一、設計繪本游戲,引發參與興趣

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游戲往往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綜合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依托于游戲設計,將繪本素材以游戲形式呈現出來,既符合幼兒愛玩的天性,也可以在寓教于樂中達到知識傳遞的效果。故而教師可以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巧妙融入趣味化的游戲,以“繪本+游戲”串聯教學方式,實現繪本的趣味化閱讀教學。

例如,在閱讀繪本《跟上兔子》之后,為了進一步強化幼兒對繪本知識的掌握,筆者開展了“知識問答”趣味游戲,以“搶答”形式出示下述提問:“寶寶是如何造出來的?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要待多久才能出來呢?寶寶出生以后需要注意什么呢?寶寶是怎么長大的呢?”知道答案的幼兒可以快速搶答,回答最快最準的幼兒可以得到相應的分數。在“知識問答”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就上述大問題進一步設計一些有趣的小問題,以便幼兒在知識問答中形成對繪本知識的深度思考。

又如,《凱蒂的衣服》繪本介紹了下雨天、做甜點、游泳、冬天、生日聚會等不同場景下的服裝。在繪本閱讀中,教師可以“服裝”為主題設計相應的競賽游戲。幼兒以小組為單位,一起討論服裝設計的主題、材料、款式、顏色等。在完成設計后,教師和幼兒一同進行點評,可以增加幼兒的參與感,提升幼兒的鑒賞審美力。當然,在競賽活動中,教師不應因個人喜好對幼兒設計的服裝作品進行優劣評價,應該努力尋找幼兒作品的閃光點。為了進一步提高競賽的緊張氛圍,可以讓小組成員上臺以講解的方式拉選票,介紹本小組設計服裝作品的想法、理念、過程以及在設計中遇到的困難,負責解答臺下幼兒提出的問題。在多向互動交流中,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會得到大幅度提升,參與游戲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也會隨之提升。

二、搭建閱讀支架,促進繪本理解

繪本閱讀應立足于幼兒的基本認知水平,在幼兒與繪本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支撐幼兒對繪本的閱讀理解和探索。教師可以借助視頻、圖片和問題等支架,為幼兒開展高效繪本閱讀提供必要的輔助。

例如,《一張照片》繪本主要講述了一個簡單而又普通的三口之家中,爸爸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有一天他拿回家一個相機,故事就此展開。繪本素材中出現了“阿爾茨海默病”“死亡”“膠卷”等概念,幼兒理解起來頗具難度。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筆者逐一借助圖片和問題支架,幫助幼兒形成對上述概念的深度認知。首先,以圖片的形式為幼兒簡單介紹“阿爾茨海默病”“死亡”“膠卷”等概念的含義,使幼兒對其形成一個簡單的認識。透過圖片介紹,幼兒可以清晰看到膠卷的外形,清楚膠卷的用途。其次,設計問題支架,輔助幼兒理解。問題支架一:為什么會失去爸爸呢?問題支架二:你們知道死亡和別離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嗎?問題支架三:看到最后一家三口合影,你們有什么樣的感覺呢?問題支架四:你們覺得什么是最珍貴的呢?在圖片和問題支架輔助下,幼兒在繪本閱讀中也就有了更為明確的方向。對問題支架的多維解讀,可以在較大程度上促進繪本閱讀的深度開展。在對死亡與別離的認識中,有幼兒認為死亡就是一個人徹底地離開了,別離則會有第二次相見;有幼兒舉例每天放學就是一次別離,第二天早上大家還會聚到一起;有幼兒講到死亡就是永遠地離開,就像繪本中的爸爸一樣,再也見不到了。在《一張照片》繪本閱讀中,處于懵懂時期的幼兒在心理認知和生活閱歷上均處于成長初期水平,他們認知水平淺薄,思維較為發散,在理解力不足情況下,就需要教師借助多種支架,實現思維與繪本的有效銜接。同時,幼兒可以跟隨問題支架展開更進一步的思考,深化對繪本的理解,在問題交流和探討中,不斷發展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交往能力。

三、重視情境創設,強化感官體驗

情境創設是指教師將所教知識融入到幼兒熟悉和喜歡的生活場景之中,給幼兒帶來身臨其境的學習感受。在真實場景下,幼兒的思維、智慧和情感可以被最大程度地調動起來,從而實現知行合一的教學目標。情境創設在幼兒繪本教學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讓繪本以更加直觀和形象的形式出現在幼兒面前,符合幼兒學習認知特點,降低繪本理解難度,提高幼兒思維認知水平。當然,由于繪本素材、主題、難度有所不同,教師在情境創設中的設計也應該有所不同,有的繪本需要借助實物情境加以呈現,有的繪本需要通過幼兒表演形式加以呈現,有的繪本需要以圖片和視頻等形式加以呈現。在情境創設之前,教師應認真閱讀繪本,對繪本做到深度解讀,在此基礎上為幼兒選擇最合適的情境創設方式,達到強化感官體驗的繪本閱讀效果。

例如,繪本《重陽節的傳說》介紹了重陽節喝菊花酒、插茱萸葉、登高望遠等節日風俗。通過閱讀,幼兒可以了解到流傳已久的傳統故事,還可以感受到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頑強形象。但是考慮到幼兒平日里接觸重陽節的機會并不是很多,且對重陽節了解甚少,在該繪本閱讀中應注重對幼兒閱讀興趣的激發。筆者在開展繪本閱讀之前,先播放了老百姓喝菊花酒、插茱萸葉、登高望遠等節日習俗視頻,以及吃重陽糕、求壽、放紙鳶等頗具生活氣息的節日視頻,很快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筆者引導幼兒聯想自己放風箏的場景、在端午節吃粽子的場景、除夕守歲的場景,幼兒即刻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一背景下閱讀《重陽節的傳說》,幼兒的興趣感和好奇心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又如,《沒關系,沒關系》這本繪本講述了爺爺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會念一句“沒關系,沒關系”,這句“咒語”讓很多事情變得越來越好,也讓繪本中的“我”學會了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和成長中的煩惱。繪本中出現了很多“我”在生活和成長中遇到的煩惱,爺爺都會說:“沒關系,沒關系?!边@些場景有的是幼兒在平日生活中經歷過的,有的是幼兒還未曾涉及的。為了強化幼兒的感官體驗,讓幼兒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筆者鼓勵幼兒上臺表演,將繪本中“我”遇到的生活和成長煩心事演繹出來。另外,幼兒還可以回憶自己在生活和成長中遇到的煩心事,同樣將其表演出來。扮演爺爺的幼兒在關鍵時刻講道:“沒關系,沒關系?!边M而將繪本中的生活場景帶到課堂上。這樣不僅提高了繪本素材呈現的真實性,讓幼兒獲得了更為強烈的體驗感,更重要的是,幼兒表演可以更好地實現自我情緒的代入,對幼兒理解繪本和探究繪本有很大的幫助。

四、分享閱讀經驗,發展綜合能力

幼兒語言和思維正處于發展初級階段,具有較強的上升和完善空間。對繪本素材的有效利用,不僅可以讓幼兒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還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和思維水平。在引導幼兒閱讀繪本時,筆者非常重視分享交流環節,讓幼兒在這一階段大膽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一方面可以讓幼兒在分享中形成多元化的閱讀觀點,達到豐富閱讀體驗、提升思考力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讓幼兒在表達交流中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正確的繪本閱讀習慣。

例如,在《小狗塔菲》繪本閱讀中,筆者先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將故事完整講述一遍,再提出問題:“林培先生讓米莉和茉莉記住什么?是什么吸引了塔菲的注意力?在請求救援時,米莉和茉莉喊了什么?當塔菲需要幫助時,米莉和茉莉有沒有承擔起責任?”在幼兒討論和分享了自己的閱讀體驗后,筆者進一步提問:“在閱讀了《小狗塔菲》后,你讀懂了什么?”有幼兒說塔菲是一只非常頑皮的小狗,它是林培先生的好朋友,也是米莉和茉莉的好朋友;有幼兒說米莉、茉莉、漁夫、飛行員都在努力營救塔菲,這些人都很愛護小動物;也有幼兒說為了遵守讓塔菲晚飯前回家的承諾,米莉和茉莉認真承擔起了責任,在塔菲需要幫助時,米莉和茉莉不停請求救援,直到將塔菲營救出來,并安全送回家。雖然“責任心”是《小狗塔菲》這則繪本想要突出的中心詞,但是幼兒從中領會到的“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愛護小動物”等關鍵信息無疑給繪本閱讀注入了更多鮮活的觀點,這樣既豐富了幼兒的思維認知,又提升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除了加強教師指導下的繪本閱讀分享教學之外,幼兒在家長幫助下完成的繪本閱讀和幼兒自行完成的繪本閱讀,都是分享和交流的形式。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幼兒留出充足的交流時間,鼓勵幼兒將自己認為比較有趣的繪本介紹給大家。有的幼兒非常喜歡恐龍,在閱讀了《那些重要的恐龍》之后,便將這本繪本推薦給了同樣喜愛恐龍的同伴,滿足他們對恐龍的好奇心;有幼兒分享了《皮特貓》,著重介紹了皮特貓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永遠都是那么的自信、愛笑和無所畏懼;還有幼兒分享了《可愛的身體》,模仿繪本中生動活潑的表達方式,為大家揭示了身體的秘密,拓展了諸多與身體有關的健康知識。通過交流與分享,繪本素材不斷在幼兒之間傳播,幼兒也從中獲得了交流與分享的滿足感。

五、整合區域活動,增強閱讀效果

繪本是幼兒認識世界和自我成長重要途徑,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教育的重要媒介,二者皆與一日生活密切相關?;诖?,教師可以將繪本閱讀與區域活動有機結合,依據繪本主題,將其投放到對應的活動區域中,實現自主閱讀和區域活動的無縫對接。

例如,教師可以在手工區投放繪本《好餓的毛毛蟲》。這本繪本講述了毛毛蟲從出生到變成蝴蝶的全過程,不僅拓展了相關的科學知識,更為幼兒動手操作提供了新的靈感火花,在閱讀繪本后,幼兒表現出了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雙重爆發,對毛毛蟲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對此,筆者鼓勵幼兒用生活材料親手制作出眼中的毛毛蟲。在筆者指導下,幼兒從家里帶來了五顏六色的紐扣,將紐扣粘貼成毛毛蟲的身體,畫上毛毛蟲的眼睛和觸角,一條可愛的毛毛蟲就制作完成了。除了以紐扣為材料,也有幼兒想到了廢舊硬紙殼,他們先用畫筆將廢舊紙殼染成了綠色,將紙殼裁剪成長條狀,再用訂書機將長條訂成一個圓環,多個圓環相扣,就變成了毛毛蟲的身體,最后畫上眼睛和觸角,就變成了一條可愛的毛毛蟲。手工區的幼兒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體驗到了動手操作的樂趣,繪本中的毛毛蟲形象也在幼兒眼中變得立體和形象起來,這對幼兒理解繪本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又如,在“小醫院”活動區域中,教師可以投放繪本《食蟻獸醫生的一天》。這本繪本不僅有豐富的知識,更承載了幼兒的歡笑,并且不乏一些細節需要幼兒觀察和體味,是非常有趣的作品。繪本介紹了醫院的基本構成情況,有停放救護車的救護站、專門給媽媽生寶寶的產科病房、專門給孩子看病的兒科病房。在幼兒了解了醫院的基本構成之后,繪本以趣味的形式呈現了醫生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場景,有扭傷脖子的長頸鹿,有吞下鬧鐘正在接受X光檢查的狗狗,還有從樹上掉下受傷的考拉……這本繪本為“小醫院”區域活動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在閱讀繪本之后,“醫院”在幼兒腦海中便形成了一個清晰的認知,他們可以就此完成對區域材料的認識和再加工,了解聽診器、溫度計、X光檢查等儀器的作用,清楚醫院的基礎構成,清楚醫院每天可能遇到的各種突發情況以及處理這些突發情況的方法等,這些均為“小醫院”區域活動開展提供了素材基礎。所以,以區域活動形式讓學生重新體驗繪本閱讀的樂趣,是區域活動與繪本閱讀相結合的一種全新的載體,是學生體驗繪本故事和情感的新的媒介。在區域活動加持下,幼兒對繪本理解力也將實現更高層次的提升。

六、結語

總之,在繪本閱讀中教師要尊重幼兒認知發展的客觀規律,借助繪本游戲、閱讀支架、情境創設、經驗分享、區域活動等,為幼兒提供必要的繪本閱讀環境和條件,讓幼兒不僅收獲豐富的知識,更收獲閱讀的樂趣,進而使幼兒的閱讀力、理解力、語言表達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最終促進幼兒的全面綜合發展。

猜你喜歡
毛毛蟲繪本支架
毛毛蟲,動起來
支架≠治愈,隨意停藥危害大
好餓的毛毛蟲
給支架念個懸浮咒
繪本
繪本
繪本
毛毛蟲和蠶
可愛的毛毛蟲
前門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設計與制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