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井食品“突如其來”的海外戰略

2024-04-18 22:04劉超然
英才 2024年1期
關鍵詞:速凍火鍋制品

劉超然

伴隨近些年國人生活節奏不斷地加快,消費人群的遷移,餐飲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用人需求大,壓力也日益加劇。從餐飲供給端而言,預制菜并不算新鮮玩意兒,例如早期的中式快餐真功夫、嘉旺、嘉和一品等一些連鎖企業,很早都在應用預制菜料理包,而快餐料理包在國內的發展主要始于2014年左右,而預制菜真正快速發展還是在近四年,由于疫情導致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讓國內預制菜的市場容量增長迅猛。

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而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突破萬億。預制菜的核心優勢是有效降低了餐廳的運營成本,減少了疫情期間因暫停堂食而帶來的損失,吸引了各大連鎖餐飲品牌入行布局。

其實預制菜行業的市場確實潛力巨大,不少餐飲企業爭相布局,競爭加劇。然而國內預制菜市場的大蛋糕并不好分。目前看,頭部的預制菜品牌有安井、味知香等早期布局預制菜行業的企業,不過由于飲食文化導致行業集中度較低,頭部的市場占有率不及1%。

換言之,國內預制菜市場雖大,但特色的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讓預制菜推廣并不容易,這也讓一些頭部的預制菜企業將目光投向了國際市場。例如A股預制菜龍頭安井食品(603345.SH)最近在推進港股上市計劃之際,突然提出了國際化戰略。不過資本市場的反應比較強烈。

1月19日,安井食品發布公告稱,擬發行H股;1月22日周一開盤,安井食品的股價即跌停,截至收盤,一直未打開跌停板,次日股價更是放天量收跌近7%。國際化戰略提出后,市值蒸發近45億。

“突如其來”的海外戰略

拓展海外市場本身對于上市公司來講可以解讀為“長期利好”的消息,畢竟拓展市場反應在業績層面就是營收的增厚,像近三年的光伏板塊、國產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出海戰略。

但為何市場對于安井食品的海外戰略如此悲觀?

原本有些企穩的安井食品股價,隨著1月19日盤后的公告“灰飛煙滅”,20日安井食品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推進發行H股。公告其中提到:“發行H股是為加快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及海外業務布局,增強公司的境外融資能力,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綜合競爭力?!倍腋匾氖?,安井的“國際化戰略”確實有些突然,根據最近最新一年的2022年年報或年度股東大會的董事會報告中,并未看到公司公告這一重要戰略規劃且本次公告并未告知大致的戰略方向和規劃。

營業總收入及同比增長

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及同比增長

不過從安井的分地區業務來看,從2021年開始已經有相關的海外業務收入,當年是3,500萬元,到2022年這塊業務增長至1.08億,預計2023年海外業務收入依舊在1億左右。追溯來看,這塊業務大概率來自于2021年的投資并購,彼時安井投資了英國速凍食品企業OrientalFoodExpressLimited,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司品牌認知度,提升公司國際化水平”。OrientalFoodExpressLimited的主要業務為生產、采購及銷售冷凍火鍋肉卷、冷凍水餃、冷凍小籠包等速凍食品,主要市場為英國及歐洲。當時安井食品曾披露過OrientalFoodExpressLimited的業績,截至2020年9月30日,被收購標的的營業收入為528.02萬英鎊,凈利潤60.32萬英鎊。從2023年半年報來看,安井是直接持有該公司的69.99%的股份,但是公司并未披露這一子公司的業務狀況,推測是由于1億營收占比公司總營收比例較少,影響較小,所以未披露。

預制菜接替速凍食材

安井食品成立于2001年,起初公司是以速凍面米制品以及速凍火鍋料制品(以速凍魚糜制品、速凍肉制品為主)等速凍食品起家。憑借全國建廠帶來的產能和供應鏈優勢,公司營收凈利穩定增長,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相比于公司股價走勢的大起大落,公司的業績增長確實漂亮。從下圖來看,公司營收從剛上市的34.84億,5年發展至2022年的121.83億,5年翻了3.5倍,年平均增長穩定在30%左右。2023年三季度公司營收102.71億,預計全年有望突破新高,達到130以以上,歸母凈利潤在三季度便已經超過2022年全年,預計全年能達到近15億。

根據2023年三季度的業績對比同行,三全食品(002216.SZ)營收54.15億元,歸母凈利潤5.52億;海欣食品(002702.SZ)營收11.34億元,歸母凈利潤僅有400萬;可見安井食品無論營收和凈利的規模還是成長性,都已經穩坐速凍食品行業龍頭位置。安井能在同行陷入增長瓶頸的時候脫穎而出,其背后的戰略定位功不可沒。

消費者對于三全食品的認知在速凍餃子,2016年在安井上市前,三全的營收就已經達到47.81億,所以說三全食品應該算是安井的老大哥,安井在速凍食品賽道逐漸超越三全的核心在于差異化競爭。

首先是渠道的差異化,在當年三全、思念等速凍食品品牌在商超、大賣場等主戰場廝殺,以獲得較強的渠道優勢時,安井卻并未急于進入這一戰場,而是配合品牌的戰略定位,從農貿市場和社區超市出發,逐漸擴張至超市賣場。渠道的差異化讓安井形成了高效的B端經銷商的渠道網絡,渠道定位經銷商為主,商超、電商等為輔。根據2022年年報來看,安井已擁有1,836家經銷商,營收98.04億元,占總營收超過80%。而且公司銷售模式來看,特通直營和新零售增速較快,正在成為公司新的渠道。

分產品(億元)

對于安井并未大規模擴張電商渠道,雖然增長接近100%,但整體占比較少,主要還是安井起初的農貿市場和社區超市戰略,這兩個場景基本上處于消費者的最后100~500米,電商和外賣的實效較低。

其次,安井的另一項差異化在于產品。消費者對于安井的品牌認知大部分是在火鍋材料。實際上速凍米面板塊的產品包括燒麥、手抓餅、奶香饅頭、紅糖發糕等產品,才是安井食品最初的核心業務,2007年才開始轉戰火鍋料制品。

速凍米面競爭加劇,而傳統火鍋市場以1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并帶動市場擴容。2007年安井食品將產品戰略調整為火鍋料、魚糜制品。一方面避開與其他競爭者在速凍米面市場的競爭,另一方面安井偷偷速凍火鍋食材、魚糜制品占據市場份額。2017-2021年,安井食品魚糜制品、肉制品為主的火鍋料制品營收占公司總營收比重超過60%,其中魚糜制品占比維持在35%左右,增速更是最快,成為公司最核心的產品。

憑借在速凍火鍋食材方面的經驗,安井后面開始布局預制菜賽道。

為了快速搶灘預制菜市場,安井食品采用了“自產+貼牌+并購”的模式,先成立了“安井小廚”進行自研與自產,隨后以“凍品先生”整合上游中小食材廠家貼牌生產,再并購新宏業、新柳伍快速布局上游原料預制菜小龍蝦。產品端以“大單品”戰略,各自為營,安井小廚聚焦小酥肉和荷香糯米雞,凍品先生重點打造酸菜魚和烤魚,新宏業與新柳伍則主營小龍蝦系列。安井食品的速凍菜肴制品在2020-202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73億元、14.29億元、30.24億元,增速分別為23.26%、112.41%、111.61%。2022年,預制菜業務反超肉制品和米面制品,成為僅次于魚糜制品的第二大業務和產品線;2023前三季度安井預制菜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1.0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7.46%。

一邊融資,一邊套現

按理說,安井食品的預制菜高速增長,正在接力速凍火鍋食材開啟新的業績增長預期,業務還算可以,但市場對于公司治理似乎并不樂觀。

從公司近兩年的資產負債表來看,安井食品并不缺錢,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貨幣資金高達55.04億,2023年三季度累計也有52.31億,占比總資產解禁三分之一,況且這幾年公司在二級市場融了不少錢,定增融資了56億,兩次發行可轉債融資14億,而分紅卻僅有12億;

再者管理層通過股票也套現不少:2023年,先是董事長劉鳴鳴的減持,在去年減持了45.61萬股,副總經理黃清松與黃建聯均減持了70萬股,而這三人的減持理由均為“個人資金需求”。并且;實際上在2022年三人便已經開始減持所持股份;除了這三人,2023年董事張清苗減持了165萬股、第一大股東福建國力民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在年內減持了1466.47萬股股份,目前所持股份比例為25%。有機構統計,自從2018年解禁后,安井食品的實控人、高管合計減持套現金額超62億。不缺錢卻還在想著融資,本身海外業務就比較羸弱,收入占比九牛一毛,卻選了個“發展海外戰略”確實難以服眾。

一邊是市場對管理層頻繁套現的不滿,另一邊市場對于預制菜產業比較迷茫。2024年年初預制菜國標報送稿已經出爐,預計最快半年內會落地。其中,除了對預制菜的定義范圍有所縮小之外,變化還包括禁止添加防腐劑,同時必須冷鏈運輸等硬性要求。對于預制菜的國標預期,必然是收緊,然后對企業的制造工藝和冷鏈物流的投入將給成本端帶來不小的壓力,市場對于預制菜行業是否會在國標出臺后面臨像教培和游戲產業的嚴重打擊表示擔憂。某種意義上也是安井食品選擇出海的一個理由,畢竟海外市場的預制菜賽道相對成熟,且飲食結構和習慣簡單,對于預制菜的接受度較高。

猜你喜歡
速凍火鍋制品
淺談食品接觸之“竹纖維”制品
火鍋
枳殼及其炮制品色差值與化學成分的相關性
速度食品下的健康密碼
巧煮速凍餃子
五花八門的火鍋
凍死那個
火鍋飄香
自制火鍋
處理工藝對四種速凍蔬菜品質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