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維生素D對妊娠早期血脂的影響*

2024-04-18 08:26王子琴劉菁鄭丹魯楊王楠蘭王惠群
貴州醫科大學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膽固醇血脂維生素

王子琴, 劉菁, 鄭丹, 魯楊, 王楠蘭, 王惠群**

(1.貴州醫科大學 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 環境污染與疾病監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貴州 貴陽 550025; 2.貴黔國際總醫院 產科, 貴州 貴陽 550024; 3.貴陽市婦幼保健院 孕產保健科, 貴州 貴陽 550003)

維生素D(vitamin D)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包括調節鈣磷代謝、參與細胞分化、維持骨骼健康等,同時與心血管、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的發生密切相關[1-2]。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已經成為一個全球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妊娠期女性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率從5%~84%不等[3-5]。血清25-羥維生素D3[serum 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由于其穩定性好、在血液中的半衰期長,是目前公認的檢測人體內血清維生素D水平的可靠指標[6]。妊娠期為了滿足自身健康和胎兒生長發育,孕婦對維生素D的需求量比非妊娠女性高1~2倍,是維生素D缺乏的高風險人群,維生素D缺乏不僅會增加母體患妊娠期糖尿病、感染等的風險,還會引起新生兒先天性佝僂病、哮喘等的發生[7]。妊娠期由于母體激素水平的改變,孕婦體內脂質和脂蛋白水平會呈現生理性的增高以滿足胎兒發育和生長需要[8-9],而這種生理性的變化往往導致對脂代謝異常的忽視,因此妊娠期關注女性血脂水平非常重要。血脂異常是指人體內脂蛋白代謝異常造成的血液脂質代謝紊亂[10],在我國,成人血脂異常的患病率為40.40%[11]。血脂異常除了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關外,研究表明也與維生素D缺乏存在相關性[12-14]。本研究旨在了解妊娠早期血清維生素D以及血脂水平,分析血清維生素D水平對妊娠早期血脂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選取2021年5—11月在某市婦幼保健院建檔立卡進行產檢的妊娠早期女性為研究對象,共257名妊娠女性進入研究并進行血脂和血清維生素D檢測。納入標準:(1)孕周≤12周;(2)在該醫院建檔立卡進行規范化產檢;(3)為貴陽市常住居民(居住時間6個月以上);(4)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嚴重肝、腎及心腦血管疾病者;(2)患有精神疾病或溝通困難無法配合調查者;(3)正在服用影響血脂(如他汀類藥物等)和血清維生素D代謝(如氫氧化鋁等)的藥物。

1.2 調查方法

妊娠早期女性在孕產保健科門診進行產檢時,采用面對面問詢法,用自行設計的問卷獲取其社會人口學特征和健康狀況。使用立柱式身高儀測定研究對象身高,并詢問懷孕前體質量。排尿后躺平,用軟尺繞臍1周測得妊娠女性腹圍,用軟尺測量恥骨聯合處的上緣中點到子宮底的距離即為宮高。靜坐5 min后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被調查者前晚至次日早晨禁食8~12 h,由醫務人員于早上抽取靜脈血5 mL,置于4 ℃冰箱冷藏,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出血清凍存于-80 ℃冰箱中待檢。

1.3 觀察指標

1.3.1一般資料 收集妊娠早期女性的年齡、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居住地、身高及孕前體質量等資料,并通過身高體質量計算孕前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測量宮高、腹圍及血壓指標。

1.3.2血脂檢測 采用羅氏Cobas c702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于早上抽取靜脈血5 mL,測定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水平。根據美國國家脂質協會推薦,血脂異常的判定標準[15]:TG≥1.70 mmol/L或TC≥5.18 mmol/L或HDL-C<1.04 mmol/L或LDL-C≥3.37 mmol/L。

1.3.3血清維生素D檢測 采用羅氏Cobas e602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檢測血清維生素D濃度。診斷標準按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臨床應用共識》[16]:血清維生素D>75 nmol/L為維生素D充足;血清維生素D50~75 nmol/L為維生素D不足;血清維生素D<50 nmol/L為維生素D缺乏。

1.4 質量控制

調查員為有醫學背景的人員,調查問卷問詢前統一對調查員進行培訓,問卷采用電子化問卷錄入采集,并對問卷統一編碼進行復核,數據錄入采取雙人雙錄入的方式。

1.5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妊娠早期女性平均年齡(29.93±4.60)歲,其中年齡>35歲者37人(14.40%),血脂異常者84人(32.68%),其中高膽固醇者13人(15.48%)、高TG者50人(59.52%),高膽固醇伴高TG者15人(17.86%)。妊娠早期不同血脂水平與年齡、孕前BMI、腹圍、空腹血糖、收縮壓、舒張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妊娠早期女性不同血脂水平一般資料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n blood lipid levels in early pregnancy

2.2 妊娠早期血清維生素D與血脂異常狀況

妊娠早期女性平均血清維生素D濃度為43.25(28.88,58.63) nmol/L,其中維生素D不足者85人、占比33.07%,維生素D缺乏者153人、占比59.53%。妊娠早期女性中,血脂正常組血清維生素D水平為40.75(26.50,56.13) nmol/L,血脂異常組血清維生素D水平為49.88(31.45,62.13) nmol/L,血脂異常組血清維生素D水平高于血脂正常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259,P=0.028)。

2.3 妊娠早期不同維生素D水平與血脂各指標的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隨著血清維生素D水平的降低,各組血脂異常的發病率降低,TG水平降低,各組間TG、HDL-C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妊娠早期不同維生素D水平血脂的變化[M(P25,P75)]Tab.2 Changes in blood lipids at different VD levels in early pregnancy[M(P25,P75)]

2.4 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血脂異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血脂是否異常為因變量,在校正年齡、BMI、腹圍等因素后,血清維生素D的OR(95%CI)為1.037(1.003~1.071),P=0.031,提示血清維生素D水平是血脂異常的危險因素;將血清維生素D水平分組后再次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隨著血清維生素D水平的下降,維生素D不足組OR值略微升高(P=0.048),提示維生素D不足者發生血脂異常的風險較低。見表3。

表3 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血脂異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Tab.3 Multifactor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erum VD levels and abnormal blood lipids

3 討論

維生素D以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形式最為常見,前者由酵母菌或麥角中的麥角固醇經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后形成,后者由貯存于皮下的膽固醇衍生物(即7-脫氫膽固醇)在紫外線照射下轉變而成。由于皮膚光照合成以及膳食中攝取的維生素D不具有生物活性,需要到其他部位激活才具有生理作用。首先通過肝臟的D3-25-羥化酶合成25(OH)D3,再通過腎臟25-(OH)-D3-1羥化酶激活,形成維生素D的活性代謝產物,即1,25(OH)2D3,該物質與細胞核的維生素D受體結合,從而實現維生素D的生物學功能[17-18]。根據《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臨床應用共識》,將血清維生素D低于50 nmol/L定義為維生素D缺乏。此次研究共調查了257名妊娠早期女性,血清維生素D平均水平為43.25(28.88,58.63) nmol/L,維生素D充足者僅占7.40%,而維生素D缺乏者高達59.53%,表明該地區妊娠早期維生素D缺乏問題比較突出,與國內其他地區的研究一致[19]。

血脂異??赡芘c血清維生素D水平相關,但是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尚不完全明確,血清維生素D影響血脂的機制既包括直接作用于維生素D受體參與脂肪代謝從而達到調節脂質的作用,還包括通過鈣離子或血清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影響血脂[20]。目前關于妊娠期血清維生素D與血脂的橫斷面研究的結論并不一致。巴西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表明,妊娠早期維生素D不足與整個妊娠期的血脂、TC與HDL-C比值的變化趨勢顯著相關,妊娠早期女性的TC、LDL-C、TC/HDL-C值明顯低于整個妊娠期[21]。一項妊娠中晚期調查結果表明,妊娠中期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TG相關,但與TC無關,妊娠晚期維生素D水平與TC、TG水平均無關[22]。另一項妊娠中期維生素D水平與脂代謝的研究顯示,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脂代謝指標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僅在維生素D缺乏狀態下,血清維生素D與脂代謝指標存在顯著負相關[23]。本研究提示,隨著妊娠早期血清維生素D水平的降低,TG水平也隨之降低,校正年齡、BMI和腹圍等因素后,此相關性依然存在。雖然此次研究并未觀察到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TC之間的相關性,但結果表明,隨著血清維生素D水平的升高,TC呈現升高趨勢。造成本研究與上述結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是本研究納的樣本含量偏少,且大部分調查對象均為城市戶口,其文化程度和保健意識強于農村居民。

既往研究發現維生素D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維生素D激活巨噬細胞的膽固醇外流,通過抑制HMG-CoA還原酶,從而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還通過增加細胞內鈣水平,抑制β-腎上腺素能受體途徑刺激的脂肪細胞中的脂肪分解[24-26]。分析表明血清維生素D與血脂、不良心血管預后之間呈負相關[27-28]。但是本研究發現妊娠早期血清維生素D與TG呈正相關(r=0.205,P=0.001),這可能與妊娠期特殊的生理特點有關。妊娠期孕激素和黃體酮的分泌增多,肝臟、脂肪等組織對孕激素敏感性增加,加強了胰島素抵抗,抑制了脂蛋白活性,從而導致脂代謝紊亂,黃體酮增加引起膽固醇的合成增多,研究顯示孕激素受體拮抗劑可以抑制人外周血顆粒細胞的膽固醇生成,在膽固醇合成的調節中發揮作用[29]。妊娠晚期女性體內血清TG濃度比非妊娠期女性高1.5~2倍,并且在外周血中持續保持高水平,食物攝入量的增加導致腸道中乳糜微粒增加和脂肪組織酶活性降低,從而使得循環中TG的清除減少[30]。此外,維生素D作為一種脂溶性維生素,通過簡單擴散的方式進行跨膜轉運[31],部分血清維生素D通過簡單擴散運送到胎兒體內,導致母體血清維生素D水平的下降,而母體自身激素水平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對脂質代謝產生影響,導致血液中TG水平的下降。

本研究通過分層分析,在校正了年齡、BMI等混雜因素后,比較客觀的闡明了妊娠早期血清維生素D水平與脂代謝指標之間的關系,但是本研究屬于橫斷面研究,并且此次研究僅在一個城市人群中開展,樣本量較少,需要更大的樣本量進行后續研究。同時,此次研究未分析妊娠早期女性的飲食習慣、民族等對血脂指標的影響,可能造成混雜偏倚。

猜你喜歡
膽固醇血脂維生素
談談膽固醇
降低膽固醇的藥物(上)
降低膽固醇的藥物(下)
維生素:到底該不該補?
血脂常見問題解讀
維生素B與眼
神奇的維生素C
補充多種維生素根本沒用
你了解“血脂”嗎
膽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藥嗎等7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