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民營企業參與浙江科技創新質效

2024-04-18 00:31薛峰秦詩立毛翰宣
浙江經濟 2024年2期
關鍵詞:科技型科創民營企業

文/薛峰 秦詩立 毛翰宣

以民企為重要主體,深入推進科技創新,聚力構建富有浙江特色的全域創新體系和熱帶雨林生態,加快提升全省科技創新的高活力、強韌性質效

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202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上強調:“有能力、有條件的民營企業要加強自主創新,在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成果轉化中發揮更大作用?!弊鳛槊駹I經濟發源地之一,浙江需進一步發揮民營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提升其在構建全省“315”科技創新體系過程中的參與融入度和示范引領力,為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貢獻民企獨特力量。

浙江民營企業參與科技創新的問題和短板

近年來,浙江民企科技創新態勢良好。2021年,全省民企研發費用增長31.9%;2022年,全省研發投入百強民企的總研發投入增長44.7%,全省科技創新實力躍升至全國第四。同時也應看到,浙江科創領域民營企業主體數量不占優勢,而且存在著開放式協同創新不強、政府服務引導不足、要素保障支撐不夠等問題和短板12023年浙江科創板首發過會企業僅1家,低于廣東的10家、上海的7家;2022年國內發明專利500強民企中,科技領域的民企數量4家,低于江蘇的16家、北京的10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3.5萬家,低于廣東的6.9萬家。。

民企開放式協同創新存在意識和機制短板。一是中小型民企開放協同創新阻力較大。調查結果顯示2詳見龍岳輝的《稅收視角下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問題研究——基于浙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調查》。,省內約53%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存在產學研合作意向,但實際推進中面臨平臺少、渠道窄等問題,絕大多數“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只能轉向自主研發產業共性技術,降低了合作可能性。高校院所、大型科研儀器對外開放共享的收費未規范統一,民營企業使用大儀成本較高。省內科創飛地發展缺乏頂層指導綱領和規范引導,飛出方、飛入方的利益導向沖突、行政管理沖突較明顯,影響了中小企業作為飛入主體的研發效益。二是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不完善阻礙企業創新資源共享。由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體系尚不完善,存在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問題,技術領先企業為維持自身競爭力,主觀開放共享技術的意愿低,導致企業間技術資源競爭多大于合作。三是民營企業對接央地戰略需求不及時難深入。央企和地方國企往往被視為中央、地方發展的風向標,導致省內民營企業與央國企之間的聯系難以緊密,被迫“重市場、輕政府”的現象仍然存在,也導致部分民營企業研發方向調整難以及時和到位,與中央、地方發展戰略呼應較為薄弱。

政府引導民企科技創新的質效有待提升。一是頭部民營企業尚未充分發揮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的帶頭作用。對于領軍型、鏈主型行業頭部民企,雖然具有科技創新資源和能力的顯著優勢,并具有應用優勢整合自身資源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的充足潛力,但政府多缺少專門性的計劃與指引,存在創新資源錯配現象,難以發揮出其科技克難攻堅帶頭者作用。二是政府引導科技型民企開展顛覆性、引領性創新的力度不足??萍夹兔衿笥绕涫侵圃鞓I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和隱形冠軍企業,往往在某一細分領域掌握全球領先的硬核技術或產品,但在創新環境劇變的背景下也存在未來發展方向迷惘、產品應用場景短缺等問題,政府層面則多缺少針對科技型企業發展方向的系統性引導,難以探索架起企業產品—應用場景—消費市場的潛在橋梁。三是民企參與重大科技項目的準入門檻有待更加公平。民企在申報和參與部分重大科技項目過程中存在隱性門檻,相比國企多未得到公平的準入待遇,影響民企參與積極性,也使得民企所掌握的前沿技術難以發揮效益。

民企參與科創活動的支撐保障亟待強化。一是科技金融投融資和服務體系尚未健全。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科技金融創新局面尚未充分形成,中小企業信用貸款的門檻較高,多數民企只能選擇銀行抵押貸款,但輕資產的科技企業一般較難提供足值固定資產進行抵押貸款。由于基金管理和進退機制不完善、投資中小企業風險較大等原因,政府引導基金大多采用跟隨規模較大基金投資的模式,存在不敢投、不愿投的問題,對新興產業的扶持效果不明顯,種子期、初創期科創企業“研發投入大、融資難度大”的矛盾仍舊明顯??萍急kU發展慢,省內已發布的試點險種尚偏少且推廣不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配套激勵約束及風險緩釋機制尚未形成,知識產權評估標準流程不統一且缺乏權威評估機構。二是科技人才支撐力度不強。絕大多數民企存在人才激勵機制相對單一、薪資待遇對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中長期激勵機制尚不完善的問題。多數民企引才模式單一,未形成柔性引才意識,部分家族式民企仍存在任人唯親不唯才的現象。高職院校無論在專業設置針對性還是教學內容質量上,與產業需求的契合程度都不高。

提升民企參與浙江科技創新質效的對策建議

針對民營企業科創活動存在的短板,建議浙江要以民企為重要主體,深入推進科技創新,聚力構建富有浙江特色的全域創新體系和熱帶雨林生態,加快提升全省科技創新的高活力、強韌性質效。

聚力推動民企參與開放式協同創新。一是深入推進民營企業參與開放式協同創新。圍繞浙江三大科創高地和15大戰略領域,借鑒深圳經驗,鼓勵初創企業和高??蒲性核餐⒖苿撀撁嘶騽撔聞摌I綜合體,抱團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項目。推進儀器、智力等資源的共享共用,在深入推進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一網辦”“一指辦”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高校院所重大科研基礎設施與大型科研儀器的共享收費管理機制。強化協會商會組織協調作用,鼓勵以民企為主體組建地方企業科協聯合會,支持建立學術交流和課題調研長效機制,推動關鍵核心技術和行業共性技術協同攻關。推進從省級層面健全科創飛地建設運營管理機制,提升科創飛地戰略高度,配套面向飛入地的激勵機制,實現飛地內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渠道暢通、效益提升”。二是著力提升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在嚴格落實《浙江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基礎上,在組織開展知識產權申請鑒定、處理知識產權糾紛等重點方面,加大援助與侵權處罰力度。搭建省級、都市區(圈)級知識產權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健全知識產權法院跨區域管轄制度。引進一批一流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引導重點產業組建知識產權聯盟。三是打通央國企與科技型民企交流合作渠道。鼓勵有關部門加強對接央國企和科技型民企,及時了解企業的發展規劃與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需求,適時組織企業合作座談等交流活動,建立常態化推進交流合作的論壇和聯絡點。

聚力提升面向民企的科創服務水平。一是強化引導頭部民營企業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發揮行業龍頭民營企業以縱向一體化節約交易成本的重要優勢,聚焦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構建省“315”科技創新體系,以政府為主導梳理“卡脖子”技術清單,通過“揭榜掛帥”或與頭部民企商討研究形式明確“卡脖子”技術攻關主體,力爭集中式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二是精準指引科技型民企開展顛覆性、引領性創新。發揮政府資源統籌優勢,聚焦科技型企業發展方向引導優化,跨領域、跨區域、跨層級組織開展交流培訓,結合企業技術優勢,引導以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為代表的科技型企業開展引領性創新,同時構建“為產品找場景、為場景找市場”的服務閉環,提升科技型企業開展引領性創新的積極性。三是著力提升民企參與重大科技項目的公平性。鼓勵地方健全科技項目公平競爭制度框架和政策實施機制,定期篩查清理民營企業參與地方科技項目的市場準入障礙,建立市場準入壁壘投訴和處理的回應機制,進一步破除民營企業參與省內科技項目的隱性壁壘。探索在科技項目立項、評審等環節適當引入民營企業,提升科技項目“立項—實施—驗收”全過程的參與度。

聚力強化民企科技創新關鍵要素支撐。一是破除民企科技創新資金瓶頸。支持科創金融發展專營化組織、產品和服務,建立規范高效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和成熟健全的股權投資市場。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產業扶持和社會資金撬動作用,在企業成長階段給予股權基金稅收優惠,探索對投向高科技項目的基金實行15%所得稅率,同時持續探索優化政府引導基金運營管理機制,解決基金投資“后顧之憂”。圍繞民企科創活動開展創新貸款貼息和資金應急救助。健全民企創新風險補償機制,采用財政預算資金劃撥方式對銀行與企業進行創新風險補償。加快開發針對科技創新的新險種,在民企自主創業、并購、戰略性新興產業供應鏈等方面提供保險支持。建立知識產權質押業務配套激勵約束與風險緩釋機制,支持引進權威知識產權評估機構,加快制定知識產權評估標準流程。支持民營企業委托國內高校等機構開展專門研發,研究給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等政策。二是強化民企人力資源保障。鼓勵民企與職業技術院校建立聯合培養創新人才長效機制。深入開展“科技副總”“企業科技特派員”選派工作,鼓勵省內外高校院所人才到民企任職或兼職。支持民企柔性引才,探索“共享用人”新模式。鼓勵民企創新員工激勵形式,建立人才中長期激勵機制,強化“近悅遠來”人才生態。

猜你喜歡
科技型科創民營企業
科創引領,搶跑新賽道
科創走廊“乘風起”
科創“小燈泡”:從傘說起
保護人類健康的科創產品
云創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業構建持續性學習機制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民營科技型集團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實踐
尋租、抽租與民營企業研發投入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鋪天蓋地頂天立地
論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人才供給體系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