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不自器,與之圓方

2024-04-19 10:48曾慶萬蔡麗
創作評譚 2024年2期
關鍵詞:手札文人詩詞

曾慶萬 蔡麗

陶今雁(1923—2003),江西進賢人。江西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唐宋文學研究專家,長期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教學和研究工作。2023年是陶今雁一百周年誕辰,學界舉行了系列紀念活動。為了更好呈現以陶今雁為代表的學者之風,參與整理和研究陶今雁及其師友們的相關信件、手札、書法,并結集出版了《木鐸之心—陶今雁師友手札集》。細審手札作品,總能在不經意的素箋中產生不一樣的情愫。在過去幾十年間我們在關注陶今雁詩詞成就的同時,其書法成就卻鮮為人知。但想進入陶今雁的書法世界,要先了解其詩詞成就。陶今雁的書法是以他深厚的詩詞學養為基礎的文人書寫,別具一格。

陶今雁在少年時期受到國文老師吳世英的影響,開始喜歡上詩詞,并以詩詞為精神家園,終生棲身于此,沉浸于斯。[1]后考入南昌大學文史系,再調整到武漢大學中文系學習。當時的武漢大學大師名師眾多,陶今雁師從“五老八中”,獲益很多,他在詩詞中一直深切回憶這段求學時光。陶今雁大學畢業后分配到江西師范學院中文系工作,直到退休。他的主要工作是教授唐宋文學,一直致力于李白、杜甫詩詞教學和研究。1980年出版的《唐詩三百首詳注》一書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在國內出版史上影響很大,至今發行至第八版,發行量超百萬冊,是很多詩詞學者的啟蒙書籍。陶今雁先后出版詩詞集《雪鴻集》《秋雁集》《寒梅集》,主編《中國歷代詠物詩辭典》。

陶今雁的三本詩詞著作匯集了不同時期的詩詞,有雜詩、詠史、詠物、遣懷等不同題材,有五言、律詩、組詩等不同形式,從中可見其深厚的古典文學底蘊。陶今雁詩詞用典不多,但感情真摯,如靜水深流,如傾如訴。詩詞名家胡守仁對陶今雁詩詞評價極高:“題材包含古今,俱非泛泛之作。其中有關杜子美者最多……”[2]陶今雁早年的詩作以汲古為主,成熟時期組詩《雜詩五十首》是他對自己生平追憶,是向杜甫致敬的一組長詩[3];組詩中有些詩句融合了杜甫詩句,透過詩文陶今雁一生軌跡躍然紙上,是其晚年一大力作,文字樸實卻內蘊十足。從詩中內容可以一窺陶今雁早年家庭之艱辛,求學之認真。[4]新中國成立后到1970年代,陶今雁經歷了求學、教學、生活日常等,國家大事、個人工作、家庭生活雖有不同變化,均述于筆下,對詩詞的熱愛之情依然不減,更是煥發出了新的氣象。[5]陶今雁晚年的詩詞取材于日常生活,大多以詩詞記錄、唱和、回憶生活中的點滴,讀來更生活化。逝去的時間,沒有在歲月中留下痕跡,但我們在翻看陶今雁詩集時,透過文字的力量依然可以感受到其對詩詞的執著與深情。

陶今雁對于唐宋詩詞下了很大工夫,對杜甫的詩詞尤其鐘愛,這在其個人詩作和論文研究中均有體現。其關于杜甫研究的系列文章有三篇,分別是:《對杜甫評論中一些問題的看法》《不能低估杜甫愛國愛民詩的進步意義》《憂國憂民 死而后已—讀杜甫入岳州后詩》。陶今雁不僅對于注解詩詞和編書認真嚴謹,在閱讀中更是一絲不茍。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讀詩體會、注解詩詞等,尤其集中在杜甫詩作的體會,書寫了不少閱讀體會和研究文章。檢索其學術論文,還有《讀〈稼軒詞編年箋注〉》《稼軒詞脫化前人詩詞補遺—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讀后》《對〈稼軒詞編年箋注〉的幾點補充》三篇文章,都是陶今雁認為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書中美中不足的地方,如注解不當、前人詩句未明注出處、所引不夠確切或不全面等問題,一一進行了羅列與辨析。文章一經發表得到了鄧廣銘先生的肯定,并在《稼軒詞編年箋注》一書再版時采納了部分建議[6]。陶今雁作為一個古典詩詞的考辨專家、教育專家、詩人,這三重身份和深厚的學養令他在現當代江西文壇獨樹一幟。

陶今雁對師友、學生、親人大多以詩傳唱,以詩文相贈。這也許就是文人之間如清水般的交往,以詩明志,以詩傳情。這中間的傳遞工具就是書法,透過文字,我們感受到了其人、其志、其學。正如詩僧皎然所說的那般:“偏正得其中,不拘對屬,偶或有之,語與興驅,勢逐情起,不由作意,氣格自高?!?sup>[7]

陶今雁一生與詩詞為伴??梢哉f,不論在什么情境、什么時期,詩詞和書法都給了其精神慰藉和精神歸宿。他一邊作詩寫詞,一邊用書法傳播詩詞,向古人致敬。唐宋文學在我國文學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唐人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把詩歌分為二十四品,或見品評詩文,或用于評價書畫作品,每品字數不多,每讀都能發不同之幽思。其中“委曲”這章用來品評陶今雁書法再適合不過了:

登彼太行,翠繞羊腸。杳靄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時,聲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鵬風翱翔。道不自器,與之圓方。[8]

陶今雁的書法學習一直貫穿其求學時光。少時父親望子成龍,陶今雁進入私塾學習,曾學習書法,得以開蒙。后常臨習錢南園書作,在其詩作《重得〈南園真跡〉有感二首》中有“暗世詩情多憤慨,南園真跡幾臨摹”之句,進入了書法之門[9]。后入武漢大學學習,對書法更是留心,尤其是接觸到草書后,更是會心于此。畢業參加工作后,勤加練習而不能自已[10]。終其一生,一直使用毛筆書寫,對毛筆的使用越發純熟,自然書寫的痕跡更是映照在他筆下。作詩之余或作書法以抒懷,1991年作有《草書》一詩以紀其事:

草書少慕卻無行,老去何能此道精?但配吟詩三易稿,每觀孫譜又心傾。[11]

陶今雁參加工作后一直與同事及省內外書畫名家交流書法創作,如康莊、程維道、陶博吾等。他們相互問學交流,促進了詩詞和書法進益。陶今雁與程維道二人相識最久,志趣相投。程維道那一手精湛的二王行書為陶今雁所鐘愛。[12]其書法取法二王,又參以顏體楷書之渾厚,骨肉豐盈,自成一體;“詩書曾共契,何處覓知音?”二人時常交流詩詞和書法[13]。陶今雁以深厚的詩詞學養為基礎,每日臨池不輟,勤以練習,到晚年越發純熟,真正達到了“人書俱老”之境。

整體而言,陶今雁書法溫潤如玉,深受傳統文化影響,是典型的文人書寫,極具書卷氣。談到文人書法,唐宋有文人畫、文人書法、館閣體等不同書畫類別。但現當代諸多學人推重文人書法,如龔鵬程、張瑞田等[14]。他們或是以手札為研究對象探討其書畫成就,或關注其文史價值等。陶今雁不是一個專業的書法家。他是一名學者,終生以唐詩宋詞為伴,只是因時代原因一直以毛筆為書寫工具,直到中晚年書法成熟。觀陶今雁的書法,總有一股靜氣,這就有了一個極為好的書寫狀態:自由、隨心、放松?!赌捐I之心—陶今雁師友手札集》中有他與友人的書信、詩詞唱和、條幅作品等,均是在他在平和安靜的狀態下的書寫。

陶今雁現存書法以草書為主,以八行箋小字為多。其書法整體取法于孫過庭《書譜》和于右任《標準草書》,但呈現的面貌與二人有諸多不同:孫過庭草書起伏變化明顯,有墨色變化;于右任曾取法魏碑,草書參與北碑筆法,具有一股雄強之氣[15]。而陶今雁書法充滿了學者氣息,草法極為嚴謹,作書極為認真,往往是一稿多書,多次練習,而取認為最優者[16]。陶今雁書法一如其治學那般嚴謹認真,草法標準。筆者在整理陶今雁遺墨時,發現其有很多張草法的對照圖,這方便書寫參考,可見其認真嚴謹。

陶今雁現存較多的書法作品是八行箋小字作品,還有一些條幅作品。整體看其書法,字體略長,草法標準,提按變化不大,總是在圓線中尋找變化。小作品中總能體現其書卷之氣,清秀俊雅;小條幅作品用筆穩健,有大量的圓轉線條。因身體欠佳,從陶今雁現存的書寫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其氣力不足,大多以小作品為主,但往往是這些小作品更有吸引力。

圖1是陶今雁晚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無論是內容還是書法均是上乘。陶今雁書法有古人遺風,作品可讀、可賞、可品,既是一件書法作品,又是一件詩詞作品。其詩作內容如下:

奉題柏森先生《鴻爪集》兼賀七旬華誕

卜宅都門似隱淪,從來憂道不憂貧。遨游墳典尋真趣,寢饋風騷得要津。神胄飛騰須彩筆,吳侯名實副詩人。欣逢華誕鋟新集,仙鶴長鳴藝苑春。

柏森詩家賜正

陶今雁未定草

戊寅重午后四日[17]

此詩是陶今雁贈給吳柏森的,詩作古雅,有舊時文人氣息。陶今雁所用毛筆略有禿,用的八行箋,字徑不大,但細看寫出來的字有一股清勁之氣?!赌捐I之心—陶今雁師友手札集》中的手札大多是此類書作(圖2、圖3)。其字結體略長,字與字不相連,完全出于一片自由書寫,在隨性中自有法度。

細審陶今雁書法,總能從其紙間感受到那股清氣,那股氣息古雅素靜。在中國繪畫史上,一直有逸氣、縱橫氣、文人氣之說。倪瓚主張繪畫要有“逸氣”和“逸筆”,他的名言“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強調要有文人寫意[18]。其影響不僅在畫史上,更是對文人書法有極高的指引。陶今雁的書法就有一股“逸氣”。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黃庭堅是宋代書法巨匠,草書如長槍大戟,他對書法的論述又有一番新意,提出要有“圣哲之學,書乃可貴”“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學書要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圣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嘗為少年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sup>[19]陶今雁一直以“圣哲之學”—詩詞為終身伴侶,其書風文氣,與一些俗書不可同日而語?,F當代書壇太過于追求技法,而忽略了對書家本人學養的要求。在中國書法史上,一直有書家和“書匠”之別,大書法家往往是學者,而“書匠”則往往追求技法,終落下品。而陶今雁不以書法為本業,只是長期使用毛筆書寫,后雖經過一定的訓練,但終因深厚的學養滋養了其筆端。其書用筆圓勁,自有一股沉穩之氣。

孫過庭草書圓勁,點畫飛動,同時又提出書作“使轉”得當:“……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sup>[20]孫過庭的《書譜》在當時提出書法要有“使轉”,但在明人倪蘇門《書法論》中卻是一針見血地指出:用筆要搦管,字才能圓?!棒?、獻作字,皆非中鋒,古人從未窺破、從未說破……然書家搦筆極活極圓,四面八方,筆意俱到……”[21]而清人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更是強調“圓”的重要性:“書法之妙,全在運筆,該舉其要,盡于方圓。操縱極熟,自有巧妙……”[22]以上歷代書家均對“圓”的重要進行了大量論述。筆者不知陶今雁是否看過這幾段文字,但其書法用筆極為精熟,完全出于自然。他的條幅書法作品中卻是有諸多的圓勁筆畫,與先前書家論述不謀而合。筆者在細讀陶今雁書法時,發現圖4作品中的字圓勁,如“州”“家”“祭”等字。這些字的結體左右顧盼,可以想象在書寫時手腕左右擺動,盡顯絞轉之用筆變化。圖5是陶今雁少有的條幅作品,整體用筆矯健,提按明顯,一任自然;與之前看到的箋紙作品略有不同,結體更為放松,字形更瀟灑。一如孫過庭在《書譜》中談到的“……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平和,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23]那種神韻。當然,古人評價書法最高標準是以得其“神”為上,“書之妙道,神彩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24]。陶今雁晚年的書法,不論從“神彩”抑或“形質”均是上乘,再加上其學養,在江西現當代學者中別樹一幟。

陶今雁書法以其神韻平和,具有沖謙之美,雖不是專業書家,但足以體現其個人志趣。正如清人劉熙載提到那樣,觀其書如見其人:“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也?!薄百t哲之書溫醇,駿雄之書沉毅,畸士之書歷落,才子之書秀穎?!?sup>[25]陶今雁的書法面貌正體現了“秀穎”之氣,這也許就是文人書家一直所追求的氣息。

注釋:

  • [1]陶今雁:《寒梅集》,大眾文藝出版社,2004年,自序第41頁。
  • [2]陶今雁:《雪鴻集》,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年,胡序。
  • [3]陶今雁:《雪鴻集》,第122頁。
  • [4]戴訓超:《陶今雁詩詞創作概論》,《江西社會科學》,1997年第9期。
  • [5]遙岑:《注詩寫詩寄深情—評陶今雁〈唐詩三百首詳注〉及〈今雁詩草〉》,《江西社會科學》1994年第9期。
  • [6]王偉勇:《宋詞箋注之典范: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校正—以“卷三”為例》,《中國韻文學刊》2008年第4期。
  • [7]何文煥輯:《歷代詩話》,中華書局,2011年,第29頁。
  • [8]郁沅:《二十四詩品導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84頁。
  • [9]陶今雁:《雪鴻集》,第26頁。
  • [10]陶今雁:《寒梅集》,第34頁?!断闯帯芬辉娫洠骸坝鄲坌蕾p書法,尤其草書。雖曾有志于此,并備有諸家名帖……”
  • [11]陶今雁:《雪鴻集》,第103頁。
  • [12]陶也青主編:《木鐸之心—陶今雁師友手札集》,知識出版社,2023年,第21—24頁。
  • [13]陶今雁:《雪鴻集》,第78頁。
  • [14]參見龔鵬程:《龔鵬程說中國文人書法》,海南出版社,2020年,第1頁;張瑞田:《文人墨色:近現代文人書法》,上海書畫出版社,2019年,第217—229頁。
  • [15]邱才楨:《書寫的形態:中國書法史的經典瞬間》,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218頁。
  • [16]詳見陶也青主編:《木鐸之心—陶今雁師友手札集》,第146頁。陶今雁曾多次練習同一贈詩給友人。
  • [17]陶也青主編:《木鐸之心—陶今雁師友手札集》,第103頁。
  • [18]李一:《中國古代美術批評史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1年,第282頁。
  • [19]孫洵選注:《黃庭堅書論選注》,華夏翰林出版社,2005年,第130頁。
  • [20][唐]孫過庭、[宋]姜夔著:《書譜 續書譜》,陳碩注解,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第26頁。
  • [21]喬志強編:《中國古代書法理論解讀》,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年,第95頁。
  • [22]喬志強編:《中國古代書法理論解讀》,第103頁。
  • [23][唐]孫過庭,[宋]姜夔著:《書譜 續書譜》,第60頁。
  • [24]潘運告編著:《漢魏六朝書畫論》,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第171頁。
  • [25]喬志強編:《中國古代書法理論解讀》,第47頁。

(作者單位:?南昌工學院)

猜你喜歡
手札文人詩詞
文人與酒
方英文手札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文人吃蛙
名家手札
名家手札
宋代文人愛睡覺
文人與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