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走腿越痛不一定是骨質疏松

2024-04-19 03:29厲勝
家庭生活指南 2024年3期
關鍵詞:硬化外科下肢

厲勝

越走腿越痛的原因和就診誤區

除了越走腿越痛這一癥狀,患者在初期多無明顯感覺,或僅有輕微不適,如畏寒和發涼等,但是隨著走路越來越多,會出現患肢疲勞和酸痛的癥狀,被迫休息一段時間后,癥狀可完全緩解,再次行走后癥狀復現,每次行走的距離、休息的時間一般較為固定,這種癥狀在醫學上被稱為間歇性跛行,它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包括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腰椎病變、肌肉疲勞或拉傷等。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血管外科的常見病,此類患者下肢動脈血管出現狹窄或閉塞,導致下肢血供不足,行走一段距離后就會出現肌肉缺血癥狀,一旦停下來休息一會,血液供給恢復了,疼痛就會減輕或消失。其原理與“水管堵了,水流不大,接滿一盆水只能等一會兒”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患者病情繼續發展,則會出現靜息痛,即在患者休息時就存在肢端疼痛癥狀,平臥和夜間休息時容易發生。這種情況將很快進展為潰瘍和皮膚損害,最終發生肢體壞疽,嚴重時需要截肢,危及生命。

大多數人知道人體的腦血管、心臟血管可能會患上疾病,然而很多人對其周圍血管可能患上疾病卻一無所知。其實我們的周圍血管一樣會患上血管外科疾病,而且實際發病率并不低。尤其近些年來,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高脂飲食、以車代步、熬夜、暴飲暴食等諸多不良生活習慣越來越多,導致高脂血癥、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年輕化的情況,相關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但仍有很多患者并不了解這些血管疾病,即使出現相應的癥狀后也不知道去醫院的什么科室看病。甚至有的醫生對血管疾病缺乏一定了解和認識,在臨床診治中發生了誤診誤治現象,以致發生治療時機延誤、病情加重的情況。如何盡早發現這類血管外科疾病并采取規范治療變得尤為關鍵。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病因、癥狀及診斷

血管外科疾病中最常導致越走腿越痛的疾病就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好發于7 0歲以上的老年人、吸煙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壓和高血脂患者,以及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吸煙、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慢性腎功能不全、炎性指標是它的主要病因。

此病的癥狀為早期患肢麻木、發涼,后期以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為主要癥狀,可出現嚴重的下肢缺血和急性下肢缺血。查體可發現肢體皮溫降低,皮膚顏色改變,下肢血管搏動減弱或消失,甚至趾端發黑、干癟、壞疽等。因患者多為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種伴隨疾病及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需全面檢查,包括血壓、血糖、血脂測定,以及心、腦血管評估等。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C D S)為無創的初步檢查方法,可作為篩查的首選。更進一步的檢查有踝肱指數(A B I)、磁共振血管成像(M R A)、C T血管成像(C T 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 S A)等檢查,其中,D S A為診斷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的金標準,它能確切顯示病變部位、范圍、程度、側支循環情況等。D S A對病變的評估和手術方式的選擇均具有重要意義,在有條件的醫院,可在造影的同時進行血管腔內治療,同期解決動脈病變。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主要診斷標準:①年齡>4 0歲;②有吸煙、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高危因素;③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臨床表現;④缺血肢體遠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⑤A B I≤0 .9;C D S、D S A、C T A和M R A等影像學檢查顯示相應動脈的狹窄或閉塞等病變。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前4條就可以做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臨床診斷。

在診治中要注意與腰椎管疾病、血栓閉塞癥脈管炎、動脈栓塞等疾病進行鑒別。除了以上幾種常見的疾病外,還有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導致腿疼,如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形成等。一旦出現越走腿越痛的癥狀需要及時就醫,可先去血管外科就診,如果還沒有明確診斷,血管外科醫生可能會邀請其他科室進行協助診斷,以達到精準診治的目的。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治療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應整體看待和治療,包括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嚴格戒煙等,同時積極診治可能伴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在醫生指導下加強鍛煉,促進側支循環形成,并注意足部護理,避免皮膚破損、燙傷等。

針對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的藥物治療主要用于早期和中期患者,或作為手術及介入治療的輔助。常用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藥,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血管擴張及促進側支循環形成的藥物,如西洛他唑、安步樂克及前列腺素類藥物等。

病情嚴重的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手術目的是重建動脈血流通道,改善肢體血供情況。手術指征包括重度間歇性跛行、靜息痛、潰瘍或壞疽。手術方案應綜合考慮血管病變的部位、范圍、程度、流出道和患者的身體承受能力等??尚袆用}旁路術、動脈內膜剝脫術及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支架植入術。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患者的健康指導

(一)飲食方面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的飲食要以清淡、低鹽、低脂、限糖為主,應注意膳食多樣化、少食多餐、定時定量,合理控制總熱量,避免不規律進食、暴飲暴食。體重超重患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動物內臟、蟹黃、蝦子、魚子等含膽固醇多的食物。限制飲酒,每天食鹽攝入量<6克。嚴格限制各種甜食,包括各種糖果、甜點心、餅干、水果及各種含糖飲料等。

(二)其他方面

首先,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出院后應該嚴格遵照醫囑服用藥物。

其次,調整生活方式,戒煙、限酒。不要熬夜,避免過度勞累。保持適當的運動,運動有助于控制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緩解病情。建議制訂一份定期鍛煉的計劃,并長期堅持。走路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方式,有助于外周動脈疾病的治療。

最后,患者平時應該注意保暖,但是要注意避免燙傷。自我監控患肢血供狀態,主要注意患肢皮膚溫度,有無疼痛、破潰和壞死,一旦出現這些情況,需要立即就醫。服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藥物的患者,應該注意藥物可能會引起出血,需要隨時注意是否出現消化道出血、皮膚瘀斑等癥狀,一旦出現需要立刻停藥并盡快就醫。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預防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預防主要是針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進行預防。

首先,工作時要避免久坐,多飲水,避免攝入油脂類食物。日常生活中要控制血壓,適度飲酒。積極參加體育健身活動,如游泳、登山等。

其次,高危人群要嚴格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嚴格監測并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嚴格戒煙,加強鍛煉;糖尿病患者要加強鍛煉、遵醫囑用藥,并加強足部護理,避免皮膚破損及外傷等。嚴格監測、控制危險因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降低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的發生率,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并可預防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

最后,老年人,尤其是長期抽煙的老年人應每年體檢,常規檢查下肢血管彩超,早期篩查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早期發現疑似癥狀時要積極檢查和干預,這樣可以更早地發現疾病,以免延誤病情,爭取早發現、早治療、早受益。

結語

越走腿越痛早期病例,及時處理則預后較好;年齡較大,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多,病情反復發作者則預后較差,病情嚴重時可引起肢體壞疽、截肢風險,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議中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現越走腿越痛的情況,盡早就醫,盡可能降低疾病對身體的傷害,首診建議到血管外科就診。

猜你喜歡
硬化外科下肢
骨外科知多少
山東:2025年底硬化路鋪到每個自然村
中西醫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研究進展
肩肘外科進展與展望
準媽媽要重視下肢靜脈曲張的預防
Apelin-13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磨削硬化殘余應力分析與預測
額顳葉癡呆伴肌萎縮側索硬化1例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扁平足的外科治療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