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門螺桿菌只是讓胃不舒服嗎

2024-04-19 03:29孟伶宇
家庭生活指南 2024年3期
關鍵詞:螺桿菌幽門胃炎

孟伶宇

什么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為革蘭染色陰性,菌體呈弧形、S形或螺旋形,有鞭毛,運動活潑。胃液呈強酸性,學者們一度認為細菌不能在胃內存活。直到1 9 8 3年,幽門螺桿菌在胃液中被發現,其具有非常強大的耐酸能力,可以在胃內大量胃酸的環境中生存,是當前唯一一種能在胃內生存的微生物。

幽門螺桿菌的特點

(一)致病性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最重要原因,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病,其癥狀沒有特異性。它可以表現為上腹部飽脹不適、飯后為重,空腹癥狀反而減輕,還可能有惡心、嘔吐、食欲缺乏等癥狀。有7 0 %以上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都可以檢出幽門螺桿菌。其中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特殊類型,是指胃黏膜受到慢性炎癥的反復刺激,來不及修復,導致胃黏膜中的腺體數量減少。當發展到萎縮性胃炎時,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了明顯影響,同時胃黏膜出現了退化。胃黏膜活檢病理中常見的兩個名字就是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它們都屬于病理學名詞,并不是一種疾病,多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自身修復的過程及結果。當胃黏膜細胞受到比較嚴重的損傷后,身體會自行修復,但修復后的腺體和原來的不同,看起來是腸上皮結構移位到了胃黏膜上皮,所以稱為腸化。如果修復過程中腺體細胞過度增生,喪失了正常的結構和功能,則稱為不典型增生,這種增生具有惡性傾向。

幽門螺桿菌感染也容易導致消化道潰瘍,通常胃潰瘍癥狀較重,多表現為上腹痛、燒心等,雖不會直接造成死亡,但它的并發癥如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一旦發病則較為兇險。目前雖然沒有完全明確幽門螺桿菌導致消化道潰瘍的發病機制,但研究表明,根治幽門螺桿菌均可顯著降低潰瘍病的復發率。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胃炎或潰瘍病當成一般的細菌性炎癥,自己隨意口服抗生素進行消炎治療,還是應該嚴格遵循醫囑,明確聯合治療幽門螺桿菌的指征和適應證,否則容易使幽門螺桿菌產生耐藥性,給后續的正規治療帶來困難。

幽門螺桿菌感染同時與胃癌、某種類型胃淋巴瘤的發生也有著密切關系。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性與它產生的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破壞胃黏膜、促使機體產生炎癥和免疫反應等因素有關。眾多學者認同的胃癌演變過程: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到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學發展為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之后發展至胃癌。在這個長達十余年或數十年、由輕到重的發展過程中,離不開幽門螺桿菌的推波助瀾。2 0 1 7年1 0月2 7日國際衛生組織首次將幽門螺桿菌收錄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胃癌的確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嚴重后果之一,但并不是感染了這個細菌就一定會得胃癌,只是可能增加了胃癌發生的風險。不良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成為胃病的誘因,加之感染幽門螺桿菌,就容易出現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如果不及時養護,反復刺激胃部,可能最終真的會演變成胃癌。此外,并不是說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就一定不會得胃癌,也有部分胃癌患者并沒有感染幽門螺桿菌。

(二)傳染性

幽門螺桿菌的傳染性很強,可以通過餐具、手、糞便、不干凈的食物等途徑在人群中傳播。幽門螺桿菌能在口腔中存活,也最容易通過唾液傳播的方式傳染,俗話說得好,病從口入,只要吃下被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污染的菜肴就很容易被感染,這也是造成家庭集體感染的原因。因為我國傳統的飲食方式是合餐制,所以我國幽門螺桿菌大多呈家庭式分布,只要一個家庭成員感染幽門螺桿菌,其他成員的感染概率也會大大增加。幽門螺桿菌在便池中也可以存活,如果不小心攝入了被幽門螺桿菌污染的食物以及水源,就有可能感染。在我國成人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可達4 0 % ~ 6 0 %。老年人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可達7 8 .9 %,其中男性大于女性。如果沒有經過規范的治療,患者幾乎終生處于持續感染狀態。

(三)可治愈性

幽門螺桿菌感染通過科學、規范的治療是可以治愈的,目前主要通過口服抗幽門螺桿菌藥物進行治療。盡管幽門螺桿菌在體外對許多抗菌藥物都很敏感,但是在體內用藥并不如意。目前不提倡用單一的抗菌藥物,因為它的治愈率較低,且易產生耐藥性,故采用聯合用藥方法。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抗菌藥物有青霉素類、甲硝唑、克拉霉素、多西環素、呋喃唑酮等,其中選擇兩種抗菌藥物同時結合質子泵抑制劑或H 2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療程一般為兩個星期。由于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抗菌方案的廣泛應用,有可能擴大耐藥性問題的產生。因此,將來替換性的治療或預防策略,如疫苗預防或免疫治療的研究是值得重視的。另外,醫生對初次感染和多次感染幽門螺桿菌患者的用藥方案是不同的。對初次感染的患者,大多采用標準的三聯或四聯療法;對于部分不適合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患者,可使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對于高耐藥人群的根除治療,一般需先進行藥敏試驗,再根據其結果制訂個性化治療方案。

那么我們所提到的胃部各種不舒服和幽門螺桿菌有關嗎?通過上述對幽門螺桿菌深入、全面的介紹,相信大家的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幽門螺桿菌對我們的消化系統有如此大的危害,我們如何才能發現它呢?

篩查幽門螺桿菌的方法

(一)抽血化驗

檢查血液里的幽門螺桿菌抗體來確定有沒有感染。優點是檢查方便,但有一定的滯后性,常在感染后數月才能檢查出來,且細菌根除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能檢查出來。因此,血清學檢查不能作為現癥感染或根除治療的標準。

(二)胃鏡活檢

進行胃鏡檢查時,因為是對胃內某一位置進行采樣,所以可能會導致漏診,且受檢者還需承受插鏡的痛苦。

(三)呼氣采樣檢測

目前,呼氣采樣檢測被公認為是幽門螺桿菌檢驗的金標準。該檢查操作簡單,受檢者只需吹兩口氣就能檢出胃內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整個檢查過程僅需要半個小時左右,被稱為胃病檢查史上的里程碑。呼氣采樣的檢測原理是幽門螺桿菌能產生大量的尿素酶,受檢者在檢查前需要服用碳1 3或碳1 4標記的尿素,待尿素被尿素酶分解代謝后,通過收集受診者呼出氣體中碳1 3或碳1 4的含量,以此判斷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狀況,該實驗可以有效地檢測幽門螺桿菌。碳1 4檢測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放射性危害,可能導致基因突變。碳1 3更加穩定,對人體沒有損害,所以檢查更加安全,適用于兒童、老人甚至孕婦在內的所有人群,可在短期內多次重復檢查。需要注意的是,檢查前必須在空腹狀態或空腹兩小時后進行,且近一個月內沒有吃過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鉍劑等藥物,否則會漏掉部分感染者。

如何避免幽門螺桿菌感染

可以說,幽門螺桿菌其實就是一種吃進去的細菌。盡管他有強力的耐酸性,但它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不強,對干燥和熱均很敏感,各種常用的消毒劑很容易將之殺滅。所以,日常飲食中的良好衛生習慣對感染的預防至關重要。那么,該如何預防感染、防患于未然呢?

首先,在聚餐甚至是家庭就餐時使用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避免相互夾菜,值得提倡。其次,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對餐具進行充分的清洗、加熱、烹煮與消毒,能有效殺滅并消除幽門螺桿菌。再次,阻止家中老人口對口喂孩子食物。注意口腔衛生,勤換牙刷也能預防口腔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傳播。最后,一旦發現胃部不適及時就醫,根據癥狀及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進行積極治療,并呼吁家人一同進行篩查,預防家庭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

幽門螺桿菌可能會導致各種胃部不適,并且與慢性咽炎、口腔潰瘍、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但大家不必“談菌色變”,通過上述科學的預防,我們能盡量避免幽門螺桿菌感染。

猜你喜歡
螺桿菌幽門胃炎
容易導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遠離幽門螺旋桿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門螺桿菌生物膜的研究進展
口腔與胃內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腦卒中的相關性研究
5種幽門螺桿菌檢測方法的比較
慢性胃炎中醫臨床治療之我見
辨證治療慢性胃炎65例
萎胃湯治療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68例
不同胃黏膜病變中TFF3表達與幽門螺桿菌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