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領導力要素分析及模型構建
——基于 NVivo12.0 的質性分析

2024-04-19 09:28王壘壘楊清清徐凱
科學咨詢 2024年3期
關鍵詞:領導力編碼節點

王壘壘,楊清清,徐凱

(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學院,湖南長沙 410073)

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堅持實踐標準,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擔綱領銜者中發現具有深厚科學素養、長期奮戰在科研第一線,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組織領導能力強的科學家。要堅持長遠眼光,有意識地發現和培養更多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形成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盵1]而戰略科學家往往具備一般科研人員所不具有的科技領導力。深入剖析這些關鍵特質對于探索從“一般科研人員”到“戰略科學家”的培養路徑和制定對策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的重點是依據“扎根理論”這一質性研究方法,挖掘科技領導力的關鍵要素內涵,并結合其內在聯系來構建科技領導力的一般模型。這不僅為分析評價科技領導力水平提供了理論支持,而且為加速科技領導力的培養和提升提供了實踐指導。

一、科技領導力

(一)科技領導力的涵義

霍國慶的研究認為,通過應用領導力三環理論進行分析,科技領導力是科技領導情境、科技創新人員或利益相關者、科技領導者三種要素綜合作用的產物??萍碱I導力體現為科技領導者通過自身的領導力修煉,駕馭科技領導情境和影響科技創新人員或相關人員,從而實現既定領導目標的能力體系[2]??萍碱I導力的內涵和外延相當豐富,其對象主體是實現科研目標的關鍵人物,而其作用主要依托于特定的能力和特質要素。因此,本研究認為,科技領導力主要指科研人員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吸引、激發、推動科技創新人員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來實現科技戰略目標的能力體系。

(二)科技領導力的構成

科技領導力的構成主要涉及影響科技領導力效能發揮和既定目標實現的相關因素。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從發展脈絡來看,較為成熟且被廣泛認可的學者觀點包括以下幾種。2003年,Mumford等學者提出科學家的領導力包括指導力、支持力、角色塑造力、群體構建力、互動管理力以及整合力等[3]。2007年,譚紅軍等學者結合國外領導力要素研究及霍國慶提出的領導力“五力模型”,認為科技領導力主要由前瞻力、決斷力、影響力、感召力、控制力和創造力6個要素構成[4]。2011年,譚紅軍等學者研究提出戰略科學家的領導力包括科技魅力、科技洞察力、科技激勵力、科技影響力和科技原創力[5]。同年,李瑋等學者結合實證研究結果提出了科研團隊領導力包括科技貢獻能力、愿景管理能力、創新激勵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價值實現能力[6]。2013年,謝曄等學者研究認為我國科研團隊領導者需要具備的能力分別為戰略定位能力、引領經濟社會轉型能力、把握發展機遇能力、創造發展空間能力、優化科技平臺能力、追求自我完善能力、創新文化塑造能力、科技資源整合能力以及科技協同能力[7]。2014年,謝曄等學者結合前期研究成果,通過進一步分析總結,認為科研團隊領導力由科技感召力、科技洞察力、科技激發力、科技助推力和科技引領力共同構成[8]。2015年,譚紅軍研究認為,科技帥才領導力模型由科技感召力、科技洞察力、科技原創力、科技影響力和科技激勵力組成[9]。2019年,霍國慶提出了科技領導者的領導力是由科技感召力、科技洞察力、科技激發力、科技助推力和科技引領力構成的,據此構建了科技領導力一般模型,并以錢學森為例檢驗了科技領導力模型[2]。2020年,王學儉、王秀芳研究認為,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充分展現了黨的科技領導力,主要表現為黨的科技決策力、科技激發力、科技教導力、科技助推力和科技學習力。在新時代,增強黨的科技領導力應在已取得的重要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黨的科技服務力、科技感召力和科技引領力[10]。

(三)科技領導力研究小結

筆者在中國知網以“(題名=科技+科研)AND(題名=領導力)”為主題進行檢索,發現國內關于科技領導力研究并且以領導力和領導力培養為主題的文獻只有62篇,呈波動趨勢。其中,多數文獻是對校長領導力、企業領導力等領域的探討。筆者通過國防科技大學的“科圖探索”檢索平臺的進一步檢索發現,當前對于科技領導力具體構成的研究還相對較少,且主要傾向于對戰略科學家、科技帥才、科研團隊的外在能力的分析和總結。對于原發因素、內在特質及其與外在影響之間的關系的全面系統挖掘尚未深入。

二、科技領導力研究設計及實現

(一)樣本選擇

綜合考慮,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無疑是我國科學技術領域內級別最高的獎項,代表著國內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此外,獲獎者不僅領域廣泛、科研成果顯著、社會影響力巨大,而且大多既是科研人員,也曾參與科研領域的相關領導工作。這為研究科技領導力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2000年設立,每年授予的人數不超過2名。獲獎者是那些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在科技發展中作出卓越貢獻,在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及高技術產業化方面創造了巨大經濟或社會效益的科技工作者[11]。截至2020年,除了2004年度和2015年度未評選以及2002年度、2006年度、2014年度僅有1人獲獎的情況,共有19屆35位科學家榮獲該獎。他們是中國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中的杰出代表。

本文以這3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為研究對象,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以查詢百科介紹、“兩院”官網、傳記叢書等途徑,共獲取了約56萬字的傳記專訪素材。

(二)資料分析

在資料分析階段,筆者主要采用NVivo12.0質性分析軟件,結合研究者的歸納總結、概念挖掘建構等能力進行分析和處理。研究者沒有預設理論假設,而是通過對已有研究資料的逐步歸納和概括,提煉出核心概念和命題,進而構建理論[12]。筆者將所有傳記專訪素材的文字資料初步瀏覽后導入NVivo12.0軟件中,隨后逐篇逐句進行精讀。素材在分析過程中先進行開放編碼,建立自由節點,對文本進行初步的概念化處理,接著進行二級主軸編碼,利用已建立的自由節點進行再歸納,建立樹狀節點,最后進行三級選擇編碼,對樹狀節點進行進一步的補充和概括,形成概念框架并建立核心節點。由于獲獎者的獲獎時間越早,年齡通常越大,其突出成就的時間相對于當前可能更為久遠。為避免僅按照獲獎時間順序逐個編碼而可能導致的慣性思維,編碼過程從2010年度獲獎者王振義開始,先對2010年至2000年間的獲獎者材料進行編碼,然后對2010年至2020年間的獲獎者材料進行編碼。本研究最終形成了8個核心節點、55個樹狀節點和863個參考點。

1.開放式編碼(Open Coding)

開放式編碼是對原始傳記專訪文本中可以進行編碼的句子賦予概念化標簽,然后將初始概念重新組合從而得到初始范疇。主要任務是發覺范疇。編碼前,本研究從樣本材料中隨機抽取23位獲獎者的樣本材料(約2/3)進行初始編碼,其余12位獲獎者的樣本材料(約1/3)預留用作飽和度檢驗。在編碼過程中,軟件分別對每一份樣本資料的內容進行逐字逐句逐段地閱讀、分析,細致理解每句話代表的深層次含義或者體現的素質特征,對初始概念進行比較或提煉,以形成初始范疇。通過對資料的提煉、分類、重新組合,筆者最終共篩選出863個自由節點,提取后的初始編碼分別用a1-a863表示,示例如表1 所示。

表1 開放式編碼示例

2.主軸式編碼(Axial Coding)

主軸式編碼是分析對比初始編碼各概念的深層意義和邏輯關系,進一步歸納初始范疇,將各自由節點總結建立樹狀節點。本研究根據不同初始編碼的關聯性及邏輯次序,將863個節點,歸納為天賦、創新意識、融會貫通、自信心、家國情懷、前瞻意識、團隊意識、名師指導等55個二級編碼,分別用A1-A55表示,各主范疇及其對應的初始范疇示例見表2。

表2 主軸式編碼示例

3.選擇式編碼(Selective Coding)

選擇式編碼是分析對比主軸編碼各概念的深層意義和邏輯關系,將各樹狀節點歸納建立核心節點,并深入挖掘各核心節點內在相互關系,達到建構理論的過程。本研究將55個樹狀節點按照科技領導力內生外延的一般過程,歸納總結為科技原發力、科技創造力、科技學習力、科技抗逆力、科技感召力、科技前瞻力、科技協作力、科技助推力8個核心節點,示例表見表3。

表3 核心編碼示例

4.理論飽和度檢驗

理論飽和度檢驗是質性分析的一個重要過程,主要是繼續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待無新的概念范疇出現,即構建的各級范疇、概念和從屬關系得到了驗證。本研究將預留的12位獲獎者的樣本材料逐字逐句逐段閱讀分析,經初始概念提取、概念范疇化等階段后,并同原始編碼進行比較和判斷,未發現新的概念和范疇。由此,可認為本研究得出的理論是飽和的。

(三)關鍵詞驗證

本研究轉換收集匯總的全部文本資料格式后,借助北京理工大學張華平教授等開發的NLPIR漢語分詞系統做中文分詞,而后通過Notepad++軟件進一步處理為不含單字符和詞性后綴的字符段,借助軟件生成詞云圖,如圖1所示。本研究對比文本扎根編碼得到的三級編碼,國家、科學、研究、技術、發展、工作等詞頻數量顯著,與家國情懷、科學素養、探索研究、技術突破、創新發展、埋頭工作等關鍵編碼節點存在較高一致性。由此,我們可以認為本研究逐級扎根建構理論的環節相對合理可信。

圖1 關鍵詞云圖

三、科技領導力研究結果分析

(一)科技領導力模型構建

根據研究結果,科技領導力由8個子能力構成,分別是科技原發力、科技創造力、科技學習力、科技抗逆力、科技感召力、科技前瞻力、科技協作力、科技助推力。其中,科技原發力、科技創造力是科技領導力的基礎,是先天賦予的能力和條件;科技學習力、科技抗逆力、科技感召力、科技前瞻力是通過自身修煉和后天環境影響鍛造的內在能力素質,是成長成才的關鍵能力;科技協作力、科技助推力是科技領導力的有效保障,是環境、人員等賦予的外在保證能力。在特定條件下,各子能力也可以互相轉換?;诖?,本研究構建了科技領導力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科技領導力模型圖

(二)科技領導力要素分解與重點

一是科技原發力??萍荚l力是先天具備的能力條件。具體來說,它主要包括因家庭出身等經濟社會因素獲得的優異學習條件,年少時期家人及環境對性格志趣的啟蒙影響,個人的內在天賦能力,對事物無限的好奇心,充滿內心的興趣熱愛,勤奮刻苦的內在品格等。

二是科技創造力??萍紕撛炝κ窍忍斓膭撛煨运季S能力。具體來說,它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愛鉆研探索打破砂鍋問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性格習慣,喜歡打破常規、另辟蹊徑和不走尋常路的工作方式,內在的創新思維和意識,對事物的透徹解析和辯證分析能力。

三是科技學習力??萍紝W習力是對事物的理解把握和學習運用能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善于利用各種資源學習探索未知的知識,愛動腦常思考思路清晰連貫,對事物細致入微地觀察和不受外界干擾的專注,堅實的基礎知識體系能力,對各學科各領域融會貫通地運用。

四是科技抗逆力??萍伎鼓媪κ窃诿鎸Σ豢深A測的復雜挑戰和困難環境時,抵御挫折并適應變化的能力。它主要由以下特征:面對挫折打擊及絕境時的不服輸,面臨高風險高危環境時敢于站出來的勇氣,堅定的信念、意志和堅毅的品格,堅忍不拔、甘于寂寞的恒心和堅守,充滿內心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是科技感召力??萍几姓倭κ窃诤筇飙h境影響下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和修煉而形成的性格習慣,內涵比較豐富,后天習得性較強。它主要有以下方面: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獻身科研的家國情懷,講規矩守誠信腳踏實地做學問的科學品行素養,以身示范親力親為的行為習慣,堅持實事求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務實精神,夜以繼日兢兢業業的事業心責任感,不愛錢財不圖虛名的艱苦奮斗精神和高尚情懷,低調謙遜樸實隨和的性格特點,無私奉獻知恩圖報的愛心,嚴于律己細致苛刻的治學風格,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工作風格,堅持運動按時做事等良好的行為習慣,超越自身做到最好的追求卓越意識。

六是科技前瞻力??萍记罢傲κ穷A測和判斷技術發展趨勢和未來新技術的能力,在當今快速變化的時代,科技前瞻力可以幫助團隊或個人及時糾偏正向做出正確的決策。它主要包括:不斷學習前沿科學知識、時刻關注前沿動態并進行長遠規劃的前瞻意識,全局規劃宏觀把控的全局觀,不斷攀高的遠大志向和目標追求,投身科研永不止步地探索。

七是科技協作力??萍紖f作力是通過同團隊成員、科研組織等互相協作、創新和分享知識來達成共同目標的能力。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協力完成任務的帶頭能力,集體榮譽感強氛圍活躍積極性高的團隊意識,善于協同配合利用外部力量的溝通協調能力,實地考察探訪等實踐工作歷練,精心指導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才培養鍛煉和不拘一格唯才是舉的人才使用。

八是科技助推力??萍贾屏κ钦峡萍假Y源和環境條件以實現既定目標的能力。它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起到較大助推作用:古典音樂、小說、音樂等廣泛的興趣愛好熏陶,取得重大突破解決重大難題等豐厚的成果激勵,良好的機遇條件,家人的犧牲和支持,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良好的科研環境,風趣幽默胸懷寬廣的樂觀和豁達,國外開放性思維較強的求學經歷,名校的學習鍛煉,名師的青睞和指導點撥,政策制度和上級的大力支持。

四、結束語

本文結合3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傳記專訪素材的深入挖掘,總結得出科技領導力8項核心能力素質。創新點主要體現以下方面:一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區分原發能力、內在特質、外在關鍵構建了科技領導力一般模型,普適性較強;二是對各要素關鍵內容的深入剖解分析,對科研機構、院所等培養提升科技領導力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下一步,筆者將進一步探索完善科技領導力構成要素及其內在聯系,以求編制科學合理的科技領導力測評分析量表,為科技領導力的測評、培養、提升提供參考借鑒。

猜你喜歡
領導力編碼節點
CM節點控制在船舶上的應用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usage distance for common users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編碼的合成孔徑雷達圖像配準
基于AutoCAD的門窗節點圖快速構建
《全元詩》未編碼疑難字考辨十五則
子帶編碼在圖像壓縮編碼中的應用
領導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領導力中國醫院院長評選揭曉
Genome and healthcare
領導力愿望清單
論新態勢下領導力的開發與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