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中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策略

2024-04-19 09:28王明華
科學咨詢 2024年3期
關鍵詞:心理障礙輔導中學生

王明華

(新疆喀什市第十一中學,新疆喀什 844000)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經歷了巨大變化,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的轉型加快,社會利益格局隨之改變。這樣的背景下,各種文化和新價值觀的沖擊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進而導致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日益增多。這些心理問題可能會對孩子們的成長造成嚴重危害。誘發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眾多,家長對孩子學業成績的重視程度增加,學生的學業壓力增大,厭學情緒也隨之上升。在這種壓力下,許多學生可能出現厭學現象,青春期時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

隨著中學生青春期發育的閉鎖心理產生、嚴重的學習壓力以及內在的情愫情感激蕩,導致許多中學生在強壓之下出現神經衰弱、失眠、注意力渙散等異常行為習慣。更有甚者無法面對挫折,承受失敗,缺乏勇氣接受自己。他們可能因為一個微笑或者一句夸獎而情緒飛揚、極度興奮。同樣,因為一個表情或者一句批評,就可能變得沉默寡言、垂頭喪氣,陷入焦慮與抑郁。這些都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潛在跡象,需要引起老師和家長的重視。他們需要更多的陪伴和理解,以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和促進其良性發展。同時,他們還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質,提高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將中國夢植入他們的內心[1]。由此,我們才可以培養出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新時代青少年,避免他們走彎路。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擇了筆者所在學校中12~15歲的5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18名女生和32名男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筆者查閱了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青少年心理輔導文件、相關的論文和調查報告,通過對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深入了解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情況。

2.問卷調查法

筆者設計了一套詳細的調查問卷,在進行走訪調查的過程中,共發放了50份問卷,并成功回收了全部問卷,回收率達到100%。

3.訪問法

筆者采用了走訪調查法對研究對象的心理狀況進行深入調查和分析,目的是收集更為詳細和具體的資料。

4.數據統計法

本研究使用了常規的數據統計方法對研究對象評價情況進行統計,并對整理出的信息和數據進行了分析,以便揭示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三、結果與分析

(一)中學生心理尚未成熟,易產生不良情緒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在這一時期,他們的心理尚未成熟,看待事物難以透過現象看本質,尤其對自己的情感缺乏控制力。在為人處世上,他們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特別感性,不能深入考慮問題。在這個年齡階段,他們內心特別敏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和刺激,對產生的消極情緒不會及時控制。因此,在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往往會出現放任自流的情況,容易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大的現代青少年,心理負擔很重。在撰寫本文過程中,筆者經過調查了解發現,中學生普遍存在煩躁、壓抑、憂愁、焦慮、沖動等不良情緒。

如表1所示,被調查者中,有45%學生表示經常有煩躁的情緒,有30%學生表示有壓抑的情緒,有32%學生表示有憂愁的情緒,有44%學生表示有焦慮情緒,有31%學生表示有沖動的情緒。這些不良情緒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會給學生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其中,不良情緒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從表2數據來看,不良情緒對中學生的精神集中力、學習態度、學習效率等方面都會產生影響。

表1 中學生不良情緒情況

表2 中學生學習心理情況

(二)精神集中力差

學生精神集中力較差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管不住自己,總是亂動、開小差,甚至影響其他同學。這些孩子常常表現為多動、亂動、愛做小動作,導致他們在課堂上難以集中精力,無法長時間專注于學習。其次,學習能力不強的孩子理解能力較差,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常表現為學不懂,看不明白。他們還經常將簡單的數字、英語拼寫和詞語使用錯誤。偶爾的錯誤可能是由于馬虎大意,但頻繁的錯誤則說明學習能力不足,吸收和記憶的內容出現偏差。最后,不良情緒的影響使得學生的精神集中力、學習態度和學習效率都不理想。他們對學習的態度懶散,很少積極對待學習,通常只是應付過去,不會主動探索學習方法來提高成績。此外,低下的學習效率意味著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吸收和理解所學的知識。本應在一個課時內掌握的知識點,他們有時甚至需要幾天才能完全理解。

(三)學習態度消極

學習消極的原因有很多種,普遍存在于中學生身上。一些中學生對學習的認識存在誤區,例如,有的學生認為學習僅僅是給家長和學校造成壓力,與個人成長無關,因而消極應付或敷衍了事。還有的學生認為學習只是完成老師要求的任務,從而在學習過程中變得十分被動,很少主動學習。另外,有的學生認為學習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考取高分,因此會死記硬背,希望通過考試取得好成績,卻忽視了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這些不良的學習態度導致青少年難以在學業上取得進步,產生了應付和應考的心理,進一步降低了學習效率,對個人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

(四)存在不良心理障礙

1.學習心理障礙

中學生學習心理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消極對待學習。一部分學生普遍存在消磨時間、混取文憑的現象。這是因為他們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失去了學習的動力。這種消極的學習心理使學生有極大的困惑。他們雖然想學習,卻難以靜心投入,結果感到煩躁、自卑和厭惡。二是偏科問題。偏科嚴重的學生會專注于自己喜歡的科目,而對其他不感興趣的科目產生排斥,不再享受探索知識的樂趣。偏科的嚴重性會使他們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可能導致生活迷茫和情緒低落等心理障礙。

2.人際交往心理障礙

中學生的交往需求強烈。他們面對來自不同小學的新同學時,都盡量敞開心扉,渴望擁有好人緣,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然而,他們由于心理尚未成熟,在相互交往時,難以找到共同的話題或因交流方式的差異而導致了解的內容層面不同,甚至因為愛開玩笑導致惡語相向等情況時有發生。在處理人際關系的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各種心理障礙,通常表現為敏感、多疑、過度擔憂、過度防備、自我意識過強和自卑等。因此,在處理人際關系時,中學生無法正常面對這些問題,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從表3可以看出,中學生的人際關系情況不是很理想。他們由于敏感、多疑、過度防備的心理狀態,導致人際關系狀況一般。這些心理狀態與他們想要建立的良好人際關系形成了鮮明對比,嚴重阻礙了他們與周圍人的正常交往。久而久之,這可能導致他們形成孤僻、自閉的性格,或者只在幾個人組成的小圈子內活動,從而阻礙了他們與周圍人的融洽交流和交往。

表3 中學生人際交往情況

3.情感導致的心理障礙

初中學生身體已經發育成熟,感情也在內心逐漸發芽,戀愛已成為他們關注的重要問題。然而,缺乏正確的戀愛觀念使情感問題成為困擾他們的一大障礙。這些問題通常包括暗戀、情感受挫、失戀以及如何平衡戀愛與學業、未來發展之間的關系。暗戀,也稱為單相思,常伴隨著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導致內心糾結。學生情感自控能力不強,情感受挫和失戀會對他們造成重大傷害,甚至可能會過于重視失戀,無法釋懷,導致過激行為。未能妥善協調戀愛與學業的關系也是困擾當前中學生的一個主要問題。不正確的戀愛觀念會給中學生帶來重大心理障礙。如果處理不當,情感問題將嚴重干擾他們的生活、學習和成長。

4.升學、擇校的心理障礙

2023年,我國部分地區的高職院校計劃擴招至約200萬人。這意味著,在原有的高中生分流機制之后,國家再次鼓勵職業院校廣泛招生。這將導致未來更多初中生無法進入高中,只能選擇職業學校。因此,中學生在升學和擇校方面的競爭變得越發激烈,尤其是在初三階段,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間的競爭尤為顯著。面對這種激烈的競爭,學生易產生擇校心理障礙。最常見的心理障礙表現為對自身能力與其他同學存在差距的擔憂,有的學生甚至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此外,一些中學生在學校未能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進行人生規劃,面對擇校選擇時感到迷茫和無助,甚至感到畏懼。

四、針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的策略

筆者經過本次調查了解到,學生們的一般心理特點是在他們相近年齡、相似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生活經歷等背景下形成的共同心理發展規律。在這樣的心理發展規律之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比較普遍。從表面上看,這些問題似乎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并沒有造成很大的影響。但從長遠來看,處于成熟期的中學生,若心理問題得不到重視或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疏導,不利于健康成長。對于每一個不同的個體而言,在成長過程中的經歷、家庭背景、生活習慣都不盡相同。因此,中學生的心理還呈現出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發展趨勢。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一)開展以幫助中學生培養健康心理為目的的心理輔導課

學生在中學階段的心理還沒有發育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外界因素的刺激,從而產生心理上的陰影。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學校要重視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開展心理輔導課,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當前,中學教育還是以語文、數學、英語教育為主,并沒有設置心理輔導課。這不利于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當下,學校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比較多。對于這類型的學生,學校要避免將他們視為問題學生來處置。對此,學??梢試L試從開展心理輔導課程開始,讓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不會排斥此課程,結合中學的心理健康問題來制定課程內容,包括人際關系、同學關系、師生關系、親子關系輔導等,幫助中學生培養健康心理,讓學生能夠釋放內心的煩惱,正確看待周圍的事件,調整自己的心態,促進中學生對自身的全面提升。

(二)聯系家長,引導家長正確處理關系

通過對我校行為異常的學生進行家訪,筆者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一部分是由家庭因素引起的。這些因素包括父母離異、父母經常吵架、父母忙于生意而忽略孩子或親人去世給學生幼小的心靈造成打擊。另一部分原因是校園或課堂引起的,如戀愛失敗、單相思、被同學辱罵、與同學關系不和、被老師批評等。這些問題若不能在學校及時解決和發現,便需要通過學校教師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來幫助他們獲得健康的心理狀態。為此,我們必須從源頭做起,而這個源頭就是學生的家長。中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的影響。父母心理不健康的狀態會反映在孩子身上[2]。因此,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幫助父母建立良好的心態極為重要。學??梢越ㄗh家長參加心理課程輔導,幫助他們正確處理親子關系,進行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家長只有觀念正確,認識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才能為孩子創造一個能盡量彌補孩子心靈缺失、撫平心靈創傷的良好家庭環境。

(三)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專項輔導

有一位女學生名叫小可(化名),經?;孟胱约簳骱w走。她看到馬路上行駛的汽車時,就會產生想往車底鉆的念頭,經常在課堂上嘻嘻哈哈,有時又似乎旁若無人地自言自語,嚴重影響了教學秩序。后來,我們得知,小可因為父母離異造成了創傷。她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將她留在年邁的姥姥身邊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經常沉浸在胡思亂想中,精神恍惚。

在與她的班主任老師商量后,我們決定對她實施專項心理輔導。我們觀察后發現,小可的心理十分脆弱,仿佛三四歲的孩子一樣,容易受到驚嚇,對成人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在學校,她完全處于自閉狀態,不與其他同學交往,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讓人難以接近。她經常獨自躲在角落里,如果有人嘗試與她交談,她就會逃到另一個地方,不愿意讓陌生人進入她的生活。對待小可這樣的心理,我們非常小心翼翼,擔心引起她的不適。如果她不愿意做某事,我們不會強迫她,而是順其自然,讓她感知到我們的善意。在與她相處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她害怕受到傷害。這可能是她不愿與外界接觸、將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她因父母離異而受到鄰居孩子的嘲笑和歧視,對她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

為了避免刺激到她,我們幾位老師非常小心地與她進行溝通,并細心觀察她的行為和情緒。一旦發現她展現出異常行為或情緒,我們會耐心地安撫她。根據小可的具體情況,我們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心理輔導方案。幾位授課老師也根據這一方案接受了心理康復培訓。經過長期的耐心堅持和適當的精神鼓勵,她逐漸感受到了我們給予的溫暖和關懷。

在心理輔導中,我們引入了一個講故事的康復訓練,小可對這一項目表現出了興趣。我曾給她講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Helen成為盲聾人后一度自暴自棄的故事。在我講述的過程中,小可突然很自然地發表了一句評論:“我猜她一定很想看一眼Salivin老師長得什么樣子?”這句話讓我感到驚訝,因為這是她自發地說出的話。這表明她的內心是有所感應的,能夠感受到Salivin老師對Helen的愛,就像感受到人們對她的關心和愛護一樣??吹剿倪@些變化,我們更加堅信,只要用心引導和關心她,讓她感受到她在家庭之外也能得到的溫暖,就能用愛喚醒她的意識,讓她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是愛和溫暖,而非冷漠和無情。

(四)引導學生多參加課外鍛煉,調節不良情緒

適當的運動對于緩解不良情緒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都非常有益。目前,中學生普遍缺乏鍛煉意識,因此,老師們應身先士卒,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運動。例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打羽毛球、乒乓球等。調查顯示,體育運動不僅能幫助中學生改善煩躁、沖動等不良情緒,而且能消除孤獨、壓抑、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使中學生的情緒得到調整,并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除了打羽毛球、乒乓球之外,中學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適當參與其他體育運動,如慢跑、遠足、瑜伽等。這對于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專門比較了經常參加課外鍛煉的學生和很少參加課外鍛煉的學生的心理素質,發現兩者存在顯著差異。經常參加鍛煉的學生性格更加開朗活潑,對周圍事物的看法也更加樂觀。由此可見,體育鍛煉具有顯著的心理調節作用,尤其是在改善不良情緒方面效果更為突出。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有助于塑造健康的身心,而且能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五)開展引導學生樹立健康觀念的特色思想教育

在思想教育中,一些宏觀的理論知識可能對中學生來說難以理解,或者他們可能覺得這些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相距甚遠,顯得不切實際。因此,學校需要注意從宏觀到微觀、從大到小地細化到各個專業領域,以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做可以使學生感覺到教育內容與自己息息相關,從而增加他們的關注度并使他們更加用心理解。

在開展特色思想教育時,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一是通過宣傳學校文化,學生從中受到熏陶,樹立健康的思想觀念。在每年的校慶活動中,學校都舉辦一些類似于“學校文化宣傳月”“文化代言人”等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二是學??梢耘e辦“心理健康”宣傳月,通過社團監督執行,向學生傳播心理健康知識,開設心理咨詢通道。學生在遇到心理障礙的時候,可以私下向老師請教,尋求幫助。這樣,老師有利于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心理問題,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綜上所述,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雖然表面看來不是什么大問題,但其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影響到他們的一生。因此,為了孩子的未來,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應該充分重視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并采取正確的方法幫助中學生建立良好的心態,引導他們擺脫心理問題的困擾,重新獲得健康的心理,快樂健康地成長。

猜你喜歡
心理障礙輔導中學生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征稿啦
情緒療法干預圍絕經期心理障礙的研究進展
初中生常見學習心理障礙及輔導策略
冰壺運動員心理障礙的克服
淺談如何克服后進生的心理障礙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我來“曬曬”《中學生》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輔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