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音樂教學引導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精神

2024-04-21 11:00彭國輝
中國民族博覽 2024年1期
關鍵詞:民族音樂民族音樂

【摘 要】本文探討了音樂教學在引導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精神方面的作用。首先,分析了民族文化傳承的概念和重要性;其次,討論了音樂教學中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方式;最后,闡述了音樂教學中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方式和創新精神引導措施。本文通過分析音樂教學對學生的影響,強調了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精神方面的重要性。

【關鍵詞】音樂教學;民族文化;文化傳承;創新精神;地域文化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1—150—03

引言

音樂教育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一環,不僅僅是培養音樂技能和審美能力,更是引導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通過音樂教學,學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音樂文化,感受其中的情感和價值觀,從而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因此,音樂教學引導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教育的使命所在。下文對此進行簡要闡述。

一、民族文化傳承簡析

民族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音樂形式,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可。盡管民族音樂在整個音樂文化中的比例較小,但通過多方實踐證明,這一小部分的民族音樂在教學中具有巨大的潛力和作用。過去,音樂文化的傳播方式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兩種。無意識傳播指的是民間藝人、歌手通過民間樂曲、民歌、曲藝舞蹈以及戲曲腔調的演唱逐步傳承下來。這是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核心傳承方式,通常呈現出無序性的狀態。而有意識傳播則是指通過師傅傳授給徒弟的方式,師傅將民族音樂技巧和知識傳授給后輩。民族音樂的文化傳承具有極高的文化性和精神性,從文化性來看,我國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例如,揚琴、琵琶、嗩吶以及馬頭琴等樂器與我國民族樂器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民族音樂是我國音樂總體體系融合和發展的關鍵補充。從精神性內涵來看,民族音樂能夠充分發揮凝聚民族情懷、傳遞古典文化、提升藝術修養的積極作用。通過民族音樂的教學傳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民族音樂的起源、發展和內涵,培養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同時,學生還能夠通過學習和演奏民族樂器,掌握專業的音樂技巧和表達能力,為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此外,民族音樂的傳承還能夠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增進社會和諧。

二、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一)保護和傳承歷史記憶

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歷史、傳統和價值觀,這些都通過文化得以體現和傳承。通過傳承民族文化,我們能夠了解先輩們的智慧和經驗,感受他們的情感和價值觀,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根源。這種歷史記憶的傳承不僅有助于個體的身份認同,也有助于整個民族的凝聚力和社會穩定。

(二)培養民族認同和自豪感

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還在于培養民族認同和自豪感,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文化符號、傳統習俗和藝術表達方式,這些都是民族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和傳承民族文化,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民族特點和價值觀,從而培養出對自己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種認同和自豪感不僅有助于個體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的建立,也有助于促進民族之間的和諧共處和文化交流。

(三)促進文化創新和發展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寶貴財富,但也需要與時俱進,與現代社會相適應。通過傳承民族文化,我們不僅能夠保留傳統的美好,還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通過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我們可以創造出符合時代需求的新作品和新形式,推動民族文化的融合和發展。這種文化創新不僅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也有助于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三、音樂教學中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方式

(一)地域文化的發掘

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樣。各地區的音樂文化都蘊含著獨特的地域特色,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掘音樂文化中的地域元素,以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和對民族文化傳承的理解。不同地域的音樂風格展現了各地人民的熱情好客和獨特風情。通過了解不同地域的音樂文化,學生們可以拓寬視野,增長見識。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富饒遼闊的阿拉善》《瑤族舞曲》等,讓學生聆聽并感受。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們能夠深刻感受到不同地區民歌在內容、情感和風格上的差異。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這些不同地域的音樂中了解當地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和語言特點等知識。通過音樂教學,學生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體驗各地的文化背景,加深對民族文化傳承的認識。音樂教學引導學生發掘地域文化不僅僅是為了豐富他們的音樂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的藝術語言,讓學生們感受到不同地域的人文風情和情感表達方式。

(二)愛國文化的弘揚

中學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著重發展學生的家國情懷,有效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努力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同時,這種飽含愛國主義的音樂往往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而初中生正處于思想觀念即將成熟的關鍵時期。因此,及時培養愛國精神對于學生逐漸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堅韌頑強、敢于昂揚向上的拼搏精神至關重要,這也是新時代青少年應具備的文化信念。例如,在學習《祖國不會忘記我》時,教師可以首先播放幾首與祖國相關的歌曲,如《我和我的祖國》《祝酒歌》《誰不說俺家鄉好》等。通過這些歌曲,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營造出愛國的課堂氛圍。接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學唱這些歌曲,讓學生先感受歌曲的歌詞含義,然后詢問學生:“你認為這些歌曲應該用什么樣的節奏和情感去表現呢?”通過引發學生的思考,幫助他們確定歌曲的風格,然后再帶領他們一起學唱歌曲,有效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自豪感。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在音樂教育中深入感受愛國文化的力量,培養對祖國的熱愛和責任感。同時,他們也能夠通過音樂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情感,進一步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認同。

(三)舞蹈文化的探尋

舞蹈文化是與音樂文化結合最深的一種藝術形式。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更多的舞蹈元素,讓學生們在音樂課堂中載歌載舞,從而增強學習氛圍。此外,舞蹈文化與音樂文化的結合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對于初中生而言,繁重的學習任務占據了大部分時間,他們往往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停下腳步,欣賞周圍世界的美,激發他們繼續前進的動力。舉例來說,教師在教唱蒙古族歌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蒙古族的音樂和舞蹈視頻,讓學生共同感受蒙古族歌曲的特點以及與舞蹈之間的聯系。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有效學習蒙古族歌曲,還能提升他們的審美意識,實現多方面的收獲。此外,在學習古典音樂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古典舞的視頻,讓學生將古典音樂與古典舞蹈相結合,更深入地感受我國的古典文化,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探尋舞蹈文化,音樂教學不僅能夠豐富課堂內容,還能夠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和創造力,培養他們對美的敏感性和鑒賞能力。

四、音樂教學中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方式和創新精神引導措施

(一)樹立積極的傳承理念

在音樂教學中,為了傳承民族文化和培養創新精神,我們需要樹立積極的傳承理念,并構建民族音樂體驗通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解讀音樂資源的內容,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深入探究和體驗民族音樂。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掌握更多的民族音樂知識,深刻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提升音樂核心素養。舉例來說,民歌是我國民族音樂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地區的民歌藝術存在顯著差異。如陜北民歌《信天游》展現了粗獷豪放的情懷,《茉莉花》則展示了秀麗婉約的特點,《繡荷包》則深受廣大聽眾喜愛。與外來音樂文化相比,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更貼近日常生活,歌詞和曲調更容易理解。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民族音樂教材,深入探究課程資源,打造民族音樂的體驗通道,詳細講解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和美感,有助于加強學生的感知和體驗。京劇作為我國的國粹,雖然學生對其了解有限,但在欣賞京劇《夜深沉》等選段時,相對于其他歌劇,京劇更易于理解。因此,對于當前的學生而言,對民族音樂的鑒賞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課堂教學中,唯有樹立積極、正向的傳承理念,持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強化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正確認知,不斷拓展和豐富學生的民族音樂文化體驗和審美感受。

(二)加快建設民族音樂校本

隨著對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作為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載體的認識不斷深化,學校在傳承相關文化方面應加快建設民族音樂教材。編寫優秀的教材對于引領學生積極學習民族音樂至關重要。首先,教材應包含一些優美而積極的音樂曲目,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和關注,確保他們能積極投入到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其次,學??梢愿鶕陨韺嶋H情況編寫民族音樂教材,將地方鄉土音樂納入其中。通過應用這些教材,學生可以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同時也能加深對本土文化的理解和熱愛,提高對祖國和家鄉的情感認同。同時,教師們也需要認真研究典型的民族音樂,并將其融入教材中,既能體現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關系,又能展現中華民族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例如《高山流水》《川江船夫號子》《春江花月夜》《瀏陽河》《小放?!返葍炐愕拿駱纷髌?,它們能有效豐富音樂教材,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最后,在編寫音樂教材時應遵循保留本土文化、注重文化傳承與教育、重視民族音樂的正宗性等原則,以確保民族文化的傳承更加規范和有力。

(三)投入音樂教學軟硬件

為了在課堂中有效地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師生需要樹立積極、正向的傳承理念。同時,學校也應適時投入充足的音樂教學軟硬件,以助力學生理解文化音樂的內涵。在軟件方面,學??梢蕴峁┒嗝襟w設備,如音樂播放器、投影儀等,用于展示民族音樂的視頻、音頻和圖像資料,以豐富教學內容。在硬件方面,學??梢酝度胍恍┟褡鍢菲?,如古箏、琵琶、二胡等,供學生學習和演奏,以激發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我國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擁有許多經典而有價值的民族音樂作品。在初中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積極向上的民族音樂作品,如《漁舟唱晚》《高山流水》《瀏陽河》《川江船夫號子》等,這些作品都蘊含著濃厚的民族氣息。通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欣賞這些民族音樂作品,學生可以更好地感知和領悟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獨特之美。例如,在講解蒙古族的民間音樂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欣賞《圣主成吉思汗頌》的音樂,讓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美妙與獨特。除了讓學生學會欣賞和感知民族音樂文化,我們音樂教師還應詳細講解民間音樂文化的獨特之美,讓學生意識到民族音樂文化在世界音樂中的地位。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加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好地傳承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因此,投入音樂教學軟硬件是助力學生理解文化音樂內涵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積極參加民族文化和藝術實踐

民族文化源自于所屬民族的日常生產生活,而民族音樂文化則存在于地方民間。目前,許多民族地區通過舉辦節日活動來傳承民族文化。因此,音樂藝術創作者應將民族文化元素有機融入自己的音樂作品中,并積極參與民族地區舉辦的各類文化藝術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升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通過藝術實踐活動找到民族文化元素與創作作品的交融點,并從實踐中獲得靈感。因此,音樂創作者應選擇參與實踐活動,深入民族音樂發源地感受民族文化。通過參與活動,他們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欣賞水平和音樂修養。同時,在實踐活動中廣泛搜集所需的民族文化元素素材,并將其整理后融入作品創作中,實現民族文化元素與音樂藝術創作的有機融合。此外,音樂創作者還應與民族地區的人進行溝通交流,通過了解當地人民的實際生活,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內涵和內容,將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入音樂藝術作品的創作中。除了參與實踐活動,創作者在進行音樂藝術作品創作時,還應營造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他們可以多聽民族歌曲或其他民族曲藝作品,通過這些民族作品獲得更多的靈感,使民族文化元素與音樂藝術的交融更加緊密。通過積極參與實踐和創作,音樂創作者能夠更好地傳承和創新民族文化。

五、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在引導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學校方面要樹立積極的傳承理念,構建民族音樂體驗通道,加快建設中學民族音樂教材,并且注重軟硬件建設,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發展的音樂教育環境,培養他們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精神,為社會的多元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曾果果.民族文化在大學音樂教學中的傳承[J].戲劇之家,2021(29).

[2]吳桂華.民族文化在大學音樂教學中的傳承分析[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0(9).

[3]付菠益.民族文化在大學音樂教學中的傳承分析[J].大眾文藝,2020(13).

[4]楚培琳.淺談民族文化在大學音樂教學中的傳承[J].戲劇之家,2019(16).

[5]烏雅汗.民族文化傳承視角下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研究[J].化工進展,2020(6).

[6]劉德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視角下的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評《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高校音樂教育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20(2).

[7]唐昌菲,熊祉童.新時代高校音樂思政教育改革新探——以《你是這樣的人》為例[J].武陵學刊,2021(3).

作者簡介:彭國輝(1978—),女,漢族,江蘇南通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音樂學。

猜你喜歡
民族音樂民族音樂
我們的民族
傳統民族音樂在高職教育中的傳承——以高職民族音樂課程為例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音樂
課堂中滲透民族音樂文化的實踐與探索——以《其多列》一課為例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