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教育傳承本土非遺的教學實踐

2024-04-21 14:17唐珊
中國民族博覽 2024年1期
關鍵詞:夏布非遺高職

【摘 要】本文闡述了內江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將本土非遺項目融入課程的教學案例。課程以隆昌夏布為載體,從田野調研、材料創新、產品研發、匯報評價四個教學階段,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進行設計實踐。全文展示了課程的實施過程和實施成效。并以此探尋高職教育傳承本土非遺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非遺;高職;教學;夏布

【中圖分類號】G122;F3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1—204—03

引言

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2021)指出:“在職業學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專業和課程”,[1]強調了高校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诜e極響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的號召,內江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發揮地方職業院校的區域優勢,從內江市入選四川省非遺名錄中的16項項目中選擇了“隆昌夏布”為本次教學實踐的課題。一是夏布產業與紡織服裝產業相近,有利于實踐的開展。二是隆昌縣距離學校所在地有40公里,距離較近,利于學生外出實地調研。

一、課程概況

課程依托本土夏布產業的設計需求而開展。從商業角度來看,夏布是中國傳統的紡織品品種,其產品雖然保留了天然、綠色的原生態特色,但顯得過于原始和粗糙,且隆昌夏布又以胚布為主,品種單一,附加值低,不能適應現代生活和審美需要。[2]從設計角度來看,隆昌夏布的原生態反而給了后期設計更多的空間。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材料的研究,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材料再設計手法,尋找傳統手工織物的時尚表達,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最終引發設計靈感并進行產品設計。

夏布包袋設計課程共計32課時,分4周完成:第一周田野調研,第二周材料創新,第三周產品研發,第四周匯報評價。其中,理論部分8課時,實踐部分24課時。教學對象為高職二年級學生,全班分為15個小組,每個小組2名同學。

二、教學實施

(一)第一階段:體驗與感知——將課堂搬進企業

課程第一周,老師帶領同學們前往內江市隆昌縣進行實地調研,在石碾鎮夏布編織工藝傳習基地內,同學們走訪了夏布織造作坊,詳細考察了夏布的紡織技藝,感知了夏布的材料屬性。課程要求學生在傳習基地通過拍照、材料收集,制作材料分析卡,探索和分析材料的屬性和感官表達。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思考:“夏布區別于其它紡織面料的特征是什么?不同類別的夏布有何藝術特征?如何提升夏布的美觀性?”通過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讓同學們對夏布產生新的認識,認識到材料創新的重要性,幫助同學們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意識。

(二)第二階段:探索與創新——對材料的再設計實踐

課程第二周,同學們回到校園,將調研內容整理出來。隆昌夏布后處理技術相當落后,基本是土法上陣,色澤差,柔軟性不夠,平整度也不十分理想,[3]雖然目前正著力進行精加工,改善后處理技術,將夏布從原始胚布加工成漂染布出口。也在試圖開發夏布服飾、夏布包、夏布折扇等相關產品,但目前的產品也只是用夏布簡單縫制而成,缺乏深層次設計,不能適應現代審美的需求??梢?,對材料的創新,即運用材料再設計手法先對夏布進行后加工處理,再將創新后的夏布應用到產品中,成為夏布產品設計新的轉折點,也是課程的關鍵之所在。教師要求同學們收集國內外類似的優秀設計案例,如享譽全球的服裝設計師三宅一生的“一生褶”系列服裝,便運用了褶皺的工藝手法對材料進行創新設計,用褶皺征服了全世界,創造了既有文化底蘊又有市場價值的神話。在收集的過程中同學們充分認識到材料創新對現代設計的重要意義。

這一階段,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對材料創新、工藝應用的認知,教師系統講授材料再設計的方法。材料再設計要求尊重材料的本性,遵循客觀事物的規律,保留其原本的風格,追求自然地美。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揭示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宇宙規律,這也同樣符合對材料的研究思路和設計理念。因此,我們在具體設計過程中,要先掌握材料的藝術特征,即材料的特性、風格、紋理、色彩、形狀,再施以不同的藝術加工,也稱為因材施藝。

同學們在第一階段的調研過程中收集了大量的資料。通過資料分析,師生一起將夏布的藝術特征整理為“天然”和“質樸”。首先,夏布是“天然”的紡織品,由苧麻植物紡織而成,具有涼爽透氣、天然抗菌的性能。其次,夏布的外觀是“質樸”的,其顏色多呈現植物纖維原本的顏色,具有粗糙、狂野的肌理效果。我們要求同學們在保留夏布這兩個藝術特征的前提下,結合現代審美需求,進行材料再設計實驗,通過將其它傳統手工藝如刺繡、拼貼、褶皺、編織、鏤空等進行遷移設計,重塑夏布的外觀肌理。實驗制作了大量面料小樣。本周教學作業以PPT形式總結匯報每位同學設計的10件小樣。

在實驗過程中,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藝術表現力不強,在將其它傳統手工藝遷移的過程中缺乏創新和綜合運用,方式過于簡單化和普遍化。因此,本階段的教學難點是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訓練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相關的引導問題有:選擇的傳統手工藝是什么?該傳統手工藝具有什么藝術特征?該傳統手工藝如何與夏布進行結合應用?如何將傳統手工藝進行綜合運用并與夏布風格相結合?通過對問題的思考,結合教師一對一輔導,來幫助學生理解傳統手工藝與夏布的關系,尋找每位同學的個性化和獨創性表達。如圖1中的第三幅作品小樣,該同學選擇刺繡作為遷移的對象,將其應用到對夏布的材料再設計實驗中,如果僅用刺繡的手法來創新材料,會讓作品顯得單一和簡單。于是學生又運用鏤空的工藝手法在面料上剪出大小不一的孔洞,因為刺繡讓該同學聯想到手術后在皮膚上縫合的傷疤,便用鏤空來表達傷口,加強“傷痕”的情感表達,增加設計的層次感。

(三)第三階段:設計與制作——項目實物化呈現

經過第二階段對夏布藝術特征的分析,以及對夏布再造可能性的實踐探索后,每位同學逐漸完成了10件小樣。接下來進入課程的第三周,研究傳統夏布在包袋中的應用。這一階段要求同學們從前期實驗完成的面料小樣中選擇任意一種為靈感,分組進行設計,形成既保留夏布的傳統和天然韻味,又能滿足現代審美需求的夏布包袋設計方案,并且進行實物的制作。同學們的設計從以下幾個思路展開。

1.設計思路一:將刺繡融入夏布包袋設計

由于夏布是純手工紡織出來的,織物的經紗和緯紗之間具有一定的縫隙,是天然的刺繡材料。近年來,當地積極探索隆昌夏布和蜀繡兩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融合創新。開發出一種新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品——漢安夏布繡,讓古老的隆昌夏布煥發勃勃生機。[4]例如水桶包的設計,(圖2)包身裝飾了刺繡圖案,圖案的樣式并不是傳統的花鳥魚蟲,而是運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點、線、面元素以及構成方法組合而成。刺繡的形式也不是傳統夏布繡普遍采用的平繡針法,而是在其基礎上加入了立體元素,讓圖案具有立體性,線跡具有層次性。繡品具有強烈的色彩對比和肌理感,裝飾在用夏布縫制的包袋上使作品帶有濃厚的天然氣息又充滿現代感。

2.設計思路二:將拼布藝術融入夏布包袋設計

拼布工藝指將整幅布料剪碎成碎布,再將不同質感的碎布拼接或拼貼到一起。傳統民族服飾中的拼布工藝很契合夏布的語言風格,因為夏布的品種較多,夏布經過漂染會形成從白色到本色之間不同深淺的顏色,經過織造會形成從細密到粗獷之間不同大小的肌理。所以,在設計上,可以將不同顏色不同肌理的夏布進行拼貼或者是拼接,使布料之間產生對比的美。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為了讓作品的顏色更加活潑,學生將一部分夏布進行藍染處理,并且結合刺繡、紐扣裝飾等其它工藝手法和裝飾手法,多元化的進行設計,制作成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包袋。

3.設計思路三:將褶皺、編織工藝融入夏布包袋設計

設計師通過對面料進行褶皺、交織、錯位、重疊、鏤空等處理,將平面的面料變成立體的、錯綜復雜的面料,使原來單薄的面料產生多層次、富于肌理變化的美感,[5]塑造流動的波浪般的外觀肌理。在包袋側面運用編織的手法產生鏤空的視覺效果。整體設計在視覺上呈現豐富的層次感和雕塑般的體量感。雖然夏布材質硬朗容易塑型,但為了保證褶皺的形狀不被外力所改變,學生在包身褶皺處刷上一層白米漿,起到了定型的作用。

(1)設計思路一:將刺繡融入夏布的包袋設計(作者:楊瑩、茍紅梅,指導老師:唐珊)。

(2)設計思路二:將拼布藝術融入夏布的包袋設計(作者:張燕秋、王小艷,指導老師:唐珊)。

(3)設計思路三:將褶皺、編織工藝融入夏布的包袋設計(作者:龐婭、李興蓉,指導老師:唐珊)。

(四)第四階段:匯報與驗證——成果展示及分析

課程最后一周,教師要求同學們以PPT的形式匯報,展示設計思路、制作過程、心得體會,鍛煉學生的文本表達和口頭表達能力。我們會評選出優秀的設計作品,由學生本人進行走秀展示,培養學生勇敢自信的品質。在這整個過程中,我們也邀請了專家和企業人士走進課堂共同參與匯報評審,匯報和展示后,評審們對學生的作品提出了點評。在此基礎上,我們挑選了部分可實現的作品,進行設計和工藝的改進,在直播平臺上售賣,主動開拓國內電商消費市場。部分作品得到了市場積極的反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也聽取了消費者的意見,深切體會到產品設計工藝、售賣價格、營銷手段等因素對自己作品的影響。

三、結語

此次課程以隆昌夏布為例,闡述了非遺項目進入高職院校課堂的教學過程。希望以此對同類型的非遺項目課程提供一個新的教學案例。未來,我們還將嘗試將更多非遺文化和傳統手工藝融入高職院校課程。使得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傳統手工藝產業得到重生。課程的最終目的是以非遺項目激發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夏布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拯救瀕臨滅絕的隆昌夏布產業。增強學生尊重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的通知.2021.國辦發〔2021〕24號[EB/OL].[2021—08—12].https:// www.gov.cn/govweb/zhengce/2021—08/12/content_5630974.htm?eqid= d4990e230002a3b100000003 6463796a.

[2]何佳.隆昌夏布產業化發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09(8).

[3]劉恩平,熊和平,楊喜愛.隆昌夏布產業發展思考[J].四川農業科技,2004(11).

[4]蘭自濤.當蜀繡遇上隆昌夏布[J].四川黨的建設,2017(17).

[5]梁明玉.服裝面料的再生創意與設計手段[J].裝飾,2015(6).

作者簡介:唐珊(1994—),女,漢族,四川達州人,藝術設計碩士,內江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服裝與服飾設計。

猜你喜歡
夏布非遺高職
伍艷輝夏布山水畫作品欣賞
夏布遇上扎染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夏布謠(新余采茶戲)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夏布里埃藝術歌曲《幸福島》的創作與演唱分析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關于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