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國農村基礎美術教育的困境

2024-04-21 14:17王金意
中國民族博覽 2024年1期
關鍵詞:困境

王金意

【摘 要】通過對道縣農村基礎教育的實地考查,可以發現其課堂教學存在著許多突出的問題。如學校重智輕美的思想和現象存在,美術課堂教學存在著大面積的“空白”;美術師資不足,很難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美術教學目的;教學中陳舊的教學模式、內容和方法;教育經費嚴重不足,教學設備落后等諸多問題。以點帶面來看,從道縣農村基礎美術教育到中國農村基礎美術教育必須從改變陳觀念、改善教學設備、提高教師素質、注重體驗教學等方面來進行改革,只有中國農村的美術教育得到普及和發展,中國的美術教育才會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基礎美術教育;道縣;困境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1—210—03

一、道縣農村基礎美術教育的現狀

(一)地區差異大經濟文化不平衡

地區間差異大,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不均衡,導致農村美術教育出現重重困難,如:經費收入、教育設施、教學觀念、課程資源開發等問題。[1]因為經費緊張,必要教學設備無法添置,在道縣農村大多數學校沒有美術活動室,個別學校教師的備課本無錢購買。導致農村美術教育設施嚴重缺乏,基本的美術用具畫架、畫板自然也未配石膏模型頭像、人體甚至簡單的幾何圖形也沒有,就連簡易的寫生臺、低質量的襯布、靜物寫生的陶罐之類的實物也不愿購置。美術教育資源匱乏,由于學校對美術教學投入不夠,甚至是沒有投入,這樣給美術課中的欣賞、手工等教學內容的課堂教學增加了難度。在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還沒有她應有的位置,相當大一部分農村中小學還沒有真正落實美術課,有的學校甚至無教師、無教材、無作業、無考核、無檢查。美術課成了語、數、外老師的作業課、自由課、輕松課,可上可不上,無人過問。反正評估考核是看語、數、外成績。長期如此,語、數成為教師的責任,藝體學科則成為被遺棄的一片荒土,無種無收。學校旁邊小店里只能買到鉛筆、橡皮、小盒的水彩筆、膠水等工具。要讓學生畫或做出精美的作品來,是不太可能的,受工具的限制。

(二)對基礎美術教育的認識不到位

在道縣農村基礎美術教育里學校把應試科目放在學習的重點,與考試沒有關系的美術課保持的態度是可有可無,美術課可以因各種原因不上或自習,筆者在學校當志愿者的時候就因為美術老師師資不完全,所以低年級的課大多的沒有老師,這樣學生很難完全接觸美術教育,更談不上讓他們知道怎么認識美、感受美、表現美。因為與考試無關的美術課,被不少人視為“雞肋”,棄之不能,食之無味。雖然教育部簽發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正在討論制定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第四章也明確指出“配齊音樂、體育、美術等薄弱學科教師,開足規定課程。盡管素質教育的呼聲已久,能力培養的地位提得較高,但農村學校全面教育的成效仍然較低,藝術體育學科的教育嚴重滯后。還有農村學校里幾乎沒有一人擁有一套畫具。問學生為什么?學生只說父母不給買,認為沒什么用,好好學習語數外就行了,農村廣大家長對美術課的認識還存在很大的偏見,認為學好語數外就可以了,把藝體學科視為“不務正業”。

(三)師資力量薄弱

農村美術師資力量薄弱主要存在幾個方面,筆者所在考察的一所學校,美術老師一起就2個,還有一個原來是教數學的,但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教美術了,對美術教育的基本知識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教師本人的美術基本知識技能欠佳,難以給學生起到講解示范的作用。老師年齡相對比較老化,師資隊伍薄弱,專業人才匱乏,業務素質低下,是制約農村美術教育發展的一大因素。

二、道縣農村基礎美術教育課堂教學模式

(一)鄉土資源選擇教學內容

在筆者所在考察的農村小學里,因為沒有相應的教育設施,所以筆者只能自選鄉土教材,輔助教學,筆者進村里的時候看見古村老房子上的門梁和木門上刻的得是木雕,梁上雕的是以動物為主:有魚、虎、龍等,木門上刻得是人物,富有情趣、格調清新。筆者想以這為教學內容,因為藝術源于生活,只要我們把農村中小學美術課深深扎根于我們中國自己藝術文化的土壤里,我們就會贏得優勢。

(二)鄉土資源所應用教學工具材料

針對農村美術工具相對沒有或難買的情況下,筆者充分利用農村特有的生活資源和自然資源,來有效地開展符合農村兒童實際的美術教學活動。比如說根據當地鄉村竹多、各種各樣的草類植物多、形狀各異的石頭多的特點,用草、筍片、石頭作為拼貼、編織、涂畫的材料,不僅可以利用資源,而且作品富有情趣。農村美術課也可開設一些工具簡便、材料易取的課目,如剪紙、折花、泥塑、布貼畫等,充分利用一些布片、木片、針線、報刊雜志等日用廢品來用,變廢為寶,又可以搞出地方特色,拓寬了中小學美術課受教材的約束力。藝術與生活密不可分,沸騰的社會生活里蘊含著真、善、美。

(三)鄉土資源所選用教學方法、實施教學過程

筆者所代課的班級是五年級的其中一個班,上課內容是以鄉土資源引用的美術欣賞課。內容如下:筆者向同學們展示了一些木雕作品圖片,問到:“孩子們,這些木雕好看嗎?你們有在那里見過嗎?圖案、形狀又有什么不一樣?你們家有嗎?”筆者在問這些問題的時候,同學們的非常積極的舉手回答,是因為這些木雕對他們來說的非常熟悉,還有可能就是某個同學自己家的木雕,這些木雕的形狀和內容學生都很清楚。筆者繼續開闊他們對木雕的了解,筆者說:“這些木雕作品主要以祖輩傳授為主,你知道它們的制作的過程嗎,猜一猜?”學生們啞然。筆者給孩子講述著木雕的知識,講到:“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在我們國家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可以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惫P者像他們解釋了門梁和木門上雕刻是我們中國的浮雕,筆者讓他們回去好好觀察一下各自家里門梁上和木門上的木雕,下次筆者上課時讓他們講給筆者聽自己家的木雕刻得是什么?自己覺得好看嗎?好看在那里?問下父母房屋上的木雕所代表的傳統風俗。

我們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文明的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們不能在教學中丟棄了自己傳統的工藝藝術,所以筆者以民間傳統手工藝為課題,是想以鄉土資源實施教學,因為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和傳統手工藝面臨著損毀、滅絕,如何使這些具有藝術魅力、個性特色的地方美術得以流傳和發揚,還須借助我們的美術課程去引導學生參與民間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四)進行鄉土教學評價

時娟在《農村小學美術教育淺談》中說:“美術,本身就是在不斷創新中成長的,學校的美術課堂里就更離不開創新了。與城里的學校相比,農村小學在上美術課時往往受條件限制,學生的學具材料很難齊全,常常令教師犯難。其實教師只要肯動腦筋,充分利用好身邊的環境資源,就可以指導和帶領學生根據季節和地域特征,就地取材來拓寬美術課的課程資源,培養農家孩子的審美意識?!痹跁r娟老師的《農村小學美術教育淺談》里明顯的說明了鄉土資源教學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鄉土文化的調查和學習,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生活的熱愛之情。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結合鄉土文化的美術教學,讓學生參與實踐,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與傳統的教學方式大相徑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民間遺存的鄉土美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我們力圖通過制訂新的美術課程使基礎美術教育達到如下課程目的: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2]

三、中國農村教育的困境與對策

(一)農村教學困境

農村教學主觀認識不足。是因為升學的壓力和農村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使美術教育沒有引起社會、學校、學生、家長的足夠重視,所以使農村教育的困難重重。一些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領導和中小學領導缺少對美術教育作用的認識,不了解美術知識和技能與社會生活、工作的密切關系;不了解隨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高度綜合化發展的趨勢,美術是新世紀祖國各行各業的建設者不可缺少的藝術素養;認識不到美術教育是美育和素質教育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徑;認識不到美術教育是對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培養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

農村教學客觀條件限制。因為美術教育資源匱乏,教學條件差。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農村中小學校大概有一億五千多學生,其中的大多數學校里沒有美術教育專用的教室、展廳和相關教學設備。美術課沒有教具,音樂課沒有樂曲。這不僅僅在于農村中小學教育只做表面文章,真正的原因是大多數農村中小學校根本就沒有條件。政協委員于海說過“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資源十分匱乏。大多數學校還沒有達到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音樂美術器材配備的最低標準,許多學校幾乎沒有任何音樂、美術課的器材教具?!盵3]就筆者所在代課學校孩子們十分想上美術課,可當他們真有機會上課時他們竟然拿不出一張紙,一支水彩筆,看不到一本圖畫書,只用那一雙雙木訥的眼睛看著老師,兩手空空。學生沒有專門的美術教室,沒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沒有美術課使用的書本,就更談不上課外圖書、畫冊、畫展和比賽。這已成為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資源資源匱乏的普遍現象。我國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師缺乏直接影響到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情況。地域差異導致中小學美術的師資配置不均。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低,待遇低,各種因素影響到鄉村缺少優秀的美術教師,就像筆者所在代課學校美術老師就1個,還各種困難,教育資源不平等,不受重視,工資待遇低,無住房補貼這就直接導致了農村美術教師不負責任。嚴重影響了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阻礙了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前進步伐。

(二)農村教學對策

中國的大部分低素質人口在農村,加強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有利于保護中國的本土文化純度,培養新一代農民的鄉土中國意識,保護原汁原味的民風民俗,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農村文化”。

轉變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傳統觀念,在農村中小學校中普遍存在著一種觀念就是,美術課屬于“副課”,這個“副課”當然是相對于“語數外”的主課來說的。這種把美術教育當做副業的觀念傳統在農村中小學中根深蒂固。極大的影響了新的科學的教育觀念在農村中小學校的傳播與流行。教育管理者和執行者如果都抱有這種觀念去對待美術教育,勢必無法實現農村中小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所以應當著力培養一種把“副課”轉變為“復課”的理念,推動農村中小學教育朝著更加科學完整的方向發展。阿恩海姆認為:“任何思維,尤其是創造性思維,都是通過意向進行的,這種意向又是通過知覺選擇后而生成的,由于藝術欣賞和創造活動作為一種知覺思維活動,能喚起人們的本能的創造活動,因而藝術教育便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一旦我們認識到創造性思維在任何一個認識領域都是知覺思維,藝術教育在普通教育中的地位便十分明顯了?!盵4]

加強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大多數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模式可以說僵硬、死板和老套,教育方法缺少創新,教學內容枯燥無味。課堂上學生體會不到美術課給他帶來的快樂,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們要把農村現有的自然環境資源恰當的與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結合起來,豐富農村中小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讓農村的孩子們在精神上回歸自然、培育美感,陶冶性情、激發他們愛國,愛家的情感。民間藝術在教育方法創新方面將好好利用,民間技藝的藝術傳承,我們應該保護和傳承民間文化,讓它在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發揮作用。

加強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水平,就必須建立一支具有結構合理,業務良好,發展穩定的教師隊伍。

優化美術教育資源,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如果要改善現有的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狀況,一定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來改善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教學設備投入,??顚S?。

參考文獻:

[1]劉宏偉.農村美術教育現狀及對策[N].美術報,2007—03—31.

[2]尹少淳,主編.美術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于海.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中列入藝術教育專項[N].農民日報,2008—03—11.

[4](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著.藝術與視知覺[M].滕守堯,朱疆源,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困境
困境
夏日困境大“突圍”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如何幫助學困生走出困境
必須正視的理論困境
困境中的歐洲一體化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論狹義平等理論的三重困境
中國“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刑事禁止令執行的困境及完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