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幼兒視角下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策略

2024-04-21 01:39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第二實驗幼兒園劉國榮
家長 2024年8期
關鍵詞:大班教師應規則

□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劉國榮

近年來,科學實施大班幼兒工作,培養幼兒優良的學習品質,讓幼兒順利步入小學生活,是大班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工作,是社會各界的熱門探討話題。幼兒教師需加強教育資源的開發,提高銜接教育質量,為幼兒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做好鋪墊。文章探討大班幼兒視角下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策略,簡要分析幼兒學習品質的影響因素,圍繞“學習興趣”“規則意識”“任務目標”“專注思維”“獨立思考”“想象創造”六個方面,詳細介紹教育培養計劃,以供一線教師及家長參考。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奠基石,把握好幼教黃金期,對個體終身成長起著積極的作用。大班幼兒視角下的教育活動,能夠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讓幼兒在未來小學生活中快速適應全新的學習環境,減輕幼兒的入學壓力。學習品質即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呈現出的行為、態度、習慣、方法,幼兒擁有良好的學習品質,能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全新的學習挑戰,提高適應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此,幼兒教師應加強對學習內容的開發與設計,以大班幼兒為主題,為幼兒未來小學生活做充足準備。

一、幼兒學習品質的影響因素

大班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的良好學習品質,教師應從多個視角進行解讀,對教育活動做出全面分析,探究具有針對性的教育舉措。

首先,從幼兒先天因素視角出發,教師要對幼兒個體發展做出評價。幼兒的性格特點、學習風格、興趣愛好、性別差異等都對其學習品質的養成產生不小的影響,先天因素會影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與成就,教師需理性制定教育計劃。其次,從家庭教育視角出發,家庭環境、家長教育方式等對幼兒學習品質也有著直接影響。例如,在部分家庭中,家長更加注重對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幼兒教育效果也會較為明顯;家長的教育理念較為先進,會為幼兒學習品質帶來積極影響。最后,幼兒園的教育環境會給幼兒學習品質帶來直接影響。教師的教育方式、園所的教育理念、幼兒園的教育資源配置等都會影響幼兒的學習品質。

綜上,幼兒學習品質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教師需綜合考慮多種情況,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設計教學活動。

二、大班幼兒視角下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策略

(一)激發興趣,增強探究意識

興趣是幼兒開展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探究意識則為引發幼兒主動探索、自主發現、大膽創新的前提。在大班幼兒視角下,教師應加強對教學活動的開發,以“激活興趣”為主題,不斷增強幼兒對所學知識的探究意識,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落實大班幼兒對幼兒教育提出的要求。

首先,教師應當觀察并了解幼兒的“興趣點”。興趣是驅動幼兒展開深度學習、深度探索的最佳動力,教師應當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與愛好,充分了解幼兒感興趣的話題與活動,為其設計與之相關的學習活動。例如,大班幼兒對“與新朋友交往”較為感興趣,常常詢問教師相關問題,對此,教師可以開展混齡教育,帶領幼兒走進小、中班中,以實踐交往活動來滿足大班幼兒的好奇心及學習探究興趣,初步發展大班幼兒的探究意識。

其次,教師可為幼兒創設趣味性的學習情境,以情境為引導,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探索。例如,在“升學”這一話題中,教師可為幼兒設計“小學校園”的學習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自主交往并詢問自己較為好奇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發展,會主動地觀察、思考并解決問題,在情境帶動下形成較強的探究意識,有效落實教育目標。

最后,教師可鼓勵幼兒自主“總結經驗”與“交流想法”。幼兒探究意識的養成不僅要學會解決問題、分析問題,還要在探究學習結束后,學會自主總結經驗,這樣才能增強探究意識。例如,在情境學習結束后,教師可基于幼兒最初提出的問題,讓幼兒自主總結學習經驗,鼓勵幼兒互相學習、自主交流,使其在總結與分析中拓寬知識面和思維方式,提高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二)注重規則,樹立規則意識

良好的規則意識是幼兒學習、生活和社交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大班幼兒視角下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加強規則教育,通過遵守規則、制定規則、理解規則,幫助幼兒養成良好學習品質,讓幼兒在未來更好地適應學習環境、掌握新知識及建立新的人際關系。大班幼兒視角下的規則意識應當落實在教育活動中的各個環節,教師需秉承著“全面性”的教育原則,使幼兒了解“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應基于“一日生活”中的生活環節,為幼兒制定明確的生活規則。比如,在幼兒更衣、午休、盥洗、排隊外出、用餐等多個環節,教師應加強規則教育的滲透,讓幼兒掌握不同生活環節的規則,并要求其認真地完成各項生活活動的任務,以真實的生活情境增強幼兒對規則的認同感。

其次,教師可利用區域活動,讓幼兒“制定規則”。區域活動是幼兒自主學習的重要體現,良好的活動秩序是對區域活動的最佳保障。對此,在區域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讓幼兒基于本次活動特點自主設定活動規則。比如,在角色扮演區域,教師可提出問題:“我們在區域游戲中要注意哪些事項?應該遵守哪些規則?”幼兒提出“合理分配角色、遇到問題及時溝通、不能惡意傷害他人”等規則。通過自定規則,幼兒從內心處認同規則,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最后,教師要強調規則的“執行”與“監督”。隨著幼兒規則意識的發展,在師幼共同制定完活動規則后,教師應要求幼兒嚴格執行規則并監督他人、約束自己,確保規則教育的有效性。具體而言,在執行規則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學習榜樣;開發“小班長、管理員、小組長”等角色,讓幼兒在學習、生活、游戲中互相監督、自主約束,將規則教育落在實處,讓其學會自主糾正“違規行為”,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行為規范和價值觀,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做好準備。

(三)設定目標,明確任務方向

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并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有助于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對幼兒身心發展起著積極作用。明確的學習目標能讓幼兒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能激發幼兒學習的動力與積極性,幫助幼兒更好地組織自己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對此,在大班幼兒視角下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以目標為導向,讓幼兒成為“設定活動目標的人”,在自主構思中促進學習品質的提升。

首先,在各項學習活動開展后,教師可與幼兒一同制定學習目標,在區域活動開始后提出問題:“在本次區域活動中,大家有什么活動想法?要完成哪些活動任務?有什么活動目標?”與幼兒共同交流與探討,引導幼兒完成活動目標的設立,讓幼兒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對學習項目的興趣和意愿,在獨立思考中學會為自己設定學習目標。隨著目標的設定,幼兒的學習動力得到提升,其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也會得到穩定發展。

其次,在設定目標的基礎上,教師還應幫助幼兒明確任務方向,有效地指導幼兒完成任務。例如,在區域游戲中,幼兒嘗試“搭建金字塔”,但幼兒在活動中忽視了對“金字塔”形狀的觀察,認為搭成“三角形”的建筑即可?;谟變哼@一活動目標,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具體的教育指導,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任務要求,掌握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技巧。如,教師可向幼兒介紹金字塔為“三菱錐”,雖然平面視角看到了“三角形”,但建筑物有“四面”,幫助幼兒解決游戲問題。隨著問題的解決,幼兒的任務方向更為明確,活動狀態也得到有效改善。

(四)問題延展,提高學習專注力

小學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不同,前者每節課有固定的活動時長,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學習專注力;后者教學活動時間較為自由,對幼兒要求不高。對此,在大班幼兒視角下的品質培養中,教師應加強對幼兒“學習專注力”的培養,為幼兒創造一個有利于專注力發展的學習環境,并結合課程活動,通過提問、引導、延展等教育方式讓幼兒專注地完成一項學習活動,在不知不覺中促進幼兒學習專注力的發展。

例如,在大班幼兒社會領域活動“祖國各地的特產”中,本課要求幼兒理解“特產”這一概念,并要求幼兒說出自己家鄉獨有的特產;認識不同地區的特產。在教學活動開始后,教師可以先向幼兒提出問題:“我們家鄉有哪些特產?你品嘗過哪些特產?”讓幼兒講述自己對家鄉特產的記憶。在第一環節討論結束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幼兒展示圖片并提問:“你認識圖片上的特產嗎?他們都是由什么制作的?都叫什么名字?”基于話題展開更深層次的提問,提高幼兒對該學習話題的專注力,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家鄉的特產及其特點。在第三環節中,教師可為幼兒準備全國知名地區特產的圖片,并為幼兒創設“看特產猜地區”游戲活動,圍繞主題活動“特產”展開深層次學習,以趣味游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活動的專注力。至此,隨著各個學習環節的環環緊扣,幼兒對所學知識展開了更深層次的探究,隨著各個教學環節的延展,幼兒學習專注力得到了顯著提高,良好學習品質也隨之養成。

(五)自主探究,學會獨立思考

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是良好學習品質的重要體現。大班幼兒的學習能力較強,能獨立完成一些較為復雜的學習項目。對此,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中,教師可實施“教育放手”,鼓勵大班幼兒對所學知識展開自主探究,不過多地給予幼兒學習提示與幫助,讓幼兒學會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推進幼兒優良學習品質的養成。為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基于大班幼兒視角下,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

首先,教師要為大班幼兒打造具有開放性的探究環境。大班幼兒好奇心強且探究欲強,對生活中的各種事件、情況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究欲,常常詢問教師“是什么、為什么”等問題。面對大班幼兒這一年齡特點,教師應以積極引導為主。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大班幼兒基于某一自然現象向教師提出“為什么”問題,此時教師可引導幼兒通過查找資料來解決問題,或基于所提問題設計研討會,讓幼兒集思廣益,在自主分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發展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其次,教師要發揮自身的教育引導作用。大班幼兒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能力是在潛移默化中發展起來的,待大班幼兒提出探究問題后,教師可以以啟發引導為主,進一步強化幼兒的觀察力與思維能力。例如,大班幼兒在戶外活動中觀察到“石頭下的昆蟲”,向教師提出問題:“昆蟲為什么住在石頭下?它們不會被石頭壓壞嗎?”教師可基于問題做出引導:“石頭太硬了,石頭上沒有可以居住的‘小房子’,請你再仔細看一看,昆蟲到底住在哪里呢?”讓幼兒更加仔細地觀察自然現象并對現象展開深度思考,在獨立探究中強化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促進其獨立思考意識的發展。

(六)大膽想象,釋放創造思維

想象力、創造力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其能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打破常規,在不斷創新與嘗試中靈活應對各種學習問題,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在大班幼兒視角下,教師應注重對教學內容的開發,讓幼兒基于所學內容大膽想象,在自由創造中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為幼兒未來小學寫作、科學活動等做好奠基準備。幼兒想象力與創造思維的培養既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也需要幼兒的大膽嘗試,對此,教師可以將該學習品質養成滲透在不同活動中。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語言領域中的繪本教學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思維。在繪本閱讀的選擇中,教師可為幼兒提供“無字繪本”,如《黃氣球》《為什么》《掉落的禮物》《手電筒看見了什么》等。此類繪本只有豐富的圖像,沒有文字介紹,教師可以讓幼兒在閱讀中大膽地展開想象,并要求幼兒講述自己對畫面的所思所想。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要過多地干涉幼兒講述的內容,讓幼兒自由地想象畫面、解讀故事,在自由表達中發展幼兒的創造思維。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區域活動發展幼兒想象力及創造思維。比如,在角色表演區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主創編劇本、情節、角色、形象,讓幼兒以游戲的形式自主創編故事、演繹情節,通過肢體語言及角色互動,促進幼兒想象力與創造思維的發展。再如,在音樂表演區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結合音樂風格,自主創編音樂律動,給予幼兒自由創作的空間,促進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間達成的目標,教師應做好教學資源的開發、教學活動的設計,落實各項教育要求及原則,既要重視幼兒成長過程中的興趣引導,還應關注幼兒的學習態度,更要注重幼兒學習方法的培養,讓幼兒形成更優質的學習習慣,激發幼兒的發展潛力,為幼兒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大班教師應規則
撐竿跳規則的制定
數獨的規則和演變
認知風格與大班幼兒閱讀理解能力的關系研究
語文教師應具備的“文本素質”
有愛的地方就有家——大班繪本閱讀活動《想要一個家》
讓規則不規則
我是一顆閃亮的小星星——大班繪本閱讀活動《高個子皮皮》
TPP反腐敗規則對我國的啟示
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從大班閱讀活動“七只瞎老鼠”說說課堂提問這點事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