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論語》方言誦讀的三重要義

2024-04-22 08:23范錦宜
青年文學家 2024年6期
關鍵詞:官話韻味敬畏

范錦宜

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孕育了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隨著歷朝歷代儒家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集萃了儒家思想精華的《論語》也越來越受人們的尊崇,并于當代成為一部人人必讀的國學經典。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以方言朗讀《論語》時呈現出的獨特韻味,彰顯了古之經典在不同方言下的包容性與趣味性。在此基于方言誦讀的視野,簡要剖析《論語》方言誦讀的三重要義,即典著性內涵、可讀性特征及其方言性韻味。

一、誦讀視野下《論語》的典著性內涵

(一)《論語》傳承了儒家學派的思想精華

作為儒家經典的《論語》,其包含與傳承了儒家學派的思想精華及精神內核。在筆者看來,《論語》集中體現了孔子的仁愛思想,崇尚親親之愛、克己之道、忠恕之道;體現了孔子的政治理念,遵循倫理性的政治原則與政治秩序,強調道德教化,以禮為教、以和為貴、建立“大同”社會;體現了孔子的處世原則與方法論,提倡過猶不及、因時制宜的中庸之道;體現了孔子的價值判斷與人格理想標準追求。

于“仁”?!叭省笔恰墩撜Z》的核心思想,是孔子的倫理思想核心,亦是傳統儒學文化的精粹。春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百姓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日漸凸顯,逐漸成為國家強盛興衰的決定性力量?;诖?,孔子“仁”思想應運而生?!叭省弊鳛榭鬃由鐣蝹惱硭枷氲暮诵募白罡叻懂?,其內涵豐富。筆者認為,其中“仁者愛人”是“仁”思想的精神內核,克己之道與忠恕之道是“仁”思想的踐行原則。

于“禮”??鬃铀畹拇呵飼r期,是一個社會秩序極為混亂的時代。舊的秩序已經被破壞,新的秩序仍未被建立起來??鬃右簧闹鞠蚓褪墙⒁粋€理想的秩序?!岸Y”是孔子理想社會下的制度、政治秩序與行為規范的具體體現,也是成就個人、治理邦國,以及維護社會秩序的必要準則??鬃又铝ν脐惓鲂?,對“周禮”進行補充及發展,而后凝練出“禮”的三個應用層面:個人自覺遵守的行為道德準則(修身)、治理國家的重要政治方略(治國)、維護社會秩序的必需工具(平天下)。

于“中庸”。中庸為孔子提出的至高處世哲學,其表現為中正平和、不偏不倚、和諧融洽、適時適地。在孔子看來,過和不及都是不好的,人的思想和行為最好的狀態是中道。在《論語》中,有“禮與和”的中庸之道,禮的運用以和為美,禮與和要達到完美融合,恰到好處;有“文與質”的中庸之道,體現了文與質是對立統一,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只有文采與質樸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佳境界。此外,中庸之道具有靈活性,需適時適地進行恰當調整。

于“君子”。君子是孔子的理想人格,需通過個人自身努力成就至高道德素養,成就獨立人格。君子仁愛信義,品格高尚。君子不同于小人,君子追求德與義,小人則以利作取舍。這體現了儒家學派對理想人格的無上追求。

(二)《論語》凝合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氣場

中華民族的文化氣場的先決條件是“敬畏生靈”,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價值取向是“以和為貴”。三者凝合,形成巨大的民族文化氣場。三者在《論語》中均有體現。

先決條件:敬畏生靈??鬃拥木次分臉O高,他敬畏鬼神、敬畏生命、敬畏自然。首先,孔子不議論鬼神,卻也不否定鬼神的存在,對其保有一種較為淡薄的敬畏之心。其次,孔子敬畏生命?!褒S戒”關乎祭祀,戰爭關乎家國存亡與百姓生命,疾病關乎百姓的生命健康。而這三件事都是關乎生命且是孔子所十分看重且謹慎的事,可見其對生命心存敬重。最后,孔子敬畏自然??鬃又挥敏~竿釣魚而不用大網,會進行弋射但不會傷害歸巢棲息的鳥??鬃訉ψ匀蝗≈卸?,不乘危殺生,展現了其對于自然的敬畏之心。

理想境界:天人合一?!疤烊撕弦弧笔侨寮覍W派的重要思想之一,其哲理深刻,意義重大??鬃诱J為“斯文之所喪”是由神秘的“天”所決定。不僅如此,孔子甚至認為他的使命和政治主張能否實現,完全是由命運決定的??鬃犹峒盀槭サ年P鍵是“天人合一”,圣人不僅要懂得敬“天”,并要善于對其進行模仿學習,發揮“人”的力量,盡人事,聽天命,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價值取向:以和為貴?!昂汀笔俏覈糯罡邇r值標準。禮的運用需要以和諧為貴,以和諧為治理目標?!昂蜑橘F”是最高的目標,也是根本的價值追求。但并不能無條件進行調和,應用禮進行規范?!熬雍投煌?,這里孔子點明了應保留自己對事物的理解與看法,不可人云亦云?!耙院蜑橘F”是為了保證相對穩定和諧的秩序,是建立中華文化氣場的價值取向。

二、誦讀視野下《論語》的可讀性特征

誦讀是我國最古老的教學方式之一?!罢b”表示一種情態,通過以音傳情的表述方式,增進對誦文情感表達的理解,培養語感;“讀”側重于對內容本身的理解與體悟,二者結合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經典著作是誦讀內容的不二選擇。作為經典,其睿語哲思濃縮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思想精髓,是中華文明的最佳傳承載體,歷經千年仍熠熠生輝。誦讀經典,是誦讀者與經典進行文本對話的過程體現,不僅能增強誦讀者對于經典著作的領悟力,加深對其情感哲理的真切理解,使其提高文化素養,學習中國人的審美情懷與感悟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時誦讀經典有助于塑造健康人格與是非標準,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墩撜Z》作為一部國學典著,可讀性極強,且符合誦讀的具體要求,其具體特征表現為:

(一)用詞平易,貼近日常

《論語》中人物多為本色記述,適時記錄了說話者的真實情感狀態表現,具有口語化特點。例如,“子曰:‘賢哉,回也!”真切記錄了孔子對顏淵極高的贊賞之意;而在顏淵去世后,“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運用擬聲詞及感嘆語氣,表現出孔子的悲痛之情。

(二)言近旨遠,言簡意深

《論語》的語言表達是簡潔平實的,而表達的哲理是深遠的。其采用最適于被百姓所理解與接受的方式,談論他們最容易感悟卻難以言傳的哲理。譬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簡單八字便概括出孔子所傳達的做人應虛心向他人學習的精神體現。在誦讀過程中,誦讀者可更為直接領悟到誦文意蘊的深邃。句子簡練,便于不同年齡層段的誦讀者進行誦讀。

(三)巧用比喻,耐人尋味

《論語》中巧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采用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并為人所熟知的事物做形象性的說理,將深奧的哲理寓于具體的形象當中。譬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光如奔騰的河水一般流去,日夜不停,一去不復返。此句以河水為喻,勸諫人們珍惜時光,把握當下。誠如上述所言,善用比喻使句子富有詩意,同時蘊含深刻的哲理,耐人尋味。

(四)形成排比,凝練規整

縱覽全書,排比手法在《論語》中使用頻率較高,如“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從以上兩句可看出,通過將具有共性的事物或現象進行排比,句子具有凝練規整之美,同時增強了語勢,提高了句子的說服力。排比句式加強了《論語》誦讀的韻味,使其富有節奏感,誦文氣勢連貫而起,一氣呵成,有助于誦讀者增強語感;句式整齊劃一,亦便于記憶。

三、誦讀視野下《論語》的方言性韻味

方言作為地域文化的物質載體之一,承載著悠長的地方歷史文明特色,寄托了人們對家鄉的情思。以方言誦讀典著將會呈現出獨特的韻味,為誦讀者帶來別樣的感覺。

(一)選擇何種方言:方言的選擇

方言是語言在不同地域的變體,不同方言間存在著讀音、語法及文化表達等差異。結合各方言的特點,選擇不同方言對《論語》這部國學經典進行誦讀,將會產生專屬于該方言片區的獨特韻味。

一是北方方言。其以北京話為代表,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其中包含北方官話、西北官話、西南官話,以及下江官話四種次方言,分布區域最為廣闊。北方方言又稱為“官話方言”??鬃釉诖呵飼r期進行文學教化活動與著述采用的基本為“雅言”。據考證,雅言是中古漢語時期流行于中原的官方語言,而后逐漸演變為“中原官話”。如今的中原官話是北方官話的一個分支,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部、山東西南部一帶。因此,用北方方言(特別是河南話)對《論語》進行誦讀,可使誦讀者最大化地接近其產生時的讀音,加深對《論語》情感與哲理的理解。

二是吳方言。其以上海話為代表(一說以蘇州話為代表),分布于江蘇、長江以南,鎮江以東(鎮江不在內)地區和浙江大部分地區。吳方言歷史悠久,自商周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變遷,底蘊深厚?,F代吳語保留了眾多古音因素,具有較多與古韻書吻合的字音。其中保留了濁音、尖團音分化、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具有較多的古漢語用字用語。用吳語誦讀《論語》,可使誦讀者真切感受到古音及古韻的魅力。

三是湘方言。其以長沙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內大部分地區。湘方言中存在大量重疊現象,《論語》中也具有較多以重疊詞或重疊句式排列成句的語篇,如“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君君”“父父”“子子”等均為重疊形式。此外,湘方言中具有較為豐富鮮明的語調,增強了誦讀的趣味性,可使誦讀者在誦讀過程中更為直接感悟語篇所表達的情感。

四是贛方言。其以南昌話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東北沿江及南部除外)、湖北、東南一帶。贛方言形成自身語言系統時間較晚,其融合了客家方言、北方方言等地域方言的特質?!扒貪h到唐末五代來自中原地區的大量移民與江西土著居民不斷融合形成了一代代新的土著;隨著人口的融合,中原方言與江西土著語言也發生融合;至晚在唐末五代形成了漢語七大方言之一贛方言?!保ā吨袊窖缘男纬膳c分類及其保護》)其中南昌話保留了大量的宋元古音,保留入聲調,便于誦讀時進行聲調的切換。

五是閩方言。其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東部的潮州和汕頭一帶,以及海南與臺灣地區。其分支眾多,方言文化獨特,保留了許多古漢語元素及特點,古樸典雅,通俗生動。用閩方言進行《論語》誦讀,既增強了語篇的表現力,語言生動有趣,也使誦讀者增進了對《論語》思想的認識。同時,閩方言是諸多華僑和華裔的交際語言之一。以閩方言誦讀《論語》,可擴大《論語》的國際影響力,寄存海外游子的故鄉情思。

六是客家方言。其以廣東梅州話為代表,分布較為廣散??图以挼母}可追溯至西晉時期,中原士族相隨南逃,客家人最主要的先民的首次大規模南遷出發地便是洛陽,可由此聯系至中原時期的“官話”;而后客家先民又多次南遷,最終于廣東的梅州、惠州一帶地區扎根。在此過程中,客家方言系統逐漸形成,故方言分布較為廣散。用客家方言進行《論語》誦讀,可使誦讀者了解不同地區對客家話的傳承情況,傳承客家方言的同時領略《論語》的經典魅力。

七是粵方言。其以廣州話為代表,分布于廣東中部、西南部及廣西的東部、南部?;浄窖员A袅舜罅康墓艥h語口語詞,《論語》中也存在較多的口語詞,用以記錄說話者當下的情感狀態。用粵方言對《論語》進行誦讀,可使誦讀者直觀領略《論語》的獨特韻味。

(二)為何產生韻味:韻味的產生

首先,方言作為地方文化的載體,具有鮮明的地域標志,映射著當地悠長的歷史記憶。方言是人們與家鄉間的情感紐帶,寄存了種種情思;更是文化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傳承著當地的文化基因?;诖?,《論語》的誦讀也別具一番風味。方言匯集了當地歷史上大量的語音、語法、詞匯等,不同方言具有各自獨特的韻味。用不同的方言進行《論語》的誦讀,呈現出的對篇章的理解和語音聲律都會有所不同,各具特色。其次,方言凸顯地方人文情懷,利于人們表達豐富真切的情感,極具人情味。方言是地方的情感紐帶,同鄉人之間的“交流密碼”。在日常生活中,方言的表述要比普通話更自然曉暢,有利于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具有強大的文化感染力。用方言進行《論語》的誦讀,可緩解典著所帶來的遙遠感與陌生感,使人們真切感悟《論語》中豐富的情感,感受當今人民與先輩圣人連接的延續之感,繼而進行文化身份認同。最后,方言保留了古老的文化面貌,提升了人們對該文化品德與價值觀的認同?!墩撜Z》中滲透著許多哲理及價值觀念,而方言也保留了較為古老的語言文化面貌,承載著當地的文化基因。

猜你喜歡
官話韻味敬畏
略述《三腳螭龍壺》的壺姿韻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壺中韻味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敬畏先烈
秋之韻味
秋的韻味
敬畏 果決 篤信
征集官話易祛除官話難
西南官話中古泥來母的今讀類型與演變層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