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教學法,讓培訓落地有聲

2024-04-22 06:25熊莉陳權歡
人力資源 2024年3期
關鍵詞:投標人評標罰款

熊莉 陳權歡

培訓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提供廣泛的學習機會有利于員工的個人成長。培訓的關鍵在于“落地”,因此,人力資源部門不斷變革培訓形式,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與傳統講授式教學相比,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形式。它不是簡單的舉例教學,而是將現實中的問題帶到課堂,課前進行策劃與準備,圍繞一個教學內容,以案例為中心,通過教師、學員雙方的共同討論分析,提升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以采購監督業務培訓為例,淺談案例教學法的實際應用,讓員工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建立解決問題的思維,變“被動吸收式”為“主動探索式”,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培訓成果轉化效率。

案例教學實踐

●導入案例法

在培訓中,員工通常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內容興趣不高,比如類似法律法規的內容,這時可以引入案例教學法。教師可以導入具有代表性的小案例,讓學員先用工作經驗來推理案例的結果,教師在闡釋法律法規后再作案例綜合分析,讓學員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加深對法律法規的理解運用。

例如,在講解評標現場監督時,教師可以給學員安排這樣的案例:“評標過程中一名評標專家需要退出評標委員會,假如你是評標現場監督人員,你這個時候應該如何處理?”《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國家七部委第12號令)第五十三條規定:“評標委員會成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行政監督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內參加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的評標;情節特別嚴重的,取消其擔任評標委員會成員的資格:(一)應當回避而不回避;(二)擅離職守;……”根據規定,學員得出的結論可能是“評標過程中,不得中途離開或提前退場”,但在實際工作中,有三種情況可能導致評標專家中途退場:一是在評標過程中評標專家突發疾病,難以繼續開展評標工作;二是評標專家到達現場后,發現有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招標人、投標人,出于回避的原則而退場;三是評標專家有急事不能完成項目的評審工作,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評審時間比較長的情況下,在抽取專家時沒有明確通知工作量,現實中雖然有些評標專家答應參與評標,但實際需要的評審時間超出預期。

通過討論分析,讓學員了解到,評標專家確因特殊情況需要中途退場的,首先應征得評標委員會負責人、現場行政監督人員的同意,及時告知采購人或者代理機構暫停評審。隨后,從專家庫中加緊抽取評標專家。如屬上述第三種情況,需要評標專家書面說明中途退出的原因,并對投標人、投標情況做出不得泄露的承諾。同時,中途退場的評標專家作出的評審結論無效,由新抽取的評標專家重新進行評審。

●案例辯論訓練法

案例教學法需要師生之間的互動,互動的主要形式就是討論。舉例說明:采購項目投標人資格條件一般要求投標人參加采購活動前三年內,在經營活動中沒有重大違法記錄(“重大違法記錄”是指供應商因違法經營受到刑事處罰或者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為了讓學員正確理解較大數額行政罰款如何判定,可以選擇這樣的案例:某采購項目開標日期為2022年4月20日,資格審查時發現其中一投標人在2021年12月30日受到120萬元的行政罰款處罰。請問,該公司是否屬于有“較大數額罰款”的情形?

根據財政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第一款“較大數額罰款”具體適用問題的意見(財庫〔2022〕3號),“較大數額罰款”認定為200萬元以上的罰款,自2022年2月8日起施行。討論結果:有的說屬于,依據是財庫〔2022〕3號文件;也有的說不屬于,理由是財庫〔2022〕3號文件自2022年2月8日起施行。教師最后分析,由于該采購活動中資格審查的認定行為發生在2022年2月8日以后,但供應商受到罰款的日期在2022年2月8日以前,關于該行政罰款是否為“較大數額”的問題,應向作出處罰的單位函詢認定。這樣的討論,可以加深學員對此類知識點的印象,提高培訓成果轉化率。

●綜合案例討論法

學員分成幾個小組,教師挑選相對復雜的綜合性案例,將案例提前布置給學員小組,學員查詢資料、展開討論后形成小組意見,先由小組派代表上臺匯報討論結果,再由教師點評。

例如,某農業設備采購項目中標候選人公示期間,收到一份異議,投標人甲質疑中標候選人乙提供的產品檢驗報告造假。問題:假如你是負責異議調查處理的工作人員,你應該如何牽頭開展工作?(案例中將項目招標文件相關內容附上。)

●現場模擬訓練法

該方法類似于情景劇,由學員模擬招標投標活動中的開標、評標等關鍵環節,通過實戰演練,加深學員對所學法律法規的了解,讓學員對采購監督業務有更加直觀的理解和切身體會,同時提高學員的應變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

開展好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對培訓教師的要求

案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編寫、選擇案例,組織討論,還要注意案例的更新,具體要求為:

1.具備良好的組織能力;

2.具有豐富的采購監督業務知識和實務經驗;

3.選取的案例要真實,但是應當對真實案例進行一定加工,適當簡化案例情節,使其與教學知識點更契合;

4.選取案例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突出廣度和深度;

5.案例要能與學員的工作實際相聯系。

●案例教學對學員的要求

1.學員要主動預習相關教學內容,這可以培養學員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

2.課堂互動非常重要。教師利用情景再現、設錯找錯等多種形式引導教學主題,注重把工作實際中的經驗、做法、疑問、困惑帶到課堂上,讓學員自始至終聚精會神,主動參與;教師與學員互動,利用課件等多媒體資源,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并提升學員的思維能力;學員之間互動,利用小組討論和課堂比拼,讓學員享受學習的樂趣并且發掘潛能;更加突出學員的主體地位,讓學員自己總結教學知識點,充分打開思維深度與廣度。

●案例的主體

案例的主體也稱案例的背景資料,一般按記敘的方式層層展開。案例背景涉及公司基本信息描述、目前的狀況、相關環境信息等。根據教學的目的交代背景事件的信息、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等。培訓課堂教學的案例背景資料不宜過多,過長和復雜的案例會增加案例討論和教學的難度,這樣的案例更適合通過案例分析專題會去研討。

案例的背景除了要將有關情況交代清楚,還要注意捕捉與制造情節中的沖突,如與常理或公認邏輯相悖、事件本身的矛盾和解決方案的對立等。這些矛盾與沖突都能引發學習者的濃厚興趣。案例的結尾要讓學習者感覺意猶未盡,這是因為案例本來就是要留給學習者去“續寫”的。案例在設置上要有情節上的沖突,讓學習者從多角度思考,把一個問題考慮得更深入全面。

●問題的設計

案例教學要啟發學習者在解決問題中思考,因而對案例問題的設計應以引導學習者來解析案例中的難題為核心。通常需要用問題推動學習者站在決策者的角度,去面對管理問題的挑戰,做出決策。學習者需要討論的問題最好不要超過3個,根據實際情況以1—2個為最佳。

●案例的解析與解決方案

盡管案例教學由學習者來討論解決方案,但講師也需要準備一個案例解析的結論。這個結論是培訓開始前做出的,在案例教學的最后講出這個結論并導出學習要點,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學習要點就是結論的理論依據。在案例教學的實際課堂上,講師的案例結論與學習者解析的結論也有可能存在不一致。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講師需要依托學習者的討論對案例解析的信息進行點評,不斷提煉“共性”的信息,必要的時候還需要就某個觀點進行論證補充。

總之,案例教學法的設計與實施,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問題。無論設計還是實操,需要進行深入的學習才能熟練掌握。

作者單位 中國煙草總公司貴州省公司

猜你喜歡
投標人評標罰款
罰款扣物無依據 居民告贏廣電局
瘋狂“涂鴉”不會被罰款嗎?
遏制浪費需要剩菜“論克罰款”硬招
基于TOPSIS模型的精益評標方法
評標工作中有關量化指標體系建立的探討
序貫拍賣中報價排序信息披露的研究
博弈論在建設工程招投標中的應用
煤質超標企業將處3萬元罰款
當前招投標環境中投標人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二級密封價格機制工程招標模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