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幼兒為中心 構建全過程育人體系

2024-04-22 09:12張秀萍
云南教育·視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辦園繪本基地

張秀萍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沾益區第二幼兒園自2018年辦園以來,始終堅持以“讓每個幼兒享受快樂的教育,感受成長的幸?!钡霓k園宗旨,以“健康教育為基石,繪本悅讀為生華”的辦園理念,以“體育游戲、繪本閱讀”為辦園特色,凝心聚力打造“一長廊兩基地三社團四室五區”(一長廊,為黨建文化長廊;兩基地,為紅色教育基地和勞動教育基地,其中,勞動教育基地又分作兩個支系:水稻種植支系和蔬菜種植支系;三社團,即免費為幼兒開設葫蘆絲社團、舞蹈師團、繪畫社團三個社團;四室,即閱讀室、美工室、角色游戲室、大型建構室;五區,指涂鴉區、沙水區、騎行區、安吉游戲區、傳統體育游戲區),在活動中推動課程游戲化,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強化黨建引領,嚴把辦園治校關。幼兒園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通過規范黨務工作、規范議事決策程序、修訂完善幼兒園辦園章程等把牢辦學方向,充分發揮黨建工作對德育工作、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校園安全、幼兒保教等工作的引領,筑牢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為幼兒園整體發展“把關定向”。

強化隊伍建設,把好師資建設關。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園內園外培訓以及“線上+線下”的方式,不斷提高教職工的綜合素養;充分發揮法治副校長、健康副校長作用,每年開學前開展校園安全、普法強基和衛生知識等講座,進一步綜合提升教師素養;開展師徒結對、課賽評比,充分發揮教師們主觀能動性、在工作中學習、在崗位上鍛煉,多角度全方位引導教師們發掘生活中蘊含的教育契機,捕捉教育的閃光點,生成自己的班本課程,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傳幫帶的良好氛圍;緊緊圍繞課題研究,優化教育資源,有力助推教師專業化建設持續健康發展。

用活質量月,把好優質課程關。幼兒園準確把握《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在一日生活中挖掘孩子們的興趣指向、熱點話題以及偶發事件中的教育價值,勇于嘗試留白課程,將預設與生成互融,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班本課程。同時,通過同課異構展示教師教學成果,搭建互相交流、互相借鑒、互相學習的交流平臺,學以致用、以學促教,切實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落實到幼兒園保教工作的各環節,形成了“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長”的良好格局,推動了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持續穩步發展。

強化繪本閱讀,把好繪本精選關。定期開展親子閱讀、繪本半日閱讀、繪本教研,邀請云南師范大學專家、教授進園開展親子繪本閱讀專題講座等活動,促進繪本閱讀持續有效開展;通過家長群向家長推送國內外網絡經典繪本,家園攜手自制園本繪本教材,并圍繞“一班一繪本”進行班級環境創設,每學期定期開展親子繪本制作,現已自制繪本1000余冊,21本自制繪本獲省級獎勵。同時,開展幼兒“小喇叭”廣播經典誦讀廣播、親子共享閱讀、圖書漂流、繪本劇展演等活動,建立起以幼兒園為主導、家長幼兒為主體的親子閱讀體系,通過家園合作,將親子閱讀沁入童心;搭建親子好聲音、我是故事大王、繪本劇展演等活動舞臺,展示幼兒才藝,挖掘幼兒潛能,讓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

用好體育器材,把好傳統體育關。打造傳統體育游戲,引進滾鐵環、踩高蹺、踢毽子、跳橡皮筋、彈彈珠、玩小棒等21種傳統體育游戲,教師們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引導幼兒回味經典,認識傳統游戲。通過開展“玩轉游戲,鍛煉增智”戶外大循環活動,每班定期輪換開展,豐富有趣的傳統體育活動讓幼兒在體驗、探索、參與中獲得快樂,激發了對傳統體育游戲的探索興趣,進一步了解傳統體育知識,鍛煉了體魄,營造了濃郁的游戲氛圍。

紅色教育植根紅色教育,把好紅色教育關。幼兒園堅持以黨建文化為引領,建有黨建文化長廊,使偉大的建黨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精神入腦入心,成為每位教職工行動的指南,思想的標桿,讓革命精神抬頭可見,低頭可學。同時,緊扣時代潮流,以幼兒園現有防空洞、迷宮區域為載體,讓幼兒以游戲的方式感受血戰湘江、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激戰臘子囗、勝利大會師等革命經典故事,生動演繹紅軍長征感天動地的偉大事跡。通過講紅色故事、唱革命歌曲、參觀紅色基地、祭奠革命英烈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幼兒接受紅色教育,在幼小的心靈上播下紅色的種子,激發和培養幼兒愛黨愛國情懷。

優化戶外,把好健康成長關。幼兒園投資300余萬元添置大型活動器械設備,將各種玩具創新組合成有趣的運動器械,設計了一系列符合本園幼兒的戶外活動方式。不斷探索和豐富戶外運動內涵發展的路徑,把教室搬到戶外,1000余名幼兒每天錯時錯峰在戶外玩耍,通過溜索道、攀巖、鉆山洞、過獨木橋、跳繩、花式籃球等不同的體育游戲,鍛煉了幼兒攀、爬、跑、跳、鉆等為一體的體智能活動,讓孩子在充實而富有趣味的戶外活動中發展體能,增強體質,建立規則意識,培養團結協作精神,推動幼兒戶外運動向實效性、科學性和趣味性方向發展。精心規劃沙池、水池、大型建構室、區角活動等不同主題的特色區域,讓幼兒在多樣化的情境下開展體能游戲,滿足對大自然的探索和參與運動的欲望。

設置基地,把好勞動教育關。生活即教育,大自然是內容最豐富的教育資源。結合幼兒園現有資源,開辟了水稻種植基地和蔬菜種植基地兩大兒童種植基地,指導幼兒農耕種植,帶著孩子們走進田間地頭,參與農耕生產,享受農耕童趣,收獲五谷雜糧,在動手動腦中增長幼兒才干,增添幼兒智慧,構建具有一定特色的“體驗+閃亮”勞動教育課程,幫助幼兒在實踐中養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好習慣。

強化健康監測,把好體質發育關。幼兒園根據科學、專業的健康測試標準和方案,定期對幼兒身高、體重、上臂部皮褶、肩胛下皮褶皺、腹部皮褶、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走平衡木、雙腳連續跳、10米折返跑、網球擲遠等項目進行健康監測,全面直觀地了解幼兒的體質狀況和健康水平,有力地推動幼兒園科學健身和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讓家園更好地掌握幼兒的體質狀況。同時,對收集的數據匯總上報云南省檢測平臺,綜合健康監測結果,針對網球投擲、十米折返跑兩大弱項,及時調整戶外體育運動方案,科學有序推進幼兒身心素質健康發展。

一園兩區,把好優質資源關。2021年8月領辦太平分園以來,幼兒園先后投入資金300余萬元,購買設施設備,改善辦園條件,配齊配足保教人員。太平分園目前有4個教學班,153名幼兒,辦園模式與總園同步同期發展,分園與總園“管理互通、研訓聯動、教育互促、文化共建”,實現教學理念、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成果、教學經驗一脈相承,讓更多幼兒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幼兒園,實現了名園辦分園、“一園兩區”的管理模式。

無縫對接,把好學科基地建設關。2023年成立學科基地(第二組)以來,幼兒園秉承“精準幫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理念,成立了以園長為組長的“組團式”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動態掌握對口幫扶幼兒園情況,聚焦對口幫扶幼兒園的實際需求、薄弱環節、難點問題,在教研培訓、教育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下功夫,構建全鏈條“組團式”幫扶體系。先后深入到花山街道、白水鎮、盤江鄉、德澤鄉、龍華街道等學科基地幼兒園教學一線,開展送教送培活動,以共同研學的新形式開展學科教研交流,多層次多方面“點對點”無縫式對接,實現了從“輸血式”向“造血式”、從單一支教向全方位幫扶的轉變,開創了沾益學前教育“組團式”幫扶新模式,推動區域內學前教育向內涵式發展。

猜你喜歡
辦園繪本基地
流翔高鈣為黨建示范基地錦上添花
繪本
繪本
繪本
規范農村教學點辦園行為的實踐與探索
共享推動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以隴西縣鞏昌幼兒園實施集團化辦園探索為例
我的基地我的連
繪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