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尚書》“誓”篇探析先秦誓言文體

2024-04-22 10:36閆鳳
青年文學家 2024年6期
關鍵詞:尚書誓言文體

閆鳳

在先秦時期,“誓”作為一種重要的文體,其形式和內容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義和歷史價值。它不僅是結盟締約時的盟誓約言,也是戰爭動員時的戰爭誓言,這些誓言往往充滿了慷慨激昂的英雄氣概和激昂的作戰之風。本文旨在通過對《尚書》文本進行細致的梳理,深入挖掘誓言文體的特征、功能及其演變。

春秋時期,“戰”與“盟”是諸侯之間經常使用和交替使用的兩種方式。在《春秋》三傳中,“盟”和“誓”分別出現的次數為:“盟”在《左傳》中出現640次,在《榖梁傳》中出現172次,在《公羊傳》中出現162次;“誓”在《左傳》中出現22次,在《榖梁傳》中出現1次,在《公羊傳》中未出現。從以上可以看出,諸侯間的盟誓是當時使用最普遍的手段,為戰爭做了提前的準備。盟誓可以讓他們建立一種契約條款,從而達成某種程度上的相合,引起雙方的共鳴,促成事物發展的順利與正義性。

一、《尚書》“誓”篇與誓言的形成

《尚書》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文獻,其中包含了多個朝代的文獻匯編?!笆摹逼侵浮渡袝分杏涊d的誓言或誓約的篇章。這些篇章通常記錄了古代帝王或貴族在特定場合下對天地、祖先、神靈,以及臣民所發的誓言,反映了古代社會的政治理念、道德規范和宗教信仰。古代帝王或貴族在舉行重大政治活動或祭祀活動時,會對天地發誓,表達對天地的敬畏和祈求天地的保佑;會對祖先發誓,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和祈求祖先的庇護;會對神靈發誓,表達對神靈的敬畏和祈求神靈賜福;會對臣民發誓,表達對臣民的承諾和獲得臣民的信任。在個人層面,誓言也體現了個人的道德修養和誠信。

《尚書》中直接以“誓”命名的篇目有:《甘誓》《湯誓》《泰誓》《牧誓》《費誓》《秦誓》,這幾篇均以戰爭作為主要背景,是將士即將作戰之前的言辭?!陡适摹肥窍膯⑴c有扈氏戰于甘之野所作的誓辭;《湯誓》是鼓舞推翻夏朝統治,在鳴條之野作戰的誓辭;《泰誓》是武王伐紂所作的誓辭;《牧誓》是周武王在牧野所作的誓辭;《費誓》是魯侯伯禽的誓辭;《秦誓》是春秋時期秦穆公所作的誓辭,這些皆為戰前戰后因戰爭而引發的誓言。前四篇是作戰前動員鼓舞將士士氣的,列舉了所攻伐之人的罪責,指出此戰是順應天理、響應民意,如《甘誓》:

大戰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則孥戮汝?!?/p>

可知,此誓言為夏啟對六卿(六事之人)所作,從“有扈氏”到“今予惟恭行天之罰”是對對方罪責的梳理,以此來說明這場戰爭的性質,即恭行天之罰,也就是戰爭則是為正義、合理而戰。唐代孔穎達《尚書·甘誓》注疏說:“將戰而誓,是誓言之大者?!边@是從戰前誓言而論。與此不同的是,《秦誓》為穆公在公眾面前的自我批評和悔詞,最后他提出他的深刻認識:“邦之杌隉,曰由一人。邦之榮懷,亦尚一人之慶?!毙鞄熢凇段捏w明辨序說》中寫道:“后世無《秦誓》之類?!闭\然,諸如這種當著大眾而發的悔責交加的誓言是極為少見的,這也反映了那個時代君主的自省意識。

《說文》釋“誓”為“約束也”?!盾髯印ご舐浴吩疲骸罢a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交質子不及五伯?!边@是最早提出誓言文體產生的篇章,其產生時代在堯舜禹之后。后來的《榖梁傳》重復了這一說法:“外盟不日,此其日何也?諸侯之參盟于是始,故謹而日之也。誥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交質子不及二伯?!逼渲赋鍪难晕捏w的產生時代,為我們進一步了解這種文體指明了開端?!渡袝ご笥碇儭分杏涊d:

禹乃會群后,誓于師曰:濟濟有眾,咸聽朕命。蠢茲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爾眾士,奉辭伐罪。爾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勛。

根據以上記載,最早的“誓”在大禹時代出現。大禹言“天降之咎”,說明討伐有苗是上天之意,“昏迷不恭,傲慢自賢,反道敗德”是有苗的罪責,繼而以賞罰作終,即“其克有勛”。這里的誓言已經是戰前動員大令,起初的誓言是較口語化的,是王者在眾將士面前所作的戰前激勵大會,一般為行軍打仗之前軍旅中的誓言。

《周禮·秋官·士師》云:“誓,用之于軍旅?!薄睹娫b訓傳》提到了“九能”之說,《詩經·鄘風·定之方中》也提到“卜云其吉,終然允臧”?!睹娫b訓傳》云:“建國必卜之,故建邦能命龜,田能施命,作器能銘,使能造命,升高能賦,師旅能誓,山川能說,喪紀能誄,祭祀能語,君子能此九者,可謂有德音,可以為大夫?!庇帧赌印し敲稀吩疲骸八哉O師旅,進退師徒者,誓也?!弊阋砸娮C誓言文體是產生于軍旅之中的,王者以天的旨意進行征伐,說明出戰的合理性,其中也帶有一定的宗教意蘊。

二、誓言文體

誓言文體在產生之后,隨著社會的推進逐漸有了自身的特點與功能。起初,它只是因某種特定的需求而被應用。但作為一種文體,它實質上是一種傳介媒體,溝通著人與人、人與神之間的關系,以此協調社會物種共同發展,達到自然狀態下事物合理運行的狀態。生活于上古時代的先民,對萬物的發展有其特定的、帶有某種神秘色彩的認識,“誓”就具有一定的宗教意蘊?!抖Y記·曲禮下》云:“約信曰誓?!笨追f達疏云:“用言辭共相約束以為信也?!比藗兺ㄟ^虔誠的祈禱,向上天訴說心中所想,以期上天能達成人之所愿。這也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契約,但其中仍然不乏對神靈的一種信仰。

《司馬法·天子之義》云:“有虞氏戒于國中,欲民體其命也。夏后氏誓于軍中,欲民先成其慮也。殷誓于軍門之外,欲民先意以行事也。周將交刃而誓之,以致民志也?!笨芍?,《尚書》中的“誓”篇有上古、夏、商、周乃至春秋各個時代,無論是作誓地點,抑或誓辭時間,每一篇都有它的不同:《甘誓》是夏啟于軍中所作,重視戰爭謀略;《湯誓》是作戰之前通過誓辭對將士們進行鼓舞;《泰誓》和《牧誓》這兩篇則是寫于臨近作戰之時。它們雖然有時間、地點的差異,但均以鼓舞士氣、振興軍隊奮勇上陣為目的。

誓體文有其特定的模式,首先指出作戰雙方和戰之地,然后在即將上陣或已經作戰完畢的眾將士面前宣講,內容無外乎對方暴虐、殘酷、失德,天命其去剿絕,最后為激勵士兵英勇作戰而實行賞罰制度,以促使士兵盡其力向前沖鋒,取得戰爭勝利。誓辭以鼓舞士氣和約束彼此言行、行為為文體功能,其儀式也是精心建構的,如賈公彥在《周禮注疏》中所說:

“群吏聽誓于陳前”者,士卒皆于后表北面坐,群吏諸軍帥皆在士卒前南面立,以聽誓。云“斬牲以左右徇陳”者,從表左右向外以徇陳。云“群吏,諸軍帥”者,從軍將以至伍長,謂象軍吏建旗者也?!啤皵厣闭?,《小子職》云“凡師田,斬牲以左右徇陳”是也。

群吏聽誓有具體的章程與特定方式,發誓者也需要精心構思設計,并非隨意所講。誓辭在口語化的基礎上有專門的語詞,因為是面對眾將士所宣講,故而不乏口語之色彩,其間既有聽誓者特定方式與章程的突現,又有發誓者用心建構的設計。

南宋陳骙從語言內容中獲得見解,他認為春秋八體,其“二曰誓,謹而嚴”??梢娛捏w文的重要之處。而明代吳訥轉換角度,以作品中展現的發誓人的身份和地位等方面探討:“按三代王言,見于書者有三:曰誥、曰誓、曰命?!保ā段恼卤骟w序說》)徐師曾則從誓體的文體功能角度探討,他在《文章辨體匯選》中說:“按誓者,誓眾之辭也。蔡沈云:‘戒也。軍旅曰誓,古有誓師之辭,如《書》稱禹征有苗誓于師,以及《甘誓》《湯誓》《泰誓》《牧誓》《費誓》是也。又有誓告群臣之辭,如《書》《秦誓》是也?!笔霓o嚴謹,內容清晰,飽含濃厚的愛憎感情色彩,發起戰爭之前或之后剖析對方惡舉之詞有強烈的情感,其間含有對對方行為的憤怒、厭惡之情,最終成為戰爭發端的緣由。賞罰辭亦具有這種情感抒發,《尚書·湯誓》云:“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爾無不信,朕不食言。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睂⑹刻岢雒鞔_要求,聽從誓言積極作戰者以豐厚的報酬作為回饋;不從誓言者則將受到懲罰,其中含有鮮明的情感。

在誓言文體的演變中,無論是文本發生時間,抑或文本內容都更接近于檄文,隨著時代的遞進逐漸被其所代替。誓言體篇章還有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聽誓者:《甘誓》時是“六卿”,《湯誓》時是“眾庶”,《泰誓》時是“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牧誓》時則更為復雜,包括“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鄧、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從聽誓者人員來看,成分在不斷地擴大,由于各個階級人員的介入,使得最初的戰爭誓言向盟誓發展。

誓言文體最初是具有崇高的神圣性和權威性的宗教性文體,“誓”漸漸地在后來被人們用于各種場合,以維護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它協調了人和人、人和神之間的關系,從形成到后來發生演變,均寄托著人們內心某種愿望或希冀?!渡袝贰笆摹逼旆ト?,以大家皆能認可的角度切入,為發誓者的言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折射出了先秦誓言文體的某些特征,從而使這種文體于那一時代被廣泛地應用,為其演變進行了鋪墊。

“誓”篇作為古代政治和宗教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體現了先秦時期人們對于誓言的嚴肅態度,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渡袝贰笆摹逼屑扔袑μ斓厣衩鞯木次?,也有對君主和臣民的約束,更有對個人品德的期許,呈現出了形式和內容的多樣性,以及它們在歷史發展中的演變。

縱觀歷史長流,從先秦時期到現代社會,雖然誓言文體的形式和內容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誓言文體所蘊含的誠信、責任、忠誠等核心價值觀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先秦誓言文體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在當下的新青年,要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承和弘揚這些優秀的文化遺產。

猜你喜歡
尚書誓言文體
誓言
誓言
有一句誓言叫忠誠
誓言
《尚書》中“迪”釋為“由”新探
輕松掌握“冷門”文體
文從字順,緊扣文體
尚書·禹貢
若干教研文體與其相關對象的比較
《明新興雷石庵尚書遺集》補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