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遙遠的向日葵地》的主體意象解讀

2024-04-22 10:36張玫
青年文學家 2024年6期
關鍵詞:李娟詩性向日葵

張玫

李娟的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用生動細膩的筆觸記錄了在阿勒泰烏倫古河南岸阿克哈拉村種植向日葵地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跋蛉湛弊鳛檫@部散文集的主體意象,在表達情感、渲染氛圍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李娟用清麗、明快的筆調借助主體意象呈現了平凡生活中最打動人心的生命體驗,抒發了自己內心深處對邊疆地區最深沉的愛,同時表達了對邊地自然的關注,對生命的敬畏,寄托了濃厚的人文關懷和生命哲思。

李娟一直致力于新疆書寫,其本人也被譽為“來自阿勒泰的精靈”。李娟將記憶深處對那片向日葵地的獨特情感貫穿筆尖,打造了一部有生命、有力量的杰作—《遙遠的向日葵地》。李娟的散文風格清新獨特,自然質樸,且有深度。她走進自然,感悟自然,用自然意象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敘事真誠,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意象作為文學作品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傳遞意蘊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將通過對主體意象“向日葵”的分析,探索李娟散文中的豐富意蘊。

一、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李娟的散文別具一格,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感情真摯,通俗易懂?!跋蛉湛边@一意象在《遙遠的向日葵地》中占有很大比重。李娟靈活地在寫作中融入這一意象,借意象來表達出自己對阿勒泰生態環境的關注和感悟。袁行霈曾說“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向日葵”便融入了李娟的情感與思想。作為新疆作家的李娟一直致力于把新疆阿勒泰的自然景觀、風土人情帶給讀者。土地貧瘠、交通不便、文化差異等諸多原因導致深居內陸、多沙漠戈壁的新疆與其他省份相比,表現出了地理與文化的雙重邊緣性,在現代文明快速發展的時期,新疆“走在世界前進隊伍的最末尾”。李娟的散文并沒有避開這一邊緣性,而是用自己的真實經歷書寫出對新疆土地的關心,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對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

李娟用一種溫情的筆調描寫出人與動植物之間和諧相處的畫面,展現出了一幅平等和諧的田園生活景象。在“我”家,狗、雞、鴨、兔、牛、人之間的相處是親密融洽的,即便是鵝喉羚連續三次把母親種植的葵花都啃食干凈,“我”都沒有對鵝喉羚表現出深惡痛絕?!罢f起來,鵝喉羚也很可憐。它們只是為饑餓所驅。對它們來說,大地沒有邊界,大地上的產出也沒有所屬?!保ā稙哪辍罚┻@表露出了李娟對鵝喉羚在極度饑餓狀態下做出破壞行為的理解,對自然萬物的憐惜。當向日葵收獲后,周邊牧民的牛群經常過來吃剩下的花盤,“我們”一家與牛群斗智斗勇,展示出了一幅和諧有趣的畫面。無論是葵花還是花盤引發的種種故事,都與“向日葵”有關,都與“我們”一家有關,這些故事體現出了人與萬物之間自然純粹的生動與和諧?!跋蛉湛弊鳛楹椭C生活的組成部分,參與了一幅生動的人文生態圖景的構建,此時的人與自然就像“千百年前的古人一樣平靜”,在一片沒有被現代化工業侵擾的凈土上和諧生存。

書中除了純然的田園生活之外,也著重展現了時代變遷中現代文明與新疆生態環境之間的緊張關系?!跋蛉湛弊鳛榫o張關系的一個突出載體,見證了環境的變化?!斑@塊土地也許并不適合種植這種作物,它過于貧瘠。而向日葵油性大,太損耗地力?!崩罹暌患移鋵嵍贾老蛉湛⒉贿m宜在他們家所屬的那塊土地上種植,但如果不去種植,那么李娟一家面臨的將是更加饑寒交迫的生活。李娟用自嘲的語氣表明了她對這片土地種植向日葵的無可奈何,對環境破壞的關注,對一直掠奪土地的人們控訴?!叭绱丝磥?,我們和一百年前第一個來此處開荒定居的人其實沒什么不同。仿佛除了掠奪什么也顧不上了?!保ā斗笔ⅰ罚┫蛉湛澢笸寥赖淖甜B,但人們過分追求經濟價值,貪婪地攫取自然資源,使得自然環境破壞日趨嚴重,人與自然關系越發緊張,土地日復一日貧瘠板結,農民日復一日勞累焦慮。李娟借種植向日葵發生的種種事情來表明自己對人與環境關系的思考,她也跳脫書本之外向讀者發出呼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注重“生態命運共同體”,塑造一個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

二、頑強生命力量的贊美

李娟賦予了《遙遠的向日葵地》這部散文集生動鮮活的語言質地和哲學思考,對生命存在的解讀細膩又寬廣,在她的意識中“什么也沒有生命重要……唯有生命,應該成長。最終一切都是生命之王”(汪娟《生命、邊緣、焦慮—周濤、劉亮程、李娟散文的共同言說方式》)。在《遙遠的向日葵地》的后記中,李娟寫道:“向日葵有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象征,在很多時候,總是與激情和勇氣有關?!薄跋蛉湛辈⒎侵皇乾F實世界中某一具體事物的外在表現,而是這部散文集意蘊豐富的主體意象。李娟在寫作中將“向日葵”作為主體意象,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內在品質,深刻領悟和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哆b遠的向日葵地》中多處都把向日葵作為生命的隱喻,在向日葵的生長過程中展示了個體生命的變化和境遇,展現了生命的質感。李娟的《遙遠的向日葵地》是以生命為基點建立起來的自然萬物的生命舞臺,她將自身對生命的感悟融入萬物的生命中,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出種種不同的生命奇跡,關注生命存在,贊美生命力量。

“向日葵”象征著旺盛的生命力:《繁盛》中描繪了給向日葵播種的場景,從播種、出芽、抽枝發葉、被鵝喉羚襲擊、補種、澆水到最后的開花結籽,向日葵整個過程都顯得異常頑強?!叭绱素汃さ耐恋?,卻生出如此香美的食物。這么一想,就覺得必須得贊美土地的力量?!保ā读α俊罚┴汃せ臎龅耐恋匾蛉藗兊膭谧鞫虐l出生命的力量,李娟言語之間飽含著對土地生命力量的敬佩。剛出生的兔子作為新生命的來臨,對李娟一家是有意義的。李娟對賽虎看見剛出生不久的兔子的神情進行了細節描寫,凸顯出自己一家對新生命的誕生是敬畏的,“我媽把出生不久的小兔子捧給它(賽虎)看……仿佛新生的事物不是對方,而是自己。仿佛那是它第一次出現在世上,第一次滿心漲滿柔情地接受活在世上的命運”(《兔子》)。狗、雞、鴨、兔、牛、鵝這些動物全都出現在李娟隨母親種植向日葵的生活中,在李娟的眼中,無論動物還是植物,無論殘缺還是完整,它們都是有生命的,對生命就應該存在敬畏之心。向日葵作為意象承載了生命與希望,即使它飽經各種災害的侵襲,但它依舊抓住機會向上生長,最終金光四射,這是屬于向日葵的生命,是值得歌頌的生命。

在向日葵象征的所有生命中,描繪最多的依舊是人的生命。李娟用非常濃厚的情感筆墨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真實而又頑強的生命形象,“我媽”、外婆、叔叔、哈薩克族人民等,他們忍受著生命的孤獨,堅守著生存的信念,積蓄著生命的力量,從不放棄對生存的渴望?!拔覌尅币婚_始也是精致漂亮的,但在一次次生活的重壓下,變得越發堅韌頑強。即使向日葵地被鵝喉羚破壞了三次,但“我媽”依舊沒有放棄,因為向日葵就代表著希望與未來,“于是整個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曬得一身黢黑,和萬物模糊了界限”(《澆地》)。即使腳踩雨靴,不著寸縷,但“我媽”依舊像女王般自由、光榮。李娟的外婆一生顛沛流離,輾轉新疆和四川兩地,在八十八歲的時候跟著李娟的母親來到新疆的戈壁沙漠中,無論遭受過多少次沙塵暴的侵襲,她也始終堅持熱愛生活,一直陪著自己一家種植向日葵。叔叔身體不好,因中風癱過一次,有點眼斜嘴歪,手腳也不太利索,理應是不能夠再干重活兒了,但依舊陪著“我媽”去種植向日葵,與“我媽”相互扶持,從不放棄。李娟筆下也寫了許多哈薩克族人民,他們熱愛勞動、積極向上,對生活充滿希望。

三、詩性理想空間的寄托

在《遙遠的向日葵地》中,李娟不僅深深扎根于這片向日葵地,也深深扎根于一個詩性的理想空間?!霸娦跃哂幸环N自身的超越性與完善性。它并不是一種停留于原始性思維的直觀感受,而是一種深層精神的感性表達?!保ɡ钚耜枴冻蚊饔谠娦允澜纭F代精神的審美回歸》)李娟刻畫了“向日葵”這一意象,用具體的物象和細膩的語言表達,展開了對詩性理想空間的感性思考。李娟與自然的關系來自具體物象的真實性,當李娟看到有一片草地長滿了菟絲子,她這樣寫道:“‘君為女蘿草,我為菟絲花。菟絲子的深情,不只在詩句里,更在它美好柔弱的形象里?!保ā都澎o》)雖說菟絲子是害草,李娟對它卻討厭不起來。李娟筆下的自然萬物都具有獨特的意義,向日葵代表著光明與希望,菟絲子代表著深情與美好。李娟的細膩描寫讓讀者把目光集中在她所刻畫的詩性空間里。李娟在《散步》中寫道:“我也眷戀那樣的時刻。寧靜,輕松,心中飽滿得欲要盛放,腳步輕盈得快要飛起。那時的希望比平時的希望要隆重許多許多?!痹谶@一空間中,人們是寧靜的、祥和的,萬事萬物都是無拘無束的,這是一個理想的空間,充滿著自由、平等的氛圍,人與自然萬物也是親人般的關系。在這片土地中“我”的心靈將會得到安寧,情感得到慰藉,而“我”也會用最熾熱的情感貫穿于筆尖來追憶這一段永恒不忘的時光。

李娟想要尋找一個能夠讓精神得到安寧的世界,但在現實生活中的向日葵地布滿了被撕裂后的平靜?,F代文明高速發展的時代,人的自然狀態遭到了文明的過度介入,讓我們離精神的安寧越來越遠,也就無法得到真正的安寧。李娟用“向日葵”這一意象寄托了自己對理想空間的向往,對尋求精神安寧的渴望。李娟打造了一個詩性的理想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人們可以盡情享受向日葵地帶給自己的一切,去享受在向日葵地里發生的一切故事。在李娟的記憶里,向日葵地是一個能夠帶給人平靜安寧的詩性空間。在《我》中,李娟也提到自己的理想狀態,“我還有一個夢,就是過真正與大地相關的生活。這個夢里,我有一塊土地,有一座結實的房子……至少它更穩定,更長久,更簡單”。在現代化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我”的理想狀態和現實存在巨大差異,但是“我”依舊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遙遠的向日葵地”中,“我”想過上與大地真正相關的生活,那里簡單、長久,更是一個“我”所向往的、詩性的、理想的空間。

李娟有意識地書寫詩性的“日常敘事”,圍繞著向日葵地所發生的點點滴滴進行“日常敘事”,“對我們來說,葵花地何嘗不是永恒的存在?三個月結束后,它產生的財富滋養我們的命運,它的美景糾纏我們的記憶,與它有關的一切,將與我們漫長的余生息息相關”(《兔子》)。在與葵花地相處的日日夜夜中,李娟早已對這片向日葵地寄托了很深的感情,無論這片向日葵地產生的是財富還是美景,都會印在李娟的腦海里。即使李娟用輕快明亮的筆調向讀者展示出在向日葵地發生的生活趣事,但依然掩蓋不住她對這段種植向日葵經歷的懷念與不舍,感傷與難過。在阿克哈拉村莊中種植向日葵的種種經歷,讓李娟對理想棲居地的渴望越來越濃烈,但是,“心里卻明白,這個世界根本不需要贊美。甚至根本不需要我。無論我多么需要著這一切”(《美景》)。李娟無比渴望擁有一個理想的棲居地,卻也只能困于這一片被撕裂的向日葵地中,乃至離開后內心深處卻依舊有不舍與感嘆。當叔叔中風后,家里再也沒有種植過向日葵了,“我”理想中的那一片向日葵地也只能在記憶深處慢慢被遺忘。在李娟的文字中,不難發現她對現實生態的焦慮與擔憂,想要尋找一個詩性的理想空間,讓人們在現代文明高速發展的時代能夠通過對文本的關注喚起內心深處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生態理念,對環境現狀進行反思和改變,共同去打造一個詩性的理想空間。

李娟的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將“向日葵”作為主要意象,記錄了在阿勒泰烏倫古河南岸種植向日葵的生活經歷,用細膩真實的筆墨將讀者帶入那片向日葵地中,共同感受發生的有趣故事。李娟也在體驗生活、記錄生活、融入生活當中,穿過文字的表面,借助意象呈現出文本深處的思想底蘊,傳達出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人們更應該思考與環境的關系,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理念,回歸自然,堅持“生態命運共同體”,尊重、保護自然。李娟用同理心感知自然萬物,在與萬物相處中感受非凡的生命力量,極力贊美生命力量的頑強,同時把對詩性理想空間的渴望寄托在這一片向日葵地中,激蕩起心中那些被時間慢慢淡忘的希望和光芒,守護住內心深處這一片理想的棲居地。

猜你喜歡
李娟詩性向日葵
向日葵
Therapeutic effect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plus medications for senile osteoporosis and its effect on serum BMP-2 and OPG levels
形與影的詩性糾結——莊曉明的詩與詩評
Analysis on China’s real estate bubble by Oct.2016
向日葵
詩性敘事與超現實敘事——論《塵埃落定》對于《百年孤獨》的超越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沖突下的詩性反思
Effect of Working Temperature on the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 of aPleated Stainless Steel Woven Filter*
超級向日葵
匠心與詩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