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活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

2024-04-22 12:15曾那迦
廉政瞭望 2024年4期
關鍵詞:威遠縣石椅種養

曾那迦

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石椅村是集羌族文化、特色餐飲、水果采摘、茶葉采摘、親子研學等為一體的生態休閑旅游特色村寨。

清明前夕,嫩綠的茶葉鋪滿茶園,站在四川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石椅村的觀景平臺上舉目四望,對面的蓋頭山上同樣滿眼蒼翠。347國道在山腳下向遠處延伸,穿過曲山鎮鎮中心,那里坐落著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時光漸漸撫平過去的傷痛,石椅村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家園越建越美好。如今,該村在鄉村振興中依托和發揚生態優勢,已發展為集觀光、體驗、康養為一體的農文旅深度融合典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23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頻連線看望慰問石椅村基層干部群眾,他在連線時點贊說:“你們是一個很好的樣子?!?/p>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生態振興既為鄉村自然環境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又為鄉村綠色可持續發展繪就了生態藍圖,在打造更舒適、更宜居的和美鄉村基礎上,為群眾興業致富提供了更多選擇。

如今像石椅村這樣以生態振興撬動村經濟社會發展向綠色轉型的樣本已在四川許多地方“開花結果”。

造就宜居的詩意山鄉

石椅村又名石椅羌寨,羌語稱“拿巴日格”,因村中有一塊形似雙人座椅的大石而得名。這里已成為北川羌族自治縣乃至綿陽市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一張靚麗名片。

石椅羌寨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營銷部經理王靜出生在與石椅村一山之隔的玉皇山村,小時候她經常聽村里人念順口溜調侃道:“有女莫嫁石椅山,天晴下雨路不干……”那時候的石椅村在周邊鄉親看來,是一片窮苦之地。而在2023年,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6.7萬元。全村目前開設了23家農家樂,40萬游客去年到該村體驗了羌族民俗活動、茶文化研學等7類旅游項目。

翻天覆地的變化,離不開當地對“兩山”發展理念的充分貫徹實踐。

在村子的一隅有一片茂密而筆直的柳杉林,這是該村在2021年招商打造的“林海石源”項目,項目主體就是人工種植的柳杉林,其中有不少海洋生物化石,未來主打“天然氧吧”和科普研學教育。

“初衷是想找個養老的地方,把這個院子流轉下來后又決定搞經營?!?020年從四川省綿陽外國語學校后勤部門退休后,孫曉春就搬到了盼望已久的石椅村,并在2023年開了家民宿,目前可供40人住宿。孫曉春的丈夫和兩名子女都在外工作,她便一個人待在村里享受退休時光。

路面黑化、安裝太陽能路燈……短短3年不到的時間里,孫曉春見證了村子人居環境不斷提檔升級。在她看來,最大的改變是垃圾清理成效突出,村容村貌始終保持清新整潔。

“我們在全鎮引入市場化保潔機制,將全村生活垃圾處置工作服務外包?!鼻芥偧o委書記張一川介紹,石椅村引入第三方保潔公司后一年的費用近20萬元,通過政府補一點、村民出一點、村集體經濟組織拿一點的方式解決。

為進一步提升石椅村人居環境水平,前段時間,村里實施了污水處理項目,村上爭取專項資金建了17個污水處理點,將污水進行集中厭氧發酵,用于灌溉農田。孫曉春的民宿就接入了專用的污水處理點。

北川羌族自治縣人居環境治理中心主任母敏告訴記者,目前石椅村水、電、路、網配套齊全,已完成村內4.6公里道路黑化,衛生廁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及生活污水處理均實現100%全覆蓋。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石椅村并非獨美。一年來,綿陽市堅持以綿陽北川石椅羌寨鄉村振興先行區示范建設為引領,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推動該市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北川羌族自治縣不斷在人居環境等方面下功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逐步構建“一村示范、百村借鑒”的新格局。2023年,北川羌族自治縣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以石椅村為核心,輻射周邊“七村一社區”的村級片區規劃,加快塑造“連點成線、連線擴面、全域推進”的發展格局。

守住“天府糧倉”的大田美景

“這就叫把火鍋‘煮進春天里?!标柎喝?,成都崇州市白頭鎮五星村黃澄澄的油菜花海中火鍋飄香。不少游客從成都市區驅車前來此地,賞花、遛娃、喝咖啡、體驗花?;疱?。

五星村位于成溫邛高速公路南側,成都崇州都市農業產業功能區核心區,該村耕地面積1932.45畝,截至目前已基本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近年來,崇州市在打造“天府糧倉”核心示范區,守護一方“天府好田”的同時,不斷放大“天府糧倉”的引流效應、生態功能、旅游價值。五星村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基礎,以優質糧油為主導產業,堅持生態優先,轄區內大田景觀、濕地風光相映成趣。不少游客慕名來到這個主打“慢生活”的錦繡田園打卡。

五星村講解員、原村黨支部書記王紀說,這幾年村里整合土地整理、農田水利、鄉村道路等項目資金,實施了高標準農田整治項目,打造集中連片大田景觀,實現稻田變濕地、田園變公園、新村變景區。

天府糧倉產業園優糧部部長張科表示,隨著五星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這幾年,農戶思想觀念明顯轉變,意識到化肥對糧食品質的影響,逐步著手改良土壤。同時,對于使用后的肥料袋、農藥袋,該村明確要求“誰使用,誰回收”,不得隨意廢棄。

榿木河距離五星村不遠,曾一度存在黑臭污水進河現象。崇州市多方籌措資金,實施榿木河綜合治理項目,并引進企業建設沿河綠道。昔日的臭水溝已轉變為省級榿木河濕地公園。良好的生態讓榿木河融入五星村的整體景觀打造,從原本“拖后腿”變為“加分項”。

通過生態振興,五星村的第三產業完全被帶動起來。這兩年,隨著家鄉環境越來越好,幾百名在外打工的本地人陸續返鄉?,F在的五星村家家戶戶都住進了小別墅,產業戶有170多戶(包含超市、餐飲、民宿以及其他服務業),開設民宿59家。

白頭鎮社區治理辦主任劉堂輝介紹,五星村堅持“先策劃后規劃,不設計不建設”,村中不管是社會資金進入還是村民自己投資做產業都要通過村民小組等5級審批,確定不會影響鄉村的整體環境才能實施。

如今,以五星村為代表,崇州市以“天府糧倉”核心示范區建設為牽引,推動農旅深度融合發展。依托“天府糧倉”30萬畝高標準農田,發揮緊鄰大都市的近郊優勢,通過農旅融合把“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田園風光轉化為富民惠民的美麗經濟。

釋放綠色種養循環生態紅利

每到4月,天氣開始炎熱干燥時,內江市威遠縣界牌鎮花荷村的玉米種植戶們就愁上眉梢,得趕時間給地施肥。不過自從村上整村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吸污車運載著有機肥、沼液肥到種植農戶的土地上施肥。

綠色種養循環是利用生物鏈原理,提高投入品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的實施可減少化肥使用,實現節本增效。

四川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2021年起,該省開始在內江市威遠縣等多個縣(區)開展以糞肥還田為主的整縣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其中,畜牧大縣威遠縣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4年4月1日,2023年項目實施全縣已完成糞肥還田8.42萬畝。

“縣里成立了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方案制定、統籌指揮和工作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蓖h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威遠縣積極吸引社會化資本參與糞肥還田利用,加大對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扶持引導力度。目前該縣通過收集縣域內養殖主體干濕分離后的干糞和沼液,堆肥達到還田標準后再運送至種植戶田間地頭。據介紹,項目涉及小麥、玉米、水稻、油菜、果樹、茶葉等多種作物,由第三方公司安排糞污運輸車按實際情況進行澆灌還田服務。

威遠縣農業農村局農業科技服務中心主任劉軍告訴記者,綠色種養循環的生態效益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有效減輕了養殖場的環保壓力,幫助養殖農戶處理牲畜禽類糞便;二是這幾年天氣比較干旱,糧食及經濟作物亟需這些肥料去灌溉,以改善種植農戶土地土壤肥力結構,減少病蟲害等。

威遠縣通過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帶動了畜禽糞污等廢棄物肥料化利用。該縣還搭建了種養循環大數據管控平臺,通過對運輸車輛GPS軌跡追蹤和種植養殖主體還田信息登記,實現了糞肥還田數據追溯和透明化監管。

威遠縣只是眾多試點縣的一個縮影。2021年以來,通過各個試點縣不斷探索,四川省已經形成了“養殖戶+第三方服務機構+種植基地”運輸還田、“養殖戶+綜合處理中心+種植基地”管網輸送還田、“養殖戶+種植戶”堆漚還田、“養殖戶+有機肥企業+種植基地”商品有機肥還田等4種還田模式,項目示范帶動不斷強化,綜合效益不斷凸顯。

?崇州市白頭鎮五星村打造大田景觀,解鎖消費新場景。(崇州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記者手記】

美麗鄉村的“流”與“留”

很長一段時間里,鄉村人口都“單向遷移”到城鎮,家鄉成了眾多“游雁”們思念卻難回的地方。但是這幾年,隨著鄉村振興尤其是生態振興的持續推進,各地鄉村的自然環境、經濟條件、人居環境大為改善。生活條件好了,在外漂泊的本地人漸漸“歸巢”,甚至吸引了城市居民遷入、投資和定居。

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如今越來越多的四川城鄉居民都愿意回到“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去找尋生態宜居的生活狀態,這種改變離不開當地生態振興的因地制宜和有效實施。

在石椅村采訪時,記者留意到,村里有不少身著羌族民族服飾的工作人員迎來送往,有的負責迎賓“開寨”儀式,有的以歌舞招待進入羌寨的游客,有的在和參加研學的孩子分享故事,其中有青壯年也有老人。當地干部告訴記者,這些對民族語言、文化掌握較深的老者有的是本村人,還有一些是從周邊的鄉村聘來的。在石椅村如畫的風景中,他們也找到了新的安身立命之所。

其實無論是石椅村還是五星村,都通過優化和放大自身的自然優勢,引來社會投資建設了一批批文旅項目,繼而帶動當地老百姓創業致富。生態振興就是這樣,不僅僅要保護自然環境,還能帶來更多深刻的轉變。

輾轉四川省內多地采訪,記者感受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不是一句空話。生態振興包含著對水、土壤、空氣、植被等自然要素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完全可以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的統一。

綠色、美麗、舒適、宜居的環境,同時又能涵養人們的觀念和意識。記者走訪多個鄉村時,當地群眾都表示自己和身邊的鄰居越來越關心周圍的環境,對于白色污染、土壤污染等都越來越重視。有的地方村民自發充當志愿者監督環境,有的村落由村集體出資雇人維持干凈整潔,鄉村面貌??闯P?。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生態振興的成效既是綠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也是美麗鄉村把人留下的“定盤星”。

猜你喜歡
威遠縣石椅種養
讓太陽好好睡覺
倒 影
山西靈石:種養專業合作社助農增收
花椒樹下做文章 生態種養增收入
循環種養 帶富鄉鄰
守約
加強三產融合發展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鄱陽縣富大種養專業合作社
威遠縣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現狀和對策建議
威遠縣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