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賽教融合的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2024-04-22 14:08張巖
時代汽車 2024年3期
關鍵詞:賽教融合技能競賽新能源汽車

張巖

摘 要:技能競賽是職業院校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有效載體。文章基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能賽項中的新能源汽車維護與高壓組件更換項目,結合《新能源汽車使用與維護》專業課程和競賽訓練經驗,分析了競賽要求、課程特點及教學現狀,探索了賽教融合下的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策略,進行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實踐,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技能競賽 賽教融合 新能源汽車 課程改革

1 引言

技能競賽是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徑,是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培養的有效載體;技能競賽設置的賽項貼合企業實際工作崗位,反映崗位對人員技能和能力的要求。技能競賽為職業學校學生提供了鍛煉機會和展示平臺,但學生覆蓋面小,學生更多是通過課堂學習專業知識、鍛煉專業技能。將技能競賽的內容、標準、訓練經驗融入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

文章以《新能源汽車使用與維護》課程為例,結合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能賽項中“新能源汽車維護與高壓組件更換”項目,展開課程實踐研究,將賽教融合落到實處。

2 《新能源汽車使用與維護》課程特點與教學實施現狀

《新能源汽車使用與維護》是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主要教學內容包括:新能源汽車維護保養的注意事項、新能源汽車維護設備的認識、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維護、新能源汽車底盤和電器系統的維護等。該課程具有實踐操作性強、實踐技能點多的特點,課程內容貼近實際工作崗位,課程實踐環節圍繞整車展開。課程要求學生能理解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在日常維護上的不同之處,能闡述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注意事項,能正確使用新能源汽車的維護設備,能根據維修手冊對新能源汽車進行日常維護和保養。

在以往課堂教學中,受課時、工位數量、教學資源等限制,《新能源汽車使用與維護》課程的教學實施存在以下問題:

2.1 易忽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

該課程的教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既包括傳統的汽車工作液規格與使用、汽車維護工具設備的原理等,還包括新能源汽車特有的高壓安全防護、帶電設備可靠性檢測方法及原理等,理論知識的掌握對技能操作尤為重要。然而,職業學校學生普遍存在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問題,部分學生甚至帶有一定的自卑感,面對專業知識,易產生畏難心理,導致學習積極性不夠高;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缺少學習動力。

以往的課程實施中,為了在有限的工位和學時中更多的讓學生進行技能操作,通常在教學時更注重實踐操作環節,易忽視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在操作訓練中通常只是在重復教師演示的技能操作方法,缺少理論支撐和獨立思考。

2.2 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

完整的課程教學實施過程應當在學生具備工作任務相關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一般要經過工作資料查閱、工作計劃制定、工作任務實施與工作結果評價等環節,從而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綜合能力進行鍛煉;但是在以往教學實施中,工作計劃制定、工作資料查閱環節易被忽視,工作任務實施只是簡單的操作練習,學生完成操作任務后也較少能得到工作結果的反饋。此外,課程內容涉及到的工作任務零散、不成體系,任務之間缺少邏輯關聯,這些問題都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

2.3 不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新能源汽車專業競賽項目涉及到高壓安全防護的問題,一般以團隊合作形式展開;競賽現場嚴肅緊張,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團隊協作精神、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及心理素質,以正常發揮出本有的技能水平。在以往的教學中,汽車維護與保養相關項目的實訓課通常采用單人操作的方式進行,不利于學生協同工作能力的養成;學生操作規范性要求不明確,不利于職業素養的養成;以往課程考核或考證過程中也經常遇到,學生由于緊張的問題,不能較好的發揮平時上課時的技能水平,導致考核成績較差或不能通過考證。以上情況也都反應出,該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沒有關注到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3 基于賽教融合的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賽教融合的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策略如圖1所示。

3.1 優化教學方案,調整教學目標

優化教學方案是提高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促進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的重要途徑。根據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標準,對《新能源汽車使用與維護》課程教學方案進行優化,以項目驅動,模塊化任務引領為導向,結合競賽內容對授課內容進行合理編排,教學內容的設計緊緊圍繞培養技能型人才這一目標,將課程劃分為四大模塊、九個任務,具體如表1所示。

根據“新能源汽車維護與高壓組件更換”競賽項目的工作任務、考核方式,結合比賽訓練經驗,總結出該賽項對學生的考核主要包括知識、能力及素養三個方面,具體包括:

(1)知識方面:汽車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新能源汽車安全操作理論知識等;

(2)能力方面:汽車基本使用和檢查的能力、汽車維護與保養的能力、新能源汽車高壓系統部件拆裝的能力等;

(3)素養方面:協同工作、職業素養、競爭意識、心理素質等。

將競賽內容及考核要求融入《新能源汽車使用與維護》課程教學中,教師能夠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梳理課程內容邏輯,再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實施。

3.2 注重理論學習、創新實踐模式

理論學習是實踐的基礎,通過系統地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為實踐提供指導。創新實踐模式則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應用理論知識,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本次教學實踐中,合理利用了技能競賽理論題庫,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為學生搭建網絡學習平臺;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借助技術平臺,開展教學實施,具體策略如下:

(1)教師網絡學習平臺搭建,按照教學目標和內容對競賽理論題庫進行二次開發;

(2)教師組建授課班級,邀請學生利用手機端APP加入課程;

(3)教師在平臺合理設置課前任務并發布,組織學生完成課前學習,并以競賽理論測試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線上理論答題,教師后臺檢測學情;

(4)教師發布課堂任務,配以相應的學習資料,并留下足夠的時間供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完成工作計劃的初步定制和展示;

(5)完善工作計劃,由學生兩人一組開展工作任務實施;

(6)課堂評價環節,引入競賽項目的評價標準,讓學生完成操作后能夠得到直觀反饋。

(7)組織開展校內技能競賽、公開課、教研活動,為更多的學生創造跟多的學習成果展示的平臺,也為更高級別的技能競賽種子選手的選拔,奠定基礎。

(8)課程考核,引入合適的競爭和獎懲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遴選優秀學生作為技能競賽候選選手。

根據不同工作任務的內容,可在課堂中靈活調節教學環節,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當每個模塊的工作任務完成教學后,由學生進行整個模塊的實操訓練;學期課程最后幾周,按照競賽項目對整個學期的操作模塊進行整合,由學生進行學期操作項目匯報展示;結合競賽評價標準,采取一定的競爭和獎懲機制,成績納入課程考核,保證教學效果。通過上述策略,學生在競爭和獎懲機制下,對基礎理論知識有較好的掌握;教師通過學習平臺采集學生學習數據,及時了解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相關內容。

3.3 融入思政元素、關注素養提升

課程思政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課程思政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共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課程思政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促進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統一,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此外,課程思政還能夠促進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協同效應,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踐離不開課程思政的融入和建設。

學生素養的提升,離不開日常教學中觀念灌輸和行為引導。本次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中,結合技能競賽內容和課程特點,重點對學生的環保意識、工匠精神、創新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等方面的品質和能力進行培養。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和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地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實踐中,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責任感。在上述課程教學實踐中,各個教學環節都能夠體現教師的課程思政目標,具體如下:

(1)課堂教學中,學生以多人小組形式進行工作資料查閱和工作計劃制定,以兩人一組形式進行任務實施,有利于學生協同工作能力的養成。

(2)課堂教學中,學生工作任務實施過程和結果的評價引入技能競賽評價標準,學生完成操作后教師及時對學生操作進行問題的反饋,有利于學生7S管理職業素養的養成。

(3)課前預習環節的理論知識的個人競爭與課程中滲透的技能操作組的團隊競爭,配合一定的獎懲機制,有利于學生競爭意識的養成。

(4)課堂教學中,學生關于工作計劃的展示、和模塊、項目的技能操作匯報展示,有利于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后面課程考核、專業考證等奠定基礎。

4 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成效

上述基于賽教融合的《新能源汽車使用與維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策略,可操作性強。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成效:

(1)學生學習效果顯著增強:通過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程內容,掌握核心知識和技能。同時,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班級學生尤其在基礎理論知識方面,掌握程度有較大提升,期末理論考核合格率由以往50%左右上升至76%。

(2)學生綜合素質有所提高:通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法方面有所提高;各級各類平臺的學習成果展示,也讓學生的道德素養和心理素質有所提高,班級學生學期末的1+X新能源汽車技術證書考核中,通過率達100%。

(3)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技能、掌握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實踐、反思,促進了教師本身的專業化能力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能能力。

在競爭和獎懲機制下,班級學生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顯著提高,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較好的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班級中還涌現出部分技能操作水平高、協同工作能力好、心理素質強的同學,成為了技能競賽選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0人次參加上海市職業院校汽車類專業學生創新比賽“景格杯”汽車虛擬故障診斷與維修技能競賽獲一、二、三等獎,2人次參加上海市“星光計劃”第十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賽項獲二等獎。

5 總結

技能競賽的項目設置是根據相應行業和職業的實際需求和工作內容來制定的。競賽項目不僅與實際工作崗位內容相匹配,還關注到專業所在行業和職業領域的發展趨勢。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行業的發展,新的技能和知識不斷涌現,工作崗位的內容也在不斷變化。作為職業學校教師,應當緊跟行業發展和技術變革,并善于進行教學實踐研究,將技能競賽與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有機結合,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提高教學效果,更好的服務學生、學校和社會。

參考文獻:

[1]蔣乃平,杜愛玲.職業學校職業指導的特點及其對職教改革與發展的導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21):5-7.

[2]呂景泉,湯曉華,張興會,周志剛.“大賽—職教改革試驗區—人才培養”互動模式的系統設計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5):20-24.

[3]楊鑒,沈軍.以賽促教的高職院?!叭獭备母铮豪砟?、問題與路徑[J].職教論壇,2020,36(11):45-51.

[4]肖?;?,鄧凱.“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教”教學模式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3(16):154-155.

[5]李曉華.“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賽教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探究——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為例[J].內燃機與配件,2021(06):233-234.

[6]王雪萍.“崗課賽證”融通下的中職汽車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3,39(11):193-195.

[7]周云,陳義,王志輝,戴繼明.高職院校汽車專業“崗課賽證創”五位一體融合育人模式探究[J].湖南教育(C版),2023(08):58-61.

[8]熊鳳輝.技能大賽視域下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教學改革路徑探析[J].專用汽車,2023(07):116-118.

猜你喜歡
賽教融合技能競賽新能源汽車
基于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的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研究
大賽“效應”放大到課堂教學中的思考與研究
學前教育“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淺談新能源汽車的概況和發展
關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若干思考
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技能競賽與常規教學融通的研究與實踐
“創客+競賽”視野下中職《電子線路》實驗設計
基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對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