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鏡像療法聯合四肢聯動療法運動訓練對腦梗死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與平衡功能的影響

2024-04-22 06:33李良武胡曉娟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偏癱肢體下肢

李良武,胡曉娟

(1.安丘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山東安丘 262100;2.安丘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山東安丘 262100)

隨著我國人口步入老齡化,腦梗死的發病率逐年升高,據統計,2022 年我國腦梗死新發病例約200萬,而每年因腦梗死死亡人數約190 萬,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 “殺手疾病”[1]。 還有數據顯示,65%~82%的腦梗死患者會出現功能障礙,其中以偏癱最為常見[2]。腦梗死偏癱會導致患者肌痙攣,步態異常等,使其活動受限,給日常生活帶來嚴重不便。 臨床上對于腦梗死偏癱患者的常用康復手段有物理療法、運動療法等常規康復方法,但有研究顯示以上康復方法對于改善患者的肢體協調性、穩定性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 鏡像療法是一種神經肌肉療法,是以鏡像神經元理論為基礎,利用大腦的可塑性,通過視覺反饋、運動觀察、想象、模仿來進行康復的一種治療手段[3]。四肢聯動療法(Nustep-T4) 運動訓練是借助四肢聯動器對上肢、下肢及聯合訓練,來改善偏癱患者的肢體協調性、平衡力,是偏癱患者早期主動康復訓練的一種方法[4]?;诖?,本研究選取本院2019 年11 月—2022 年11 月收治的78 例腦梗死偏癱患者為對象, 探討鏡像療法聯合四肢聯動療法(Nustep-T4)運動訓練對腦梗死偏癱患者的影響。 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78 例腦梗死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頭顱CT 或MRI 明確診斷為腦梗死,首次發病且伴有單側肢體功能障礙;(2)生命體征平穩,意識清醒;(3)患者或家屬對該研究知情,自愿參與,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患者;(2)合并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3)伴有骨關節系統疾病、由帕金森導致的肢體功能障礙患者;(4)精神障礙、語言障礙者。 本研究已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 例。 對照組中男23 例,女16 例;年齡48~76 歲,平均年齡(56.28±4.37)歲;發病到入院時間4~36 h,平均時間(17.43±2.62)h;腦梗死部位為額葉15 例,基底核區24 例。 觀察組中男22 例,女17 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56.32±4.34)歲;發病到入院時間4~36 h,平均時間(17.39±2.64)h;腦梗死部位為額葉14 例,基底核區25 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鏡像療法。首先,讓患者呈坐位,使其雙下肢自然垂放在地下并雙腳分開使其與肩同寬,在雙下肢中放置一面鏡子,使鏡子的反射面朝向患者的健側下肢。然后,讓患者的健側下肢做伸展、屈曲膝關節、抬高膝關節的動作,并進行足背屈、足背伸運動及由膝關節帶動足朝前后左右四個方向的運動,在進行上述活動時讓患者注意觀察鏡子里的肢體動作,讓患者盡量將其想象成是由患側下肢來完成的動作,然后在康復師的幫助下使患肢進行上述動作。 上述動作1個動作訓練5 min,30 min/d,共訓練1 個月。

觀察組采取鏡像療法聯合Nustep-T4 運動訓練。鏡像療法同對照組。 使用Nustep-T4 運動訓練器(NuStep,Inc,生產批號T4469597,型號:Nu Step T4r):(1)協助患者坐在四肢聯動器的座椅上,腰背不能靠在儀器靠背上,讓健側肢體帶動患肢進行伸展彎曲的肢體運動,上肢進行屈伸動作的訓練,下肢可進行踩踏自行車動作的訓練,在運動過程中要使其軀干保持平衡,使其患肢處于中線位置;(2)患者完成前面的運動后,由康復師協助、指導患者利用健側帶動患側開展運動,如膝關節、髖關節的彎曲,踝關節背屈、趾屈;并在器械的幫助下讓患者進行軀干向左向右的旋轉運動;(3)上述兩項運動完成后,根據患者的體力,可適當增加患者四肢聯動的運動量、軀干旋轉幅度。 該訓練30 min/次,1 次/d,共訓練1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下肢運動功能與平衡功能。于干預前后,應用下肢運動功能評分量表(FMA-LE)評定下肢運動功能,總分34 分,分值與下肢功能成正比;應用Berg 平衡量表(BBS)評定平衡功能,總分56 分,分值與平衡功能成正比。

(2)步行功能。 于干預前后,應用10 m 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測評患者的步行速度;應用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級法(FAC)測評患者的步行能力,總分5 分,分值與步行能力成正比。

(3)膝關節屈膝、伸膝肌峰力矩。 于治療前后,應用CON-TREX 等速反饋式生物力學測試訓練系統測定患者的膝關節屈膝、伸膝肌峰力矩。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6.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下肢運動功能、平衡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FMA-LE、BBS 評分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FMA-LE、BBS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腦梗死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平衡功能比較[(±s),分]

表1 兩組腦梗死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平衡功能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對比,*P<0.05。

組別FMA-LE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BB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39)觀察組(n=39)t 值P 值16.18±2.53 16.11±2.49 0.123 0.902 19.87±3.62*23.13±3.93*3.810 0.000 36.26±6.05 36.30±5.95 0.029 0.977 45.79±8.04*56.59±8.34*5.822 0.000

2.2 兩組步行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10 mMWS、FAC 評分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10 mMWS 快于干預前、FAC 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10 mMWS快于對照組,FAC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腦梗死偏癱患者步行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腦梗死偏癱患者步行功能比較(±s)

注:與同組干預前對比,*P<0.05。

組別MWS(m/min)干預前 干預后FAC 評分(分)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39)觀察組(n=39)t 值P 值13.52±4.32 13.47±4.25 0.052 0.959 48.93±8.35*57.41±9.37*4.220 0.000 1.39±0.24 1.40±0.23 0.188 0.851 1.92±0.35*2.33±0.47*4.369 0.000

2.3 兩組膝關節屈膝、伸膝肌峰力矩比較

干預前,兩組膝關節屈膝、伸膝肌峰力矩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膝關節屈膝、伸膝肌峰力矩均大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腦梗死偏癱患者膝關節屈膝、伸膝肌峰力矩比較[(±s),N·m]

表3 兩組腦梗死偏癱患者膝關節屈膝、伸膝肌峰力矩比較[(±s),N·m]

注:與同組干預前對比,*P<0.05。

組別膝關節屈膝力矩干預前 干預后膝關節伸膝力矩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39)觀察組(n=39)t 值P 值18.28±3.21 18.25±3.18 0.041 0.967 24.38±3.55*31.02±4.02*7.732 0.000 26.07±4.24 26.10±4.31 0.031 0.975 31.96±4.18*38.72±4.23*7.099 0.000

3 討 論

腦梗死患者因高位中樞受損,對中樞活動力的控制降低,使得神經中樞反射亢進,其肌肉組織群間的協調能力消失,導致肢體失去平衡,引起偏癱的發生。腦梗死偏癱患者不僅肢體活動受限、生活自理能力降低,部分患者長時期臥床還會導致褥瘡、肌肉萎縮的發生,不利于患者預后[5]。采取何種有效的康復手段促進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是臨床研究的重點、熱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后, 觀察組FMA-LE 評分、BBS 評分、FAC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10 mMWS 快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膝關節屈膝肌峰力矩、膝關節伸膝肌峰力矩均大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鏡像療法聯合Nustep-T4 運動訓練可改善腦梗死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這是因為鏡像療法是臨床康復治療的手段之一, 該療法操作簡單、方便,通過鏡子的 “幻象” 給予的視覺反饋,使患者肢體產生被控制的 “錯覺” ,從而使患側肢體的神經元系統產生興奮,再次激活相關腦區,使腦功能得以重組,從而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6]。 Lee 等[7]將傳統療法、傳統療法結合鏡像療法分別用于對慢性期腦卒中患者的治療,結果顯示傳統療法結合鏡像療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平衡能力等。林晶晶等[8]鏡像療法聯合康復訓練用于腦梗死偏癱患者的治療中也發現,該療法可以改善患者軀體功能,促進下肢運動功能、平衡功能的恢復。 Nustep-T4 運動訓練是一種經濟實惠、簡單有效的運動康復訓練方法,借助四肢聯動器,可同時對健側和患側肢體進行訓練,有利于肢體關節運動功能的恢復。 通過Nustep-T4 運動訓練,足底接觸地面開展關節的各項活動, 不僅能刺激皮層,還能促進腦組織結構、功能的調整、重組,還能緩解下肢肌肉痙攣、肌肉萎縮,提高踝關節、膝關節活動功能, 增強對關節活動的控制力及穩定性[9]; 此外,Nustep-T4 運動訓練中的軀干旋轉, 可刺激前庭,有利于前庭系統功能的提高,同時還能對軀干的廢用肌肉群起到拉伸作用,增強軀干肌肉的活性[10]。 Nustep-T4 運動訓練可以使患者上肢、下肢得以伸展,并能模擬行走,不僅能減少肌肉痙攣,還能使肢體得到充分鍛煉,增強肌力。Nustep-T4 運動訓練可以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特別是踝關節、膝關節及髖關節,不僅能增強下肢肌肉力量,還能增強患者肢體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并改善其步行功能。

綜上所述,鏡像療法聯合Nustep-T4 運動訓練用于腦梗死偏癱患者中的作用較顯著,不僅能改善其下肢運動功能與平衡功能, 還能促進其步態功能的恢復,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偏癱肢體下肢
循經往返灸治療腦卒中痙攣性偏癱的臨床觀察
中西醫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研究進展
準媽媽要重視下肢靜脈曲張的預防
肢體語言
肢體寫作漫談
腦卒中偏癱早期運動康復
VSD在創傷后肢體軟組織缺損中的應用
神經松動術對腦卒中偏癱肩痛的療效觀察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支架術后再狹窄的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