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閉合復位彈性髓內釘治療兒童股骨骨折的臨床效果

2024-04-22 06:33孟飛趙連偉孟凡義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髓內患肢股骨

孟飛,趙連偉,孟凡義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人民醫院手足外科,山東臨沂 277700)

股骨骨折是骨科常見病,多因高空跌墜、交通事故、跌倒等所致[1]。 兒童多好動,加上自我保護能力比較差,易受到外力侵襲而發生股骨骨折,而一旦發生股骨骨折,不僅會出現骨折處的劇痛、腫脹,還會導致患兒下肢無法活動,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畸形,不利于患兒的生長發育[2-3]。 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有牽引、切開復位、接骨板內固定等,雖有一定效果,但仍有部分患兒骨折愈合效果不佳。彈性髓內釘內固定對機體創傷較少,且彈性髓內釘的設計更具科學性,更接近骨骼生理結構,穩定性較高,術后愈合快,并發癥少,常被用于小兒骨折的治療中。為了探尋治療兒童股骨骨折的最佳方法,本研究特采用閉合復位彈性髓內釘對股骨骨折患兒進行治療,分析其治療效果。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2 月—2022 年2 月在該院收治的58 例股骨骨折患兒為研究對象,并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9 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股骨骨折患兒一般資料對比

納入標準:(1)經X 線檢查明確診斷為新鮮閉合性骨折;(2)單側股骨骨折;(3)符合手術指征。排除標準:(1)粉碎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及開放性骨折;(2)伴有股骨周邊其他骨折;(3)合并血管損傷及神經損傷。本研究經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切開復位接骨板內固定治療。手術步驟:對患兒實施全身麻醉,取仰臥位,將患肢向外展開,將健肢及軀干向內收斂。 在股前外側行一略長于鋼板的手術切口,在保留骨膜的同時使骨折端暴露出來,在直視下對骨折端進行復位,然后采用加壓接骨板(厚度4.5 mm)進行內固定。 再通過鎖定螺釘將加壓鋼板做好固定,對穩固性進行檢查后,對手術位置進行沖洗,將引流管置入后,對切口進行縫合。

觀察組采用閉合復位彈性髓內釘治療。 手術步驟:對患兒實施全身麻醉,取仰臥位,將患肢向外展開,將健肢以及軀干向內收斂。 在股骨遠端骺板上方2 cm 位置的內、 外兩側各行一個2 cm 長的切口,將皮下組織切開,將骨膜暴露,對其骨折部位進行閉合復位,通過C 型臂X 機對復位情況進行檢查。 在患兒大腿內外側與髕骨之間做一手術切口 (長度2 cm),然后借助C 型臂X 機透視, 在其骺板上方再做一骨窗(長度2 cm),把髓內釘通過骨窗置入到骨髓腔內,然后再將預彎彈性釘置入到骨干縱軸斜方向45°的位置,并推進到骨折端;通過C 型臂X 機復位骨折部位,向內推進髓內釘,最后剪斷針尾使其埋置到皮下,將手術切口縫合。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切口長度、手術出血量、手術時間。

(2)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骨不連、骨骼延遲愈合、股骨外旋畸形。

(3)對比兩組患肢功能恢復優良率,評定依據為Flynn 等制定的股骨骨折經髓內釘治療后的評分標準。優:術后無并發癥,疼痛感消失,骨折成角<5°,肢體不等長<1.0 cm。 良:有可以自愈的并發癥發生,疼痛感消失,骨折成角5°~10°,肢體不等長1.0~2.0 cm。 差:術后出現嚴重并發癥需再次手術,疼痛感強烈,骨折或角>10°,肢體不等長>2.0 cm。 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

觀察組手術切口長度短于對照組,手術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股骨骨折患兒手術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股骨骨折患兒手術指標對比(±s)

組別 手術切口長度(cm)手術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對照組(n=29)觀察組(n=29)t 值P 值10.49±2.36 2.97±0.89 16.056 0.000 59.97±7.66 20.32±6.45 21.323 0.000 56.04±6.12 32.43±5.62 15.302 0.000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對比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股骨骨折患兒術后并發癥對比[n(%)]

2.3 兩組術后患肢功能恢復優良率對比

觀察組術后患肢功能恢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股骨骨折患兒術后患肢功能恢復優良率對比[n(%)]

3 討 論

兒童發生股骨骨折后會出現骨折端的腫脹、疼痛等臨床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畸形,如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當,不僅會使患兒活動受限,還會造成下肢長度縮短等,對患兒的健康發育造成影響[4]。 因此,對癥治療及早期康復鍛煉至關重要。切開復位接骨板內固定治療是骨科常用的一種固定方法,其操作是在醫生直視下完成,需要通過切口將骨折端暴露出來,創口過大,不僅會影響骨折部位的血運,還易引起各種術后并發癥,且術后待骨折愈合良好后需再次實施手術取出內固定材料,對患兒造成二次創傷[5-6]。 因此,探究其他術式治療該疾病是目前骨科重點研究的方向。

有研究顯示,彈性髓內釘的誕生推動了新的手術方式出現,通過彈性髓內釘進行閉合復位手術,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等特點,可促進骨折更快愈合[7-8]。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手術切口長度短于對照組,手術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患肢功能恢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喬為[9]的研究結果一致。首先,該研究所使用的彈性髓內釘是鈦合金材質的帶有彎頭的圓條,有較好的彈性,使其與兒童發育特點、微創理念巧妙結合, 通過置入彈性髓內釘來穩定骨折端軸向與旋轉,這樣可以確保骨折端局部血運,還能保護骨骼及骨折周圍微循環[10]。其次,閉合復位彈性髓內釘內固定對骨折部位具有動態穩固的效果,軸向、橫向、抗彎曲及抗旋轉穩定性均較好[11]。 再次,彈性髓內釘具有的彈性,可以允許骨折斷端輕微移動,這樣就避免了兒童多動導致的骨折端復位不良及骨骼愈合延遲[12-13]。 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閉合復位彈性髓內釘治療兒童股骨骨折的并發癥較少,安全性較高。 這是因為閉合復位彈性髓內釘治療的手術切口較小,不僅有效減少手術對骨折端周圍血管、神經、軟組織的損傷,還能減少手術出血量, 可有效減少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該固定方式有較好的生物力學穩定性,可以預防骨折再移位的發生,有利于骨折愈合,從而減少骨不連、骨骼延遲愈合、股骨外旋畸形的發生[14-15]。

綜上所述,閉合復位彈性髓內釘治療可以縮短兒童股骨骨折的手術時間,手術切口小,出血量低,可促進骨折愈合,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肢功能恢復,可在臨床推廣運用。

猜你喜歡
髓內患肢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并發癥的影響
股骨髁間骨折術后患肢采用特殊體位制動加速康復的效果觀察
股骨近端纖維結構不良的研究進展
一種水墊式患肢抬高枕的設計及應用
Multiloc髓內釘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
團隊互助模式對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
股骨粗隆間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鈦板治療的臨床觀察
懷孕中期胎兒孤立型股骨短的臨床意義
交鎖髓內釘聯合鋼板在脛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療中的應用
DHS與ALP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