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行障礙康復訓練在多動癥兒童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2024-04-22 06:33杜曉燕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多動癥康復訓練障礙

杜曉燕

(新泰市人民醫院兒童保健科,山東泰安 271200)

多動癥是小兒階段的主要精神行為障礙疾病之一,患病后常見情緒沖動、活動過度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表現,不僅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其病癥也容易遷延至成年階段,對其學習、生活等均產生不良影響[1-2]。 目前,臨床主要采用口服藥物方式治療兒童多動癥,服用藥物可短期形成癥狀控制作用,但對相關病癥的改善效果并不滿意,進而需要開展針對性的康復訓練措施[3-4]。 執行障礙康復訓練是精神行為障礙的有效干預方法,通過對行為沖突產生抑制作用達到增強小兒在執行障礙中的大腦活動和行為表現,其可延伸至日常生活中,最終促進病情改善[5]。 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本院2021 年8 月—2023 年7 月收治的86 例多動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提高多動癥兒童的康復訓練效果,采取執行障礙康復訓練方法,通過與常規康復指導的效果相比較,驗證執行障礙康復訓練模式是否為多動癥兒童帶來臨床獲益。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86 例多動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因活動過多、情緒沖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入院;(2)符合《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診療建議》中多動癥的診斷標準[6];(3)年齡6~13 歲;(4)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自閉癥;(2)伴有智力障礙、器質性疾病或發育遲緩。 本研究已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 例。 對照組:男25例,女18 例;年齡6~12 歲,平均年齡(8.74±0.96)歲;病程3~15 個月,平均病程(9.72±1.48)個月。觀察組:男23 例,女20 例;年齡6~13 歲,平均年齡(8.77±0.93)歲;病程3~17 個月,平均病程(9.68±1.51)個月。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指導。采取溫和親切的態度和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兒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及時發現患兒日常所存在的不良行為,并予以糾正,針對家屬開展關于疾病、 治療及日常注意事項的健康教育,要求家屬在日常照護時保持良好的耐心,避免對患兒產生負面影響,指導家屬積極培養患兒的興趣愛好,盡量多地投入到戶外運動中??祻椭笇нB續開展3 個月,居家患兒采用微信平臺進行溝通和指導。

觀察組采用執行障礙康復訓練。應用虛擬現實互動康復訓練系統,主要包含持續反應、優勢反應和干擾反應3 個訓練模塊。(1)持續反應抑制訓練:開啟設備并設定為第3 視角模式,使患兒持續體驗昆蟲在洞穴中飛行路徑的感受, 過程中設置多種獎勵配置,通過患兒視覺、注意力及頭部活動等變化在洞穴中躲避障礙從而得到相應的獎勵。該項訓練設置6 個不同階段,指導患兒由易至難參與訓練,碰撞障礙則再次重啟訓練, 強化其控制力、 專注力及反應行為的提高。(2)優勢反應抑制訓練:在前一階段體驗昆蟲在洞穴中飛行后,告知其連續飛行距離,再引導開始下次循環訓練,每次均為飛行開始直至碰撞障礙為止,鼓勵患兒并協助建立下次飛行距離目標。將兩次飛行訓練作為1 組,兩次分別設定不同目標,在第二次飛行時要求不碰觸獎勵設置,依次來抑制優勢。(3)干擾反應抑制訓練:持續進行洞穴飛行訓練,在既定障礙的基礎上將獎勵設置也作為障礙物,在飛行時注意對其進行躲避,持續記錄其移動距離。訓練時間為60 min/次,每隔2 d 開展1 次,連續3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多動癥狀:訓練前后,應用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評定量表(SNAP-IV)進行評估,量表包括多動-沖動、對立違抗、注意缺陷3 個維度,合計26 項條目,各個項目均為4 級評分制(0~3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多動癥狀越輕。

(2)認知功能:訓練前后,使用Conners 父母用癥狀問卷(PSQ)進行評估,量表包括多動指數、沖動-多動、心身問題、焦慮、學習問題、品行問題6 個維度,合計48 個項目,各項目均為4 級評分制(0~3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認知功能越好。

(3)病情狀況:訓練前后,采用Conner 簡明癥狀量表(ASQ)進行評估,量表中包括10 項條目,各個項目均為4 級評分制(0~3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病情程度越輕。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 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多動癥狀比較

訓練前,兩組SNAP-IV 量表中各個維度評分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兩組SNAP-IV 量表中各個維度評分均較各組訓練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多動癥患兒SNAP-IV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多動癥患兒SNAP-IV 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訓練前比較,aP<0.05。

組別多動-沖動訓練前 訓練后對立違抗訓練前 訓練后注意缺陷訓練前 訓練后對照組(n=43)觀察組(n=43)t 值P 值20.84±2.67 20.79±2.78 0.085 0.932 12.57±1.86a 9.92±0.85a 8.497 0.000 17.05±2.43 17.09±2.45 0.076 0.940 9.57±1.25a 7.21±0.54a 11.365 0.000 21.08±3.06 21.05±2.98 0.046 0.963 13.56±1.95a 10.71±1.73a 7.169 0.000

2.2 兩組認知功能比較

訓練前,兩組PSQ 量表中各個維度評分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兩組PSQ 量表中各個維度評分均較各組訓練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多動癥患兒PSQ 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多動癥患兒PSQ 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訓練前比較,aP<0.05。

組別多動指數訓練前 訓練后沖動-多動訓練前 訓練后心身問題訓練前 訓練后對照組(n=43)觀察組(n=43)t 值P 值8.11±1.56 8.13±1.55 0.060 0.953 3.94±0.82a 2.13±0.38a 13.133 0.000 7.89±1.45 7.93±1.47 0.127 0.899 1.92±0.36a 1.28±0.19a 10.310 0.000 7.57±1.35 7.54±1.39 0.102 0.919 1.31±0.59a 0.64±0.21a 7.015 0.000組別焦慮訓練前 訓練后學習問題訓練前 訓練后品行問題訓練前 訓練后對照組(n=43)觀察組(n=43)t 值P 值7.95±1.22 7.97±1.31 0.073 0.942 1.45±0.56a 0.91±0.17a 6.051 0.000 8.59±1.42 8.63±1.35 0.134 0.894 3.91±0.82a 2.47±0.48a 9.938 0.000 7.71±1.36 7.73±1.35 0.068 0.946 4.07±0.73a 2.43±0.26a 13.878 0.000

2.3 兩組病情狀況比較

訓練前,兩組ASQ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兩組ASQ 評分均較各組訓練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多動癥患兒ASQ 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多動癥患兒ASQ 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訓練前比較,aP<0.05。

組別訓練前 訓練后對照組(n=43)觀察組(n=43)t 值P 值23.92±2.47 23.89±2.51 0.056 0.956 17.68±1.73a 12.76±1.46a 14.252 0.000

3 討 論

兒童多動癥主要是指以行為障礙為典型特征表現的小兒神經綜合征, 該疾病具有復雜的發病機制,遺傳、腦損傷、神經損傷以及機體營養缺失等均會促進疾病的發生[7-8]。 多動癥對小兒的生長發育及生活學習均會產生影響,需盡早接受合理控制,如病情持續存在及發展會進一步增加其家庭壓力,甚至會由于成年后缺乏自控能力而危害社會安全[9-10]。目前,多動癥兒童多采取口服藥物治療方式,但由于患兒的病因與類型等存在差異, 且多數患兒均同時伴有心理障礙,導致口服用藥治療效果不滿意,也容易出現癥狀反復發作的問題[11-12]。

近年來,臨床越來越關注多動癥患兒的綜合干預方案, 在口服藥物時聯合開展不同的康復訓練方法,通過指導訓練對其情緒、感覺以及行為等均形成改善作用,還能有效糾正其不良行為,積極提高其認知功能[13-14]。 傳統的康復訓練方式主要是根據既往臨床經驗對患兒實施相關指導,但其干預過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對于患兒的干預也缺少理論支持,常常達不到預期的干預效果。執行障礙康復訓練借助了新型虛擬現實技術,可促使患兒深深投入到訓練環境中,有效避免其他環境因素對訓練所形成的影響,有助于患兒持續保持專注性[15]。 同時,該種康復訓練方式能夠調動患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自覺自愿地接受訓練,從而轉變自身狀態,還有利于提高認知能力。

研究結果顯示,訓練后,觀察組SNAP-IV 各個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現出執行障礙康復訓練能夠更迅速地緩解患兒癥狀,抑制情緒、行動、注意力等方面的癥狀表現。 研究結果顯示,訓練后,觀察組PSQ 各個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體現出執行障礙康復訓練可積極提高患兒的認知功能。研究結果還顯示,訓練后,觀察組ASQ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證實執行障礙康復訓練可有效控制患兒病情程度,達到積極的病情控制效果。

綜上所述,在多動癥兒童中采取執行障礙康復訓練可明顯減輕患兒癥狀,改善病情程度,提高認知功能,適合臨床推廣使用。

猜你喜歡
多動癥康復訓練障礙
多功能智能康復訓練床的設計與仿真
穴位按摩與康復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
睡眠障礙,遠不是失眠那么簡單
多動癥不一定是壞事
跨越障礙
上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的研究
多導睡眠圖在睡眠障礙診斷中的應用
房子犯了多動癥
與多動癥兒子一同成長
“換頭術”存在四大障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