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應對沖突,筑牢家校關系的“防護網”

2024-04-23 06:50王雪
教育家 2024年13期
關鍵詞:防護網家校沖突

王雪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和延伸。在助力孩子成長的路上,家校沖突發生時,教師和家長積極應對—多一些理解,就少一些苛責;多一點理性,就少一點沖動;多一分溝通,就少一分誤解,讓問題回歸本源,探尋處理家校沖突問題的“最大公約數”,才能筑牢家校關系的“防護網”。家校沖突的共性特征是什么?造成沖突的常見原因有哪些?如何預防、應對家校沖突問題,構建和諧的家校關系?本刊編輯部邀請教育學者、教師、校長共同探討。

《教育家》:家校沖突發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家校沖突的共性特征是什么?造成沖突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殷飛:當前家校沖突原因多種多樣,如家長對學校管理規定不理解、家長認為教師處理孩子問題不公正、教師覺得家長不配合學校、家長與教師溝通不暢等。從更深層次來看,這些沖突的共性在于家長個性化的期待和學校教育的集體性之間的矛盾。

家長思考問題的個體化與學校教育集體性之間的矛盾。隨著個體主義價值觀的日益盛行,社會對集體主義教育以及教育中的集體主義產生了誤解與抵觸情緒,一些人將關心、理解、包容和奉獻他人的集體主義價值觀視為“洗腦”(PUA)。這樣偏差的價值觀同樣體現在家校關系上,表現為部分家長只顧及自家孩子的利益,很少考慮其他孩子或者集體的利益。

家長對孩子的保護與學校促進學生發展之間的矛盾。有的家長往往過度關注眼前利益,而忽視了孩子的長遠發展。比如,一些家長不理解學校為何要讓孩子參與勞動,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勞動過程中受傷或者受累,短視地排斥勞動教育,忽視勞動教育中深遠的教育價值,這極大地制約了孩子的發展,也阻礙了學校教育目標的落實。

學校對自身教育權威性的強化與家長渴望平等之間的矛盾。部分學校管理者和教師仍停留在傳統的學校教育權威階段,認為家長應該無條件地服從學校的各種教育要求,在制定相關管理措施或者教育改革行動方案時,未向家長進行充分的溝通與解釋。學校傳統的教育管理思維和教師欠缺的家校溝通能力與家長日益提升的渴望平等、尊重和溝通的需求之間存在落差,從而產生誤解、不滿與矛盾。

席長華:沖突并不都是消極的,如果在安全閾值范圍內,沖突也可能具有正向功能。家校沖突同樣具有雙重性,因此,我認為應從底層邏輯出發,分析家校沖突的發生機理,讓被“妖魔化”的問題回歸理性。

時間維度:“累積——爆發”。教育場域天然具有情感的聯結性,家長對教師往往是賦予情感信任的。在一定程度上,家校沖突是長期互動中信任關系建立失敗的結果。當不信任的關系累積到一定程度,再遇上導火索時,沖突便可能一觸即發。

空間維度:“交織——疊加”。伴隨教育成為家庭和社會高度關注的領域,教育沖突也跨越單一教育空間而疊加擴散,影響更為廣泛和復雜。這種疊加具有方向性,并表現出馬太效應,即不同空間上的關系越是和諧,疊加后的沖突就越少,反之亦然。如在班級空間中,生生間由于交往發生沖突,若該生在學??臻g或家庭空間也發生沖突,往往不同空間的疊加,會更易引發家校沖突。

關系維度:“轉嫁——移交”。家校各主體間結成的關系理應是相互支持的,其基礎在于“為了我們共同的孩子”的假設和共識,這種共同的價值取向是家校不同主體間合作的“黏合劑”。而當雙方信任關系破裂時,為“我們共同的孩子”以及“家校共同攜手”等實踐中的價值訴求變得不再是雙方共同的價值取向。此時,學校教育成為一種利益訴求,原本更多情感、倫理色彩的教育關系逐漸演變為現實的利益爭奪或求取關系,不同主體在教育體系內理應承擔的責任出現了轉嫁或移交。

價值維度:“缺失——錯位”。學校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所秉持的價值內核以及塑造的整體形象奠定了教育關系的底色,決定性地影響著教育關系的性質。學生如在學校生活中看到“功利”“面子工程”“形式主義”等現象,可能導致他們對學校的價值認同出現危機,缺乏對學校的歸屬感和接納感,進而在內心深處對學校產生信任危機。因為“不認可自己的學?!?,所以遇到沖突時,他們便不會選擇主動地維護學校的聲譽,而是毫不客氣地“揭底”,甚至以“找茬”的心態投訴學校。

表面來看,家校沖突常常是以一個個具體的“小事情”的形式出現,但實際上家校沖突的發生,不僅是學?;蚣彝ツ硞€單方面的原因,它的背后還有著更為復雜的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

《教育家》:盡管并非所有的沖突都能得到良好化解,但是教師和家長在沖突發生前有效地預防,在沖突發生后能恰當地應對,將會對構建更加和諧的家校關系發揮重要作用。那么,如何預防、應對家校沖突問題?

昌青:當下,家校關系發生了顯著變化,傳統教育里的“師道尊嚴”受到了挑戰,家長更多參與到學校教育之中,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權責邊界逐漸模糊。因此,由于各主體間權責的模糊性與復雜性,導致沖突發生時,處理方式難以達到我們期望的法理位置。以孩子為中心,學校、教師、家長是孩子受教育過程中最為活躍的三個因素。為構建更加和諧的家校關系,我們必須從法治層面入手,厘清各主體間的權利與義務。

教師——依法執教。教師作為教育實踐的主體,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提升法律意識和道德修養。有些沖突的發生源于教師的法治觀念淡薄。例如,一些教師不尊重學生的隱私,擅自進入學生宿舍進行檢查。再如,教師對學生的懲戒應針對學生的違紀行為,而不應包括學生的學業行為。然而在現實中,一些教師因學生學業成績不佳而采取懲戒舉措,如罰站、罰寫、打掃衛生等。這些行為使得家長向學?!坝懻f法”,沖突便發生了。而這些沖突,都是教師能夠通過依法執教進行規避的。

教師在家校溝通中應扮演主動角色。當學生在學校出現問題時,教師不應只是簡單地打電話叫家長來,妥帖的做法是擇機、擇時主動家訪,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家長建立信任關系。然而,由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常常存在信息傳遞上的不完全性,建立信任關系是一個需要持續積累的過程,這并不是簡單的加法運算,而是一種相互信任的疊加效應。

家長——依法育子。家庭教育的問題主要分為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在當今社會,中國家庭的多數問題在于教而不當,這嚴重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這意味著家長開啟了“依法育子”的時代。如今,學校教育延伸到了家庭,家長在家中充當“教師”的角色,孩子在家找不到父母,不停地被詢問“作業做完了嗎”。這可能導致家長對孩子的興趣愛好、身心發展、交友處事以及生活習慣等缺乏關注。所以,孩子在學校生活中必然會反映出一定的生活行為問題。這時,有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將孩子送至學校就意味著將責任交給了教師。這一觀念忽略了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可能是由家庭教育不當引發的事實。在此過程中,教師成為無辜的“替罪羊”,孩子成為家庭教育不當的“犧牲品”?!吨腥A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了家長的責任是“培育、引領、影響”。若家長過多干涉學校教育,最終會擾亂了教師的“責任田”,也荒了自己的“自留地”。家長應以兒童為本,以生命為本,科學、合法地培育子女。

并喻時代,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傳授者。隨著自媒體的興起,許多人都想在教育領域分一杯羹。但自媒體從業者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家長寧愿相信非專業教育人士的言論, “照書養娃” “跟著視頻養兒育女”,也不愿相信學校里的教師。因此,家長需要提升信息素養,培養合理篩選、正確理解教育觀點的能力,不要輕易被網絡信息帶節奏。

學?!婪ㄞk學。學校作為教育的重要場所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進行管理和運作。目前,我國已出臺了大量教育相關法規,但在實施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問題。學校需要反思:是否真正將法治觀念貫徹到了日常教學之中?依法辦學是現代學校發展的一個基本點,學校不僅需要貫徹落實依法執教,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還應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法治氛圍,潛移默化地讓他們習得法律知識,提升法律意識。

現實中,一旦發生家校沖突,一些學校會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這導致教師在處理家校沖突時往往處于被動地位,甚至會主動選擇“息事寧人”。這是為什么?因為學校無法承受沖突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為教師“耗不起”。這反映了法制和學校規范不健全的問題。多年前,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或沖突時常常會引起圍觀,但隨著執法程序的不斷完善,現在大多數交通問題都能得到合理解決,人們也不再將這樣的問題視為“新鮮事兒”。同理,雖然教育是面向人的工作,更為復雜,但只要不斷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讓教育工作者自覺站在法律的視角上思考問題,在法治的軌道上解決問題,教育的環境就會越變越好。

韓似萍:面對沖突時,我們需要意識到: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解決或者必須解決,有些沖突存在是有意義的,在處理孩子問題上,家校關系其實是親師關系,是教師與家長的身份不同而帶來的立場不同。只要雙方能夠理解、溝通、妥協,達到一種“共存式”的合理存在,對學生的成長將是有益的。

當前,學校希望家長能夠配合學校的意愿對待學生,家長希望學校滿足自己的個性化訴求。這種“雙打式”的教育,往往違反生命發展規律,可能將孩子逼向絕路。

教師與家長,兩方最愛孩子的人,卻在“神仙打架”。為何這種愛會演化為矛盾或沖突?如何化解?

這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基于職業關系的理性愛,通常以規則為行為準則,而家長對孩子的愛則是基于親緣關系的感性愛,通常以情感為出發點。兩者站在不同的立場對待孩子,導致了矛盾和沖突。

所以,緩和家校沖突,教師與家長首先要“共軌”,即以學生為本,建立共識、統一立場。關乎孩子,家長通常有強烈的情感訴求,同時希望教師能與自己共情。因此,教師不宜以命令者的角色要求家長完全配合自己的行動,而應主動向家長展示自己想配合的誠意,嘗試理解家長的情感訴求。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方面,堅守自己的職業立場。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社會關系,受規則約束,必須守規矩。例如,有些家長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為由,要求教師將自己的孩子調到特定位置。這時,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則,確保為全體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而不是為了滿足個別家長的情感需求而妥協。另一方面,嘗試理解家長的情感訴求。中國的教育環境具有特殊性,人們對于特定的言論有著極其敏感的態度,例如“男盜女娼”。如果遇到男孩小偷小摸、女孩早戀等情況,教師不宜直接在父母面前指責孩子的過錯,這會讓父母感到絕望。教師應該用更溫和的語言來溝通,表達對孩子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給予嚴厲的批評或判定。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家長的情感和期待是至關重要的,這是建立良好家校關系的一個基本點。

猜你喜歡
防護網家校沖突
家校距離
發揮自身優勢 共筑安全防護網
耶路撒冷爆發大規模沖突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三宜”“三不宜”化解師生沖突
人蟻邊界防護網
SNS主動柔性防護網在高邊坡防護中的應用
家校合作,讓“名著導讀”落到實處
“鄰避沖突”的破解路徑
一次沖突引發的思考和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