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步走,打通集團化辦學“最后一公里”

2024-04-23 06:50史金根姜凌佳
教育家 2024年13期
關鍵詞:名優最后一公里集團化

史金根 姜凌佳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向陽小學是縣域內的一所百年名校。2023年秋季,向陽小學在朝陽、海沙、望?!耙恍H齾^”的城區融合型教共體基礎上,與沈蕩小學、齊家小學組建了城鄉融合型教共體,正式形成了一校五區的辦學規模。集團化辦學過程中,海鹽縣向陽小學教育集團(以下簡稱集團)致力于從數量規模升級向質量內涵發展轉型,創生“扁平化矩陣型”“集群化牽引型”“生態化托舉型”三大行動路徑,打造多模共存、協同共生的辦學樣態,不斷擦亮“優學在鹽”的教育品牌。

扁平化矩陣型:實現管理互通“無障礙”

為提高工作效率,集團簡化管理機構、融通管理機制,構建了一種緊湊的矩陣型管理網絡,實現了教育集團多元自治的扁平化管理模式革新。

精簡管理層次,突顯“分權制”理念。為實行統一領導,集團確立了由集團總校長負責頂層設計,各校區執行校長統籌條塊監管工作的管理模式,設立了“五大中心”(即學校發展中心、教學管理中心、學生發展中心、課程科研中心、安全保障中心),全方位管理集團校的教育教學事務。如此一來,集團從縱向上減少了職能層級,提升了管理效率;從橫向上加強了校區間的資源共享與經驗輻射。這樣“經緯式”的矩陣布局,讓集團的管理系統更具生命力。

下移管理重心,打造“雙一流”隊伍。在集團化辦學的進程中,中層管理隊伍和組級管理人員是管理網絡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集團強力推進“雙一流”隊伍建設,一是打造一流的中層戰隊,即通過向陽論壇等闡釋管理主張,提升教職員工的理念認同感;二是打造一流的學科團隊,即通過定期舉辦分享沙龍,交流優秀的管理舉措和品牌創建路徑,在互動中豐富管理經驗。

集群化牽引型:實現教研互嵌“無邊界”

集團化辦學成功的關鍵在于名校經驗的有效輸出,即通過“以城帶鄉、以強扶弱”的牽引聯動,促進各校區在隊伍建設、教學科研、教學質量等方面的和諧共生,實現教師的集群式發展。

優師聯盟共建,找準切入點。為更好地凝聚教師的行動共識,集團組建名優導師聯盟,開展系列指導服務工作,從而破解了“人才稀釋”帶來的難題。目前,集團各校區形成了以學科為單位的幫扶團隊,由分管領導為召集人,組織縣級學科帶頭人、名優教師等分學段開展教學問診和追蹤指導活動。

名優導師聯盟的指導范圍主要涵蓋兩個方面:一是結合集團校的常規月檢工作,重點分析問題數據,以蹲點調研的形式對薄弱群體進行幫扶;二是開展專項指導服務工作,主要從學科的教學難點或校區的弱勢方面入手,進行整體性的幫扶。如臨近期末,語文學科的名優導師聯盟可通過前期搜集青年教師的復習教學困惑,進行課堂教學的引領和復習策略的答疑。

融合項目共達,提升研究力。推進校本研訓工作是實現教師集群化發展的必由之道。在縣教育研究中心的指導下,集團加快校本研訓精品項目的孵化速度,以團隊共研的形式,擴大優勢學科引領覆蓋面。學年初,各學科制訂教育集團“融合教研”的項目規劃書,學科分管領導結合教學工作計劃分階段開展主題教研活動,合力打造集團校的學科品牌。

比如,數學學科致力于“生問課堂”的“長程”實踐研究,在“1.0版生問導學”“2.0版生問定教”的基礎上,學科組教師根據城鄉學生的學情差異,提出了“3.0版生問慧學”的研究方向。通過現場改課,教師們在直面互診、二度設計、全員卷入的過程中不斷明確數學教學的要義,將思維培育與能力建構無痕融合。

教學質量共提,增強均衡性。教學質量是立校之本,也是集團化辦學的生命線。作為縣域內的窗口學校,集團注重提升教師的命題素養,以此推進課堂改革與質量監控等工作。集團積極把握區域內命題競賽的風向,以“理論導航—校區同研—換崗體驗—調研優化”的方式,精進教師的命題能力。集團在期中、期末模擬測驗中均采用集中命題與統測統批(一般先由各學科名優教師出卷,再通過五校區教研組磨題、改題,以此確保命題的精準度),以確保教共體的協同發展。

此外,集團還研發了成績管理平臺,每位班主任均可看到本班文化課成績的橫向比對圖表;每位任課教師都能看到任教班級成績在校區間的位置分布,同時也可以看到前后單元的成績浮動情況。借助數字化平臺,集團的質量監控工作變得更為精準、有效。

生態化托舉型:實現品牌互鑒“無定式”

教育共富是集團??s小發展差距、擴大區域影響力的應有之義,也是集團化辦學可持續發展的顯性標志。我認為,城鄉教共體的協同建設不是簡單的模式復刻與經驗移植,而是通過放大集團校的優勢,托舉師生群體的高質量發展,構建良性的教育生態。

一校一品,揚長生輝。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集團結合原有的育人理念,淬煉和合共生的德育品牌,培育具有向陽特質的新時代少年。比如,海沙校區的“三生”育人文化、沈蕩小學校區的“三棵樹”育人文化以及齊家小學校區的“田園勞動”育人文化,這些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使各校區既有集團的主體色調,又有各自的鮮明色彩。同時,集團依托“兒童成長營”,以特色課程共享的形式,加強校際交流、深化品牌內涵,讓師生在活動中見證成長。比如,在沈蕩小學校區舉行的特色品牌活動“開釀節”中,五個校區的師生代表共同參觀本土企業,實地感受釀造技藝,并在校區自建的勞動基地—“賁湖釀造坊”中體驗釀制黃酒的樂趣。

一科一品,共研集智。優秀的教研組是集團化辦學的智力支撐,優質的團隊品牌文化則是教師成長的精神沃土。目前,朝陽、海沙、望海三個城區融合型教共體的發展力量相對集中,已有六個教研組獲評縣域“一流學科團隊”(其中,語文和英語教研組獲評“省級先進教研組”)。為發揮先進教研組的輻射力,激發城鄉教共體的教科研熱情,集團以“精品+”的孵化模式,將各學科的品牌項目做大、做深,促進全體教師全程化、沉浸式地參與研究。比如,語文教研組在省教研重點課題的推動下,利用“筠心學術周”活動開展指向思辨素養的整本書閱讀范式研究,在課例共磨、項目共推的過程中提升教師的學科素養,增強團隊的黏合度。

一師一品,立格賦能。在擘畫教育共富的藍圖中,教師梯隊的進階發展直接推動著集團化辦學的進程。集團從教師年齡結構、發展現狀等出發,以不同層次教師共同成長為旨歸,設立了“青藍學藝班”“自主提高班”“名優領軍班”三個教師成長營,引導教師通過參與理論學習、課堂實踐、科研精進等多樣化的主題活動,實現整體蝶變,即青年教師入格—站穩講臺,突破自我;骨干教師升格—站好學科,蛻變突破;名優教師破格—站出特色,凝練主張。此外,集團針對青年教師占比較大的實際情況,開展了基于“雙新”理念的“新教師教學風采展”,通過磨課,為青年教師的成長奠基;對于省市級名優教師團隊,集團則以“教學主張”的打磨、闡釋、實踐為依托,助力教師淬煉個人的教學風格。

未來,向陽小學教育集團將以全域教共體建設為發展契機,不斷革新辦學機制,強化內涵特色,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家門口的優質教育。

猜你喜歡
名優最后一公里集團化
甘南藏區學前教育集團化發展的實踐探索
富一方百姓,造一片藍天,創名優品牌
于潔名優班主任工作室
《名優之死》筆談——《名優之死》表現了什么
《名優之死》筆談——藝術與愛的“墮落”
打造集團化醫療航母
集團化 分級診療的催化劑
集團化 分級診療的催化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