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學習中心課堂的架構

2024-04-24 08:22汪琴王小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月宮互學全班

汪琴 王小芳

生物學課程特別重視學生的實踐,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主動參與的過程。學習中心理念下的教學是回應當今時代對培養新人的需求并解決傳統課堂諸多問題的一個基本選擇。筆者和武漢市常青第一中學生物教研組(以下簡稱“教研組”)在教學實踐中探究并構建了具有生物學學科特色的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框架,促進了學生能動、獨立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框架

筆者和教研組教師結合生物學學科特點和高中生的知識結構、認知特點,將個體自學、小組互學與全班共學三種教學組織形式結合起來,建構了包括“情境導入,問題驅動”“合作學習,深化提升”“概念鞏固,課堂總結”3個教學環節,以及“導”“思”“議”“展”“評”“總”6個操作關鍵詞的生物學課堂教學框架。

1.情境導入,問題驅動

這個環節包括“導”“思”兩個操作關鍵詞?!皩А奔唇處煾鶕虒W內容和學情,設計恰當的導入情境,并提出探究主題。如《光合作用》一節,教師以“植物工廠”情境導入,提出探究主題“如何在植物工廠中控制環境,實現植物高產?”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投入學習中?!八肌奔磳W生通過個體自學完成基礎知識練習,并思考導學案中的探究問題,教師通過導學案反饋,分析學生難以或不能解決的學習問題。筆者將這一過程稱為“第一次篩選”。如在學習《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導學案提供了3個探究問題:①描述生長素的作用方式;②根據曲線,分析生長素的作用特點;③根據生長素的作用特點,解釋頂端優勢、根的向地性和莖的背地性等現象。教師借助導學案中的練習發現,問題①可通過個體自學解決,問題②和③是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

2.合作學習,深化提升

這個環節包括“議”“展”“評”三個操作關鍵詞?!白h”即小組互學。小組長組織組員以第一次篩選出的問題為中心展開探究學習,教師不參與小組探究,只關注小組探究過程。小組互學活動結束,教師整合各小組上交的探究結果,從中梳理出各小組的共性問題,并作為全班共學的對象。這一過程可稱為 “第二次篩選”?!罢埂奔慈喙矊W。教師展示共性問題供全體學生質疑、討論,并相機點撥、糾偏。這一過程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霸u”包括教師評價和生生互評,前者側重提示、點撥和引導,后者旨在鞏固、借鑒和學習。如在運用同位素標記法探究分泌蛋白合成路徑時,一名學生質疑“為什么選擇亮氨酸做標記而不選擇其他氨基酸”,沒有學生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筆者便從氨基酸種類的角度提示,學生立即認識到亮氨酸是必需氨基酸,選擇亮氨酸做標記能確保小鼠從外界環境中吸收合成蛋白質的原料,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3.概念鞏固,課堂總結

這一環節的操作關鍵詞是“總”,就是教師用概念圖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核心概念進行梳理和總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為教學畫上圓滿句號。教師還可以采用補充習題、提升社會責任感的拓展性引導語、引出下一節學習內容等方式完成該階段的教學。

二、基于學習中心課堂理念的教學實例

《生態系統的結構》是人教版生物學選擇性必修二《生物與環境》第3章中的第1節。本節教學需重點突破的核心問題是“闡明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陽光、空氣等非生物因素組成,各因素緊密聯系使生態系統成為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體”?;趯W習中心課堂理念和教學框架,筆者設計了如下課堂教學流程。

1.完成導學案,開展個體自學

眾所周知,中國航天人書寫了用航天夢托舉中國夢的壯麗篇章?!霸聦m一號”是我國第一個、世界第三個生命保障人工閉合生態系統。這個材料與《生態系統的結構》內容高度契合,所以,筆者以“月宮一號”相關材料為本課的導入材料。這個材料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還有助于教師以學為中心展開教學。筆者在導學案中提供了關于“月宮一號”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圍繞“①建構‘生態系統的結構概念模型;②歸納‘月宮一號的組成成分及作用;③繪制‘月宮一號中的食物網絡;④探究‘月宮一號中物質循環再生的途徑”4個探究問題自主學習。

2.情境導入,進行“第一次篩選”

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筆者創設了“神舟十五號”和“神舟十四號”的6名航天員首次太空會師的情境,并提出問題:“航天員在遙遠的太空中生存,我們如何為他們補給氧氣、水和食物?”學生通過課前個體自學,了解到我國現階段主要通過“天舟貨運飛船”進行攜帶式供給。由于攜帶式供給的成本昂貴,如果要實現長時間、遠距離的太空探索,攜帶式物質供給的方法就顯得不現實,解決辦法就是在太空艙內構建類似地球生物圈的小型生態系統,實現物質的循環再生。我國已設計建造人工密閉生態系統“月宮一號”,且成功完成長達370天的密閉生存實驗。筆者據此引出本節課的探究主題“‘月宮一號如何實現物質的循環再生?”借助學情反饋,筆者發現問題①和③已通過學生的個體自學得以解決,決定將問題②和④帶入小組互學環節。

3.小組互學,進行“第二次篩選”

解決問題②時,筆者先播放了一則有關“月宮一號”的新聞視頻,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月宮一號”。學生認真觀看視頻,獲取、整理了相關信息,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匯總出小組意見,并畫出思維導圖。教師借助小組意見,發現所有小組已較好地解決了生產者與分解者的作用、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組成成分等問題,但多數小組對消費者的功能存疑。筆者決定將這一疑問帶入全班共學環節。

問題④是本節課的重難點,需要給學生較長的討論時間,但考慮到課堂時長,筆者將問題④拆分成分別聚焦氧氣、水和食物的3個問題,分配給不同小組進行討論分析:第1、第2小組分析氧氣循環,第3、第4小組分析水循環,第5~8小組分析難度較大的食物循環。通過小組互學,筆者發現第1、第2小組能夠較好地完成任務,其他6個小組均存有不同的疑問。由于問題不夠集中,筆者采用組間互助的方式,讓有相同議題的小組進一步交流各自的觀點。最后,筆者將各小組交流后的共性問題“為什么挑選黃粉蟲作為‘月宮一號的消費者,而不是其他生物?”帶入全班共學環節。

4.小組展示,進入“全班共學”

進入全班共學環節,筆者將共性問題板書在黑板上,要求學生各抒己見。學生踴躍發言,筆者相機點撥。最后,學生明確:“月宮一號”上的消費者有兩類,一類是航天員,另一類是黃粉蟲,黃粉蟲不僅能為航天員提供動物蛋白,還能主動攝入植物中航天員不吃的部分,更重要的是,黃粉蟲在生長過程中可產生二氧化碳,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學生在解決這個共性問題的基礎上,歸納出生態系統中消費者的作用是加速物質循環,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5.總結歸納,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在這個環節中,筆者引導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總結,建構概念圖,并預告后續的學習將繼續以“月宮一號”為載體,分析生態系統的功能。最后,筆者出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團隊招收推免碩士生啟事,激勵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始終以學生問題為導向,以學生活動為本。尤其是“兩次篩選”的實施,有機地將個體自學、小組互學與全班共學三種教學組織形式結合起來,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這種教學理念下逐漸學會能動、獨立地學習,提高了學習質量,提升了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武漢市常青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月宮互學全班
互學互鑒薪火相傳友好交往行穩致遠
——柬埔寨青年領導人主題研修班在華成功舉辦
“月宮”過“一天”,人間過多久?
歡迎來到月宮“重慶站”
原因
閬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學促提升
閩寧婦聯簽訂互學互助對口扶貧合作交流協議
憑什么第一是你的
互學雙贏
全班都“瘋”了
“月宮”105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