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輪椅上的“雷鋒傳人”

2024-04-24 05:38竇芒
雷鋒 2024年3期
關鍵詞:學雷鋒雷鋒

竇芒

沐浴著初春時節的溫暖陽光,上海新黃浦實業集團高級經濟師、漸凍癥患者張戟實現了自己的心愿:拜見雷鋒當年的連長,聽他講雷鋒的故事。這天上午,張戟坐著輪椅來到位于楊浦區五角場的一個小區,以學雷鋒志愿者的身份,向離休后居住在上海的95歲的虞仁昌致敬。張戟向老連長匯報,自己從小就學習雷鋒,收藏雷鋒,不久前還向上海雷鋒紀念館捐贈了雷鋒藏品。面對輪椅上的“雷鋒傳人”,老連長聽了連聲夸贊:“做得對!做得好!不容易!”同時贈送張戟一幅當年和雷鋒等戰士合影的老照片和雷鋒年歷畫,并題字“雷鋒精神永恒”。

“漸凍家族”,非凡人生非凡心

張戟的家族,四代人已與漸凍癥抗爭了近百年。

在位于上海楊浦區小南門的一幢住宅里,張戟告訴記者:“從我記事開始,就記得外公的媽媽得了這種病,一直躺在床上。后來外公又遺傳了此病,外公的四個子女三個被遺傳,其中包括我的母親。在第四代中,我和弟弟及姨媽的女兒也遺傳了……”

張戟介紹:他們家是漸凍家族,也是紅色家庭:外公曹厚載20歲便繼承家族生意,在上海灘開洋行,經營百貨及醫療器械??谷諔馉幠甏?,他曾向江南新四軍提供藥物??姑涝瘧馉幤陂g,他動員身在香港的朋友們捐款捐物,自己捐出了數十萬港幣,因此獲得時任上海市長陳毅親題的“勞軍模范”牌匾。張戟的母親是高中政治教師,曾三次獲得上海市勞動模范稱號。

張戟至今記憶猶新,第一次發病是七歲。那是在一次幼兒園鋼琴匯報演出中,孩子們要站在桌子搭成的舞臺上演出,張戟感覺到雙腿沒有力氣,怎么也爬不上去。又過了一二年,他走路的姿勢開始明顯地與常人不同?;疑挠洃洶殡S張戟度過了小學時代。14歲那年,他做了三關節固定術。直到現在,還有鋼釘釘在腳掌中以防骨骼畸形。

不幸家庭良好的家教和家風,使張戟在陽光和春風中成長。他很幸運,從少年開始,《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聲就伴隨著自己,熱愛黨,存善心,做好人。青少年時代更是時常自我誡勉:身體有病魔,心里更要有陽光。只有比健全的人更進取,更自強,更優秀,才能得到更多的機會和快樂。

十年寒窗苦讀,張戟考上了華東師范大學經濟專業。 他不僅精通英語、法語和德語,還自學通過了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考試。 然而殘酷的病癥卻給他的人生設計了一道道關卡。大學畢業后先是進了一家公司,做過財務、銷售和英文翻譯。3年后,又轉崗到一家上市公司任部門助理。業余時間,張戟喜歡攝影藝術,喜愛古典音樂和戲劇,收藏各種政治、歷史、名人的珍貴資料,使他的生活 更充實,知識更豐富。

然而,疾病的遺傳和變異不可預測。母親40多歲時還能行走自如,60歲才坐輪椅???0歲那年,張戟走路時卻經常突然跪下,雙腿再也難以支撐自身的重量,從此開始了輪椅上的歲月。

病魔無情,增添了張戟的擔憂,也增強了他進取的力量。首先,他通過雇請專人接送解決了上下班的困難。后來又戰勝了中度抑郁癥、糖尿病、腎結石等疾病的困擾,始終保持著一顆向上和感恩之心。

從1997到2007年,張戟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這個只爭朝夕的新時代,愿每個心懷紅色信仰的生命都奮勇成為光明里頭的一份子……”這是2023年 “七一”建黨日前夕,張戟出版發行的《前進——張戟紅旅圖錄》自序中的一段話。這天,張戟應邀來到在上海東方明珠廣場舉辦的“慶祝6.21世界漸凍人日”現場,捐贈新書《前進——張戟紅旅圖錄》等書畫作品,參與慈善拍賣公益活動?!笆盏胶笠豢跉夥x了每一頁,無論內容還是攝影藝術都讓人感嘆:身體殘疾同樣有精彩的人生”。讀者一片贊譽的背后,是張戟對革命先烈、對英雄模范的一片丹心:2017年3月至2023年2月,在妻子自駕和陪伴下,張戟坐輪椅自費拜謁了除新疆、西藏、寧夏、內蒙外的全國各省區市主要紅色場館、革命紀念地450余處,總行程82000余公里,拍攝圖片46000余張。2023年以來,他又精心挑選近500幅照片,幾經周折,自費、自編制作出版了這本厚重的8開圖集。

做一束火種,為漸凍人群體和貧困學子點燃希望

張戟很震驚,神經肌肉疾病有一百多種,目前中國有漸凍癥患者450萬,其中上海地區就有5萬多。

張戟也倍感欣慰:自2005年起,每年的6月21日“世界漸凍人日”,上海的東方明珠都會為漸凍癥患者群體亮起燈光,并在東方明珠塔下舉辦一次關心漸凍人活動。盡管經濟收入有限,但張戟對關愛漸凍人的慈善事業都會慷慨解囊,每年的捐贈都在2000多元以上。2017年和2018年的世界漸凍人日,為支持常青關愛基金舉辦的“假如我行走三天夏令營”活動,他捐出自己的攝影和書法藏品,義拍收入用于關愛漸凍人公益活動。

為在全社會更好地營造關心愛護漸凍人群體的氛圍,張戟以見證人和親歷者的身份,利用各種場合,通過微信等多種手段,與大家分享交流戰勝疾病、科學防控、自強自立的體會。在重度漸凍人病友林炯生命最后的三年里,張戟三度前往他遠在上海郊縣的家,送上大量食品和營養品,給予林炯兄弟般的親切慰藉,被林炯媽媽稱為“當代活雷鋒”。

為了避免后代延續遺傳病的痛苦,張戟和同輩兄弟姐妹做過一個遺憾的決定:放棄要孩子,“丁克”斬斷病魔,讓延續百年的“漸凍家族”故事不再延續。對此,不少人不理解,前妻因此分道揚鑣,網絡上引起熱議。但他心地坦然:“作為后代,我無法客觀評價父輩們的決定。而我愿意將家族的故事分享給社會大眾,是希望讓更多的人關注‘漸凍人這個群體?!?/p>

“在中國,學習雷鋒好榜樣,沒有時空區分,沒有時代的區別,雷鋒精神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一脈。學習雷鋒,是伴隨我生命里程的一項終身修為?!薄袄卒h人人可學,殘疾人當然也不例外?!?/p>

多年來,張戟根據自己坐輪椅的實際情況,揚長避短,在學雷鋒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樂此不疲。他在家網絡辦公,妻子在家照顧他起居不上班,家里只有一份收入。除了殘疾,還患有糖尿病,冠心病裝了心臟支架,腎結石做過四次手術。為了離大醫院近點,生活在成熟社區便利些,張戟租住在市中心,租金也貴,日子過得并不富裕。但他總能合理安排好生活,學雷鋒做好事的所有支出,從來都是從幾十年的工作積蓄中取用。他總說,只要自己吃藥有保證,其他都可取舍,錢只有花在最有意義的地方,才是高貴的。

幾年前,張戟在朋友圈看見“上海張志勇公益服務社暨學雷鋒工作站”在接收公益捐贈物時,肩扛手搬,很辛苦也不便捷。之后他分三批購置了九輛平板載重推車,捐贈給張志勇公益服務社,大大提升了工作人員的裝運效率。云南貧困山區學校是張志勇的主要公益捐贈對象,那里的學校課外讀物很少。張戟得知作家殷健靈出版了一部講述一對從大山走出的夫妻選擇回到貧困鄉村守護當地留守兒童的小說《云頂》,覺得這部作品很適合大山里的孩子們、留守的鄉村教師們閱讀,他馬上自購《云頂》一百冊,委托正要去云南送捐贈物資的張志勇,送給那里的孩子和老師們。

特別的捐贈:盡力傳承守護雷鋒精神

這是江南梅雨季節的一天。清晨五時許,張戟就在妻子駕車陪伴下,頂著風雨,過長江,來到近百里外的崇明島,完成一次特別的任務:向上海雷鋒紀念館捐贈雷鋒收藏品,研討新時代雷鋒精神與紅色文化的挖掘和傳播。

上海雷鋒紀念館位于全國文明村、崇明區豎新鎮前衛村。10多年前在民間學雷鋒人士的倡議和市區宣傳部門的支持下建成開放,成為上海群眾性學雷鋒活動的“打卡地”。捐贈藏品儀式開始, 坐在輪椅上的張戟展示了捐贈藏品清單 :共計40種、180件雷鋒相關資料。其中包括中國印刷博物館2012年發行的雷鋒因公殉職50周年紀念鈔,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版的《雷鋒》連環畫,雷鋒系列紀念郵戳、郵票,以及最早刊發黨和國家領導人學習雷鋒題詞的相關報紙、簽名、信件等資料,有些還相當珍貴。

崇明區委、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及豎新鎮的領導共同見證了這一感人時刻。豎新鎮領導為張戟頒發了捐贈證書。紀念館館長沈東在致詞中感謝張戟身殘志堅,學習和踐行雷鋒精神的善舉,表示紀念館將繼續在傳承紅色文化、講好雷鋒故事、培育雷鋒傳人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貢獻。

捐贈雷鋒收藏資料,張戟也有些不舍:這些雷鋒的藏品,凝聚著他多年的心血和付出。有的是日常積累,比如郵票、郵戳、簽名封。有的是從其他藏友手里花錢購買的,比如專題報道的報紙,本身就很稀缺,收集更難。但張戟有自己的思考:“雷鋒是我們共同的精神財富,沒有理由不去傳承守護。學習雷鋒,是幾代人的集體實踐和記憶。我應該盡微薄之力,用行動發聲,一起來弘揚、踐行雷鋒精神,使之成為推動民族偉大復興的前行動力?!?/p>

(責任編輯:吳維滿)

猜你喜歡
學雷鋒雷鋒
助人為樂的“小雷鋒”
接過雷鋒的“槍”
雷鋒章在3月閃耀
請叫我雷鋒
學雷鋒做最好的自己
寫給雷鋒
學雷鋒,他們一直在路上
學雷鋒 知感恩
他們二十四年學雷鋒
學雷鋒好榜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