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村美居+文明實踐”刷新常熟鄉村振興幸福感

2024-04-24 05:38王銘濤
雷鋒 2024年3期
關鍵詞:德善鄉賢文明

王銘濤

隨著鄉村振興號角的吹響,江蘇省常熟市新時代文明實踐走出自己的獨特路徑——“軟硬兼施”方可為。

常熟市委市政府實施“千村美居”工程,通過統籌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打造綠色生態村莊,推進新時代美麗鄉村“硬環境”建設,同時凝聚發揮鄉賢助力作用、深度厚植文明鄉風沃土,逐步構建出文明健康的“軟環境”,充分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一朵朵新時代文明“浪花”爭相綻放在江南豐收的稻浪中……

老榆樹下

共享鄰里新生活

董濱鎮智林村鐘家巷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老榆樹下話文明”為特色,設有“回望智林”“紅色先鋒”“新時代講堂”“志愿服務站”等場所,同時在錢家橋、蒲場等地設立各具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步入鐘家巷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棵傲然挺立的百年老榆樹仿佛在訴說著過往。在這里,村里為周邊村民開展理論宣講、遠程教育、移風易俗等文明實踐活動,同時將“鄰里益+”品牌融入其中,讓更多村民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從志愿服務中擁有獲得感,讓文明實踐活動有溫度、有力度、有內容,真正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辦在群眾家門口,走進群眾心坎里”。

鐘坤華,是鐘家巷一位有口皆碑的老黨員。聽說村里要推進“千村美居”工程,他第一時間響應,主動騰出一間房,用于村民們開討論會。這間房儼然成為大家凝心聚力的陣地,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又一個主陣地。由此,村里的面貌、村民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像鐘坤華一樣熱心腸的“金鄉鄰”,在智林村還有很多。

智林村黨委書記姚賢軍心里很清楚,只有鄰里關系融洽,才能更好地凝聚發揮鄉賢助力作用,引導、鼓勵更多村民參與共議、共建、共治、共管,讓創造優美的生活環境成為農民的自覺行動。

“碧溪之路”

盡顯干群魚水情

碧溪街道溪南村黨委書記施仲輝珍藏著一張便簽紙,這是村里5位村民讓出土地,給村里修建小游園的見證,也是新時代干群密切聯系的物證。

施仲輝介紹,5戶人家早先在這里種蔬菜、飼養雞鴨、堆放雜物,導致環境問題突出,周邊村民意見很大。后來,村里啟動“千村美居”專項行動,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點作為“千村美居”工程的標配,專項行動推到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就布局到哪里。

73歲老黨員徐尚良帶頭拆了家里的6間輔房,騰出地方給村里建公共停車位。在以他為代表的鄉賢和黨員的帶動下,村民們參與的熱情被調動起來,有人認領綠化養護“責任田”,有人捐贈自家的綠化樹木,有人捐資購買路燈設施,5位村民也毅然將土地捐給村里,最終促成了小游園的建成。

碧溪街道是“碧溪之路”的發祥地,到目前為止,碧溪街道已建成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這些散落在美麗村落中的文明實踐點,不僅是傳遞正能量的重要載體,更是在黨群干群關系中架起了一座“連心橋”,讓民意與黨心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德善辛莊”

根植德善文明風

辛莊鎮有著“江南第一評彈村”、德善文化發源地等眾多美譽。結合“千村美居”工程的推進,辛莊鎮通過盤“活”存量、說“活”村史、建“活”農宅、鑄“活”德善4大舉措,積極構建新時代文明實踐“辛”樣板,讓4個“活”成為“德善辛莊”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注腳。

合泰村將閑置了10多年的破舊辦公用房改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德善文化的傳承地、鄉風文明的弘揚地,也成為辛莊鎮文明實踐“變廢為寶”、實現文明建設“零地增長”的典型。

張港涇村是常熟首個設立“鄉風文明館”的鄉村,先后涌現出“中國好人”黃阿雪等一批德善典范,更有“顧涇學子關愛基金”等民間愛心基金匯成涓涓善流,成為常熟市德善文明建設的主陣地。

雙浜村姚家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是辛莊鎮第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古牡丹守護人姚維友響應政府號召,讓出自家部分住宅,改建成姚家牡丹館,抓住德善文化的根脈,進一步弘揚姚家傳承祖德、世代守護古牡丹的堅守精神。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常熟市將“千村美居”工程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有效融合,聚力實現鄉村共建共治,打通精神文化服務陣地,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在魚米之鄉落地生根、結出碩果。

(責任編輯:魏潔)

猜你喜歡
德善鄉賢文明
“蜀”潤鄉賢,“陶”享美好
西安的“德善廚房”
西安的“德善廚房”
讓新鄉賢助力鄉村組織振興
宋澤平:當代鄉賢賦能鄉村振興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1988,請回答
對不文明說“不”
我不是故作堅強,而是只能硬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