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項目與學習項目的關系辨析

2024-04-24 09:35劉長海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勞動學生

摘 要 勞動項目與學習項目較為普遍的概念混用現象,嚴重影響了項目式勞動的落地以及項目式學習的開展。項目與勞動的邏輯距離較近,而離學習的邏輯距離較遠。勞動項目與學習項目存在相似之處,但兩者在目的、內容、方式、思維、過程、指導等六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項目式學習中存在“勞動”的元素,而項目式勞動中也存在“學習”的元素:項目式學習中的“勞動”表現為規劃與組織、執行與操作、協作與溝通、資源管理、問題解決、反思與評估等形式,具有潛隱性、復雜性、反思性、學習性等特征,蘊含了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提升學生的跨學科綜合能力的價值;項目式勞動中的“學習”表現為探究與研究、實踐與操作、指導與反饋、合作與協作、自主學習與管理等,具有實踐性、跨學科性、自主性、合作性等特征,具有提高勞動效率、提升勞動質量、培養社會需要人才的價值。

關? 鍵? 詞 勞動項目;學習項目;勞動課程;項目化學習

引用格式 趙楓,劉長海.勞動項目與學習項目的關系辨析[J].教學與管理,2024(11):1-5.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確立了勞動課程以項目化實施的基本路線,設計與實施勞動項目是中小學校落實勞動課程標準的核心與關鍵,以項目化的方式開展勞動、最大程度地發揮勞動的育人價值成為廣泛共識。深入一線發現,充分借鑒項目式學習的理論和實踐成果開展勞動項目的開發比較普遍,教師往往不自覺地把學習項目的開發與實施經驗遷移到勞動項目,以提升勞動項目的質量。毫無疑問,作為均以項目化為旨趣的勞動項目和學習項目具有極大的相似性,意味著從項目式學習中汲取勞動項目的營養具有正當性和合理性,以至于勞動課程實施中存在大量以學習項目代替勞動項目的現象,教師往往把學習項目混同于勞動項目,以強化學習項目的實踐屬性來實現學習項目的勞動化改造。然而,學習并不同等于勞動,學習項目和勞動項目存在諸多不同,以學習項目代替勞動項目,或者把勞動項目改造成學習項目均不可取。文本嘗試厘清勞動項目與學習項目的關系。

一、勞動、學習、項目三者的關系

勞動和學習是人類非常重要的實踐活動,兩者都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勞動項目與學習項目的關系需要從勞動與學習的關系,項目與勞動、項目與學習的邏輯距離來整體把握。

1.勞動與學習的關系

作為下位關系,勞動與學習的關系可以通過實踐與認識的關系來把握,實踐與認識的關系涵蓋了勞動與學習的關系。首先,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來源。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從實踐出發來解釋認識[1]。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實際的背景和場景,通過實際的經驗和實踐活動,人們可以觀察和感知到現實世界中的事物和現象,積累各種實踐經驗,使認識具有實際意義和應用性,而這些實踐經驗可以為認知提供材料,幫助人們建立認知模型和理論框架。其次,認識引領和推動實踐發展。認識對實踐也有能動的反作用[2],認識使實踐具有目的和價值,為實踐提供了思考和指導,通過對認識的分析和反思,人們可以識別出實踐中的問題和挑戰,并找到改進的方法和策略,提升經驗的理性和智慧水平。最后,實踐和認識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強調將認識和行動緊密結合起來,即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在實踐中,人們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實踐也可以反饋和修正認知,幫助人們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的認知模型和理論,正如毛澤東所言,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3]。然而,勞動與學習的關系不僅限于實踐與認識的關系,除此之外,勞動和學習之間存在其他密切的關系,如勞動技能的掌握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知識學習可以從勞動場域獲取直觀體驗和強大力量、勞動和學習都是個人成長和價值實現的必要條件。

2.項目與勞動、學習的邏輯距離

項目是為了完成特定目標,按照規定時間,在預算范圍內,有組織地完成一組任務[4]。項目是管理學中的重要概念,廣泛應用于工程、建筑、軍事、教育等領域,項目管理被認為是一種系統化、綜合性的管理方式,旨在通過一套技術方法作用于項目計劃、控制、評估等活動,從而在規定的時間、限定的資源、行業的標準等要求下達到理想的效果。早期的項目管理側重于時間和成本的管理,隨著項目復雜性和多樣性的增加,項目管理逐漸采用更加綜合和全面的方法,項目管理的范圍和內容也更為廣泛,涵蓋了項目可行性論證、制定項目計劃、項目范圍確定與管理、項目進度管理等方面[5],在提高項目效率、效果,降低項目成本和風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項目管理的獨特優勢催生了“項目化”在各個領域的崛起和發展,項目化學習(學生學習領域)、項目化勞動(勞動教育領域)的概念也應運而生,并引起了人們對勞動項目、學習項目等概念的關注。

識別出勞動、學習與項目的關系邏輯距離對于理解勞動項目與學習項目的關系具有一定作用??偟膩碚f,項目與勞動之間的邏輯距離較近,與學習之間的邏輯距離較遠。項目和勞動之間的邏輯距離較近是因為它們都涉及實際的工作和任務。從根本上講,項目的概念脫胎于勞動生產,它是人們在長期的工農業生產過程中對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效益的經驗總結。反觀項目和學習的邏輯距離相對較遠,項目和學習的關注點和方式不同,項目更注重實際的操作和實施,需要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學習則更注重知識的積累和認知的提升,強調概念和理論的學習,以支持個人的成長和發展。

二、勞動項目與學習項目的區別與聯系

依據勞動與學習的關系以及項目與勞動、學習的邏輯距離,本研究分別從目的、內容、方式、思維、過程、指導等方面分析勞動項目與學習的區別,如表1所示。

1.目的方面

勞動項目的目的是實現特定的工作目標,它通常具有實際應用的需求,旨在完成一項具體的任務或交付物,往往涉及到時間限制、成本控制和資源管理等方面的考慮,側重于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其主要關注點是工作的效率和結果。教育領域的勞動項目在上述目標的基礎上還強調勞動項目的教育功能,即培育學生的勞動素養;學習項目的目的是促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發展,學習項目旨在轉變學習方式,幫助個人獲取新的知識、培養技能、改善能力,并促進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其主要關注點是學習過程以及促進核心素養融合發展[6]。

2.內容方面

勞動課程標準規定了勞動項目涉及的內容,劃定了勞動教育實施內容的邊界。根據《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勞動項目涉及三大勞動內容,覆蓋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等十大任務群,勞動項目內容清晰、明確。而學習項目則沒有固定的內容,內容選取沒有嚴格的限制,師生可以把任何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納入學習項目。隨著項目式學習理念被各學科課程廣泛接受,學科項目式學習成為撬動學科教學方式變革的新引擎,立足于學科的項目式學習的內容因為有了學科的約束,要求項目式學習內容緊扣學科課程目標,涉及特定的學習內容。

3.方式方面

按照傳統的勞動分類理論,勞動可劃分為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其中腦力勞動是指依靠智力、思維、分析和創新等能力完成的勞動;體力勞動主要是依靠肢體活動或體力運動完成的勞動。勞動項目的開展可能會涉及到兩類勞動的各種形式,并不拘泥于特定類型的勞動方式,項目實施的過程可能需要實驗、研發、創作等,也可能存在大量的機械式勞動。然而,學習項目以探究為主要實踐方式,強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和探索來建構知識、加深理解。在學習項目中,學生通過積極的探究和研究來解決問題或回答問題,往往經歷提出問題、實地考察、收集數據、分析信息、提出假設、實驗驗證、邏輯推理等過程,以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科素養??傮w上,項目式學習對非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是排斥的。

4.思維方面

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人們經歷的勞動多為經驗式勞動。所謂經驗式勞動,是指勞動者憑借經驗完成勞動任務,高階思維介入的成分較少。日常生活勞動中,一旦學生掌握了技能,在勞動習慣固化階段,他們并不需要思考太多。經驗能夠提升勞動者的應變能力、判斷力以及決策力,幫助勞動者快速解決問題。人往往本能性地選擇經驗以減少勞動任務的認知負擔,降低大腦的能量消耗。與之不同的是,學習項目由于采用了探究式學習,在整個項目的探究過程中,高階思維需要持續地投入和使用,學生需要不斷地反思、調整和改進自己的思維過程,在與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中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始終保持對問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值得注意的是,勞動(項目)強調經驗并不代表勞動項目不需要復雜思維,對于勞動者而言,復雜思維有助于他們應對多樣化、變動的、復雜性的工作任務。

5.過程方面

勞動項目的實施過程往往依據科學原理,憑借經驗,強調程序與標準。運用科學知識和原理來指導與支持勞動項目可以提高勞動項目的效率和成效,經驗的累積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各種情況和挑戰,合理的程序和明確的標準可以確保工作按照一定的流程和規范進行,程序使勞動過程更加有序和可控,標準則提供了工作質量的要求和評價指標。學習項目的實施過程一般注重探索,鼓勵發現,強調證據與結論。學習項目的初衷是讓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索未知領域,問題的解決沒有現成答案,學生需要借助一定的學習資源,圍繞發現的問題,通過觀察、調查、實驗等方式完成學習過程。學習項目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獨立學習發現新知識和理解深層次的概念,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學生被要求收集、評估以及整理相關證據,而后根據獲取的證據得出科學合理的結論。

6.指導方面

對勞動項目而言,教師的指導不僅限于一般做事方法的指導,還涉及具體勞動內容的指導。在勞動項目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做事方法和技巧,如項目計劃、項目實施、項目調整、項目評估等方法,還需要指導學生掌握勞動的方法,如農業生產勞動項目中的選種、育苗、澆水、觀察、除草、養護等方法??梢?,勞動項目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需要從方法論和具體方法兩個層面給學生提供幫助。而學習項目則不同,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僅限于一般探究方法的指導,不涉及探究內容。這是因為學習項目沒有固定的內容,在學習項目中,內容往往源于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主題,生成于學生的自由思考,教師做不到精通學生感興趣的任何領域,他們只需要為學生的探究式學習提供模式和方式的指導,同時為學生的持續探究提供支持即可。

勞動項目與學習項目有諸多不同,但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如兩者有待解決的問題都來自于實踐;兩者都是基于項目來開展,都強調項目化在促進勞動和學習結構化中的重要作用;兩者都需要腦力和體力的付出;兩者都有學習的成分,勞動離不開學習,勞動從模仿學習開始,都需要高階思維的介入;兩者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尤其一般實踐方法的指導。

三、項目式學習中的勞動定位

項目式學習以實踐的方式開展,而勞動是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因此,人們往往很難把勞動從項目式學習中分離出來,項目式學習中有大量勞動的存在,在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精心設計項目作品,規劃和實施項目任務[7],導致實踐過程中存在以項目式學習代替項目式勞動的傾向。

1.項目式學習中勞動的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項目式學習,包含一系列開展科學規劃的過程,從設計驅動問題、規劃項目評價到管理項目過程,形成一個科學有序、環環相扣的教學系統[8]。在項目式學習中,“勞動”存在的方式可能表現為規劃與組織、執行與操作、協作與溝通、資源管理、問題解決、反思與評估等方面。學生需要在項目開始之前進行規劃和組織,確定項目式學習的目標、范圍、時間和資源等,包括明確任務分工、設定時間表、制定工作計劃和資源調配等。學習項目的規劃完成后,學生開始執行項目任務,它包括根據工作計劃和分工進行的實際操作,執行的各項任務和活動,如數據收集、實驗操作、設計制作等。項目式學習通常需要學生進行團隊合作,學生需要與團隊成員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調,發揮各自的專長和優勢,共同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其包括分工合作、協同作業、相互支持和交流等。項目式學習涉及對各種資源的管理和利用,學生需要合理安排和管理項目所需的人力、物力、時間以及信息等資源,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實現項目效益最大化。反思和評估是項目式學習中的重要環節,學生需要定期進行反思,思考自己的學習方式、實踐方式、存在問題以及改進的方向。同時,評估項目的進展、成果以及團隊的合作效果,為項目式學習的后續開展提供參考。

2.項目式學習中勞動的特征

項目式學習中的勞動具有潛隱性、復雜性、反思性、學習性。所謂潛隱性,直白地講,就是似無卻有。項目式學習中的勞動并不總是直接可見的,或者并不被看作是勞動,學生根本意識不到這就是勞動,它可能包括一些看似簡單的任務,例如整理資料、收集數據、分析信息等,這些任務可能被視為“瑣碎”或“無價值”的勞動。所謂復雜性,是相對于一般勞動而言的。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將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整合起來,應用于項目的實際操作中,可能涉及數學、科學、技術、社會科學等多個學科的融合,還可能涉及復雜的問題分析和解決過程。所謂反思性,通常伴隨著反思和評估過程,學生在勞動過程中進行反思和評估,思考自己的行動、問題和改進的方向,以提高學習和勞動的效果。所謂學習性,是指勞動以促進學生獲取新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進而提高個體的學習能力為目標。勞動本身就是一種學習過程,勞動過程中的實踐經驗和反思,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不過學習項目更加強化了勞動的學習屬性,而有意識地弱化了其他屬性。

3.項目式學習中勞動的價值

在項目式學習中,勞動具有多重價值,對學生而言,它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通過實際的勞動任務,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際情境中,這樣進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能夠使得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二是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勞動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面對各種問題的挑戰和解決各種問題,這培養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讓他們學會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改進。三是提升學生的跨學科綜合能力。勞動通常需要學生綜合運用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通過跨學科的勞動,學生能夠形成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復雜環境中綜合思考和決策的能力。

四、項目式勞動中的學習定位

同樣,項目式勞動離不開學習,學習貫穿項目式勞動的始終。對中小學生而言,“學習如何勞動”是勞動教育的目標之一,為了更好地完成勞動項目,學生可能還需要邊勞動邊學習,“缺什么補什么”可能是項目式勞動的學習常態。

1.項目式學習中學習的形式

項目式勞動的學習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學習主要指學生學習具體的勞動方法和技術,從而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具有勞動內容的指向性;廣義的學習是所有有助于學生增長見識、提升能力、發展素養的方式,學生學習到的不一定只跟勞動有關,可能是多方面的。在項目式勞動中,學習具體表現為探究與研究、實踐與操作、指導與反饋、合作與協作、自主學習與管理。學生在項目式勞動中探究和研究問題,需要主動尋找相關的資料和資源,進行調查和研究,以獲取必要的信息和知識,這種方式強調主動學習和自主獲取知識。項目式勞動中,學生需要親自動手操作,實踐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這種實踐和操作的方式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與此同時,在項目式勞動中,學生通常會有教師的指導和反饋,教師會提供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和提供反饋,教師的指導和反饋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完成勞動項目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團隊合作和協作的方式進行學習,他們與團隊成員共同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和交流,分享經驗和知識,這種合作和協作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習成果的共享。勞動項目中的學習還表現為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學生需要自主規劃和組織勞動任務,制定學習計劃和時間安排,根據需要主動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以滿足完成勞動任務的需要。

2.項目式學習中學習的特征

項目式勞動中的學習具有實踐性、跨學科性、自主性、合作性。實踐性是指學習是直接學習,學生從實踐中獲取直接的知識和技能。項目式勞動過程伴隨著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實踐活動的學習,學生需要親自參與項目,并面對真實的問題和挑戰,他們可以通過動手實踐來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和技能。項目式勞動通常涉及多個學科領域,要求學生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問題,為此,學生只有主動學習和掌握不同學科的知識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這種綜合性學習能幫助學生建立跨學科思維模式,促進知識之間的關聯和融合。在項目式勞動中,學生通常有一定的自主權和決策權,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項目,并制定計劃和實施策略,根據項目實施的需要補充知識和技術的不足。項目式勞動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與協作,學生需要與同伴一起合作,共同完成項目目標。他們需要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商、分工和合作、互相支持和協助,這種合作與協作必然帶來學習上的合作與協作,面對未知領域和困難問題,學生需要分頭查找資料,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3.項目式學習中學習的價值

項目式勞動中的學習具有多重價值,對勞動教育而言,它可以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價值:一是有助于提高勞動效率。學習能夠幫助學生不斷更新個人的知識庫,適應快速變化的項目,通過了解最新的技術和方法,使得勞動更加高效。二是有助于提升勞動的質量。學習能夠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個人的學科水平和做事能力,使得他們在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技術。學習讓人們更加精準地分析和評估工作的問題,采用正確的方法和措施對勞動進行質量控制,從而減少錯誤和缺陷。學習幫助學生開拓視野,了解相關領域的新趨勢和技術發展,從而促進勞動質量的提升。三是有助于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F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不僅限于已經被學校培養成型的人,還需要有具有學習力且能夠在工作中持續、高效學習的人。在勞動項目中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在勞動中堅持學習的意識、習慣以及能力。

參考文獻

[1][2] 曹小榮.實踐論哲學導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199,199.

[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61.

[4][5] 陸紅.項目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5,17.

[6] 王磊,胡久華,魏銳,等.化學項目式學習的課程、教學與評價系統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化學教育研究團隊20年研究歷程與成果[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2,43(16):24-29.

[7] Marton,Saljo.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learning:Out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6(46):4-11.

[8] 胡紅杏.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活動[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5(06):165-172.

[責任編輯:白文軍]

猜你喜歡
勞動學生
讓勞動實踐真正發生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勞動使人快樂
快把我哥帶走
《李學生》定檔8月28日
趕不走的學生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學生寫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