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背景下促進高職學生語言素養提升探討

2024-04-24 06:27劉慧玲
廣西教育·C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語言素養高職學生傳統文化

劉慧玲

摘 要:為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職學校應積極履行自身的責任,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從分析大學生語言素養現狀入手,查找大學生語言素養缺失的原因,實施新媒體背景下促進高職學生語言素養提升的路徑,即加強語言規范宣傳、創建新的語言系統課程、加強口才訓練,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和就業競爭力,培養新時代應用型和復合型高素質技能人才。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文化;高職學生;語言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3-0138-04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與人之間的線上交流給語言文字應用帶來了一定沖擊,大大削弱了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當前,我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越來越緊密,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顯得尤為迫切。為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職學校應該積極履行自身的責任,提高學生語言素養,提升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

一、大學生語言素養現狀

筆者制作調查問卷,利用網絡發放給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為使調查數據更全面,本次調查共涉及本校下屬師范教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建筑工程與藝術設計學院及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等5個學院。此次問卷調查回收有效答卷共540份。

以下為筆者整理出的調查問卷數據。86.90%的學生認為語言學習非常重要,而在聽力、閱讀、口語、寫作等語言學習過程中,65.40%的學生認為口語更重要,42.80%的學生表示自己的寫作能力最為薄弱,33.00%的學生表示自己的口語最薄弱。在傾聽方面,如果對方說的內容比較復雜,43.90%的學生希望對方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這樣才比較容易聽懂。在口語表達方面,58.70%的學生愿意積極參加演講、朗誦、辯論等語言類比賽,67.00%的學生愿意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看法,但是其中只有19.00%的學生表示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較好。在閱讀方面,學生選擇短視頻和紙質版書籍閱讀的占比相當。在寫作方面,74.40%的學生平時沒有寫作的習慣,75.00%的學生表示他們在寫作的時候會經常出現寫錯別字或者口語化表達的情況。在媒介使用方面,學生每天接觸媒介(如手機上網、看電視、聽廣播等)的時間為3—5小時和5小時以上的比例為30.00%,學生選擇愿意面對面溝通和網絡交流的比例持平,相較于用筆寫作業,61.30%的學生更希望用電腦或者手機打字來完成作業,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80.00%的學生表示自己會用到網絡詞語。在傳統文化方面,56.50%的學生表示校園內傳統文化氣息一般,很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生僅占9.60%,80.00%的學生表示傳統文化對語言素養有著很大的影響。通過以上調研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的語言素養受到了新媒體的影響。[1]

二、大學生語言素養缺失的原因

(一)普通話水平不高

有效的人際交往離不開良好的語言交流能力,而語言交流能力又離不開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要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就必須提高普通話水平。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少數民族聚集地,各少數民族同胞之間在語言、歷史、風俗等方面都存在差異,而廣西高職院校的生源也主要來源于廣西區內。受方言的影響,土生土長的廣西學生普遍存在平翹舌音、前后鼻音、r和y、jqx的辨音困難,由于這種方言形成、應用多年,糾正不易,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就會產生一種自卑的心理,于是在他們張口說話的時候,就會出現害怕被人恥笑、緊張、恐懼等畏難情緒,久而久之,學生也就不敢在公共場合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表達欲望也就愈發減弱。而在新媒體時代的沖擊下,這些學生就轉戰網絡,在別人看不見、自己不需要說話的虛擬空間,通過微信、QQ等形式與別人進行交流,這就造成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日益衰退。

(二)口語課程得不到重視

語言表達是一門專業性、實操性都很強的學科,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是課程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需要表達者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強大的心理素質。當前高職院校不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缺少涵蓋整個學校的漸進式的課程體系,而且開設的相關課程也有限,只有少數學校開設了“普通話訓練”“演講與口才”“交際口語”等課程;有些學校僅在某些專業開設這些課程,而且課時量也比較少;有些學校只將語言表達課程作為公共選修課,有些理工學校甚至完全沒有語言表達類型的課程。因此學生能從課程中學到相關的專業知識微乎其微,這就導致學生在語言表達、溝通能力、文化理解等方面的素養缺失。[2]

(三)書面文字應用能力偏低

書面文字應用能力指的是學生的寫作能力。當前,高職院校不大重視大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偏重在專業技術的實操訓練,缺乏課外閱讀的時間和氛圍,更缺乏寫作訓練。學生進入大學后,如果閱讀量不足,又不積極參與策劃案撰寫、新聞采寫、論文撰寫、文學創作等寫作實踐活動,就很難提高書面文字應用能力。新媒體時代,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手機上的信息也越來越豐富,學生就會產生過度依賴網絡語言和縮寫的現象,一旦涉及寫作,學生就會查詢百度等搜索引擎,一鍵復制粘貼,將別人的東西當成自己的東西,將網絡語言當作規范的語言。再加上學生缺乏來自教師或者同伴的有效反饋,難以了解自己寫作的不足,這就導致寫作能力不強。

三、大學生語言素養提升路徑

(一)加強語言規范宣傳,提高高職學生新媒體素養

在新媒體環境下,加強語言規范宣傳和提高高職學生的新媒體素養顯得尤為重要。語言規范宣傳有助于構建良好的網絡環境,有助于提升信息傳播的準確性和有效性,而新媒體素養則關系著高職學生正確使用新媒體、獲取信息、表達觀點以及自我成長的能力。為了進一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底,教育部、國家語委印發《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服務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高質量推廣普及的若干意見》,強調提高大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新媒體背景下,由于學生每天使用手機上網沖浪時間較多,他們接收到各式各樣的網絡信息,忽視了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紛紛跟風使用網絡熱詞,如“芭比Q了”“絕絕子”“凡爾賽”“舔狗”“檸檬精”“狼人”“集美”等,甚至在寫作的時候也會使用這些網絡熱詞。

提升大學生的語言素養,必須加強語言規范的宣傳教育。首先,高職院校要建立健全運行機制,有效做好語言文字規范宣傳工作。學校應充分運用校園網、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宣傳我國的語言文字工作方針政策,樹立正確的網絡語言榜樣,并在學校辦公室、教室、食堂等公共場所張貼宣傳海報,營造人人說普通話、書寫規范字的良好氛圍。其次,開展專題教育培訓。通過定期開展專題培訓,向學生闡明良好的語言素養對他們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強調網絡語言規范的重要性,教育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語言,并對學生進行宣傳寫作規范用語的培訓,確保學生在表達時盡可能精確,保證接收方無需依賴語境就能明白意思。再次,強化監管校園內的網絡平臺。相關部門成立專門的網絡平臺管理小組,對校園內的網絡平臺進行監督和管理,制訂明確的網絡平臺使用規定,利用技術手段對平臺的內容進行實時監控,及時清除不規范的語言表達現象,營造健康的網絡交流環境。最后,借助新媒體平臺組織線上線下活動。借助抖音、微信、QQ等新媒體平臺開展網絡素養教育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在評論區用規范的語言文字留言,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規范的語言表達,提高學生的新媒體素養。

例如,在第26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中,筆者所在學校以“推廣普通話,奮進新征程”為主題,開展了“送培下鄉”“經典潤鄉土”“直播助力鄉村振興”等活動。建筑工程與藝術設計學院組建推普實踐團前往金秀瑤族自治縣榮興社區開展“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志愿服務活動,舉辦“怎樣說好普通話”講座,從普通話的定義、推廣普通話的原因及重要性開始,延伸到“聽、查、練、說”四種說好普通話的方法,其間設置了繞口令活動環節,將知識講授和趣味游戲相結合,寓教于樂、寓學于趣。與此同時,師范教育學院的師生們則前往定點幫扶點——融安縣長安鎮尋村,為農村留守群體講授普通話知識,與農村留守兒童和隨遷子女一起進行口語練習,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習普通話的興趣,增強語言交流效能;并以此為契機推廣宣傳中華經典名篇,讓大家感受到經典跨越時空的魅力,讓經典浸潤鄉土,讓文化滋養心靈。經濟管理學院和信息工程學院則采取校地合作模式,以“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直播帶貨+短視頻拍攝”為抓手,培訓當地村民、村干部、鄉村電商主播,從直播話術到直播平臺搭建,再到短視頻拍攝與制作等,在提高聯系村村民職業技能的同時,提高他們的語言素養,助推鄉村振興。

(二)運用新媒體優勢,推出“線上+線下”“理論+實踐”的語言系統課程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都在開展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意義十分重大,課程診改就是其中一個子內容,這也為語言素養提供了優良的載體?,F如今,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廣西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普通話訓練”“演講與口才”“語言藝術”等語言表達相關課程,卻存在不少問題,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很多學校都將語言表達課程作為公共基礎課來學習,還有不少是混合班教學,其教學體系較為傳統,教師更注重傳授理論知識,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導致學生提不起興趣,甚至有些學生學習就是為了考試和考證,與教學目標背道而馳。除此之外,未能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所有理論和實操均在線下課堂完成。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課前不預習、課后不練習,課程缺乏延續性和拓展性;單純的慕課教學等在線教學由于師生分離造成了學習的孤獨感、學習中的迷航、學習內容的枯燥、師生情感交流的缺失等問題。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全面抓好教育信息化的頂層設計管理工作,積極推動“互聯網+教育”的蓬勃發展,這也就要求語言表達課程必須進行改革,在線教學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在線教學回歸校園實體課堂教學的需要,著眼于在線教學的常態化應用。高職院校要建立線上線下教育融合機制,采用“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普通話教學。例如,可讓學生在課前登錄學習通、智慧樹、職教云等線上平臺預習語言表達的視頻、課件、文字資料等相關理論知識,并完成相應的作業。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課前完成預習的情況,有針對性地講授學生較難理解的理論知識,并開展互動訓練。課后,教師在平臺上發布優秀案例、典型案例供學生觀看和學習,并發布課后任務,讓學生錄制自己的語言表達訓練的任務視頻上傳至平臺,教師再根據學生上傳的任務視頻及時進行反饋評價,從而形成了“線上+線下”“理論+實踐”相互協作的教學模式。除此之外,在公共課的基礎上,可開設選修課,讓想進一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生在選修課中更好地學習和展示,亦可在選修課結課時開展結課匯報演出,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4]

(三)加強口才訓練,助推學生語言素養提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弘揚傳統文化,高職院校使命在肩。教師要學習掌握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作為傳承人為學生答疑解惑,助推學生語言素養提升。首先,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優勢,引導學生多去學校圖書館借閱書籍。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好口才是現代人必備能力之一,如何讓學生口若懸河、出口成章?這就要求學生多讀書,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其次,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線下活動陣地,以廣西壯族“三月三”、端午節、中秋節等中華傳統節日為契機,聯合社團等學生組織積極開展“三月三”閱讀、朗誦、演講、辯論、語言文字知識競賽等活動,借助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藝術節,組織評選更多優秀的語言類節目并登上諸如大學生藝術展演的大舞臺。借助易班、到夢空間、微信等線上互動平臺,組織學生開展讀書心得分享活動或規范文字用語活動等,在以寓教于樂形式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最后,對熱愛口語表達的學生開展語言專業訓練,在朗誦、表演、朗誦、情景劇等方面對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系統訓練,并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級各類語言活動比賽,從選題、構思、語言表達,到肢體動作、情感投入等方面,給學生提供全面、細致的指導,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信心,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中華經典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為籌備好第五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誦讀中國”經典大賽,營造積極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激發師生誦讀經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在全校范圍內深入開展了中華經典誦讀活動,號召師生積極參與,經過嚴格篩選并報送作品,學校最終榮獲自治區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優秀獎2項的好成績。

新媒體的發展豐富著人們的信息生活,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社會文化和日常生活。語言能力是大學生在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針對一些大學生語言能力偏低的問題,高職院校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生語言素質訓練中,通過提升學生的普通話水平,規范使用語言文字,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以此提高學生的職業發展競爭力,使學生真正成為新時代應用型和復合型高素質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夏巖,吳宛諭.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語言素養提升研究[J].記者觀察,2020(24):43-44.

[2]劉小星.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J].作家天地,2021(26):109-110.

[3]孟小紅.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培育學生語言素養[J].現代教學,2021(9):35-36.

[4]萬中航.職生優化語言素養提升職業核心能力之對策[J].現代職業教育,2020(21):204-205.

注:本文系2023年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科研課題一般項目課題“新媒體下傳統文化助推高職學生語言素養提升路徑研究”(2023KYYB56)的研究成果。

(責編 秦越霞)

猜你喜歡
語言素養高職學生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與寫作
職業院校創業法律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化途徑分析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
群文閱讀回歸閱讀本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