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單元整體教學弘揚革命文化

2024-04-24 08:44杜娜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偉人英雄革命

杜娜

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是小學階段第一個革命文化主題單元。本單元編排了《八角樓上》《朱德的扁擔》《難忘的潑水節》《劉胡蘭》四篇課文,既有革命領袖的故事,也有革命英雄事跡,是落實革命文化教育的好素材。然而,課文的歷史背景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一定的難度。為避免教學枯燥說教、牽強附會,筆者從單元整體視角創設任務情境,運用合適的支架引導學生把握故事內容并復述故事,鼓勵學生進行創意表達,促進學生理解革命領袖、革命英雄的故事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達到多舉措根植紅色基因、多樣態弘揚革命文化的目標。

一、任務驅動,落實育人目標

本單元屬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筆者以先輸入再輸出的思路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先閱讀再表達,在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體會人物形象的基礎上進行創意表達。為此,筆者設計了單元大任務:“講偉人故事,傳英雄品質”作品征集活動。相關子任務如下。

任務一:偉人英雄我知道。筆者先借助教材目錄,讓學生讀一讀每篇課文的題目,整體了解本單元內容。接著,筆者讓學生初讀課文,尋找課文中的偉人、英雄,并結合筆者出示的人物圖片和生平,初步感知偉人、英雄的事跡。然后,筆者引導學生再讀課文,了解人物的典型故事。為加深學生的記憶,筆者以導學單中的“故事線索大串聯”為支架,引導學生以連線的方式鞏固故事的觸發點。如:重要地點—八角樓上—毛主席;重要時間—潑水節—周總理;重要物品—扁擔—朱德;英雄人物—劉胡蘭。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從整體著眼,說一說本單元人物的共同點,并分享自己知道的具有這些特點的其他英雄、偉人。最后,筆者引出本單元的主題,出示大任務——“講偉人故事,傳英雄品質”作品征集活動,同時引導學生討論制定作品的評價標準,如作品可以是音頻、視頻,也可以是書畫作品;故事可以通過講一講、演一演、唱一唱等形式呈現;故事講述要完整,內容清楚、明白;講故事時可以將自制的故事中的重要物件作為道具等。

任務二:偉人故事我了解。該任務旨在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詳細閱讀偉人的故事,了解英雄的事跡,更好地繼承革命文化,弘揚革命精神。教學中,在指導學生結合課文語境理解生字、生詞的基礎上,筆者聚焦單元重點訓練要素,結合課文特點,利用課后習題搭建學習支架,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例如:教學《八角樓上》,筆者以課文插圖為支架,引導學生理解“凝視、沉思、察覺”等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文本內容,再通過艱苦條件和偉大貢獻的對比,讓學生感受毛主席心系革命、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學《朱德的扁擔》,筆者以動作模仿為支架,引導學生關注描寫朱德同志挑糧的一系列動詞,聯系當時艱苦的條件,體會朱德工作的辛苦,進而體會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品質;教學《難忘的潑水節》,筆者以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象腳鼓、銀碗等有民族特色的物件為支架,引導學生描述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借助一樣的服飾、一樣的歡樂,體會周總理平易近人、與各族人民心連心的形象。

任務三:偉人故事我宣講。本環節,筆者依托課文,引導學生抓住圖片中的線索,借助課堂學習中積累的詞句,講述偉人的故事。如:借助一盞油燈,講一講毛主席嘔心瀝血工作的故事;借助一根扁擔,講一講朱德同志和戰士一起挑糧的故事;借助一幅插圖,講一講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故事;借助一幅題詞,講一講劉胡蘭英勇就義的故事。筆者還鼓勵學生講一講自己收集的其他英雄、偉人的故事,引導學生在講故事、聽故事及提問、評價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偉人、英雄的高尚品質,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

任務四:偉人精神我傳承。在講英雄、偉人故事的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對英雄、偉人的故事進行再創作,以不同的形式呈現英雄、偉人的故事。如當小畫家,畫一畫潑水節的熱鬧場景;當小演員,演一演劉胡蘭慷慨赴義的場景;當小解說員,講一講一根扁擔、一幅題詞的來歷;當小歌手,唱一唱周總理的睡衣;等等。最終,征集上來的作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的是一幅畫,有的是一段音頻或視頻,有的是一件手工制作的物件。這些作品承載了學生對革命精神的理解,體現了學生對革命文化的弘揚。

二、情境熏陶,強化育人效果

情境對于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單元教學前,筆者結合學生實際,根據單元主題和目標,創設了以“講偉人故事,傳英雄品質”作品征集活動為核心任務的大情境,并緊扣大情境,通過補充背景資料、利用地域資源、聯系現實想象等手段,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與文本共情,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品質。

補充背景資料,深化理解。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偉人”,這個話題與二年級學生的實際生活距離較遠,同時,學生的歷史知識有限,這給他們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品質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鑒于此,教師要提供相關的背景信息,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如教學《八角樓上》《朱德的扁擔》時,學生不了解課文中出現的清油燈、斗笠、草鞋等物品,筆者為學生提供圖片資料,講解這些物品的作用,并讓學生對比聯想現實生活中有同樣作用的物品,幫助學生認識這些物品。在此基礎上,筆者適時補充資料,用淺顯的語言簡要介紹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背景,以及根據地開展游擊戰,多次粉碎敵人圍攻的艱難歷程等。學生了解到這些內容,再結合課文中寒冬臘月背景下的單軍衣、薄毯子、竹椅等詞語,就比較容易理解革命年代艱苦的條件,以及通過寫艱苦條件襯托人物精神品質的寫法。這樣教學,學生對這些具有年代感的詞語不再感到陌生,反而有了一種敬畏感。

利用地域資源,生動表達。棗陽市有諸多紅色教育基地,如革命烈士陵園、黃火青故居、程克繩故居等。這些歲月難以磨滅的紅色印記是對學生進行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資源。在單篇課文教學結束后,筆者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古樸的紀念館參觀,在高大的紀念碑前宣誓,帶著自己制作的小道具、畫的小插圖等,在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講演故事、吟唱歌曲、拍攝視頻。鏡頭里,學生嚴肅的模樣、動情的演說傳遞出他們對革命傳統文化的理解,彰顯了育人成效。

聯系現實想象,促進共情。本單元課文中的故事發生在革命戰爭年代,學生不熟悉故事背景,難以深刻理解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質、革命精神。但是,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年代,人們對事情的感受、對美好精神品質的認知是一致的?;诖?,筆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并結合真實情境展開聯想,促進學生與文本共情。如教學《朱德的扁擔》時,筆者先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說一說熬夜后的感覺,再引導學生化身為朱德的警衛員,說一說看到朱總司令研究戰略戰術,房間里的油燈亮了一夜時自己的想法;想一想看到天亮后朱總司令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準備去挑糧時自己會說些什么;談一談看著一夜沒睡、挑著糧食艱難爬山的朱總司令,自己有什么感受等。這幾個環節促進了學生與文本共情,共情讓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更豐滿、故事情節更感人,有利于學生理解、接受課文內容,學習、體會人物品質。

(作者單位:棗陽市第一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佳

猜你喜歡
偉人英雄革命
英雄犬
和偉人一樣愛上圖書館
偉人也曾經是公認的“壞孩子”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卑微的偉人
偉人出東方
重走英雄路
絳紅英雄譜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