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渡鳥的媽媽哲學

2024-04-24 07:47李彥霏
婚姻與家庭·性情讀本 2024年4期
關鍵詞:養育哲學家庭

李彥霏

把一切人還原為人,恢復感知力,激發媽媽的內在能量,使人“活”過來,這就是媽媽哲學的目標。

2024年3月23日,春分已過,北京近郊的草地已經冒青,渡渡鳥研究院大地營活動的現場,一群人為“媽媽哲學”而來。

哲學記者遇到家庭教育

渡渡鳥,本名韓謹,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投身家庭教育前做過8年記者。1998年,大兒子出生,韓謹的研究對象從社會轉到家庭,注意力從對外變成對內。寫稿子駕輕就熟、善用哲學理念的她,突然發現養娃同樣是知行合一的過程。和中國大多數父母一樣,她參照了看書養娃、國學讀經浪潮、親子繪本教育法……大兒子的成長使得韓謹幾乎目擊和體驗了2000年之后的全部養育選擇。

2009年,韓謹的大女兒出生。時隔11年再次迎接新生命,漸漸長大的兒子提醒著母親,撫育和養育多么稍縱即逝和珍貴,新奇和過往交織在一起,產生了將一切記錄下來的沖動。韓謹選擇“渡渡鳥”作為筆名,這是一種已經滅絕的,僅生活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島上的,因為缺乏天敵而不會飛的鳥。它的砂囊有極強的消化能力,能把稀有樹木大顱欖的種子外殼磨薄,讓種子容易發芽。對于大顱欖來說,渡渡鳥就是媽媽,是生命力破殼成長的關鍵。

在韓謹看來,媽媽對于孩子也是這樣。媽媽是孩子認識自己、他人、自然世界和人造世界的起點,是孩子一切關系的起源,是孩子生命力破殼的孵化者。她從此成了“渡渡鳥”,把微博當成專欄,以自己的生活為觀察對象,將娃的成長、自己的困惑、童言童語、糗事趣聞、關于家庭教育的哲思一一寫下。

文字在頁面上延展,日日更新不曾間斷,一篇篇真摯可愛的故事吸引來越來越多的媽媽。逐漸有人留言、提問,“今天我又沖孩子發脾氣了”“我家孩子不愿意去幼兒園,好愁人啊”“你都給孩子講什么故事呢”韓謹努力用自己的經驗回答。很快,她發現每個家庭的條件、性情和資源都是不一樣的,經驗很難對所有人都適用。

韓謹想到,養娃充分反映了理論和實踐的辯證關系,育兒是一種實踐智慧,不能只靠理論。2015年,韓謹建立了微信社群。微信群里有各種身份的媽媽,大家在群里討論問題、分享心得和解決經驗。慢慢地,微信群從一個交流平臺,發展成一個充滿愛與智慧的孵化器,一個去中心化的創新實踐場??粗鴭寢寕児餐鉀Q育兒痛點,共享育兒智慧,韓謹意識到,媽媽們已經涌現了一種思維方式,這個方式就叫“媽媽哲學”。

在韓謹看來,媽媽哲學是一個不斷成長的家庭學習體系。媽媽哲學的核心要義,就是以哲學智慧去觀察過去、當下和未來,分析充滿新挑戰的家庭問題;把哲學思考帶入家庭,把傳統的學習過程轉變為產研過程,致力于每一個家庭都成為智慧中心和行動中心。

2017年,韓謹出版《媽媽是什么》一書,成為了解和理解媽媽哲學的第一本工具書。通過100多個育兒故事,為父母提供一種新的養育教育理念,幫助他們在面對當代養育教育的挑戰時,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路徑。

2018年,韓謹把媽媽們從線上帶到線下,創辦了“媽媽研究院(后改名渡渡鳥家學研究院,簡稱研究院)”,帶著大家赴敦煌開展“行知之旅”,用腳步丈量生活,用行動改變自己。在這個大家庭里,每個孩子都擁有眾多的“云媽媽”,每個媽媽也擁有了更多孩子。在媽媽哲學的指引下,每一個家庭不再是孤立的島嶼,而是連成一片,形成一個充滿愛、共同成長的社區。發展至今,媽媽哲學社群已經匯聚了超過2000個家庭。

實踐中的媽媽哲學

現在的孩子一方面失去大自然的陪伴,一方面又被過載的信息所裹挾,在心理承受能力還不成熟的時候,無法妥善處理如此大量龐雜的信息。為了應對孩子們普遍的“脆弱”問題,韓謹動員媽媽們帶孩子重新進入自然,重新開始運動。

韓謹認為,大自然的節奏是很慢的,當孩子在廣袤無垠的土地上瘋跑了半天,發現只走了二里地,就會對時間、空間有不一樣的認識。孩子的脆弱并不是簡單的心理層面問題,更可能是身心發育過程中的缺失。研究院中有一項“移動的村莊”活動,幾十個來自各行各業的混齡家庭,組合在一起完成10公里徒步。在看似枯燥的走路中,大家會自發設計游戲打發時間。如果有人因疲憊情緒不佳和他人產生沖突,就會有人協助解決,孩子們也很容易玩兒在一起。當孩子把一個地方走成像故鄉一樣的童年故土,走出一條社會化交往、愛和歡樂的路,他哪里還會脆弱?

生活中,我們笑話那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機械思維,但面對孩子時,似乎就只會盯著孩子。韓謹說,只修剪枝莖,不施肥、不澆水、不換土,是不可能把花養好的。同理,要把關注點從孩子本身放大到養育環境上。當媽媽不再焦慮,精神不再緊繃,養育環境就會放松下來。

在解決媽媽的焦慮心態方面,韓謹建議尋求群體的力量,焦慮、孤獨、痛苦,往往是缺乏能量的表現。身為媽媽,工作、養育孩子、決策家庭事務、操持家務、和親戚互動、處理家庭經濟事務、購買物資……浩大的工程量和歲月一起消耗著母親,體力下降、注意力下降,長時間缺少養育資源的支持,就會把人的能量耗盡。如果媽媽能夠調動資源,在外部資源上發動家庭成員的力量,讓丈夫、老人、小孩共同參與進來;在內部資源上提升自己內心的能量,無力感、焦慮感就會減輕很多。

基于這個教育理念,渡渡鳥舉辦了“鳥窩·媽媽哲學讀文會”,拋開難啃的大部頭圖書,選取短小的文章讓媽媽們盡快找回內心能量,這些文章通常選自《媽媽是什么》。參與讀文會的媽媽各有分工,主持、發言、記錄、觀察,互不交叉。每人專注自己的分工,去除腦中的雜念,“鳥窩”用這種方式訓練媽媽們的覺知和覺察能力,帶著這種能力回到家庭的媽媽可以重新覺察自己的親子關系。韓謹說,之所以強調覺察,是因為她發現很多媽媽以為自己了解孩子,但其實根本不了解。

而覺察,是一種很奇妙的狀態。就像看著川流不息的河水從自己面前奔騰而過,看千花萬樹在自己面前生長舒展。當我們用面對自然的心態面對家庭,會自覺地尊重起客觀規律,能夠意識到種子發芽、生長需要時間,急不得快不得?!叭绻覀兌疾辉敢馊コ?0天速成的雞,為什么要用速成的方式養娃呢?大家被‘急這個時代病催趕太久了?!碑攱寢岄_始放慢節奏,壓力和焦慮減輕了,心就可以騰出空間接受正能量,人開始有定力。

這樣覺察兩三個月后,媽媽們有了不小的變化。視角的轉換讓很多媽媽看到了家庭中被自己忽略的閃光點和美好,對相信自己可以做個好媽媽有了心理動力。在這個階段,即使家庭內還會爭吵,但媽媽們不再為之所困,她們知道這個家是一個動態的能量體,而且,覺察帶來的明智,會讓媽媽們從束手無策的人成為胸有成竹的人?!拔也唤箲]了”“我不孤獨了”是媽媽們最常說的話。

韓謹的3個孩子在一天天長大,媽媽哲學逐漸完善,研究院里的家庭也在變化著,一切在時間和自然力量的指引下緩慢生長。毛里求斯島的大顱欖失去了渡渡鳥,孩子們卻擁有了自己的“渡渡鳥”媽媽。

猜你喜歡
養育哲學家庭
菱的哲學
天下有“完美的養育風格”嗎
養育寶寶 專家團來幫你
家庭“煮”夫
養育寶寶專家團來幫你
養育孩子 只需溫和助推
戀練有詞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